元白咏物诗的题材特点

第31卷 第2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Vol.31 No.2

2011年 4月 Journa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Apr. 2011

元白咏物诗的题材特点

王 琴

(广东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阳江 529500)

摘要:咏物诗发展到唐代,题材不断扩展,元稹、白居易是其中有意识地拓展咏物诗题材的重要诗人。元白咏物诗分为咏动物、植物、器物、建筑、天文、地理、食物等8类,题材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突出特点是拓展了对私人空间的描摹,对时政领域的抒写,形式方面也有突破,采用了寓言诗、一诗咏二物、组诗等表现手法。元稹、白居易在咏物诗的题材开拓上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元稹;白居易;咏物诗;题材;拓展

中图分类号:I207.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159(2011)02-0052-06

Theme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Yuan and Bai’s

Object-Chanting Poems

WANG Qin

(Guangdong Yangj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Yangjiang 529500,China)

Abstract: Yuan Zhen and Bai Juyi were two of those who purposefully and outstandingly expanded the theme classification of Object-chanting Poems, which had been expanding constantly in Tang Dynasty. The author classifies their object-chanting Poems into several types: animals, plants, utensils, buildings, astronomy, geography, and food. Depiction of privacy and current affairs of that time are the prominent features of their objecting-chanting poems. Meanwhile, they also wrote parabolic poems, a poem chanting two different objects, series of poems, making a breakthrough in the forms and styles. The two poets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expansion of the themes of object-chanting poems. Key words: Yuan Zhen; Bai Juyi; object-chanting poems; theme; expansion

元稹、白居易并称“元白”,以他们为中心的是“谏纸”、“奏书”(白居易《与元九书》)外的另“元和体”和韩孟诗派成了中唐诗坛的代表。袁枚一种谏言,是“感物寓意”(元稹《上令相公诗启》),《随园诗话》谓:“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竖一帜者,讽刺权贵。他们希望通过咏物兴发情思,引起皇帝

[1]

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指出他们的诗歌摆脱了关注,达到救济社会的美刺目的。咏物诗委婉含蓄,盛唐的束缚,独树一帜。他们的诗歌既有继承亦有正可以达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者闻者,莫创新,他们继承了《诗经》的社会写实内容和讽喻不两尽其心焉”,[2]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元白咏物诗

寄托情思,观察世态,反映时事,别具一格。 美刺的精神,提倡“刺美见事”,同时亦有自己的

下面笔者对元稹、白居易收于《全唐诗》之咏特点,寄托遥深,语言直切,重排律,这些皆影响

物诗题材特点作一分析。 到其他一些后学。

元稹、白居易的文学创作,乘接时代之风。宪

1 元白咏物诗的题材分类特点 宗继位后,开始压制宦官权柄,信任宰相,接纳诤

谏。士人受到鼓舞,重视“干预教化”。元稹、白

经笔者统计,元白咏物诗大约有515首。其中居易的咏物诗亦体现此特点。他们直言自己的诗歌

收稿日期:2010-10-08

作者简介:王琴,女,1968年生,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元稹大约有157首,共77类;白居易大约有358首,共105类。依据诗题及参考诗歌内容,大致分为咏动物、植物、器物、建筑、天文、地理、人体、食物等类(表1、表2)。

表1 元白咏物诗总量统计

Tab. 1 Total volume of their object-chanting poems

作者 动物 植物 器物 建筑天文 地理 人体 食物总计元稹

53 45 25 13 8 3 / 10

157白居易 63 110 43 95 25 15 5 2358总量 116 155 68 108 33 18 5 12

515

表2 元白咏物诗总类统计

Tab. 2 Types of their object-chanting poems 作者 动物 植物 器物 建筑天文 地理 人体 食物总计元稹

25 26 17 3 3 2 / 1

77白居易 29

39 27 6 5 4 1 1105

根据表1和表2,元白咏物诗选材最多的是动

物、植物、建筑和器物类,这几类都是传统咏物诗里常见的题材,可见他们还是比较注重传统题材的选用。白居易题材选用最多的是植物、建筑和动物类,他与元稹不同的地方是建筑类的咏物诗数量仅次于植物,在数量上超过了传统的动物题材,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咏物诗成熟于盛唐,杜甫是代表。兰甲云在《简论唐代咏物诗发展轨迹》一文里,也指出唐代咏物诗人以白居易咏物诗最多,元稹居第6位,而杜甫排在第2位。杜甫咏物诗的题材涉及面已十分广泛,兰甲云将杜甫咏物诗的题材分为为3类:“(1)吟咏天时节令气候征象类作品。(2)吟咏花卉鸟兽、寺院楼台、峰峦江河类,……以吟咏病态弱小动植物为其突出特色。(3)文化艺术类,有吟绘画、音乐、舞蹈、书法等。”[3]元稹、白居易与杜甫相比,在吟咏器物类和建筑类有拓展。

下面具体分析元稹、白居易具体的取材情况和特点。

1.1 动物类

此类咏物诗涉及鸟、兽、禽、虫、鱼等5小类(表3、表4)。

从表3、表4表可以看到:(1)元白咏物诗涉及的动物物象种类非常丰富。元诗涉及到25种动物,白诗有29种。其中物象如鹤、鹦鹉、乌,诗中常见,白居易咏鹤19首,咏鹦鹉4首;元稹咏

鹤3首,咏乌3首。另外元稹在《虫豸诗》这组诗里,分别吟咏了蛒蜂、蚁子、蜘蛛、虻等微小的动物共24首。此类诗如元稹《大觜乌》《雉媒》《和裴校书鹭鸶飞》及白居易《和大觜乌》《羸骏》《放鹰》《官牛》《秦吉了》等诗篇都很有名。(2)咏鸟的题材最多,有63首,其次是虫,有37首,两者占总量的87%,无论数量和种类都占了绝大多数。鸟和虫皆是细小动物。中唐已失去盛唐昂扬向上的理想精神,而是以改革中兴为要务,他们的选材亦不像盛唐以高昂壮大的马、鹰等为主,而是转向对细小琐碎之物的咏叹讽刺。盛唐诗人喜欢咏马,元白却只有三首咏马诗,而且所咏之马皆处于被冷落的困境中,没有盛唐诗歌中高昂壮大的形象。如:

表3 咏动物类的数量统计

Tab. 3 Volume of poems chanting animals 作者

虫兽

总计

元稹 28213 1 / 53 白居易

35

166 3 3 63 总量 63

37

9 4 3 116

表4 咏动物类的种类统计

Tab. 4 Types of poems chanting animals

作者 鸟虫

总计

元稹 157 2 1 / 25 白居易

12

9 5 2 1 29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

骅骝失其主,羸饿无人牧。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蹋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岁暮田野空,寒草不满腹。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 村中何扰扰,有吏征刍粟。输彼军厩中,化作驽骀肉。(白居易《羸骏》)

杜甫诗歌气势壮大,昂扬豪迈,体现了盛唐张扬理想的风格。白居易的马诗感慨万千,理性无奈,体现了中唐文人与现实的妥协。 1.2 植物类

元稹有45首,共26种。白居易有110首,共39种。表5为元白吟咏植物的主要物象前10位的数量统计。

54 广 东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第31卷

表5 咏植物类前10种的数量统计

Tab. 5 Volume of poems chanting plant (the first

ten types of plants) 作者 松树 竹子 柳树 牡丹 石榴 荷花 樱桃 桃花 梧桐枇杷元稹 5 6 1 4 2 1 1 2 3 1 白居易 12 9 10 6 7 7 6 5 3 2 总计 17 15 11 10 9 8 7 7 6 3

元稹、白居易咏植物的题材最多,种类也相当丰富。首先,仍以传统吟咏物象为主,如松、竹、牡丹、石榴、梧桐等,白居易咏松12首,咏柳10首,咏竹9首;元稹咏竹6首,咏松5首。松竹是传统“岁寒三友”之“二友”,以其刚健高洁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受到重视。另外还有一物一咏的单篇37首。其次,所咏之物大多都是具体对象,已非一般泛泛之物。如《题翰林东阁前小松》《题流沟寺古松》等。此类咏物诗佳作甚多,如《涧底松》《菊花》《大林寺桃花》《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多咏物抒怀,寄寓深刻,在意象的运用上有较强的传承性。 1.3器物类

元稹有25,共17种;白居易有43首,共27种(表6、表7)。

表6 咏器物类数量统计

Tab.6 Volume of poems chanting artifacts

作者 生活用品 乐器 书画 武器 交通 石器 文具总计元稹 10 5 5 4 / / 125白居易 16 13 5 4 2 2 143总量

26 18 10 8 2 2 2

88

表7 咏器物类种类统计

Tab. 7 Types of poems chanting artifacts 作者 生活用品 乐器 书画 武器 交通 石器 文具总计元稹 7 4 3 2 / / 117白居易

12 9 1 2 1 1 1

27

由表6、表7可以看到,此类诗的取材出现新气象。其一,大量吟咏日常生活用品。其中生活用品类占量最多,其次为乐器、书画和武器。而在高扬理想的盛唐,吟咏艺术题材之作却很兴盛。据胡大浚、兰甲云在《唐代咏物诗发展之轮廓和轨迹》[4]

的统计,杜甫咏画诗即高达29首,王昌龄咏物诗才9首,但咏艺术类就有4首。到了中唐,诗人在

兼济理想无法实现时,转向追求独善其身,从日常

生活的细微处寻找乐趣,如白居易的《白羽扇》,抒写了诗人手中的白羽扇摇动起来,听如“松起籁”,看似“鹤翻飞”,衬着“白须翁”,怡然自得。其二,出现吟咏交通工具的诗篇,如白居易的《小舫》,描述了小舫的外形、功能以及乘小舫出游之趣,流露出轻松从容的韵致。其三,生活用品类诗篇物我之间基本上没有可比性,多是触物生情、借物抒情之作,咏物往往是为了抒情。如元稹的《张旧蚊帱》睹物思人,看见亡妻留下的 “蚊帐”而感伤,并融入身世之感。

此类诗亦有很多名篇,如《白衣裳二首》《新制布裘》《红线毡》等。 1.4 建筑类

元稹有13首,共有3种;白居易有95首,共有6种(表

8)。

表8 咏建筑类数量统计

Tab.8 Volume of poems chanting architecture 作者园林寺庙住宅 楼阁 桥堤 官署总计元稹472

/

/

/

13

白居易501415 9 5 2 95总量

54

21

17 9 5 2 108

由表8可见,此类诗在题材上有开拓,主要表现在大量吟咏私家园林,占总数的50%。元稹咏建筑物的不多,只有13首,占他咏物诗总量的8.5%,而白居易却多达95首,占他咏物诗总量的26.7%,其中有50首吟咏园林物象,且多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后的作品。盛唐虽有寺庙楼台的咏物诗,却少有涉及私家园林。 1.5 天文类

元稹8首,共3类;白居易25首,共5类(表9)。

表9 咏天文类的数量统计

Tab. 9 Volume of poems chanting astronomy

作者

雨雪

总计

元稹 521 / / 8 白居易 688 2 1 25 总量 11

10

9 2 1 33

由表9可以看到,咏天文类的物象以月、雨、雪居多。吟月以抒怀,咏雨雪以关注国计民生,此亦传统之题材。中国是农业国,风调雨顺直接影响

农业生产,故雨雪一直受到文士的关注。 1.6 地理类

元稹 3 首,白居易 15 首,共

5类(表10)。 表10 咏地理类的数量统计

Tab.10 volume of poems chanting geography 作者 江水

总计

元稹 2 / / / 1 3 白居易 7 4 3 1 / 15 总量

9 4 3 1 1 18

元稹咏地理类的诗很少,只3篇,其中咏江2篇,咏湖1篇。白居易有一首广为传颂的咏江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傍晚的江水宁静优美,令人心醉神迷。寄情山水,亦是传统的士大夫情怀。唐朝士人漫游成风,元白也对山水给予了关注。

1.7 食物类

元稹以组诗(10首)的形式咏酒,《有酒十章》。白居易咏酒诗2首,《仇家酒》《咏家酝十韵》。 1.8 人体类

这一类的咏物诗全部是白居易咏白发,有《初见白发》《白发》《樱桃花下叹白发》《白发》《白发》等5首。通过对头发由黑变白过程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个体自然生命的关注。

由上面的分类及分析可以看到,元稹、白居易吟咏的物象既有传承又有开拓,他们的咏物诗无论数量和种类都比前人丰富。

2 元白咏物诗题材的创新拓展

综上所述,元稹、白居易咏物诗种类非常丰富,他们既承袭了前人的咏物之风,又有新的拓展。 2.1 私人空间的描摹

他们大量吟咏私家园林,将私家园林当作修身养性的精神家园,赋予其“中隐”思想的物质基础。还细致描摹日常生活用品和白发,表现他们独善其身的生活情趣及生命短暂的感慨。

白居易写了30首吟咏私家园林的诗篇,这是前所未有的新气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唐人喜欢购置建造园林别墅,“唐人对别墅的购置格外重视,上迄皇帝、贵族,下迄官员、秀才皆有形形色色的不同别墅,数量之多,历代罕见。”[5]购置别墅成为

一种时尚,丰富了士子的精神生活。“唐代,随着

私家园林的普及与盛行,园林成为唐人优游于出处进退的三径之资、隐者安身立命之所。”[6]园林成了他们舒展个性,集会宴游,享受自由的安身立命之所。尤其到了中唐,庙堂之理想难以实现,就转而享受身边的园林之趣。白居易大量吟咏私家园林的亭台小池,正是此风向标。如《题新涧亭兼酬寄朝中亲故见赠》:“何处披襟风快哉,一亭临涧四门开。金章紫绶辞腰去,白石清泉就眼来。自得所宜还独乐,各行其志莫相咳。禽鱼出得池笼后,纵有人呼可更回。”抒写了在自家园林自得其乐的圆满。白居易被贬江州时,曾在庐山结草堂,并咏诗 “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洒砌飞泉才有点,拂窗斜竹不成行。来春更葺东厢屋,纸阁芦帘着孟光。”(《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记录此事。诗歌中描绘了桂竹环绕、冬暖夏凉、飞泉点点的园林景致。30年后还写诗《寄题庐山旧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侣》,怀念旧事。

元稹、白居易是两位对生活充满热爱的诗人。只是元稹的生命价值更多寄托在功成名就上,一生执着于功名;白居易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后期基本上将园林生活作为精神寄托。元稹咏物诗中有昂扬的自信,如《高荷》表现出诗人“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擫”的天生美质,要将它培植发扬,“不学著水荃,一生长怗怗”,要做人中龙凤,高扬生命的价值。白居易诗则从容闲淡,对自然的生命格外珍惜,如《洞中蝙蝠》:“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罗网。 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只要能避祸全身,“一生幽暗”亦无妨,此乃白居易历经政治风波后对生命的认识。他晚年过着亦官亦隐的闲适生活,大力吟咏私家园林,抒写热爱自然生命的情怀,展现他的“中隐”思想。

隐士古而有之,“自肇有书契,绵历百王,虽时有盛衰,未尝无隐逸之士”。[7]指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有相关隐士的记录。到魏晋发展出“大隐”隐于朝与“小隐”隐于山的说法。张仲谋认为“‘小隐’即是隐的本位说法,汉代以前,隐就是隐,更无大小之分。汉魏六朝时代,大隐之说日盛,于是把隐之原有内涵称为小隐。至于中隐,虽然南北朝谢眺诗中已见滥觞之迹,但真正形成一种世人认可的说法,主要是在中唐时代。”[8]其实,中唐之前,陶渊明已经改造了小隐的困顿,即隐居田园的生

56 广 东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第31卷

活,首次避开了官场的羁绊和山林的艰辛,躬耕自足。白居易则综合隐于朝、隐于山和隐于田园的优点,谋衣食于朝,遁身心于园林,以“中隐”形式解决了 “仕”与“隐”的矛盾,既免清寂冻馁,又不受仇忌排挤,还可结伴宴饮吟唱,精神自由闲适。他将儒家的服务政权、道家的自由独立兼融调和于园林,提出“中隐”理论,“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唯此中隐士, 致身吉且安。”(《中隐》)完成庙堂功业与生命自适的统一。 陈寅恪先生说:“乐天之思想,一言以蔽之曰‘知足’,知足之旨,由老子‘知足不辱’而来。”[9]327白居易对自己出身于寒门的“中人”,而能够多年在中央决策层任职是很满足的。“中隐”的精神追求是建立在“园林”的物质基础上,唐代城郊园林的兴盛为“中隐”提供了实现的途径,也拓展了咏物诗题材,元白吟咏园林的诗歌有54首,白居易独占了50首,其中有30首吟咏私家园林。白居易晚年在洛阳买下履道宅,之后不断地进行经营改造,使之成为最佳的隐居地,并不停地吟咏感叹。 有石白磷磷,有水清潺潺。有叟头似雪,婆娑乎其间。进不趋要路,退不入深山。深山太获落,要路多险艰。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有食适吾口,有酒酡吾颜。恍惚游醉乡,希夷造玄关。五千言下悟,十二年来闲。富者我不顾,贵者我不攀。唯有天坛子,时来一往还。《闲题家池寄王屋张道

士》

此诗作于开成元年(840),抒写了清幽的景致,

池里有磷磷发光的白石,潺潺流动的清水,在此可

喝酒,可玄思,诗人悠闲自得,享受一种逸乐宁静,

清高傲世。这里描述的正是“中隐”的具体表现。

白居易的“中隐”思想及具体实施在唐代具有

代表性。唐人“为了功名利禄集中到尘世嚣烦的都

邑城市,田园山居就成了他们荣华富贵生活中的一

种心理上的补充和感情上的向往。”[10]而恰恰元稹

对此不以为然,他诗中的园林多是萧条空寂的,如《夜池》在描述了残荷幽月鸣蝉后,以一句“高屋无人风张幕”作结,萧森冷寂。另一首《和乐天题王家亭子》更是直言讽刺“都大资人无暇顾,泛池全少买池多”,权贵之家花费巨资建筑园林,只是为了显示主人的高雅。“主人来少客来多”(白居易《题王侍御池亭》),由此可见当时置买园林别业是时尚,并不管实际的用途。 白居易通过吟咏园林,构筑他的“中隐”思想,拓展了咏物诗的题材内容。 2.2 时政领域的抒写 元稹、白居易有意识地借助咏物,配合自己的仕途生活,将咏物诗引入重大的社会政治领域,委婉地抒发了对时事政治的认识和批判。他们紧扣所写之物性展开讽喻批判,以达到救治人病的美刺目的,寄托深沉。 他们的乐府诗皆为“因事立题”之作,其咏物诗亦有所指,尤其是乐府诗里的咏物篇,大胆讽喻,抒忧写愤。《涧底松》是其中的名篇。白居易用“涧底松”的物象,发出“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的呼声。白诗在题旨上标明“念寒俊也”。 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有精彩评述:“左思的《咏史》诗之第二首‘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白氏此题不独采用太冲此诗之句首以名篇,且亦袭取其全部之旨意。初视之,颇以为充数之作,但细思之,则知其实是有为而作,不同于通常拟古之诗篇也。拙作《唐代政治史述论搞》中篇牛李党之分野,以为李党乃出自魏晋北朝以来之山东旧门,而牛党则多为高宗、武后以来,用进士词科致身通显之新兴

寒族。乐天即为以文学进用之寒族也。……乐天作此诗时,李吉甫虽已出镇淮南,犹邀恩宠。牛僧儒则人被斥关外,未蒙擢用。故此篇必于‘金张世禄’之吉甫,‘牛衣寒贱’之僧儒,有所愤慨感惜。非徒泛泛为‘念寒俊’而作也。”[9] 233-235陈先生从史

的角度去考察,认为他反映的就是牛李党之争,为自己所属的牛党寒俊呼号。白居易借屈长于涧底的高山之松,反映出身的不同进而影响仕途。诗人通过涧底松的物象既自伤身世,又反映了牛李党的斗争。 有的诗篇直叙其事,如元稹的《驯犀》序云:“李传云:‘贞元丙子岁,南海来贡,至十三年冬,苦寒,死于苑中。’”交代了当时真实的事件,“前观驯象后驯犀,理国其如指诸掌”。指出可依此观政。白居易《驯犀-感为政之难终也》同咏此事,“君不见建中初,驯象生还放林邑。君不见贞元末,驯犀冻死蛮儿泣。所嗟建中异贞元,象生犀死何足言。”感慨坏境不同,驯象与驯犀的命运也有天壤之别,寓意了贤才的功业成败自己难以掌控,生死之间全在君主。白居易《黑龙潭》据陈寅恪考证:“考元和四年之春京畿实有旱灾,则此篇所摹写龙祠享祭之盛,当为乐天亲有闻见者也。”[9]289缘事而发,借咏物发表时事评论“狐假龙神食豚尽,九

重泉底龙知否?”讽刺描摹贪官瞒上欺下的伎俩。元稹在《望云骓马歌》的序言中云“德宗皇帝以八马幸蜀,七马道毙,唯望云骓来往不顿。贞元中,老死天厩。臣稹作歌以记之。”运用赋和比的咏物手法反映了八马幸蜀的事件。元稹常选一些丑恶的物象,借以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并抒写了正直之士的艰难与愤慨。如《有鸟二十章》其二:“有鸟有鸟毛似鹤,行步虽迟性灵恶。主人但见闲慢容,行占蓬莱最高阁。弱羽长忧俊鹘拳,疽肠暗著鹓雏啄。千年不死伴灵龟,枭心鹤貌何人觉。”诗人描摹了似鹤的恶鸟,比喻当时朝中权势者“枭心鹤貌”的虚伪,以及它的阴险“疽肠暗著鹓雏啄”,抒写了贤才“鹓雏”(凤凰一类的鸟)被中伤迫害的愤慨。

元稹、白居易发扬了咏物诗托物寓意的传统,并将之引入重大的政治生活,提高了咏物诗的格调和地位。

2.3 形式方面的突破

元稹、白居易在咏物诗形式方面亦有突破。首先是通过寓言故事曲写当时复杂残酷的政治斗争,寄托幽深,如元稹《大觜乌》、白居易《秦吉了》等。其次是通过一诗咏二物或多物的形式,在对比中突出各自的特征,如组诗《虫豸诗》(元稹)、《禽虫十二章》(白居易)。还有一些综合运用了各种形式,如《池鹤八绝句》以和答的方式写的一组寓言诗。寓言诗扩展了叙事的成分,增加了物象的意蕴;组诗拓展了同一系列题材物象的表现力。《池鹤八绝句》这种自问自答的写作方式是白居易的首创,富有幽默感。

3 结 语

综上所述,元白咏物诗在题材上较前代更丰富,内容上从个人的自况自寓拓展到社会政治批判。有些诗篇缘事而发,通过具体的物象,增加对时事的讥评,表达对政治时事的看法,以及对人性的体察。形式上增加了寓言诗、组诗及自问自答的形式。他们的咏物诗既有继承又有创新,较全面地展现了中唐士人的生活风貌,在咏物诗的发展史上有他们特出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清]袁枚. 随园诗话[M]. 王英志校点.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60.

[2] 白居易. 白居易集 (第三册) [M]. 顾学颉校点. 北京:中华书局,

1979:960.

[3] 兰甲云. 简论唐代咏物诗发展轨迹[J]. 中国文学研究, 1995,37(2):

67-72.

[4] 胡大浚,兰甲云. 唐代咏物诗发展之轮廓和轨迹[J]. 烟台大学学

报,1995(2):22-28.

[5] 王志胜. 浅析唐代社会的别墅[J]. 辽宁大学学报,2004,32(5):

91.

[6] 李红霞. 唐代隐逸兴盛成因的社会学阐释[J]. 史学月刊,2005(2):

109.

[7] [唐]魏征等. 隋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3:1751.

[8] 张仲谋. 兼济与独善——古代士大夫处世心理剖析[M]. 北京: 东

方出版社,1998:160.

[9] 陈寅恪. 元白诗笺证稿[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0] 张家骥. 中国造园史[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89.

第31卷 第2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Vol.31 No.2

2011年 4月 Journa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Apr. 2011

元白咏物诗的题材特点

王 琴

(广东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阳江 529500)

摘要:咏物诗发展到唐代,题材不断扩展,元稹、白居易是其中有意识地拓展咏物诗题材的重要诗人。元白咏物诗分为咏动物、植物、器物、建筑、天文、地理、食物等8类,题材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突出特点是拓展了对私人空间的描摹,对时政领域的抒写,形式方面也有突破,采用了寓言诗、一诗咏二物、组诗等表现手法。元稹、白居易在咏物诗的题材开拓上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元稹;白居易;咏物诗;题材;拓展

中图分类号:I207.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159(2011)02-0052-06

Theme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Yuan and Bai’s

Object-Chanting Poems

WANG Qin

(Guangdong Yangj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Yangjiang 529500,China)

Abstract: Yuan Zhen and Bai Juyi were two of those who purposefully and outstandingly expanded the theme classification of Object-chanting Poems, which had been expanding constantly in Tang Dynasty. The author classifies their object-chanting Poems into several types: animals, plants, utensils, buildings, astronomy, geography, and food. Depiction of privacy and current affairs of that time are the prominent features of their objecting-chanting poems. Meanwhile, they also wrote parabolic poems, a poem chanting two different objects, series of poems, making a breakthrough in the forms and styles. The two poets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expansion of the themes of object-chanting poems. Key words: Yuan Zhen; Bai Juyi; object-chanting poems; theme; expansion

元稹、白居易并称“元白”,以他们为中心的是“谏纸”、“奏书”(白居易《与元九书》)外的另“元和体”和韩孟诗派成了中唐诗坛的代表。袁枚一种谏言,是“感物寓意”(元稹《上令相公诗启》),《随园诗话》谓:“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竖一帜者,讽刺权贵。他们希望通过咏物兴发情思,引起皇帝

[1]

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指出他们的诗歌摆脱了关注,达到救济社会的美刺目的。咏物诗委婉含蓄,盛唐的束缚,独树一帜。他们的诗歌既有继承亦有正可以达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者闻者,莫创新,他们继承了《诗经》的社会写实内容和讽喻不两尽其心焉”,[2]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元白咏物诗

寄托情思,观察世态,反映时事,别具一格。 美刺的精神,提倡“刺美见事”,同时亦有自己的

下面笔者对元稹、白居易收于《全唐诗》之咏特点,寄托遥深,语言直切,重排律,这些皆影响

物诗题材特点作一分析。 到其他一些后学。

元稹、白居易的文学创作,乘接时代之风。宪

1 元白咏物诗的题材分类特点 宗继位后,开始压制宦官权柄,信任宰相,接纳诤

谏。士人受到鼓舞,重视“干预教化”。元稹、白

经笔者统计,元白咏物诗大约有515首。其中居易的咏物诗亦体现此特点。他们直言自己的诗歌

收稿日期:2010-10-08

作者简介:王琴,女,1968年生,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元稹大约有157首,共77类;白居易大约有358首,共105类。依据诗题及参考诗歌内容,大致分为咏动物、植物、器物、建筑、天文、地理、人体、食物等类(表1、表2)。

表1 元白咏物诗总量统计

Tab. 1 Total volume of their object-chanting poems

作者 动物 植物 器物 建筑天文 地理 人体 食物总计元稹

53 45 25 13 8 3 / 10

157白居易 63 110 43 95 25 15 5 2358总量 116 155 68 108 33 18 5 12

515

表2 元白咏物诗总类统计

Tab. 2 Types of their object-chanting poems 作者 动物 植物 器物 建筑天文 地理 人体 食物总计元稹

25 26 17 3 3 2 / 1

77白居易 29

39 27 6 5 4 1 1105

根据表1和表2,元白咏物诗选材最多的是动

物、植物、建筑和器物类,这几类都是传统咏物诗里常见的题材,可见他们还是比较注重传统题材的选用。白居易题材选用最多的是植物、建筑和动物类,他与元稹不同的地方是建筑类的咏物诗数量仅次于植物,在数量上超过了传统的动物题材,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咏物诗成熟于盛唐,杜甫是代表。兰甲云在《简论唐代咏物诗发展轨迹》一文里,也指出唐代咏物诗人以白居易咏物诗最多,元稹居第6位,而杜甫排在第2位。杜甫咏物诗的题材涉及面已十分广泛,兰甲云将杜甫咏物诗的题材分为为3类:“(1)吟咏天时节令气候征象类作品。(2)吟咏花卉鸟兽、寺院楼台、峰峦江河类,……以吟咏病态弱小动植物为其突出特色。(3)文化艺术类,有吟绘画、音乐、舞蹈、书法等。”[3]元稹、白居易与杜甫相比,在吟咏器物类和建筑类有拓展。

下面具体分析元稹、白居易具体的取材情况和特点。

1.1 动物类

此类咏物诗涉及鸟、兽、禽、虫、鱼等5小类(表3、表4)。

从表3、表4表可以看到:(1)元白咏物诗涉及的动物物象种类非常丰富。元诗涉及到25种动物,白诗有29种。其中物象如鹤、鹦鹉、乌,诗中常见,白居易咏鹤19首,咏鹦鹉4首;元稹咏

鹤3首,咏乌3首。另外元稹在《虫豸诗》这组诗里,分别吟咏了蛒蜂、蚁子、蜘蛛、虻等微小的动物共24首。此类诗如元稹《大觜乌》《雉媒》《和裴校书鹭鸶飞》及白居易《和大觜乌》《羸骏》《放鹰》《官牛》《秦吉了》等诗篇都很有名。(2)咏鸟的题材最多,有63首,其次是虫,有37首,两者占总量的87%,无论数量和种类都占了绝大多数。鸟和虫皆是细小动物。中唐已失去盛唐昂扬向上的理想精神,而是以改革中兴为要务,他们的选材亦不像盛唐以高昂壮大的马、鹰等为主,而是转向对细小琐碎之物的咏叹讽刺。盛唐诗人喜欢咏马,元白却只有三首咏马诗,而且所咏之马皆处于被冷落的困境中,没有盛唐诗歌中高昂壮大的形象。如:

表3 咏动物类的数量统计

Tab. 3 Volume of poems chanting animals 作者

虫兽

总计

元稹 28213 1 / 53 白居易

35

166 3 3 63 总量 63

37

9 4 3 116

表4 咏动物类的种类统计

Tab. 4 Types of poems chanting animals

作者 鸟虫

总计

元稹 157 2 1 / 25 白居易

12

9 5 2 1 29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

骅骝失其主,羸饿无人牧。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蹋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岁暮田野空,寒草不满腹。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 村中何扰扰,有吏征刍粟。输彼军厩中,化作驽骀肉。(白居易《羸骏》)

杜甫诗歌气势壮大,昂扬豪迈,体现了盛唐张扬理想的风格。白居易的马诗感慨万千,理性无奈,体现了中唐文人与现实的妥协。 1.2 植物类

元稹有45首,共26种。白居易有110首,共39种。表5为元白吟咏植物的主要物象前10位的数量统计。

54 广 东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第31卷

表5 咏植物类前10种的数量统计

Tab. 5 Volume of poems chanting plant (the first

ten types of plants) 作者 松树 竹子 柳树 牡丹 石榴 荷花 樱桃 桃花 梧桐枇杷元稹 5 6 1 4 2 1 1 2 3 1 白居易 12 9 10 6 7 7 6 5 3 2 总计 17 15 11 10 9 8 7 7 6 3

元稹、白居易咏植物的题材最多,种类也相当丰富。首先,仍以传统吟咏物象为主,如松、竹、牡丹、石榴、梧桐等,白居易咏松12首,咏柳10首,咏竹9首;元稹咏竹6首,咏松5首。松竹是传统“岁寒三友”之“二友”,以其刚健高洁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受到重视。另外还有一物一咏的单篇37首。其次,所咏之物大多都是具体对象,已非一般泛泛之物。如《题翰林东阁前小松》《题流沟寺古松》等。此类咏物诗佳作甚多,如《涧底松》《菊花》《大林寺桃花》《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多咏物抒怀,寄寓深刻,在意象的运用上有较强的传承性。 1.3器物类

元稹有25,共17种;白居易有43首,共27种(表6、表7)。

表6 咏器物类数量统计

Tab.6 Volume of poems chanting artifacts

作者 生活用品 乐器 书画 武器 交通 石器 文具总计元稹 10 5 5 4 / / 125白居易 16 13 5 4 2 2 143总量

26 18 10 8 2 2 2

88

表7 咏器物类种类统计

Tab. 7 Types of poems chanting artifacts 作者 生活用品 乐器 书画 武器 交通 石器 文具总计元稹 7 4 3 2 / / 117白居易

12 9 1 2 1 1 1

27

由表6、表7可以看到,此类诗的取材出现新气象。其一,大量吟咏日常生活用品。其中生活用品类占量最多,其次为乐器、书画和武器。而在高扬理想的盛唐,吟咏艺术题材之作却很兴盛。据胡大浚、兰甲云在《唐代咏物诗发展之轮廓和轨迹》[4]

的统计,杜甫咏画诗即高达29首,王昌龄咏物诗才9首,但咏艺术类就有4首。到了中唐,诗人在

兼济理想无法实现时,转向追求独善其身,从日常

生活的细微处寻找乐趣,如白居易的《白羽扇》,抒写了诗人手中的白羽扇摇动起来,听如“松起籁”,看似“鹤翻飞”,衬着“白须翁”,怡然自得。其二,出现吟咏交通工具的诗篇,如白居易的《小舫》,描述了小舫的外形、功能以及乘小舫出游之趣,流露出轻松从容的韵致。其三,生活用品类诗篇物我之间基本上没有可比性,多是触物生情、借物抒情之作,咏物往往是为了抒情。如元稹的《张旧蚊帱》睹物思人,看见亡妻留下的 “蚊帐”而感伤,并融入身世之感。

此类诗亦有很多名篇,如《白衣裳二首》《新制布裘》《红线毡》等。 1.4 建筑类

元稹有13首,共有3种;白居易有95首,共有6种(表

8)。

表8 咏建筑类数量统计

Tab.8 Volume of poems chanting architecture 作者园林寺庙住宅 楼阁 桥堤 官署总计元稹472

/

/

/

13

白居易501415 9 5 2 95总量

54

21

17 9 5 2 108

由表8可见,此类诗在题材上有开拓,主要表现在大量吟咏私家园林,占总数的50%。元稹咏建筑物的不多,只有13首,占他咏物诗总量的8.5%,而白居易却多达95首,占他咏物诗总量的26.7%,其中有50首吟咏园林物象,且多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后的作品。盛唐虽有寺庙楼台的咏物诗,却少有涉及私家园林。 1.5 天文类

元稹8首,共3类;白居易25首,共5类(表9)。

表9 咏天文类的数量统计

Tab. 9 Volume of poems chanting astronomy

作者

雨雪

总计

元稹 521 / / 8 白居易 688 2 1 25 总量 11

10

9 2 1 33

由表9可以看到,咏天文类的物象以月、雨、雪居多。吟月以抒怀,咏雨雪以关注国计民生,此亦传统之题材。中国是农业国,风调雨顺直接影响

农业生产,故雨雪一直受到文士的关注。 1.6 地理类

元稹 3 首,白居易 15 首,共

5类(表10)。 表10 咏地理类的数量统计

Tab.10 volume of poems chanting geography 作者 江水

总计

元稹 2 / / / 1 3 白居易 7 4 3 1 / 15 总量

9 4 3 1 1 18

元稹咏地理类的诗很少,只3篇,其中咏江2篇,咏湖1篇。白居易有一首广为传颂的咏江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傍晚的江水宁静优美,令人心醉神迷。寄情山水,亦是传统的士大夫情怀。唐朝士人漫游成风,元白也对山水给予了关注。

1.7 食物类

元稹以组诗(10首)的形式咏酒,《有酒十章》。白居易咏酒诗2首,《仇家酒》《咏家酝十韵》。 1.8 人体类

这一类的咏物诗全部是白居易咏白发,有《初见白发》《白发》《樱桃花下叹白发》《白发》《白发》等5首。通过对头发由黑变白过程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个体自然生命的关注。

由上面的分类及分析可以看到,元稹、白居易吟咏的物象既有传承又有开拓,他们的咏物诗无论数量和种类都比前人丰富。

2 元白咏物诗题材的创新拓展

综上所述,元稹、白居易咏物诗种类非常丰富,他们既承袭了前人的咏物之风,又有新的拓展。 2.1 私人空间的描摹

他们大量吟咏私家园林,将私家园林当作修身养性的精神家园,赋予其“中隐”思想的物质基础。还细致描摹日常生活用品和白发,表现他们独善其身的生活情趣及生命短暂的感慨。

白居易写了30首吟咏私家园林的诗篇,这是前所未有的新气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唐人喜欢购置建造园林别墅,“唐人对别墅的购置格外重视,上迄皇帝、贵族,下迄官员、秀才皆有形形色色的不同别墅,数量之多,历代罕见。”[5]购置别墅成为

一种时尚,丰富了士子的精神生活。“唐代,随着

私家园林的普及与盛行,园林成为唐人优游于出处进退的三径之资、隐者安身立命之所。”[6]园林成了他们舒展个性,集会宴游,享受自由的安身立命之所。尤其到了中唐,庙堂之理想难以实现,就转而享受身边的园林之趣。白居易大量吟咏私家园林的亭台小池,正是此风向标。如《题新涧亭兼酬寄朝中亲故见赠》:“何处披襟风快哉,一亭临涧四门开。金章紫绶辞腰去,白石清泉就眼来。自得所宜还独乐,各行其志莫相咳。禽鱼出得池笼后,纵有人呼可更回。”抒写了在自家园林自得其乐的圆满。白居易被贬江州时,曾在庐山结草堂,并咏诗 “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洒砌飞泉才有点,拂窗斜竹不成行。来春更葺东厢屋,纸阁芦帘着孟光。”(《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记录此事。诗歌中描绘了桂竹环绕、冬暖夏凉、飞泉点点的园林景致。30年后还写诗《寄题庐山旧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侣》,怀念旧事。

元稹、白居易是两位对生活充满热爱的诗人。只是元稹的生命价值更多寄托在功成名就上,一生执着于功名;白居易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后期基本上将园林生活作为精神寄托。元稹咏物诗中有昂扬的自信,如《高荷》表现出诗人“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擫”的天生美质,要将它培植发扬,“不学著水荃,一生长怗怗”,要做人中龙凤,高扬生命的价值。白居易诗则从容闲淡,对自然的生命格外珍惜,如《洞中蝙蝠》:“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罗网。 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只要能避祸全身,“一生幽暗”亦无妨,此乃白居易历经政治风波后对生命的认识。他晚年过着亦官亦隐的闲适生活,大力吟咏私家园林,抒写热爱自然生命的情怀,展现他的“中隐”思想。

隐士古而有之,“自肇有书契,绵历百王,虽时有盛衰,未尝无隐逸之士”。[7]指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有相关隐士的记录。到魏晋发展出“大隐”隐于朝与“小隐”隐于山的说法。张仲谋认为“‘小隐’即是隐的本位说法,汉代以前,隐就是隐,更无大小之分。汉魏六朝时代,大隐之说日盛,于是把隐之原有内涵称为小隐。至于中隐,虽然南北朝谢眺诗中已见滥觞之迹,但真正形成一种世人认可的说法,主要是在中唐时代。”[8]其实,中唐之前,陶渊明已经改造了小隐的困顿,即隐居田园的生

56 广 东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第31卷

活,首次避开了官场的羁绊和山林的艰辛,躬耕自足。白居易则综合隐于朝、隐于山和隐于田园的优点,谋衣食于朝,遁身心于园林,以“中隐”形式解决了 “仕”与“隐”的矛盾,既免清寂冻馁,又不受仇忌排挤,还可结伴宴饮吟唱,精神自由闲适。他将儒家的服务政权、道家的自由独立兼融调和于园林,提出“中隐”理论,“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唯此中隐士, 致身吉且安。”(《中隐》)完成庙堂功业与生命自适的统一。 陈寅恪先生说:“乐天之思想,一言以蔽之曰‘知足’,知足之旨,由老子‘知足不辱’而来。”[9]327白居易对自己出身于寒门的“中人”,而能够多年在中央决策层任职是很满足的。“中隐”的精神追求是建立在“园林”的物质基础上,唐代城郊园林的兴盛为“中隐”提供了实现的途径,也拓展了咏物诗题材,元白吟咏园林的诗歌有54首,白居易独占了50首,其中有30首吟咏私家园林。白居易晚年在洛阳买下履道宅,之后不断地进行经营改造,使之成为最佳的隐居地,并不停地吟咏感叹。 有石白磷磷,有水清潺潺。有叟头似雪,婆娑乎其间。进不趋要路,退不入深山。深山太获落,要路多险艰。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有食适吾口,有酒酡吾颜。恍惚游醉乡,希夷造玄关。五千言下悟,十二年来闲。富者我不顾,贵者我不攀。唯有天坛子,时来一往还。《闲题家池寄王屋张道

士》

此诗作于开成元年(840),抒写了清幽的景致,

池里有磷磷发光的白石,潺潺流动的清水,在此可

喝酒,可玄思,诗人悠闲自得,享受一种逸乐宁静,

清高傲世。这里描述的正是“中隐”的具体表现。

白居易的“中隐”思想及具体实施在唐代具有

代表性。唐人“为了功名利禄集中到尘世嚣烦的都

邑城市,田园山居就成了他们荣华富贵生活中的一

种心理上的补充和感情上的向往。”[10]而恰恰元稹

对此不以为然,他诗中的园林多是萧条空寂的,如《夜池》在描述了残荷幽月鸣蝉后,以一句“高屋无人风张幕”作结,萧森冷寂。另一首《和乐天题王家亭子》更是直言讽刺“都大资人无暇顾,泛池全少买池多”,权贵之家花费巨资建筑园林,只是为了显示主人的高雅。“主人来少客来多”(白居易《题王侍御池亭》),由此可见当时置买园林别业是时尚,并不管实际的用途。 白居易通过吟咏园林,构筑他的“中隐”思想,拓展了咏物诗的题材内容。 2.2 时政领域的抒写 元稹、白居易有意识地借助咏物,配合自己的仕途生活,将咏物诗引入重大的社会政治领域,委婉地抒发了对时事政治的认识和批判。他们紧扣所写之物性展开讽喻批判,以达到救治人病的美刺目的,寄托深沉。 他们的乐府诗皆为“因事立题”之作,其咏物诗亦有所指,尤其是乐府诗里的咏物篇,大胆讽喻,抒忧写愤。《涧底松》是其中的名篇。白居易用“涧底松”的物象,发出“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的呼声。白诗在题旨上标明“念寒俊也”。 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有精彩评述:“左思的《咏史》诗之第二首‘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白氏此题不独采用太冲此诗之句首以名篇,且亦袭取其全部之旨意。初视之,颇以为充数之作,但细思之,则知其实是有为而作,不同于通常拟古之诗篇也。拙作《唐代政治史述论搞》中篇牛李党之分野,以为李党乃出自魏晋北朝以来之山东旧门,而牛党则多为高宗、武后以来,用进士词科致身通显之新兴

寒族。乐天即为以文学进用之寒族也。……乐天作此诗时,李吉甫虽已出镇淮南,犹邀恩宠。牛僧儒则人被斥关外,未蒙擢用。故此篇必于‘金张世禄’之吉甫,‘牛衣寒贱’之僧儒,有所愤慨感惜。非徒泛泛为‘念寒俊’而作也。”[9] 233-235陈先生从史

的角度去考察,认为他反映的就是牛李党之争,为自己所属的牛党寒俊呼号。白居易借屈长于涧底的高山之松,反映出身的不同进而影响仕途。诗人通过涧底松的物象既自伤身世,又反映了牛李党的斗争。 有的诗篇直叙其事,如元稹的《驯犀》序云:“李传云:‘贞元丙子岁,南海来贡,至十三年冬,苦寒,死于苑中。’”交代了当时真实的事件,“前观驯象后驯犀,理国其如指诸掌”。指出可依此观政。白居易《驯犀-感为政之难终也》同咏此事,“君不见建中初,驯象生还放林邑。君不见贞元末,驯犀冻死蛮儿泣。所嗟建中异贞元,象生犀死何足言。”感慨坏境不同,驯象与驯犀的命运也有天壤之别,寓意了贤才的功业成败自己难以掌控,生死之间全在君主。白居易《黑龙潭》据陈寅恪考证:“考元和四年之春京畿实有旱灾,则此篇所摹写龙祠享祭之盛,当为乐天亲有闻见者也。”[9]289缘事而发,借咏物发表时事评论“狐假龙神食豚尽,九

重泉底龙知否?”讽刺描摹贪官瞒上欺下的伎俩。元稹在《望云骓马歌》的序言中云“德宗皇帝以八马幸蜀,七马道毙,唯望云骓来往不顿。贞元中,老死天厩。臣稹作歌以记之。”运用赋和比的咏物手法反映了八马幸蜀的事件。元稹常选一些丑恶的物象,借以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并抒写了正直之士的艰难与愤慨。如《有鸟二十章》其二:“有鸟有鸟毛似鹤,行步虽迟性灵恶。主人但见闲慢容,行占蓬莱最高阁。弱羽长忧俊鹘拳,疽肠暗著鹓雏啄。千年不死伴灵龟,枭心鹤貌何人觉。”诗人描摹了似鹤的恶鸟,比喻当时朝中权势者“枭心鹤貌”的虚伪,以及它的阴险“疽肠暗著鹓雏啄”,抒写了贤才“鹓雏”(凤凰一类的鸟)被中伤迫害的愤慨。

元稹、白居易发扬了咏物诗托物寓意的传统,并将之引入重大的政治生活,提高了咏物诗的格调和地位。

2.3 形式方面的突破

元稹、白居易在咏物诗形式方面亦有突破。首先是通过寓言故事曲写当时复杂残酷的政治斗争,寄托幽深,如元稹《大觜乌》、白居易《秦吉了》等。其次是通过一诗咏二物或多物的形式,在对比中突出各自的特征,如组诗《虫豸诗》(元稹)、《禽虫十二章》(白居易)。还有一些综合运用了各种形式,如《池鹤八绝句》以和答的方式写的一组寓言诗。寓言诗扩展了叙事的成分,增加了物象的意蕴;组诗拓展了同一系列题材物象的表现力。《池鹤八绝句》这种自问自答的写作方式是白居易的首创,富有幽默感。

3 结 语

综上所述,元白咏物诗在题材上较前代更丰富,内容上从个人的自况自寓拓展到社会政治批判。有些诗篇缘事而发,通过具体的物象,增加对时事的讥评,表达对政治时事的看法,以及对人性的体察。形式上增加了寓言诗、组诗及自问自答的形式。他们的咏物诗既有继承又有创新,较全面地展现了中唐士人的生活风貌,在咏物诗的发展史上有他们特出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清]袁枚. 随园诗话[M]. 王英志校点.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60.

[2] 白居易. 白居易集 (第三册) [M]. 顾学颉校点. 北京:中华书局,

1979:960.

[3] 兰甲云. 简论唐代咏物诗发展轨迹[J]. 中国文学研究, 1995,37(2):

67-72.

[4] 胡大浚,兰甲云. 唐代咏物诗发展之轮廓和轨迹[J]. 烟台大学学

报,1995(2):22-28.

[5] 王志胜. 浅析唐代社会的别墅[J]. 辽宁大学学报,2004,32(5):

91.

[6] 李红霞. 唐代隐逸兴盛成因的社会学阐释[J]. 史学月刊,2005(2):

109.

[7] [唐]魏征等. 隋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3:1751.

[8] 张仲谋. 兼济与独善——古代士大夫处世心理剖析[M]. 北京: 东

方出版社,1998:160.

[9] 陈寅恪. 元白诗笺证稿[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0] 张家骥. 中国造园史[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89.


相关文章

  • 新中国"国庆"题材邮票的三大特点
  •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日,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原邮电部和邮政总局曾发行了大量国庆题材邮票,真实记录了共和国的成长历史和辉煌成就.自1950 ...查看


  • 中国十大著名游资营业部
  • 中国十大著名游资营业部一览 一,国信泰然九路营业部 国信泰然九路营业部是近年来上榜次数最多的,是最近两年来蜚声国内的游资后起之秀,尤其是在2010年,该营业部成交额一直在国内诸多营业部中首屈一指,上榜次数最多,成交金额之大,无人能出其右.它 ...查看


  • 梁实秋先生的文章的特点
  • 梁实秋先生的文章的特点 文学主张 他是中国国家社会党党员,否认文学有阶级性.早期梁实秋专注于文学批评,曾委婉的斥过冰心散文,坚持将描写与表达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性作为文学艺术的文学观,批评鲁迅翻译外国作品的"硬译",不同意 ...查看


  • 如何做好重大题材的新闻报道
  •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重大题材新闻的涵义和特点,并且对于媒体做好重大题材新闻报道给予了相应建议,以期对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我国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发展和提升我国媒体的公信力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重大题材:新闻报道:涵义:特点:要点 中 ...查看


  • 中国艺术歌曲的本土性特征
  • 合肥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论中国艺术歌曲的本土性特征 --"五四"以来至四十年代 摘 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改变了当代许多知识分子的陈旧观念.在艺术领域,也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 ...查看


  • 浅论学堂乐歌的特点及意义
  •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2009届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学堂乐歌的特点及意义 院(系)名称 专 业 名 称 学 学 指导教生姓名 号 师 音乐学院 音乐学 赵艳 050914053 高彩荣讲师 2009年5月 完 成 ...查看


  • 巴金先生的作品特点
  • 巴金先生的作品特点 从题材的选择和处理这个角度探讨巴金小说的创作个性, 就会看到巴金小说题材的重要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 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和题材的多样性. 这一特点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偏爱并擅长表现家庭生活题材, 缩影式地折射出时代 ...查看


  • EEC英语教材特点
  • EEC英语教材特点 EEC英语教材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为依托,吸收世界先进的科研成果,突出趣味性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重视打好听说读写基础,实行民主教学. 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与课本水乳交融,构成良好的 ...查看


  • 服装的装饰
  • 1.服装图案设计 2.服装图案装饰 3.中西方服装表现 图案设计 1.1 图案,英文是design.Design有动词和名词之分.名词的词义主要是方案,图样, 设计,计划:动词的词义主要是设计,制图,构思,谋划.这两者其主要含义是设计 与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