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制度
西周:实行分封制,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并将封地和对周王的义务密切联系,从而维系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战国时期: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商鞅变法实行军功授爵:规定按军功的大小进行授爵和赐给田宅,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建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立皇帝制,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西汉时期: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
魏晋时期:形成了士族制度,按门第等级区别士族同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不同地位的特权等级制度。伴随产生的九品中正制,是以门第高低为标准的选拔官吏的制度。
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武则天上台后开始打压士族,扶植庶族,士族制度走向衰亡。 宋朝:统治者防止藩镇割据的重现和大臣、外戚、宗室、宦官擅权,把政治、军事、财政大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可以在中央统一政令的基础上独立处理省内事务。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东西厂;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台湾历史沿革
三国时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军到夷洲(今台湾),加强夷洲与内地的联系。
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求。
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
1683年施琅大败台湾郑克塽,康熙帝统一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台湾省。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及附近岛屿,割给日本。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
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跑到台湾,形成了与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1987年台湾方面解严,开放大陆探亲,结束了两岸近40年不相往来的历史。
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一、政治
政治板块分为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时事政治4部分。考生尤其注意哲学以及经济常识了,政治常识是背诵的东西,不要求要较高的理解度。其中,重难点、易错点是哲学常识中哲学派别、辩证思想以及实践了,经济常识中的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时事政治考试主要会关注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考试范围为上年7月——当年6月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 二、历史
说到历史,很多人都表示不太好复习,容易忘记。首先要知道历史的分类,考纲当中的历史板块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3部分。其中,有关中国的历史的重要程度要高于世界历史,近现代历史的重要程度要高于古代史,这点需要考生要把握好。 关于中国古代史复习,我们通常认为是按照时间顺利来复习是最有效的,也是最节省时间的,考生在复习过程当中,要留心重要事件的社会性质和历史意义就好了。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复习,主要把握好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和新中国的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成就。考生一定要记住也就是通常说说的识记。 关于世界近现代史,因为考察的知识点并不多,重要程度也比前面两个要
低,我们就可以把知识点放在一起总结。主要是通过不同历史阶段的每个国家的历史为点来展开。
尤其注意重大历史事件,变现形式为主观题,分值较大,所以考生对其标志要非常熟悉,对其原因、意义以及影响考生都要很清晰。 三、地理
我们认为地理是三个板块中最难的板块,要求考生有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起政治历史,它在记忆的基础上,有很多需要消化理解的部分,并要求考生要学会运用。
需要掌握的知识被分为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4部分。其中,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复习有一定规律,考试的重点可以简单总结为气候、洋流以及所涉及的一些主观题。
关于人文地理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主要从以下8个方面掌控就可以了,分别是位置、地形、气候、自然带、资源、人口、经济以及问题。
难度最大应该是地球和地图了,它
是需要重点理解、分析和判断的。需要考生掌握判读的基本技能。这些部分我们肯定是会出主观题的,如果你读不懂或者理解不了,这种题目是很容易丢掉分数的,同时也是这块内容复习好的同学取得高分,和别人拉开分数的关键所在。
政治制度
西周:实行分封制,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并将封地和对周王的义务密切联系,从而维系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战国时期: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商鞅变法实行军功授爵:规定按军功的大小进行授爵和赐给田宅,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建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立皇帝制,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西汉时期: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
魏晋时期:形成了士族制度,按门第等级区别士族同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不同地位的特权等级制度。伴随产生的九品中正制,是以门第高低为标准的选拔官吏的制度。
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武则天上台后开始打压士族,扶植庶族,士族制度走向衰亡。 宋朝:统治者防止藩镇割据的重现和大臣、外戚、宗室、宦官擅权,把政治、军事、财政大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可以在中央统一政令的基础上独立处理省内事务。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东西厂;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台湾历史沿革
三国时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军到夷洲(今台湾),加强夷洲与内地的联系。
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求。
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
1683年施琅大败台湾郑克塽,康熙帝统一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台湾省。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及附近岛屿,割给日本。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
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跑到台湾,形成了与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1987年台湾方面解严,开放大陆探亲,结束了两岸近40年不相往来的历史。
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一、政治
政治板块分为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时事政治4部分。考生尤其注意哲学以及经济常识了,政治常识是背诵的东西,不要求要较高的理解度。其中,重难点、易错点是哲学常识中哲学派别、辩证思想以及实践了,经济常识中的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时事政治考试主要会关注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考试范围为上年7月——当年6月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 二、历史
说到历史,很多人都表示不太好复习,容易忘记。首先要知道历史的分类,考纲当中的历史板块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3部分。其中,有关中国的历史的重要程度要高于世界历史,近现代历史的重要程度要高于古代史,这点需要考生要把握好。 关于中国古代史复习,我们通常认为是按照时间顺利来复习是最有效的,也是最节省时间的,考生在复习过程当中,要留心重要事件的社会性质和历史意义就好了。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复习,主要把握好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和新中国的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成就。考生一定要记住也就是通常说说的识记。 关于世界近现代史,因为考察的知识点并不多,重要程度也比前面两个要
低,我们就可以把知识点放在一起总结。主要是通过不同历史阶段的每个国家的历史为点来展开。
尤其注意重大历史事件,变现形式为主观题,分值较大,所以考生对其标志要非常熟悉,对其原因、意义以及影响考生都要很清晰。 三、地理
我们认为地理是三个板块中最难的板块,要求考生有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起政治历史,它在记忆的基础上,有很多需要消化理解的部分,并要求考生要学会运用。
需要掌握的知识被分为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4部分。其中,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复习有一定规律,考试的重点可以简单总结为气候、洋流以及所涉及的一些主观题。
关于人文地理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主要从以下8个方面掌控就可以了,分别是位置、地形、气候、自然带、资源、人口、经济以及问题。
难度最大应该是地球和地图了,它
是需要重点理解、分析和判断的。需要考生掌握判读的基本技能。这些部分我们肯定是会出主观题的,如果你读不懂或者理解不了,这种题目是很容易丢掉分数的,同时也是这块内容复习好的同学取得高分,和别人拉开分数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