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卷第10期2004年1o月
机械工程学报
CH烈ESE
JoURNALoFMECHANICALENGINEERnqG
vol40oct
N0102oo4
具有形状自适应的欠驱动拟人机器人手指4
张文增
陈强孙振国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北京100084)
赵冬斌
伸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100080】
摘要:为了实现使用较少驱动器获得较多的自由度,从而在不增加控制难度的前提下,更好地抓取物体以及增加手的拟人化,需要研究欠驱动机械手指装置。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思想,以此为指导设计了一种机械手指装置,并对其主要设计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试验证明,该装置可以作为机器人拟人手的一个手指或手指的一部分,用以实现机器人拟人手较少驱动器驱动较多的手指关节自由度,并具有抓取不同形状、尺寸的物体的自适应性,降低了装置对控制系统的要求。该装置外形与人手的手指相似,结构简单、可靠、易加工、体积小和重量轻。关键词:欠驱动机构形状自适应拟人机器人手指中图分类号:THll
的机构。即在抓取中,某些手指在驱动器驱动下接
0前言
欠驱动手指是指驱动器的数目少于关节自由度数目…,由于欠驱动机械手具有简化控制、减轻重量、降低能耗及降低制作成本等优点,近几年更引起国外研究者的研究兴趣口’…。
在拟人机器人手的设计上,由于人手的自由度多达20,为了增加手部的拟人化,手部就应设计较多的关节自由度。然而,在现有控制技术水平上,控制这些自由度所需要的驱动及控制系统会很庞大,因而为了减轻拟人机器人手部的控制难度,以及减小手的体积、重量,就应尽可能设计较少的驱动器数目。这两者有一定矛盾。另外,为了更好地抓取物体,还希望手指在抓取物体时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综合满足这三个方面要求就产生了自适应欠驱动机械手指装置。
触碰撞物体,使物体对其他手指施加压力,如果能够利用此压力“驱动”后者某个手指关节的类似“主动”的转动,这样也同样可实现欠驱动效果。
提出的欠驱动手指的具体设计思想为:当其他手指在驱动器主动驱动下转动,挤压物体,必然使物体挤压此欠驱动手指的一个指段f第一指段),如果在该第一指段上特别的设有一个能够转动的主动板,主动板在挤压力的作用下转动,通过相应的增速传动机构,将主动板的转动转换成为欠驱动手指末端指段的大幅度转动,这样第二指段将快速旋转,直到其扣紧物体为止,因而该手指在没有驱动器的情况下实现了转动,并且对物体的形状尺寸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2欠驱动手指受力分析与结构优化
欠驱动手指的机构原理如图I所示。以手指第二指段旋转中心为原点0,以指向拇指末端为y轴方向,以指向食指并垂直于y轴的方向为z的方向,
1欠驱动手指设计思想
传统的欠驱动手指的设计思想是如何将位于手指根部的驱动器动力传递到手指多个关节,没有积极利用手指抓取物体时与物体存在的相互运动关系‘1~”。
与上述思想不同,将手掌、多个手指与所抓取物体作为一个大系统来综合考虑,会得到一种特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0275083)。20031022收到初稿200404叭收到修改稿
建立一个固接在拇指第一指节上的坐标系,于是有
爿(轴,朋),s(O,见)。另外,拇指第二指段的旋转角度记为日,主动板的旋转角度记为d,主动板的初始角度为∥。其余符号说明如下。
一——物体对主动板的力(N)
rl——Fl到主动板旋转中心的距离(mm)R——第二指段对物体的力(N)
也——兄到第二指段旋转中心的距离(mm)f1——拉簧的原始长度(mm)
万方数据
116
机械工程学报第40卷第10期
f2——拉簧的长度(mm)
b——拉簧力到第二指段旋转中心的距离血∞)
(b)
图1欠驱动手指的机构原理
根据力学、传动关系和几何关系,可以得出
只:墨塑=丝二业
‘
吃
∽‘=厄■历■了
圆屯;瓜焉五再磊
t=罕
④∽…。s[一音+刁④卿tn(一音+口]
@口:竺
l
∽
式中
口——齿轮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
女——拉簧的刚度(N恤m)万
方数据由式(1)可知,增大f和减小女都能增大尼。假设手指具有如下参数:口=0.96,翔=Jmm,
姐=3.5mm,儿=35mm,女=0.74lN/mm,f_025。根据这些数据和前述公式,可以得到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
图2a显示了n,n和心的关系(此时取口=lo。,Fl=20N)。由图可知,增大,1或减小r2都会增大尼。
图2b显示了F2,Fl与口的关系(此时取n=35mm,圪=20mm,女=0.741N/Ⅱlrn)。由图可知,显示了增大一将使R增大。
图2c显示了n,t与口的关系(此时取n=
35
mm,r2_20mm,F1.20N)。由图可知,女的变
化大大地改变了口对,2的影响程度。
基
霎乏
斟卤
嚣量
墙
萋专
§i
蠊
萋专
§l
蠊
(c)
图2各主要变量之间的关系
2004年10月张文增等:具有形状自适应的欠驱动拟人机器人手指
117
当用手指抓取一个横截面半径为月的圆柱体时,可以得到关于n,圪,口和R的公式
嵋=屹=Rc。t[;@一∥一口,]
c8,
3欠驱动手指的具体设计
根据前述方案,研制了一种新的欠驱动手指机构,并将此欠驱动手指机构应用到了拟人机器人TH.1的拇指中。3.1欠驱动手指结构
欠驱动拇指机构如图3所示。该欠驱动手指包括第一指段、主动板、第二指段、欠驱动关节;第一指段、主动板与第二指段之间套设该欠驱动关节;欠驱动关节包括大齿轮轴、双联齿轮轴、小齿轮轴和弹簧。大齿轮轴、小齿轮轴分别与双联齿轮轴的小齿轮、大齿轮啮合。三个齿轮轴均套设在第一指段上。大齿轮轴与主动板固接。小齿轮轴与第二指段固接。弹簧连接在第一指段与第二指段之间。
拣料。
主动板表面板和第二指段表面板采用有适当弹性的工业橡胶材料。
整个手指除各齿轮轴、弹簧外均采用尼龙610,较大程度的减轻了重量,同时由于尼龙610具有一定的润滑作用,省去了各齿轮轴与第一指段之间的
滑动轴承零件。
当手指伸直时,弹簧为原长,第一指段与主动板之间呈口=20。的初始角度。3.2工作原理
欠驱动手指的工作原理描述如下。(1)未抓取物体时,欠驱动手指如图3。f2)抓取物体时,物体在食指的压迫下,挤压
万
方数据主动板,使主动板转动角度口,通过总减速比f(设计卢0.25)的两级齿轮传动带动拇指第二指段转动,转动角度口(口=∥订,如图4a~d,直到第二指段接触
物体,因而具有对物体大小、形状的适应性。由于齿轮传动为增速传动,所以第二指段转动的角度远
大于主动板转动的角度,使得第二指段转动时仿佛有驱动器驱动一般,能够快速扣住物体。放开物体时,食指不再压迫物体,物体不再压迫主动板,拉
簧将拇指第二指段向外伸展,通过齿轮传动,将主
动板恢复未抓取物体时的位置。
另外,如果抓取的物体直径较小,不适合接触到第一指段主动板,则可以采用其他手指的最末尾一个指段与此自适应欠驱动手指的第二指段接触的
方式抓取,此时,欠驱动关节不会转动,也同样能
够很好地抓取物体,如图4e。
的的晒囝
图4欠驱动拇指抓取物体
3.3欠驱动手指抓取试验
TH—l手和其欠驱动拇指如图5a所示。
图5b~e分别显示了TH.1手抓取粗圆柱体、细圆柱体、三棱柱和立方体的情况。试验证明,TH.1手能够稳定抓取多数常见物体,达到设计目标。
(c)(d)(0
图5带欠驱动拇指的机器人手TH一1
4结论
扩展了欠驱动机械手指的实现方式:不需要直
机械工程学报
第40卷第lO期
接的驱动器,而利用其他手指的驱动器和物体的力传递来驱动关节。根据此思路,可以设计出各种欠驱动手指。
研制了一种新的具有形状自适应的欠驱动机械手指。该装置可以作为机器人拟人手的一个手指或手指的一部分,用以实现机器人拟人手较少驱动器驱动较多的手指关节自由度,并具有抓取不同形状、尺寸的物体的自适应性,降低了装置对控制系统的要求。该装置外形与人手的手指相似,结构简单、可靠、易加工、体积小且重量轻。
参考文献
1
Gos∞linCM,LalibercetUnderactIlat酣mechanicalnnger
州血renⅡn
a
ct__ladon.UllitedStatesPatent:US5762390
1998-06—092
Dechev
N,cleghomwL,Na啪a11Il
s.Muniplefmg%
呻iveadap石ve鲫p
pms血etich粕d.Mech姐ism柚d
MachineThe0吼2001,36(10):1157 ̄1173
3
Lalib哪eT,Gosseli主lcM.Simul撕onand
des咖oflllld盯_
acnlatednlechanjcal
bands.Mecbanism孤dMachine
The.
o吼1998,33(1,2):39—57
4
Gu0GL,Qi蛆xKwilli咖A
Muld-丘mctionMech柚ical
H锄d.Unned
States
Pat即t:US5378033.1995.01.03
5
0mh锄D
FAnmcial
11andand
digit
tll黜fore.united
S协tes
Pat%t:US5200679.1993.04.06万
方数据UNDER.ACTUATED
HI肭ANom
RoBoT聊啉GERWITHSHAPE
ADAPTATIoN
劢口馏臃船B,培凸朗Q缸增&n劢删剁D
@ep口r拥ent西Mechnn泐l
Engiweri鸭,
Tsingh口Umers{母,8e≈ing10008q
zhdD
DD啦加
∽砌v据。,爿姚)m4肋H,函加甜e4∞如哪7o,&f明c嚣
Be自tngio008∞
Ab咖ct:Tb
obtainmorcDOFco删di仿叫饥mde卜∽matedbyf嘶盯actllato墙wi血low盯
mechanical
f.mge鹅arcnocded,
∞tb8t
a
robot
h蜘d
can蒈娜dbjec乜rⅡuchbe附蚰dismom
siIIlil盯to
hlm舶h越Thedesignid髓∞urlde卜acm删矗ng粥
is∞中∞ded,眦d孤“pe血琳ntalunder_∞tIlatcdfillg盯mccha_
Di锄isdcvelop缸Asa血g盯ofarobothandor
ap献ofa缸lg%
血b
mech删smnⅪ、kes
arclbot
bandhavef奇^7盯d—vers.butⅡ均rc
DOF
n咖硎i踞p毗sivcada埘veex衄rcquif黜n协ofc咖l
g唧toobjects
of
di侬惴n
sbapesandsiz鼯、vi廿la呲any
prcc0
sion
wi也廿1eprope啊of
small,1蛐‘butreliable,nise髂yto
—o(hlce.I拓m斑pa朋瑚ctcfsfbfdcsi驴indgcailaredesdbcd
KeywOrds:
UⅡdef-actllaIed
n僦h粕ism
Sh印e
adaptation
H啪粕oid
robodc丘nger
作者简介:张文增.男,1975年出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拟人机
器人手,机器人视觉。
E・Ⅱmil:zIl肌gw吼瑚999唾jlI】_aikBm曲uaedu饥
具有形状自适应的欠驱动拟人机器人手指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张文增, 陈强, 孙振国, 赵冬斌
张文增,陈强,孙振国(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北京,100084), 赵冬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100080)
机械工程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04,40(10)1次
参考文献(5条)
1. GosselinCM;Laliberte T Underactuated mechanical finger with return actuation 1998
2. DechevN;Cleghorn W L;Naumann S Multiple finger, passive adaptive grasp prosthetic hand[外文期刊]2001(10)
3. LaliberteT;Gosselin C M Simulation and design of underactuated mechanical hands[外文期刊]1998(1,2)
4. GuoGL;Qian X K;William A Multi-function Mechanical Hand 19955. GrahamDF Artificial hand and digit therefore 199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叶军. 张新华 欠驱动两指多指杆机器人手的操作过程与抓力分析[期刊论文]-机械设计与研究2001(3)2. 张文增. 陈强. 孙振国. 徐磊 高欠驱动的拟人机器人多指手[期刊论文]-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5)3. 骆敏舟. 梅涛. 汪小华. Luo Minzhou. Mei Tao. Wang Xiaohua 形状自适应欠驱动三关节机器人手指设计[期刊论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17(2)
4. 史士财. 高晓辉. 姜力. 刘宏 欠驱动自适应机器人手的研制[期刊论文]-机器人2004,26(6)
5. 张文增. 田磊. 叶雨明. 郝莉. ZHANG Wen-zeng. TIAN Lei. YE Yu-ming. HAO Li 拟人机器人手多指欠驱动机构研究[期刊论文]-机械设计与研究2007,23(6)
6. 叶军 欠驱动两指多指杆机器人手及其运动学分析[期刊论文]-机械设计2001,18(11)7. 叶军. 裴文 一种欠驱动电动型两指多指节机器人手[期刊论文]-机械2001,28(5)
8. 李涛. 骆敏舟. 张志华. 路巍. 徐林森 基于欠驱动机构的仿人机器人手爪设计[期刊论文]-机电一体化2010,16(1)9. 俞昌东. 姜力. 黄海. 史士才. YU Chang-dong. JIANG Li. HUANG Hai. SHI Shi-cai 残疾人假手的仿人和欠驱动机构研究[期刊论文]-机械设计2007,24(9)
10. 崔海 基于欠驱动机构的机械手爪的研究[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师2004(5)
引证文献(1条)
1. 李秦川. 胡挺. 武传宇. 胡旭东. 应义斌 果蔬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农业机械学报 2008(3)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xgcxb200410023.aspx
第40卷第10期2004年1o月
机械工程学报
CH烈ESE
JoURNALoFMECHANICALENGINEERnqG
vol40oct
N0102oo4
具有形状自适应的欠驱动拟人机器人手指4
张文增
陈强孙振国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北京100084)
赵冬斌
伸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100080】
摘要:为了实现使用较少驱动器获得较多的自由度,从而在不增加控制难度的前提下,更好地抓取物体以及增加手的拟人化,需要研究欠驱动机械手指装置。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思想,以此为指导设计了一种机械手指装置,并对其主要设计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试验证明,该装置可以作为机器人拟人手的一个手指或手指的一部分,用以实现机器人拟人手较少驱动器驱动较多的手指关节自由度,并具有抓取不同形状、尺寸的物体的自适应性,降低了装置对控制系统的要求。该装置外形与人手的手指相似,结构简单、可靠、易加工、体积小和重量轻。关键词:欠驱动机构形状自适应拟人机器人手指中图分类号:THll
的机构。即在抓取中,某些手指在驱动器驱动下接
0前言
欠驱动手指是指驱动器的数目少于关节自由度数目…,由于欠驱动机械手具有简化控制、减轻重量、降低能耗及降低制作成本等优点,近几年更引起国外研究者的研究兴趣口’…。
在拟人机器人手的设计上,由于人手的自由度多达20,为了增加手部的拟人化,手部就应设计较多的关节自由度。然而,在现有控制技术水平上,控制这些自由度所需要的驱动及控制系统会很庞大,因而为了减轻拟人机器人手部的控制难度,以及减小手的体积、重量,就应尽可能设计较少的驱动器数目。这两者有一定矛盾。另外,为了更好地抓取物体,还希望手指在抓取物体时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综合满足这三个方面要求就产生了自适应欠驱动机械手指装置。
触碰撞物体,使物体对其他手指施加压力,如果能够利用此压力“驱动”后者某个手指关节的类似“主动”的转动,这样也同样可实现欠驱动效果。
提出的欠驱动手指的具体设计思想为:当其他手指在驱动器主动驱动下转动,挤压物体,必然使物体挤压此欠驱动手指的一个指段f第一指段),如果在该第一指段上特别的设有一个能够转动的主动板,主动板在挤压力的作用下转动,通过相应的增速传动机构,将主动板的转动转换成为欠驱动手指末端指段的大幅度转动,这样第二指段将快速旋转,直到其扣紧物体为止,因而该手指在没有驱动器的情况下实现了转动,并且对物体的形状尺寸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2欠驱动手指受力分析与结构优化
欠驱动手指的机构原理如图I所示。以手指第二指段旋转中心为原点0,以指向拇指末端为y轴方向,以指向食指并垂直于y轴的方向为z的方向,
1欠驱动手指设计思想
传统的欠驱动手指的设计思想是如何将位于手指根部的驱动器动力传递到手指多个关节,没有积极利用手指抓取物体时与物体存在的相互运动关系‘1~”。
与上述思想不同,将手掌、多个手指与所抓取物体作为一个大系统来综合考虑,会得到一种特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0275083)。20031022收到初稿200404叭收到修改稿
建立一个固接在拇指第一指节上的坐标系,于是有
爿(轴,朋),s(O,见)。另外,拇指第二指段的旋转角度记为日,主动板的旋转角度记为d,主动板的初始角度为∥。其余符号说明如下。
一——物体对主动板的力(N)
rl——Fl到主动板旋转中心的距离(mm)R——第二指段对物体的力(N)
也——兄到第二指段旋转中心的距离(mm)f1——拉簧的原始长度(mm)
万方数据
116
机械工程学报第40卷第10期
f2——拉簧的长度(mm)
b——拉簧力到第二指段旋转中心的距离血∞)
(b)
图1欠驱动手指的机构原理
根据力学、传动关系和几何关系,可以得出
只:墨塑=丝二业
‘
吃
∽‘=厄■历■了
圆屯;瓜焉五再磊
t=罕
④∽…。s[一音+刁④卿tn(一音+口]
@口:竺
l
∽
式中
口——齿轮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
女——拉簧的刚度(N恤m)万
方数据由式(1)可知,增大f和减小女都能增大尼。假设手指具有如下参数:口=0.96,翔=Jmm,
姐=3.5mm,儿=35mm,女=0.74lN/mm,f_025。根据这些数据和前述公式,可以得到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
图2a显示了n,n和心的关系(此时取口=lo。,Fl=20N)。由图可知,增大,1或减小r2都会增大尼。
图2b显示了F2,Fl与口的关系(此时取n=35mm,圪=20mm,女=0.741N/Ⅱlrn)。由图可知,显示了增大一将使R增大。
图2c显示了n,t与口的关系(此时取n=
35
mm,r2_20mm,F1.20N)。由图可知,女的变
化大大地改变了口对,2的影响程度。
基
霎乏
斟卤
嚣量
墙
萋专
§i
蠊
萋专
§l
蠊
(c)
图2各主要变量之间的关系
2004年10月张文增等:具有形状自适应的欠驱动拟人机器人手指
117
当用手指抓取一个横截面半径为月的圆柱体时,可以得到关于n,圪,口和R的公式
嵋=屹=Rc。t[;@一∥一口,]
c8,
3欠驱动手指的具体设计
根据前述方案,研制了一种新的欠驱动手指机构,并将此欠驱动手指机构应用到了拟人机器人TH.1的拇指中。3.1欠驱动手指结构
欠驱动拇指机构如图3所示。该欠驱动手指包括第一指段、主动板、第二指段、欠驱动关节;第一指段、主动板与第二指段之间套设该欠驱动关节;欠驱动关节包括大齿轮轴、双联齿轮轴、小齿轮轴和弹簧。大齿轮轴、小齿轮轴分别与双联齿轮轴的小齿轮、大齿轮啮合。三个齿轮轴均套设在第一指段上。大齿轮轴与主动板固接。小齿轮轴与第二指段固接。弹簧连接在第一指段与第二指段之间。
拣料。
主动板表面板和第二指段表面板采用有适当弹性的工业橡胶材料。
整个手指除各齿轮轴、弹簧外均采用尼龙610,较大程度的减轻了重量,同时由于尼龙610具有一定的润滑作用,省去了各齿轮轴与第一指段之间的
滑动轴承零件。
当手指伸直时,弹簧为原长,第一指段与主动板之间呈口=20。的初始角度。3.2工作原理
欠驱动手指的工作原理描述如下。(1)未抓取物体时,欠驱动手指如图3。f2)抓取物体时,物体在食指的压迫下,挤压
万
方数据主动板,使主动板转动角度口,通过总减速比f(设计卢0.25)的两级齿轮传动带动拇指第二指段转动,转动角度口(口=∥订,如图4a~d,直到第二指段接触
物体,因而具有对物体大小、形状的适应性。由于齿轮传动为增速传动,所以第二指段转动的角度远
大于主动板转动的角度,使得第二指段转动时仿佛有驱动器驱动一般,能够快速扣住物体。放开物体时,食指不再压迫物体,物体不再压迫主动板,拉
簧将拇指第二指段向外伸展,通过齿轮传动,将主
动板恢复未抓取物体时的位置。
另外,如果抓取的物体直径较小,不适合接触到第一指段主动板,则可以采用其他手指的最末尾一个指段与此自适应欠驱动手指的第二指段接触的
方式抓取,此时,欠驱动关节不会转动,也同样能
够很好地抓取物体,如图4e。
的的晒囝
图4欠驱动拇指抓取物体
3.3欠驱动手指抓取试验
TH—l手和其欠驱动拇指如图5a所示。
图5b~e分别显示了TH.1手抓取粗圆柱体、细圆柱体、三棱柱和立方体的情况。试验证明,TH.1手能够稳定抓取多数常见物体,达到设计目标。
(c)(d)(0
图5带欠驱动拇指的机器人手TH一1
4结论
扩展了欠驱动机械手指的实现方式:不需要直
机械工程学报
第40卷第lO期
接的驱动器,而利用其他手指的驱动器和物体的力传递来驱动关节。根据此思路,可以设计出各种欠驱动手指。
研制了一种新的具有形状自适应的欠驱动机械手指。该装置可以作为机器人拟人手的一个手指或手指的一部分,用以实现机器人拟人手较少驱动器驱动较多的手指关节自由度,并具有抓取不同形状、尺寸的物体的自适应性,降低了装置对控制系统的要求。该装置外形与人手的手指相似,结构简单、可靠、易加工、体积小且重量轻。
参考文献
1
Gos∞linCM,LalibercetUnderactIlat酣mechanicalnnger
州血renⅡn
a
ct__ladon.UllitedStatesPatent:US5762390
1998-06—092
Dechev
N,cleghomwL,Na啪a11Il
s.Muniplefmg%
呻iveadap石ve鲫p
pms血etich粕d.Mech姐ism柚d
MachineThe0吼2001,36(10):1157 ̄1173
3
Lalib哪eT,Gosseli主lcM.Simul撕onand
des咖oflllld盯_
acnlatednlechanjcal
bands.Mecbanism孤dMachine
The.
o吼1998,33(1,2):39—57
4
Gu0GL,Qi蛆xKwilli咖A
Muld-丘mctionMech柚ical
H锄d.Unned
States
Pat即t:US5378033.1995.01.03
5
0mh锄D
FAnmcial
11andand
digit
tll黜fore.united
S协tes
Pat%t:US5200679.1993.04.06万
方数据UNDER.ACTUATED
HI肭ANom
RoBoT聊啉GERWITHSHAPE
ADAPTATIoN
劢口馏臃船B,培凸朗Q缸增&n劢删剁D
@ep口r拥ent西Mechnn泐l
Engiweri鸭,
Tsingh口Umers{母,8e≈ing10008q
zhdD
DD啦加
∽砌v据。,爿姚)m4肋H,函加甜e4∞如哪7o,&f明c嚣
Be自tngio008∞
Ab咖ct:Tb
obtainmorcDOFco删di仿叫饥mde卜∽matedbyf嘶盯actllato墙wi血low盯
mechanical
f.mge鹅arcnocded,
∞tb8t
a
robot
h蜘d
can蒈娜dbjec乜rⅡuchbe附蚰dismom
siIIlil盯to
hlm舶h越Thedesignid髓∞urlde卜acm删矗ng粥
is∞中∞ded,眦d孤“pe血琳ntalunder_∞tIlatcdfillg盯mccha_
Di锄isdcvelop缸Asa血g盯ofarobothandor
ap献ofa缸lg%
血b
mech删smnⅪ、kes
arclbot
bandhavef奇^7盯d—vers.butⅡ均rc
DOF
n咖硎i踞p毗sivcada埘veex衄rcquif黜n协ofc咖l
g唧toobjects
of
di侬惴n
sbapesandsiz鼯、vi廿la呲any
prcc0
sion
wi也廿1eprope啊of
small,1蛐‘butreliable,nise髂yto
—o(hlce.I拓m斑pa朋瑚ctcfsfbfdcsi驴indgcailaredesdbcd
KeywOrds:
UⅡdef-actllaIed
n僦h粕ism
Sh印e
adaptation
H啪粕oid
robodc丘nger
作者简介:张文增.男,1975年出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拟人机
器人手,机器人视觉。
E・Ⅱmil:zIl肌gw吼瑚999唾jlI】_aikBm曲uaedu饥
具有形状自适应的欠驱动拟人机器人手指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张文增, 陈强, 孙振国, 赵冬斌
张文增,陈强,孙振国(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北京,100084), 赵冬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100080)
机械工程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04,40(10)1次
参考文献(5条)
1. GosselinCM;Laliberte T Underactuated mechanical finger with return actuation 1998
2. DechevN;Cleghorn W L;Naumann S Multiple finger, passive adaptive grasp prosthetic hand[外文期刊]2001(10)
3. LaliberteT;Gosselin C M Simulation and design of underactuated mechanical hands[外文期刊]1998(1,2)
4. GuoGL;Qian X K;William A Multi-function Mechanical Hand 19955. GrahamDF Artificial hand and digit therefore 199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叶军. 张新华 欠驱动两指多指杆机器人手的操作过程与抓力分析[期刊论文]-机械设计与研究2001(3)2. 张文增. 陈强. 孙振国. 徐磊 高欠驱动的拟人机器人多指手[期刊论文]-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5)3. 骆敏舟. 梅涛. 汪小华. Luo Minzhou. Mei Tao. Wang Xiaohua 形状自适应欠驱动三关节机器人手指设计[期刊论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17(2)
4. 史士财. 高晓辉. 姜力. 刘宏 欠驱动自适应机器人手的研制[期刊论文]-机器人2004,26(6)
5. 张文增. 田磊. 叶雨明. 郝莉. ZHANG Wen-zeng. TIAN Lei. YE Yu-ming. HAO Li 拟人机器人手多指欠驱动机构研究[期刊论文]-机械设计与研究2007,23(6)
6. 叶军 欠驱动两指多指杆机器人手及其运动学分析[期刊论文]-机械设计2001,18(11)7. 叶军. 裴文 一种欠驱动电动型两指多指节机器人手[期刊论文]-机械2001,28(5)
8. 李涛. 骆敏舟. 张志华. 路巍. 徐林森 基于欠驱动机构的仿人机器人手爪设计[期刊论文]-机电一体化2010,16(1)9. 俞昌东. 姜力. 黄海. 史士才. YU Chang-dong. JIANG Li. HUANG Hai. SHI Shi-cai 残疾人假手的仿人和欠驱动机构研究[期刊论文]-机械设计2007,24(9)
10. 崔海 基于欠驱动机构的机械手爪的研究[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师2004(5)
引证文献(1条)
1. 李秦川. 胡挺. 武传宇. 胡旭东. 应义斌 果蔬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农业机械学报 2008(3)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xgcxb20041002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