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商业定义与特征分析
1.何为社区商业?
社区商业是主要为社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必需品、服务的商业及服务设施(含无店铺的各种服务),具体指能满足和支撑不同业态商业设施正常运营的居民住宅区商业。 服务人口一般在5万人以下,服务半径一般在3公里以内。它的这一商业的属性决定了它的总规模一般应控制在5万平米以内。
2.社区商业分类
按照商住比指标分类:
辐射型:5%—11%,商业体量大,对外来客流要求高,对交通、人流、商业氛围要求较高。
中间型:2%—5%,主要依赖于本社区居民的需求,兼顾周边。
内向型:2%以下,基本不考虑社区商业的对外性,一般情况下本社区人口规模足以支撑商业的正常经营。
按照服务的规模分类:
便利级商业:3000方以下,由一组小店或集中在一起的一个大集成店组成,包括便利性零售、服务、餐饮等店铺,服务人口3000人以下;
邻里级商业:3000-20000方,以超市为主力店,包括便利性零售、服务、餐饮等店铺,服务人口3000-50000人;
社区级商业:20000-50000方,以生活百货或大卖场为主力店,辅助其它专业、专卖、餐饮和服务,服务人口50000-150000人。
按照载体建筑形式分类:底商型商业·裙房型商业·独立型商业
按照布局分类:散点式商业·商业街型商业·购物中心型商业
按照位置分类:内部型商业·外部型商业·兼有型商业
按照社区规模分类:
小型社区:人口300-700户;人均商面0.6平米/人以下;便利性商品和服务 中型社区:人口2000-5000户;人均商面0.6-0.8平米/人;社区商业中心
大型社区:人口1-1.5万户;人均商面0.8-1.2平米/人;区域型或超区域型商业中心
3.社区商业的特征
顾客属地性&业种配套性&日常便利性&服务亲和性&赢利稳定性&需求依赖性&商圈扩展性
社区商业的特性决定了它的角色
4.社区商业的角色
局部服从整体优先原则
利益最大化的辅助原则
顾客需求导向产品原则
社区商业与住宅开发者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商业服从社区:商业的文化、主题、特色应该与住宅保持高度统一;
·注重突出视觉冲击:建筑外观及线条上除了与住宅风格相统一,还应该注意强调自身色彩及线条的强化运用,强调视觉的冲击力;
·内部氛围差异化:景观小品、植物及地方代表性建筑的建设,形成项目自身的差异化优势;
除了以上几点,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活动也很有帮助,这种较为灵活的方式不但可巩固社区商业特色,使之在业主/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也是与业主/消费者拉近距离,可以从一个侧面体现社区商业的贴心服务,营造活泼、亲切的商业氛围。
5.社区商业的问题
便民and扰民?
出租or出售?
一铺养三代or三代养一铺?
放水养鱼or杀鸡取卵?
物业管理or经营?
步行街or不行街?
6.小结
搞清楚社区商业是什么?
搞清楚你要什么?
社区商业定位与业态规划
1.社区商业市场分析
主要要素:
周边人口统计
周边消费群特征分析
竞争对手分析(现有及潜在的竞争对手)
周边人车流量统计分析
周边商业业态的统计分析
调研模板:
1)项目周边环境调研分析:规划、商圈商家分布、人口构成、家庭收入、周边交通、客流监控等
2)小型租户分类入户深访:租户类型、面积、营业额、经营状况、项目规划概念测试等
3)消费者街头拦访调查:个人基本信息、消费习惯与特征、项目绘画概念测试问题等
4)特别调研项目:典型或可参考个案深度研究、特殊消费群体调研分析
5)项目概念测试:设计项目定位与初步规划,对消费者、小型商家和相关人士进行测试
2.社区商业定位策划
市场定位:功能定位、业态类型、形象定位、名称建议
顾客定位:顾客是谁、顾客规模、顾客特征
规模定位:商业规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社区商业的性质,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区域的商业市场容量、市场整体租售状况对项目规模的影响、项目的商业属性(辐射型、中间型或内向型)、主力店的带动效应(一般主力店与其辐射区域面积比为1:1.5)、竞争性项目对项目规模的影响、市政规划对项目片区商业规模的影响、项目自身条件对规模的影响等
主题定位: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住宅楼盘的整体风格、项目片区的整体氛围、主题营造的可实现性等
3.社区商业业态组合
9大基础业态:生活百货、超市、餐饮、服务配套、美容、家居服饰、儿童业态、生活家居、休闲
业态组合规划原则
(1)超市、餐饮和服务配套是社区商业三大基本业态
(2)租金收益的最大化,位置较好的铺位优先考虑承租能力较高的业态
(3)是否具有招商的可执行性,符合项目实际情况
(4)能否在项目目前条件下开业经营,培育商业氛围
(5)符合商铺建筑设计技术指标
租户角色定位
4.社区商业规划布局
(1)社区商业布局类型
商业的布局形式是前期规划重点问题之一。整体的布局与商业的规模、性质有直接关系,而现实案例中不同业态商家的布局则体现了商家对于位置的偏好及商业整体规划的合理程度。
(2)各业态布局特点
根据各业态的经营特点,对于位置的要求也不尽一致。从方便居民生活及合理分配资源的角度出发,应该要注意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a.在商业布局时,可优先考虑体现居民生活便利的业态,如超市、服务配套类和便利店等业态的位置,既方便社区及周边居民的消费,又兼顾龙头商家对其它小商家的带动作用;
b.餐饮等业态有噪音、卫生等问题,在规划业态时应避免影响到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 c.对位置要求不高的业态可规划于相对较偏的位置,如装饰公司、美容一般是以二楼为主要承租面积,但必须预留良好的展示面。
(3)人流动线规划
在社区商业的人流动线中,一般存在人流的集散中心,主要表现为人流焦点和人流端点。
人流焦点一般位于社区主出入口或商业的主力店,是人流的集散地,具有唯一性,一般情况下,人流焦点人流较密集,具有凝集人流的作用。
人流端点一般位于社区出入口和商业的主力店,是拉动人流的关键,可以并存多个,有效地提升人流流动频率。
社区商业人流动线规划应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a、简单易达,增强便利性;
b、焦点与端点尽量临主要道路设置,对外展示面良好,利于导入外部人流; c、人流焦点应设置于商业的中心位置,均匀的拉动人流;
d、直线为主,适当勾勒弧线,体现层次感及节奏,增加人流动线的变化; e、设置衔接过渡的中庭等设施,凝聚人气,提升部分商铺商业价值。
(4)铺位面积
硬件的规划设计如不合理,会导致合适的业态无法进驻,因此,硬件规划是社区商业能否良好经营的重要环节。
每种业态对于硬件技术指标的要求都不一致,对于铺位面积的需求也各不相同,结合社区商业各业态面积需求,将铺位按面积区间分为“30㎡以下、31㎡-80㎡、81㎡-200㎡、201㎡-500㎡、501㎡以上”五种面积区间。
(5)底商设计要点
*客流量与面积大小正相关;
*客流量低,价值低,内街铺尽量不要;
*面宽进深〈1:3;
*面宽一般4-9米,进深8-15米(餐饮尽可能大于12米),总面积控制在100平以下;餐饮一般不能做,如果做,需要在平面预留共用排烟道(结合塔楼高空排放); *预留上下水,DN40/100;
*室内外高差〈100-300毫米;
*电量至少100W/平米;
*广告位预留;
*空调机位考虑,顶或立面(〉2.2米);
*层高根据各地看,尽可能4.5以上,2层可低点;
*管道穿梁问题、剪力墙优化问题,可考虑部分转换(如转换层出现,则与设备层合用),从经济性考虑,不提倡除核心筒落地外其它剪力墙全部转换的做法,除非商铺价值足够消火栓安装完成,但要暗装。
来源:中国专业市场网下载中心
社区商业定义与特征分析
1.何为社区商业?
社区商业是主要为社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必需品、服务的商业及服务设施(含无店铺的各种服务),具体指能满足和支撑不同业态商业设施正常运营的居民住宅区商业。 服务人口一般在5万人以下,服务半径一般在3公里以内。它的这一商业的属性决定了它的总规模一般应控制在5万平米以内。
2.社区商业分类
按照商住比指标分类:
辐射型:5%—11%,商业体量大,对外来客流要求高,对交通、人流、商业氛围要求较高。
中间型:2%—5%,主要依赖于本社区居民的需求,兼顾周边。
内向型:2%以下,基本不考虑社区商业的对外性,一般情况下本社区人口规模足以支撑商业的正常经营。
按照服务的规模分类:
便利级商业:3000方以下,由一组小店或集中在一起的一个大集成店组成,包括便利性零售、服务、餐饮等店铺,服务人口3000人以下;
邻里级商业:3000-20000方,以超市为主力店,包括便利性零售、服务、餐饮等店铺,服务人口3000-50000人;
社区级商业:20000-50000方,以生活百货或大卖场为主力店,辅助其它专业、专卖、餐饮和服务,服务人口50000-150000人。
按照载体建筑形式分类:底商型商业·裙房型商业·独立型商业
按照布局分类:散点式商业·商业街型商业·购物中心型商业
按照位置分类:内部型商业·外部型商业·兼有型商业
按照社区规模分类:
小型社区:人口300-700户;人均商面0.6平米/人以下;便利性商品和服务 中型社区:人口2000-5000户;人均商面0.6-0.8平米/人;社区商业中心
大型社区:人口1-1.5万户;人均商面0.8-1.2平米/人;区域型或超区域型商业中心
3.社区商业的特征
顾客属地性&业种配套性&日常便利性&服务亲和性&赢利稳定性&需求依赖性&商圈扩展性
社区商业的特性决定了它的角色
4.社区商业的角色
局部服从整体优先原则
利益最大化的辅助原则
顾客需求导向产品原则
社区商业与住宅开发者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商业服从社区:商业的文化、主题、特色应该与住宅保持高度统一;
·注重突出视觉冲击:建筑外观及线条上除了与住宅风格相统一,还应该注意强调自身色彩及线条的强化运用,强调视觉的冲击力;
·内部氛围差异化:景观小品、植物及地方代表性建筑的建设,形成项目自身的差异化优势;
除了以上几点,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活动也很有帮助,这种较为灵活的方式不但可巩固社区商业特色,使之在业主/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也是与业主/消费者拉近距离,可以从一个侧面体现社区商业的贴心服务,营造活泼、亲切的商业氛围。
5.社区商业的问题
便民and扰民?
出租or出售?
一铺养三代or三代养一铺?
放水养鱼or杀鸡取卵?
物业管理or经营?
步行街or不行街?
6.小结
搞清楚社区商业是什么?
搞清楚你要什么?
社区商业定位与业态规划
1.社区商业市场分析
主要要素:
周边人口统计
周边消费群特征分析
竞争对手分析(现有及潜在的竞争对手)
周边人车流量统计分析
周边商业业态的统计分析
调研模板:
1)项目周边环境调研分析:规划、商圈商家分布、人口构成、家庭收入、周边交通、客流监控等
2)小型租户分类入户深访:租户类型、面积、营业额、经营状况、项目规划概念测试等
3)消费者街头拦访调查:个人基本信息、消费习惯与特征、项目绘画概念测试问题等
4)特别调研项目:典型或可参考个案深度研究、特殊消费群体调研分析
5)项目概念测试:设计项目定位与初步规划,对消费者、小型商家和相关人士进行测试
2.社区商业定位策划
市场定位:功能定位、业态类型、形象定位、名称建议
顾客定位:顾客是谁、顾客规模、顾客特征
规模定位:商业规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社区商业的性质,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区域的商业市场容量、市场整体租售状况对项目规模的影响、项目的商业属性(辐射型、中间型或内向型)、主力店的带动效应(一般主力店与其辐射区域面积比为1:1.5)、竞争性项目对项目规模的影响、市政规划对项目片区商业规模的影响、项目自身条件对规模的影响等
主题定位: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住宅楼盘的整体风格、项目片区的整体氛围、主题营造的可实现性等
3.社区商业业态组合
9大基础业态:生活百货、超市、餐饮、服务配套、美容、家居服饰、儿童业态、生活家居、休闲
业态组合规划原则
(1)超市、餐饮和服务配套是社区商业三大基本业态
(2)租金收益的最大化,位置较好的铺位优先考虑承租能力较高的业态
(3)是否具有招商的可执行性,符合项目实际情况
(4)能否在项目目前条件下开业经营,培育商业氛围
(5)符合商铺建筑设计技术指标
租户角色定位
4.社区商业规划布局
(1)社区商业布局类型
商业的布局形式是前期规划重点问题之一。整体的布局与商业的规模、性质有直接关系,而现实案例中不同业态商家的布局则体现了商家对于位置的偏好及商业整体规划的合理程度。
(2)各业态布局特点
根据各业态的经营特点,对于位置的要求也不尽一致。从方便居民生活及合理分配资源的角度出发,应该要注意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a.在商业布局时,可优先考虑体现居民生活便利的业态,如超市、服务配套类和便利店等业态的位置,既方便社区及周边居民的消费,又兼顾龙头商家对其它小商家的带动作用;
b.餐饮等业态有噪音、卫生等问题,在规划业态时应避免影响到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 c.对位置要求不高的业态可规划于相对较偏的位置,如装饰公司、美容一般是以二楼为主要承租面积,但必须预留良好的展示面。
(3)人流动线规划
在社区商业的人流动线中,一般存在人流的集散中心,主要表现为人流焦点和人流端点。
人流焦点一般位于社区主出入口或商业的主力店,是人流的集散地,具有唯一性,一般情况下,人流焦点人流较密集,具有凝集人流的作用。
人流端点一般位于社区出入口和商业的主力店,是拉动人流的关键,可以并存多个,有效地提升人流流动频率。
社区商业人流动线规划应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a、简单易达,增强便利性;
b、焦点与端点尽量临主要道路设置,对外展示面良好,利于导入外部人流; c、人流焦点应设置于商业的中心位置,均匀的拉动人流;
d、直线为主,适当勾勒弧线,体现层次感及节奏,增加人流动线的变化; e、设置衔接过渡的中庭等设施,凝聚人气,提升部分商铺商业价值。
(4)铺位面积
硬件的规划设计如不合理,会导致合适的业态无法进驻,因此,硬件规划是社区商业能否良好经营的重要环节。
每种业态对于硬件技术指标的要求都不一致,对于铺位面积的需求也各不相同,结合社区商业各业态面积需求,将铺位按面积区间分为“30㎡以下、31㎡-80㎡、81㎡-200㎡、201㎡-500㎡、501㎡以上”五种面积区间。
(5)底商设计要点
*客流量与面积大小正相关;
*客流量低,价值低,内街铺尽量不要;
*面宽进深〈1:3;
*面宽一般4-9米,进深8-15米(餐饮尽可能大于12米),总面积控制在100平以下;餐饮一般不能做,如果做,需要在平面预留共用排烟道(结合塔楼高空排放); *预留上下水,DN40/100;
*室内外高差〈100-300毫米;
*电量至少100W/平米;
*广告位预留;
*空调机位考虑,顶或立面(〉2.2米);
*层高根据各地看,尽可能4.5以上,2层可低点;
*管道穿梁问题、剪力墙优化问题,可考虑部分转换(如转换层出现,则与设备层合用),从经济性考虑,不提倡除核心筒落地外其它剪力墙全部转换的做法,除非商铺价值足够消火栓安装完成,但要暗装。
来源:中国专业市场网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