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煤炭★
巾国“十一五"期间煤炭进出口贸易分析
汪巾力1
张素艳2
(1.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省徐州市,221116;2.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市朝阳区,100013)
摘要煤炭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能源基础产业。近年来,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位居世界第一位,但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我国煤炭进口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2010年我国煤炭进口量达1.65亿t,已从煤炭出口大国迅速转变为煤炭进口大国。考虑到未来几年我国国内产能将逐步释放、运能亦将大幅提高,国内煤炭市场有效供应将明显增加,而此时煤炭出口国因产能扩大,优质煤种供应力与供应量增加,进口煤炭具有价格和质量优势,我国煤炭进口增长出口下降的形势是否可以持续,值得深入研究和分析。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研究我国煤炭进出口现状,总结煤炭进出口工作经验,研究能源国际化战略,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煤炭贸易
十一五
中国
A
中图分类号TD一95文献标识码
Analysisofimportandexporttradeofcoalduringthe11thFiVe-Year_PlaninChina
WangJinlil,Zhang
Suyan2
(1.Sch001ofManagement,ChinaUniversityofMining&Technology,Xuzhou,Jiangsu221116,China;
2.ChinaCoalResearchInstitute,Chaoyang,Beijing100013,China)
Abstract
nese
Thecoalindustryisbelieved
recent
to
be
one
ofthemostimportant
energy
indust“esforChi—
as
economicdevelopment.In
one
years,China,scoalproductionandconsumptionbothrank
are
num—
ber
intheworld.
a
Asthedomesticeconomydevelops,Chin硝scoalimports
a
increasingeachyear.
China,formerly
ports
largecoalexportingcountry,hastransformedinto
to
majorcoalimporter.
Coalim—
ca—
havegrown165million
tons
in2010.Overthenextfewyears,China,sdomesticproduction
pacityandtransportcapacitywillgraduallyimprove.
Itisexpectedthatthiswillsignificantlyincreasethe
domesticsupplyofcoal.The
exporterswnlresultin
an
current
situationofincreasingproductioncapacityamonginternationalcoal
to
increasedsupplyofhigh_qualitycoal
worldmarkets.There
are
priceand
qualityadvantagesofimportcoaI.
export
Thisarticleexaminesthesituation。fChina,scoalimportgrowthand
to
ana—
decline.Ihsed
current
on
thenewinternationalsituation,itisimportantforChinesecoalproducers
lyzethe
situationofcoalimportsandexports,summarizeexperiencesofcoalimportsandexports
andresearchinternationalenergystrategies.
Keywords
coaltrade,the11thFive—Year—Plan,China
1
我国煤炭贸易概况
的4.24%,煤炭出口量仅占煤炭产量的o.76%。
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是我国耗煤四大行业,2009年电力行业的煤炭消费量约为15.6亿t,占52.o%;钢铁行业煤炭消费量约为5.02亿t,占16.73%;建材行业煤炭消费量约为4.45亿t,占14.83%;化工行业煤炭消费量约为1.40亿t,占4.67%。以上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占煤炭总消
127
煤炭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最重要的一部分,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中有70.4%来自于煤炭,煤炭行业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行业。一直以来,我国煤炭贸易是以国内市场为主,国际市场为辅。以2009年为例,煤炭进口量占煤炭产量
中国“十一五”期间煤炭进出口贸易分析
费量的88.23%,电力和钢铁2个行业是煤炭最大的消费者。
目前,我国煤炭产业发展处于供应链上企业问
长期以来,我国是世界煤炭出口大国,2003年煤炭出口量最高达到9400万t,居世界第二位。国家限制资源性产品出口政策的出台,2004年以来,我国煤炭出口量逐年减少,而进口量则几乎逐年上升(2008年例外),2009年我国彻底由煤炭净出口国转变为煤炭净进口国,并延续至今。2010年我国煤炭累计出口1903.04万t,同比下降15.o%;煤炭累计进口16483.31万t,同比增长31.o%;煤炭净进口1.5亿t,约占2009年煤炭总产量的5.o%(2009年煤炭产量为30.5亿t);2010年煤炭进出口总量为1.84亿t,同比增长24.o%,煤炭国际贸易量大幅增长。2005—2010年我国煤炭进出口量变化见表1。
相互融合的阶段,一方面煤炭生产企业与耗煤企业(电力和钢铁)正在组建煤电联合体和煤钢联合体;另一方面,煤炭生产企业和煤炭经销企业也出于各自的需要,开始了相互融合的过程。例如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将参股相关铁路项目;神华集团已初步形成矿、路、港、航一体化,产、运、销一条龙的经
营格局。
2我国煤炭进出口总体概况及特点
2.1
我国煤炭进出口总体概况
表1我国煤炭进出口量变化表
年份
2005200620072008200920lO
出口/万t
7167.526329.735316.704543.412239.571903.04
进口/万t
2617.083824.765101.604040.4912583.4416483.31
净出口/万t
4550.442504.97215.10502.93
进出口总量/万t
9784.6010154.4910418.308583.9014823.0118386.35
出口增长率/%
17.2811.6916.OO14.5450.7115.03
进口增长率/%
42.4146.1533.38—20.80211.4330.99
—10343.87
一14580.27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2
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主要特点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的平稳和快速发展
日本是我国煤炭出口的主要市场。日本基本不生产煤炭,其煤炭进口量约为1.8亿t/a,是全球煤炭进口最多的国家。日本为了确保煤炭来源的稳定,往往会以高价来保证进口煤炭的品质稳定与交货稳定。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地理位置的优越为中日煤炭贸易带来极大的方便与经济利益。
韩国是仅次于日本市场的煤炭进口大国,煤炭进口量接近o.8亿t/a。韩国煤炭市场价格虽然低于日本市场(极个别年份也有略高的时候),但是海运距离比日本更短,中国煤炭同样具有竞争力。
带动了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对煤炭来说,亦是如此,由于国内需求旺盛,政策支持多进少出,我国煤炭出口量逐年下降,煤炭进口量则快速增加。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出口量由2006年的6329.73万t,逐步回落至2009年的2239.57万t;煤炭进口量则由2006年的3824.76万t,快速上升至2009年的12583.44
万t。
在需求下滑带来的宽松的国际煤炭供求环境下,国际煤价的大幅回落和国内煤价高位维稳导致国内外煤价价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存在,因此,今后我国煤炭进出口将更加活跃,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煤炭需求的增加,煤炭进出口继续延续了近
年来的一贯走势。
中国台湾地区也是一个进口煤炭数量很大的市场,煤炭进口量超过o.6亿t/a。这个市场对中国大陆的煤炭贸易来说,既不像国内贸易,又不完全是国际贸易,而是一个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都要考虑的特殊贸易市场。目前在中国有煤炭出口权的4家公司中,仅有中煤集团与神华集团被政府批准可以从事对中国台湾出口煤炭。3.2我国煤炭出口分煤种分析
我国煤炭出口的品种是以动力煤为主,炼焦
煤、无烟煤为辅。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国内对炼焦
3我国煤炭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
3.1
我国煤炭出口分国别分析
我国煤炭出口流向主要是销往韩国、日本、菲
律宾、印度等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其中,绝大多数煤炭出口到日本和韩国。
】28
煤,特别是其中的强粘结煤(主焦煤、肥煤)以及无烟煤需求较大,资源量较少,国内综合价格高于
中国煤炭第38卷第8期2012年8月
出口价格的缘故。近年来,出口煤炭中动力煤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无烟煤所占比重明显上升,到2010年,动力煤所占比例降为71.3%,无烟煤和炼焦煤所占比例分别为22.4%和6.O%。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由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对动力煤需求旺盛,国内动力煤价格较为坚挺,企业出口动力煤积极性不高,加上国家政策对煤炭出口的限制,导致动力煤
的出口量逐年下滑。无烟煤与炼焦煤与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有关,本身因国内供应数量有限而
价格较高,2009年因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
韩国等国家能源消耗量减少,三大煤种出口量都大幅下滑,2010年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好,国际煤价反弹,1—12月份无烟煤和炼焦煤累计出口量分别增长了31.5%和79.o%。我国煤炭分煤种出口量变化见表2。
表2煤炭分煤种出口量变化表
年份
合计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3.3
7172.356329.745316.654543.412239.571903.04
出口量/万t无烟煤
564.53517.54525.49607.42323.51425.54
同比变化/%
动力煤
6076.965369.064529.443575.671847.721356.26
炼焦煤
526.08436.88254.3345.6563.61113.86
合计
17.311.716.O14.550.715.O
无烟煤
一11.6—8.31.515.646.731.5
炼焦煤
8.6—17.O一41.835.9—81.679.O
动力煤
18.O11.615.621.148.326.6
我国煤炭出口管理
我国煤炭进出口体制仍处于商务部的直接管理
增加,但是受政策控制,增加幅度有限。4我国煤炭进口现状及发展趋势
4.1
之下,从事煤炭出口不仅要获得国家商务部认可的进出口经营权,还要获得煤炭出口经营权。目前获得国家商务部认可的可以经营煤炭出口的公司只有4家——中煤集团、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神华集团以及五矿集团。
3.4
我国煤炭进口主要来源国
越南、印尼、澳大利亚、蒙古和朝鲜等国是我
国现阶段煤炭进口的主要来源国。过去,我国进口煤炭主要来源于越南,煤种以无烟煤为主,达到总进口量的40%以上,不过随着越南近两年煤炭出口政策的改变,其煤炭出口量下降,我国从越南进口的煤炭数量逐步减少,所占比重大幅降低,转而从澳大利亚、印尼、美国和南非进口煤炭。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从其他国家进口的煤炭数量所占比例有上升的趋势,由2009年的7.7%增至2010年的16.1%,显示我国煤炭进口来源更加多样化。我国主要进口煤来源国进口煤炭比例见表3。4.2我国煤炭进口主要煤种分析
就煤种而言,过去因我国优质无烟煤资源稀
我国煤炭出口发展趋势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实体经济
遭受重大影响,煤炭需求快速下滑,由于以山西为代表的几个传统产煤大省相继加大了煤炭资源整合力度,调控和降低原煤产量增速,我国煤炭市场得
以稳定,价格未出现明显下滑。2009—2010年,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受需求拉动国内煤炭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
由于国际经济复苏缓慢,煤炭市场需求不旺,国内又在实施控制出口鼓励进口的煤炭进出口政策,所以我国企业煤炭出口积极性普遍较低;另一方面,日本、韩国从澳大利亚和南非进口煤炭的运输周期大大高于从我国进口煤炭的周期,运输成本相应增加,运输效率大打折扣。届时,日本、韩国可能接受国际煤炭价格上涨的事实,还可能进一步提高从我国进口煤炭的价格,进而一定程度上刺激我国煤炭企业的出口热情。随着国际经济发展逐步加速,国际煤炭需求进一步旺盛,综合分析,预计我国出口在短期内还将维持萎缩的局面,但会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中长期来看,我国煤炭出口量或有少量
中国“十一五”期间煤炭进出[_f贸易分析
缺,而越南无烟煤出口量大,且距离我国南方省市较近,所以我国无烟煤进口量较大,其次为动力煤和炼焦煤。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发电发热用煤和钢铁用煤大增,由于煤炭供应增长有限,动力煤价格不断上涨,进口动力煤和炼焦煤所占比例逐年增加,进口无烟煤所占比例则逐年降低。
2009年,我国各煤种进口所占比例相差不大,
动力煤略占优势,占进口总量的30.2%。2010年,
进口煤中动力煤所占比重升高,达到31.o%;炼焦煤所占比重也略微增加,占28.7%;无烟煤所
129
占比重则明显下降,只占16.1%。值得一提的是,其他煤种的煤炭进口量不仅数量,而且比重均有升
表3
高,显示出我国进口煤种更加多样化。我国各煤种进口比例见表4。
%
2006~2010年我国主要进口煤来源国进口煤炭比例
数据来源:国际海关统计数据
我国煤炭进口与日本、韩国等基本不产煤炭的国家和地区不同,基本上不存在长期合同,也没有长期合同价格。中国煤炭用户的要求只是在同等品质的情况下,综合价格比中国自产煤炭便宜即可。当进口煤炭综合评价价格低于中国自产煤炭时,中国沿海的煤炭用户就会签订现货煤炭交易合同,大量进口煤炭。另一方面,煤炭用户对煤炭质量和供应稳定性的要求,也逐步趋同国际化。4.3近年来我国煤炭进口价格、煤质分析
“十一五”期问,我国经济发展较快,能源需求逐年增长,2006—2008年煤炭进口价格呈现总体上涨的趋势,2009年,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煤炭需求疲软,国际煤价大幅下跌,我国进口煤炭价格也有明显下滑。之后,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以及国内进口煤需求大幅增加,国际煤炭价格逐步上涨,我国煤炭进口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由于澳大利亚煤炭发热量高、煤质较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煤炭价格也相对较高,而印尼、越南煤炭发热量较低、煤质较差,所以进口价格较低。4.4我国煤炭进口形势变化的原因及分析
4.4.1
及到全球实体经济,导致西欧、日本、韩国等煤炭消费量大幅下降,传统的进口国变化导致国际市场上供大于求,腾出了煤炭资源空间,进而导致国际煤炭价格下滑。
国际煤价走低与国内煤价坚挺的对比,使电力企业将大量采购转向国际,国际国内双重因素导致
2009年进口大幅增加。
4.4.3
海运费的变化
国际经济的变化直接在海运费也有相应的反应,经济下滑,运费下降,进一步使进口煤成本下降;经济回升,运费增加,随着国际经济的逐步复苏,国际国内海运、运费也在缓步上涨,进而推高进口煤成本。
参考文献
[1][2]
柳正.世界煤炭资源大国的资源概况及其管理[J].
国土资源,2004(9)
杨显峰.煤炭营销手册[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
出版社,2008
[3][4]
陈养才,王丹识.我国煤炭进出口形势分析与预测[J].中国煤炭,2007(3)
王庆一.中国煤炭成本、价格和进出口[J].中国
煤炭,2007(12)
煤炭需求变化
国内经济较快发展带来煤炭资源需求旺盛,虽然煤炭供应增长速度也比较可观,但其有效供应的增速与需求增速相比略显落后,导致国内煤价不断
上涨。
4.4.2
作者简介:汪巾力(1991一),女,重庆市忠县人,本
科在读,从事煤炭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
金融危机的影响
(责任编辑孙英浩)
中国煤炭第38卷第8期2012年8月
源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危
]30
中国“十一五”期间煤炭进出口贸易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汪巾力, 张素艳, Wang Jinli, Zhang Suyan
汪巾力,Wang Jinli(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省徐州市,221116), 张素艳,Zhang Suyan(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市朝阳区,100013)中国煤炭China Coal2012,38(8)
1. 柳正 世界煤炭资源大国的资源概况及其管理[期刊论文]-国土资源 2004(09)2. 杨显峰 煤炭营销手册 2008
3. 陈养才;王丹识 我国煤炭进出口形势分析与预测[期刊论文]-中国煤炭 2007(03)4. 王庆一 中国煤炭成本、价格和进出口[期刊论文]-中国煤炭 2007(12)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mt201208036.aspx
★世界煤炭★
巾国“十一五"期间煤炭进出口贸易分析
汪巾力1
张素艳2
(1.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省徐州市,221116;2.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市朝阳区,100013)
摘要煤炭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能源基础产业。近年来,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位居世界第一位,但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我国煤炭进口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2010年我国煤炭进口量达1.65亿t,已从煤炭出口大国迅速转变为煤炭进口大国。考虑到未来几年我国国内产能将逐步释放、运能亦将大幅提高,国内煤炭市场有效供应将明显增加,而此时煤炭出口国因产能扩大,优质煤种供应力与供应量增加,进口煤炭具有价格和质量优势,我国煤炭进口增长出口下降的形势是否可以持续,值得深入研究和分析。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研究我国煤炭进出口现状,总结煤炭进出口工作经验,研究能源国际化战略,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煤炭贸易
十一五
中国
A
中图分类号TD一95文献标识码
Analysisofimportandexporttradeofcoalduringthe11thFiVe-Year_PlaninChina
WangJinlil,Zhang
Suyan2
(1.Sch001ofManagement,ChinaUniversityofMining&Technology,Xuzhou,Jiangsu221116,China;
2.ChinaCoalResearchInstitute,Chaoyang,Beijing100013,China)
Abstract
nese
Thecoalindustryisbelieved
recent
to
be
one
ofthemostimportant
energy
indust“esforChi—
as
economicdevelopment.In
one
years,China,scoalproductionandconsumptionbothrank
are
num—
ber
intheworld.
a
Asthedomesticeconomydevelops,Chin硝scoalimports
a
increasingeachyear.
China,formerly
ports
largecoalexportingcountry,hastransformedinto
to
majorcoalimporter.
Coalim—
ca—
havegrown165million
tons
in2010.Overthenextfewyears,China,sdomesticproduction
pacityandtransportcapacitywillgraduallyimprove.
Itisexpectedthatthiswillsignificantlyincreasethe
domesticsupplyofcoal.The
exporterswnlresultin
an
current
situationofincreasingproductioncapacityamonginternationalcoal
to
increasedsupplyofhigh_qualitycoal
worldmarkets.There
are
priceand
qualityadvantagesofimportcoaI.
export
Thisarticleexaminesthesituation。fChina,scoalimportgrowthand
to
ana—
decline.Ihsed
current
on
thenewinternationalsituation,itisimportantforChinesecoalproducers
lyzethe
situationofcoalimportsandexports,summarizeexperiencesofcoalimportsandexports
andresearchinternationalenergystrategies.
Keywords
coaltrade,the11thFive—Year—Plan,China
1
我国煤炭贸易概况
的4.24%,煤炭出口量仅占煤炭产量的o.76%。
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是我国耗煤四大行业,2009年电力行业的煤炭消费量约为15.6亿t,占52.o%;钢铁行业煤炭消费量约为5.02亿t,占16.73%;建材行业煤炭消费量约为4.45亿t,占14.83%;化工行业煤炭消费量约为1.40亿t,占4.67%。以上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占煤炭总消
127
煤炭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最重要的一部分,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中有70.4%来自于煤炭,煤炭行业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行业。一直以来,我国煤炭贸易是以国内市场为主,国际市场为辅。以2009年为例,煤炭进口量占煤炭产量
中国“十一五”期间煤炭进出口贸易分析
费量的88.23%,电力和钢铁2个行业是煤炭最大的消费者。
目前,我国煤炭产业发展处于供应链上企业问
长期以来,我国是世界煤炭出口大国,2003年煤炭出口量最高达到9400万t,居世界第二位。国家限制资源性产品出口政策的出台,2004年以来,我国煤炭出口量逐年减少,而进口量则几乎逐年上升(2008年例外),2009年我国彻底由煤炭净出口国转变为煤炭净进口国,并延续至今。2010年我国煤炭累计出口1903.04万t,同比下降15.o%;煤炭累计进口16483.31万t,同比增长31.o%;煤炭净进口1.5亿t,约占2009年煤炭总产量的5.o%(2009年煤炭产量为30.5亿t);2010年煤炭进出口总量为1.84亿t,同比增长24.o%,煤炭国际贸易量大幅增长。2005—2010年我国煤炭进出口量变化见表1。
相互融合的阶段,一方面煤炭生产企业与耗煤企业(电力和钢铁)正在组建煤电联合体和煤钢联合体;另一方面,煤炭生产企业和煤炭经销企业也出于各自的需要,开始了相互融合的过程。例如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将参股相关铁路项目;神华集团已初步形成矿、路、港、航一体化,产、运、销一条龙的经
营格局。
2我国煤炭进出口总体概况及特点
2.1
我国煤炭进出口总体概况
表1我国煤炭进出口量变化表
年份
2005200620072008200920lO
出口/万t
7167.526329.735316.704543.412239.571903.04
进口/万t
2617.083824.765101.604040.4912583.4416483.31
净出口/万t
4550.442504.97215.10502.93
进出口总量/万t
9784.6010154.4910418.308583.9014823.0118386.35
出口增长率/%
17.2811.6916.OO14.5450.7115.03
进口增长率/%
42.4146.1533.38—20.80211.4330.99
—10343.87
一14580.27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2
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主要特点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的平稳和快速发展
日本是我国煤炭出口的主要市场。日本基本不生产煤炭,其煤炭进口量约为1.8亿t/a,是全球煤炭进口最多的国家。日本为了确保煤炭来源的稳定,往往会以高价来保证进口煤炭的品质稳定与交货稳定。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地理位置的优越为中日煤炭贸易带来极大的方便与经济利益。
韩国是仅次于日本市场的煤炭进口大国,煤炭进口量接近o.8亿t/a。韩国煤炭市场价格虽然低于日本市场(极个别年份也有略高的时候),但是海运距离比日本更短,中国煤炭同样具有竞争力。
带动了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对煤炭来说,亦是如此,由于国内需求旺盛,政策支持多进少出,我国煤炭出口量逐年下降,煤炭进口量则快速增加。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出口量由2006年的6329.73万t,逐步回落至2009年的2239.57万t;煤炭进口量则由2006年的3824.76万t,快速上升至2009年的12583.44
万t。
在需求下滑带来的宽松的国际煤炭供求环境下,国际煤价的大幅回落和国内煤价高位维稳导致国内外煤价价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存在,因此,今后我国煤炭进出口将更加活跃,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煤炭需求的增加,煤炭进出口继续延续了近
年来的一贯走势。
中国台湾地区也是一个进口煤炭数量很大的市场,煤炭进口量超过o.6亿t/a。这个市场对中国大陆的煤炭贸易来说,既不像国内贸易,又不完全是国际贸易,而是一个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都要考虑的特殊贸易市场。目前在中国有煤炭出口权的4家公司中,仅有中煤集团与神华集团被政府批准可以从事对中国台湾出口煤炭。3.2我国煤炭出口分煤种分析
我国煤炭出口的品种是以动力煤为主,炼焦
煤、无烟煤为辅。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国内对炼焦
3我国煤炭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
3.1
我国煤炭出口分国别分析
我国煤炭出口流向主要是销往韩国、日本、菲
律宾、印度等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其中,绝大多数煤炭出口到日本和韩国。
】28
煤,特别是其中的强粘结煤(主焦煤、肥煤)以及无烟煤需求较大,资源量较少,国内综合价格高于
中国煤炭第38卷第8期2012年8月
出口价格的缘故。近年来,出口煤炭中动力煤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无烟煤所占比重明显上升,到2010年,动力煤所占比例降为71.3%,无烟煤和炼焦煤所占比例分别为22.4%和6.O%。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由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对动力煤需求旺盛,国内动力煤价格较为坚挺,企业出口动力煤积极性不高,加上国家政策对煤炭出口的限制,导致动力煤
的出口量逐年下滑。无烟煤与炼焦煤与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有关,本身因国内供应数量有限而
价格较高,2009年因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
韩国等国家能源消耗量减少,三大煤种出口量都大幅下滑,2010年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好,国际煤价反弹,1—12月份无烟煤和炼焦煤累计出口量分别增长了31.5%和79.o%。我国煤炭分煤种出口量变化见表2。
表2煤炭分煤种出口量变化表
年份
合计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3.3
7172.356329.745316.654543.412239.571903.04
出口量/万t无烟煤
564.53517.54525.49607.42323.51425.54
同比变化/%
动力煤
6076.965369.064529.443575.671847.721356.26
炼焦煤
526.08436.88254.3345.6563.61113.86
合计
17.311.716.O14.550.715.O
无烟煤
一11.6—8.31.515.646.731.5
炼焦煤
8.6—17.O一41.835.9—81.679.O
动力煤
18.O11.615.621.148.326.6
我国煤炭出口管理
我国煤炭进出口体制仍处于商务部的直接管理
增加,但是受政策控制,增加幅度有限。4我国煤炭进口现状及发展趋势
4.1
之下,从事煤炭出口不仅要获得国家商务部认可的进出口经营权,还要获得煤炭出口经营权。目前获得国家商务部认可的可以经营煤炭出口的公司只有4家——中煤集团、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神华集团以及五矿集团。
3.4
我国煤炭进口主要来源国
越南、印尼、澳大利亚、蒙古和朝鲜等国是我
国现阶段煤炭进口的主要来源国。过去,我国进口煤炭主要来源于越南,煤种以无烟煤为主,达到总进口量的40%以上,不过随着越南近两年煤炭出口政策的改变,其煤炭出口量下降,我国从越南进口的煤炭数量逐步减少,所占比重大幅降低,转而从澳大利亚、印尼、美国和南非进口煤炭。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从其他国家进口的煤炭数量所占比例有上升的趋势,由2009年的7.7%增至2010年的16.1%,显示我国煤炭进口来源更加多样化。我国主要进口煤来源国进口煤炭比例见表3。4.2我国煤炭进口主要煤种分析
就煤种而言,过去因我国优质无烟煤资源稀
我国煤炭出口发展趋势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实体经济
遭受重大影响,煤炭需求快速下滑,由于以山西为代表的几个传统产煤大省相继加大了煤炭资源整合力度,调控和降低原煤产量增速,我国煤炭市场得
以稳定,价格未出现明显下滑。2009—2010年,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受需求拉动国内煤炭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
由于国际经济复苏缓慢,煤炭市场需求不旺,国内又在实施控制出口鼓励进口的煤炭进出口政策,所以我国企业煤炭出口积极性普遍较低;另一方面,日本、韩国从澳大利亚和南非进口煤炭的运输周期大大高于从我国进口煤炭的周期,运输成本相应增加,运输效率大打折扣。届时,日本、韩国可能接受国际煤炭价格上涨的事实,还可能进一步提高从我国进口煤炭的价格,进而一定程度上刺激我国煤炭企业的出口热情。随着国际经济发展逐步加速,国际煤炭需求进一步旺盛,综合分析,预计我国出口在短期内还将维持萎缩的局面,但会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中长期来看,我国煤炭出口量或有少量
中国“十一五”期间煤炭进出[_f贸易分析
缺,而越南无烟煤出口量大,且距离我国南方省市较近,所以我国无烟煤进口量较大,其次为动力煤和炼焦煤。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发电发热用煤和钢铁用煤大增,由于煤炭供应增长有限,动力煤价格不断上涨,进口动力煤和炼焦煤所占比例逐年增加,进口无烟煤所占比例则逐年降低。
2009年,我国各煤种进口所占比例相差不大,
动力煤略占优势,占进口总量的30.2%。2010年,
进口煤中动力煤所占比重升高,达到31.o%;炼焦煤所占比重也略微增加,占28.7%;无烟煤所
129
占比重则明显下降,只占16.1%。值得一提的是,其他煤种的煤炭进口量不仅数量,而且比重均有升
表3
高,显示出我国进口煤种更加多样化。我国各煤种进口比例见表4。
%
2006~2010年我国主要进口煤来源国进口煤炭比例
数据来源:国际海关统计数据
我国煤炭进口与日本、韩国等基本不产煤炭的国家和地区不同,基本上不存在长期合同,也没有长期合同价格。中国煤炭用户的要求只是在同等品质的情况下,综合价格比中国自产煤炭便宜即可。当进口煤炭综合评价价格低于中国自产煤炭时,中国沿海的煤炭用户就会签订现货煤炭交易合同,大量进口煤炭。另一方面,煤炭用户对煤炭质量和供应稳定性的要求,也逐步趋同国际化。4.3近年来我国煤炭进口价格、煤质分析
“十一五”期问,我国经济发展较快,能源需求逐年增长,2006—2008年煤炭进口价格呈现总体上涨的趋势,2009年,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煤炭需求疲软,国际煤价大幅下跌,我国进口煤炭价格也有明显下滑。之后,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以及国内进口煤需求大幅增加,国际煤炭价格逐步上涨,我国煤炭进口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由于澳大利亚煤炭发热量高、煤质较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煤炭价格也相对较高,而印尼、越南煤炭发热量较低、煤质较差,所以进口价格较低。4.4我国煤炭进口形势变化的原因及分析
4.4.1
及到全球实体经济,导致西欧、日本、韩国等煤炭消费量大幅下降,传统的进口国变化导致国际市场上供大于求,腾出了煤炭资源空间,进而导致国际煤炭价格下滑。
国际煤价走低与国内煤价坚挺的对比,使电力企业将大量采购转向国际,国际国内双重因素导致
2009年进口大幅增加。
4.4.3
海运费的变化
国际经济的变化直接在海运费也有相应的反应,经济下滑,运费下降,进一步使进口煤成本下降;经济回升,运费增加,随着国际经济的逐步复苏,国际国内海运、运费也在缓步上涨,进而推高进口煤成本。
参考文献
[1][2]
柳正.世界煤炭资源大国的资源概况及其管理[J].
国土资源,2004(9)
杨显峰.煤炭营销手册[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
出版社,2008
[3][4]
陈养才,王丹识.我国煤炭进出口形势分析与预测[J].中国煤炭,2007(3)
王庆一.中国煤炭成本、价格和进出口[J].中国
煤炭,2007(12)
煤炭需求变化
国内经济较快发展带来煤炭资源需求旺盛,虽然煤炭供应增长速度也比较可观,但其有效供应的增速与需求增速相比略显落后,导致国内煤价不断
上涨。
4.4.2
作者简介:汪巾力(1991一),女,重庆市忠县人,本
科在读,从事煤炭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
金融危机的影响
(责任编辑孙英浩)
中国煤炭第38卷第8期2012年8月
源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危
]30
中国“十一五”期间煤炭进出口贸易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汪巾力, 张素艳, Wang Jinli, Zhang Suyan
汪巾力,Wang Jinli(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省徐州市,221116), 张素艳,Zhang Suyan(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市朝阳区,100013)中国煤炭China Coal2012,38(8)
1. 柳正 世界煤炭资源大国的资源概况及其管理[期刊论文]-国土资源 2004(09)2. 杨显峰 煤炭营销手册 2008
3. 陈养才;王丹识 我国煤炭进出口形势分析与预测[期刊论文]-中国煤炭 2007(03)4. 王庆一 中国煤炭成本、价格和进出口[期刊论文]-中国煤炭 2007(12)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mt20120803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