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教学设计

《善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一 知识目标: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结构和对比论证

的方法。

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论证思维。

三 情感目标:加深对善良的思考和认识,学会用一颗善良的心对待一切。 重点: 1、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和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

2、引发学生对善良进行思考,激活学生思维。

难点:1、学生论证思维的训练。

2赏析文中的精彩语句。

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平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讲述素材故事“山东威海市退休女教师李建华善待歹徒,以德抱怨的故事”让学生说说这则素材的适用主题,导入善良一课的学习。

二、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王蒙,河北南皮人,当代作家、文化活动家,曾任我国文化部部长。1934年10月生于北平,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19岁的王蒙写出了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这篇小说成为50 年代中国文坛的一朵奇葩。此外,王蒙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的《夜的眼》、《海的梦》、《春之声》《风筝飘带》和《布礼》等,被文坛称为王蒙的“集束手榴弹”。

三、、 背景简介: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复杂,在过分强调斗争的时代,友好善良的伦理道德淡薄了,缺失了。当时王蒙也因为他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被打为右派,可以说是劫后余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而是更加感到善良的可贵,升华了对善良的认识。

四、了解随笔的特点

随笔是某个人自己的笔记。内容、文体、写法不拘。但必须写出“有意思”的东西,要将思想内容经过活泼的处理,并把它富有情趣地表达出来,让读者喜爱,有所感悟。

五、回顾议论文类型及议论文阅读方法。

六、研读课文、

1、齐读课文。

2、学生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的结构如何?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划出作者对善良的一些观点,明确作者对善良的看法。

(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

(1)、课文结构:

树靶子 善良过了时 (1)

破 善良不足恃 (2)

驳:我们不能以凶恶之心

善良 对待一切 (3—4)

善良的作用或力量 (5—7)

善良的内涵和外延 (8—11)

总结:善良必胜

(2) 略

(3)、 文章围绕善良用对比的手法展开论述。

a、第五段 善良的稚弱与凶恶的强大对比;

(力量对比 ) 善良稚弱-——凶恶强大 人们喜欢、欢迎、向往善良 b、第八段 凶恶“战胜”与善良“失败”对比;

(结果对比) 善良被弘扬——凶恶被压缩

c、第十一段 善良的人与恶人对比

(心态对比) 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

(作用: 通过对比,使论证更深刻、更吸引、更有说服力。 ) 3:欣赏文中的精彩语句。(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七、联系实际,说一说你对善良的理解和看法:

(可从以下角度中任选一个或多个回答,也可自拟话题)

1阅读过的关于善良的文章及名言.

2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善良的行为.

3你自己做过哪些善举?是否有做了善事而不被人理解或者上当的时候?对此你又有何想法?

4你觉得当今社会是否该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

八:展示摄影作品,让学生看完后说说感悟或体会。(畅所欲言) 九:小结(略)

十:作业

1、本周周记:请以“善良”为话题,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前线突破练习题。

板书设计:

树靶子 善良过了时 (1)

破 善良不足恃 (2)

驳:我们不能以凶恶之心

善良 对待一切 (3—4)

善良的作用或力量 (5—7)

善良的内涵和外延 (8—11)

总结:善良必胜

《善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一 知识目标: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结构和对比论证

的方法。

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论证思维。

三 情感目标:加深对善良的思考和认识,学会用一颗善良的心对待一切。 重点: 1、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和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

2、引发学生对善良进行思考,激活学生思维。

难点:1、学生论证思维的训练。

2赏析文中的精彩语句。

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平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讲述素材故事“山东威海市退休女教师李建华善待歹徒,以德抱怨的故事”让学生说说这则素材的适用主题,导入善良一课的学习。

二、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王蒙,河北南皮人,当代作家、文化活动家,曾任我国文化部部长。1934年10月生于北平,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19岁的王蒙写出了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这篇小说成为50 年代中国文坛的一朵奇葩。此外,王蒙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的《夜的眼》、《海的梦》、《春之声》《风筝飘带》和《布礼》等,被文坛称为王蒙的“集束手榴弹”。

三、、 背景简介: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复杂,在过分强调斗争的时代,友好善良的伦理道德淡薄了,缺失了。当时王蒙也因为他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被打为右派,可以说是劫后余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而是更加感到善良的可贵,升华了对善良的认识。

四、了解随笔的特点

随笔是某个人自己的笔记。内容、文体、写法不拘。但必须写出“有意思”的东西,要将思想内容经过活泼的处理,并把它富有情趣地表达出来,让读者喜爱,有所感悟。

五、回顾议论文类型及议论文阅读方法。

六、研读课文、

1、齐读课文。

2、学生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的结构如何?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划出作者对善良的一些观点,明确作者对善良的看法。

(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

(1)、课文结构:

树靶子 善良过了时 (1)

破 善良不足恃 (2)

驳:我们不能以凶恶之心

善良 对待一切 (3—4)

善良的作用或力量 (5—7)

善良的内涵和外延 (8—11)

总结:善良必胜

(2) 略

(3)、 文章围绕善良用对比的手法展开论述。

a、第五段 善良的稚弱与凶恶的强大对比;

(力量对比 ) 善良稚弱-——凶恶强大 人们喜欢、欢迎、向往善良 b、第八段 凶恶“战胜”与善良“失败”对比;

(结果对比) 善良被弘扬——凶恶被压缩

c、第十一段 善良的人与恶人对比

(心态对比) 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

(作用: 通过对比,使论证更深刻、更吸引、更有说服力。 ) 3:欣赏文中的精彩语句。(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七、联系实际,说一说你对善良的理解和看法:

(可从以下角度中任选一个或多个回答,也可自拟话题)

1阅读过的关于善良的文章及名言.

2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善良的行为.

3你自己做过哪些善举?是否有做了善事而不被人理解或者上当的时候?对此你又有何想法?

4你觉得当今社会是否该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

八:展示摄影作品,让学生看完后说说感悟或体会。(畅所欲言) 九:小结(略)

十:作业

1、本周周记:请以“善良”为话题,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前线突破练习题。

板书设计:

树靶子 善良过了时 (1)

破 善良不足恃 (2)

驳:我们不能以凶恶之心

善良 对待一切 (3—4)

善良的作用或力量 (5—7)

善良的内涵和外延 (8—11)

总结:善良必胜


相关文章

  • [善良]分课时教学设计
  •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一单元 <善良>教学设计 二〇一五年七月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王蒙及其创作的基本情况,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理清作者思路. 2.过程与方法: 研读课文,分析本文论证结构和对比论证的运用,欣 ...查看


  •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我很善良
  • 设计意图: 善良是指心地纯洁.温厚.和善.善良是一个人的品质,更是一个人快乐的源泉.善良,会让人学会宽容;善良,会让人得到一分收获;善良,会让人体悟到人性中的美.善待别人.善待自己.善待生命,会让人生活得更充实.更自如,也更快乐.<我 ...查看


  • [第六枚戒指]教学设计
  • 三重品读,感受人性的光辉 --<第六枚戒指>教学设计 广西物资学校 黎梅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括故事,了解故事的情节. 2.能力目标:品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外貌.神态.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和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查看


  • [与人为善]教案
  • 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课[与人为善] 时间:2011年10月25日 第九周 星期二 授课教师:李晓佳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懂得将心比心,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 ...查看


  • 善良的孩子
  •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15个生字,其中会写"传.掉.星.助.灭.赶.别.所"8个字. 能力目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男孩的善良,懂得应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二.教学重点 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 ...查看


  • 六年级语文下册[穷人]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顾惜.勉强.抱怨.忧虑.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l)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查看


  •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穷人>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顾惜.勉强.抱怨.忧虑.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穷人教案设计 ...查看


  • 六年级上册语文_[穷人]教学设计
  • 穷 人 [教学目标] 一.认知和能力目标 1.认读.掌握生字:搁.填.怨.掀.唉.裹.魁梧.淋.撕.霉.虑 2.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心惊肉跳.勉强.倾听.探望.张罗.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黧黑等. 3.理解课文内容,熟悉抓住人物.场景.理清 ...查看


  • [老王]教学设计_公开课教案
  • <老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发表有独创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