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一 知识目标: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结构和对比论证
的方法。
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论证思维。
三 情感目标:加深对善良的思考和认识,学会用一颗善良的心对待一切。 重点: 1、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和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
2、引发学生对善良进行思考,激活学生思维。
难点:1、学生论证思维的训练。
2赏析文中的精彩语句。
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平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讲述素材故事“山东威海市退休女教师李建华善待歹徒,以德抱怨的故事”让学生说说这则素材的适用主题,导入善良一课的学习。
二、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王蒙,河北南皮人,当代作家、文化活动家,曾任我国文化部部长。1934年10月生于北平,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19岁的王蒙写出了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这篇小说成为50 年代中国文坛的一朵奇葩。此外,王蒙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的《夜的眼》、《海的梦》、《春之声》《风筝飘带》和《布礼》等,被文坛称为王蒙的“集束手榴弹”。
三、、 背景简介: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复杂,在过分强调斗争的时代,友好善良的伦理道德淡薄了,缺失了。当时王蒙也因为他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被打为右派,可以说是劫后余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而是更加感到善良的可贵,升华了对善良的认识。
四、了解随笔的特点
随笔是某个人自己的笔记。内容、文体、写法不拘。但必须写出“有意思”的东西,要将思想内容经过活泼的处理,并把它富有情趣地表达出来,让读者喜爱,有所感悟。
五、回顾议论文类型及议论文阅读方法。
六、研读课文、
1、齐读课文。
2、学生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的结构如何?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划出作者对善良的一些观点,明确作者对善良的看法。
(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
(1)、课文结构:
树靶子 善良过了时 (1)
破 善良不足恃 (2)
驳:我们不能以凶恶之心
善良 对待一切 (3—4)
善良的作用或力量 (5—7)
立
善良的内涵和外延 (8—11)
总结:善良必胜
(2) 略
(3)、 文章围绕善良用对比的手法展开论述。
a、第五段 善良的稚弱与凶恶的强大对比;
(力量对比 ) 善良稚弱-——凶恶强大 人们喜欢、欢迎、向往善良 b、第八段 凶恶“战胜”与善良“失败”对比;
(结果对比) 善良被弘扬——凶恶被压缩
c、第十一段 善良的人与恶人对比
(心态对比) 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
(作用: 通过对比,使论证更深刻、更吸引、更有说服力。 ) 3:欣赏文中的精彩语句。(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七、联系实际,说一说你对善良的理解和看法:
(可从以下角度中任选一个或多个回答,也可自拟话题)
1阅读过的关于善良的文章及名言.
2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善良的行为.
3你自己做过哪些善举?是否有做了善事而不被人理解或者上当的时候?对此你又有何想法?
4你觉得当今社会是否该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
八:展示摄影作品,让学生看完后说说感悟或体会。(畅所欲言) 九:小结(略)
十:作业
1、本周周记:请以“善良”为话题,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前线突破练习题。
板书设计:
树靶子 善良过了时 (1)
破 善良不足恃 (2)
驳:我们不能以凶恶之心
善良 对待一切 (3—4)
善良的作用或力量 (5—7)
立
善良的内涵和外延 (8—11)
总结:善良必胜
《善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一 知识目标: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结构和对比论证
的方法。
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论证思维。
三 情感目标:加深对善良的思考和认识,学会用一颗善良的心对待一切。 重点: 1、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和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
2、引发学生对善良进行思考,激活学生思维。
难点:1、学生论证思维的训练。
2赏析文中的精彩语句。
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平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讲述素材故事“山东威海市退休女教师李建华善待歹徒,以德抱怨的故事”让学生说说这则素材的适用主题,导入善良一课的学习。
二、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王蒙,河北南皮人,当代作家、文化活动家,曾任我国文化部部长。1934年10月生于北平,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19岁的王蒙写出了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这篇小说成为50 年代中国文坛的一朵奇葩。此外,王蒙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的《夜的眼》、《海的梦》、《春之声》《风筝飘带》和《布礼》等,被文坛称为王蒙的“集束手榴弹”。
三、、 背景简介: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复杂,在过分强调斗争的时代,友好善良的伦理道德淡薄了,缺失了。当时王蒙也因为他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被打为右派,可以说是劫后余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而是更加感到善良的可贵,升华了对善良的认识。
四、了解随笔的特点
随笔是某个人自己的笔记。内容、文体、写法不拘。但必须写出“有意思”的东西,要将思想内容经过活泼的处理,并把它富有情趣地表达出来,让读者喜爱,有所感悟。
五、回顾议论文类型及议论文阅读方法。
六、研读课文、
1、齐读课文。
2、学生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的结构如何?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划出作者对善良的一些观点,明确作者对善良的看法。
(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
(1)、课文结构:
树靶子 善良过了时 (1)
破 善良不足恃 (2)
驳:我们不能以凶恶之心
善良 对待一切 (3—4)
善良的作用或力量 (5—7)
立
善良的内涵和外延 (8—11)
总结:善良必胜
(2) 略
(3)、 文章围绕善良用对比的手法展开论述。
a、第五段 善良的稚弱与凶恶的强大对比;
(力量对比 ) 善良稚弱-——凶恶强大 人们喜欢、欢迎、向往善良 b、第八段 凶恶“战胜”与善良“失败”对比;
(结果对比) 善良被弘扬——凶恶被压缩
c、第十一段 善良的人与恶人对比
(心态对比) 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
(作用: 通过对比,使论证更深刻、更吸引、更有说服力。 ) 3:欣赏文中的精彩语句。(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七、联系实际,说一说你对善良的理解和看法:
(可从以下角度中任选一个或多个回答,也可自拟话题)
1阅读过的关于善良的文章及名言.
2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善良的行为.
3你自己做过哪些善举?是否有做了善事而不被人理解或者上当的时候?对此你又有何想法?
4你觉得当今社会是否该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
八:展示摄影作品,让学生看完后说说感悟或体会。(畅所欲言) 九:小结(略)
十:作业
1、本周周记:请以“善良”为话题,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前线突破练习题。
板书设计:
树靶子 善良过了时 (1)
破 善良不足恃 (2)
驳:我们不能以凶恶之心
善良 对待一切 (3—4)
善良的作用或力量 (5—7)
立
善良的内涵和外延 (8—11)
总结:善良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