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30)
教育文献(6)
教育文献是指一切各种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对教育研究有一定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文献资料。教育文献按其性质、用途及内容的加工方式,可以大致地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或称作零级、一级、二级、三级文献。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类。
教育研究设计(6)
教育研究设计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主要包括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类型与方法、选择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变量、形成研究计划等方面的工作。
文献综述(6)
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假设(6)
假设是运用思维、想象,对所研究的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初步设想或推测,是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的可能的答案或尝试性理解。假设并不是单纯主观思辨的产物,也不是以荒诞地臆造为基础的虚妄、任意、离奇地猜想。而是依据事实和科学知识的基础,对未知领域作有规律地推测。假设是一种预见,产生于日常观察和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或产生于研究者的联想或直观推测。
教育调查报告(6)
教育调查报告是对教育工作的某个事件或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二、简答题(40)
1、简述教育研究的选题的主要来源。(20)
1) 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教育政策及其实施中的问题;教育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学校管理中的问题。
2) 从理论学习中发现问题:从系统的理论阅读中发现问题;从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反思中发现问题;从多学科不同视角的审视中发现问题;从思想交流与讨论中发现问题。
3) 从规划课题中发现问题:课题规划指南中的课题;规划指南课题引发的课题;其他课题的子课题。
2、简要介绍教育研究报告的种类。(20)
研究报告是描述教育研究工作的结果或进展的文件,是报告情况、建议、新发现和新成果的文献。它是教育研究工作者广泛使用的一种文体。随着教育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的不问,研究报告也有不同的种类。
1.实证性研究的报告
即用实证性方法进行研究、描述研究结果或进展的报告。如对某个教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写成的调查报告;对某种教育现象进行科学实验后写成的实验报告;对某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以后写成的经验总结报告等。这类报告都是以直接研究所得到的材料为基础,对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出经验、办法、建议及存在的问题,得出应有的结论。
2.文献性研究的报告
即用文献法进行研究的报告。如教育史研究中的文献考证的报告。这类研究报告以对文献的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并展示文献的考证过程,说明文献的来源和可靠程度。
三、论述题(30)
试论述中小学教师应如何开展教育研究工作?(30)
答:一、贮备应有的背景知识
贮备应有的背景知识是指欲想进行教育科研的教师要具备从事教育科研必需且不可缺少的知识。这种必需且不可缺少的知识主要包括教育、教学发展趋势或前沿知识和教育科研基础知识。
教育、教学发展趋势或前沿知识是指对目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热点、教育实践中的难点及未来研究方向等问题的认知。
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包括三方面的知识。一是基本概念的理解。二是把握教育科研课题类型。三是学会研究方案设计。
二、选择自己熟悉的研究问题
教育科研的选题就是选择要研究的教育问题。就中小学教师而言,要选择自己熟悉的问题来研究是教育科研可能性原则的客观要求。我们要根据自己实际具备的和经
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来选题,选题时要考虑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该课题研究所需使用的材料是否充足且易于获得;二是经费及时间能否得到保证;三是研究者的知识水平、能力能否胜任及对该课题研究的兴趣等。
基于上述原则,一般而言,教师所要研究的教育问题往往是单项的或学科性的,所涉及的研究人员不宜过多,经费能够得到保证,并且是自己熟悉且能力所能及的。
三、学会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科研是从收集资料开始的。一是从过去研究中可以发现研究问题;二是教育研究的结论也只能从研究中所获资料的分析中得出。
四、学会成果展示
教育科研成果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最终归宿,教育科研成果展示是教育科研的最后阶段。学会成果展示就是学会如何最有效地表现出自己的科学研究结果。
一般而言,在撰写研究报告时,其采用的论述方法有两种:一是实践证明,即用作为实践结果的客观事实来检验、证实某种理论的可靠程度。二是逻辑证明,即用一个或几个真实判断来论证,确定另一个判断的真实性。
撰写研究报告时,必须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括、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和逻辑证明,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并以观点为轴心贯穿全文,用材料说明观点,使观点和材料相统一;用观点去表现主题,使观点与主题相一致。
此外,在撰写研究报告时,还得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要有较强的学术性。二是敢于标新立异。在撰写研究报告时,要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对事物的评价,应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不要人云亦云。
一、名词解释(30)
教育文献(6)
教育文献是指一切各种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对教育研究有一定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文献资料。教育文献按其性质、用途及内容的加工方式,可以大致地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或称作零级、一级、二级、三级文献。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类。
教育研究设计(6)
教育研究设计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主要包括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类型与方法、选择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变量、形成研究计划等方面的工作。
文献综述(6)
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假设(6)
假设是运用思维、想象,对所研究的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初步设想或推测,是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的可能的答案或尝试性理解。假设并不是单纯主观思辨的产物,也不是以荒诞地臆造为基础的虚妄、任意、离奇地猜想。而是依据事实和科学知识的基础,对未知领域作有规律地推测。假设是一种预见,产生于日常观察和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或产生于研究者的联想或直观推测。
教育调查报告(6)
教育调查报告是对教育工作的某个事件或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二、简答题(40)
1、简述教育研究的选题的主要来源。(20)
1) 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教育政策及其实施中的问题;教育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学校管理中的问题。
2) 从理论学习中发现问题:从系统的理论阅读中发现问题;从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反思中发现问题;从多学科不同视角的审视中发现问题;从思想交流与讨论中发现问题。
3) 从规划课题中发现问题:课题规划指南中的课题;规划指南课题引发的课题;其他课题的子课题。
2、简要介绍教育研究报告的种类。(20)
研究报告是描述教育研究工作的结果或进展的文件,是报告情况、建议、新发现和新成果的文献。它是教育研究工作者广泛使用的一种文体。随着教育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的不问,研究报告也有不同的种类。
1.实证性研究的报告
即用实证性方法进行研究、描述研究结果或进展的报告。如对某个教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写成的调查报告;对某种教育现象进行科学实验后写成的实验报告;对某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以后写成的经验总结报告等。这类报告都是以直接研究所得到的材料为基础,对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出经验、办法、建议及存在的问题,得出应有的结论。
2.文献性研究的报告
即用文献法进行研究的报告。如教育史研究中的文献考证的报告。这类研究报告以对文献的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并展示文献的考证过程,说明文献的来源和可靠程度。
三、论述题(30)
试论述中小学教师应如何开展教育研究工作?(30)
答:一、贮备应有的背景知识
贮备应有的背景知识是指欲想进行教育科研的教师要具备从事教育科研必需且不可缺少的知识。这种必需且不可缺少的知识主要包括教育、教学发展趋势或前沿知识和教育科研基础知识。
教育、教学发展趋势或前沿知识是指对目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热点、教育实践中的难点及未来研究方向等问题的认知。
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包括三方面的知识。一是基本概念的理解。二是把握教育科研课题类型。三是学会研究方案设计。
二、选择自己熟悉的研究问题
教育科研的选题就是选择要研究的教育问题。就中小学教师而言,要选择自己熟悉的问题来研究是教育科研可能性原则的客观要求。我们要根据自己实际具备的和经
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来选题,选题时要考虑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该课题研究所需使用的材料是否充足且易于获得;二是经费及时间能否得到保证;三是研究者的知识水平、能力能否胜任及对该课题研究的兴趣等。
基于上述原则,一般而言,教师所要研究的教育问题往往是单项的或学科性的,所涉及的研究人员不宜过多,经费能够得到保证,并且是自己熟悉且能力所能及的。
三、学会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科研是从收集资料开始的。一是从过去研究中可以发现研究问题;二是教育研究的结论也只能从研究中所获资料的分析中得出。
四、学会成果展示
教育科研成果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最终归宿,教育科研成果展示是教育科研的最后阶段。学会成果展示就是学会如何最有效地表现出自己的科学研究结果。
一般而言,在撰写研究报告时,其采用的论述方法有两种:一是实践证明,即用作为实践结果的客观事实来检验、证实某种理论的可靠程度。二是逻辑证明,即用一个或几个真实判断来论证,确定另一个判断的真实性。
撰写研究报告时,必须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括、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和逻辑证明,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并以观点为轴心贯穿全文,用材料说明观点,使观点和材料相统一;用观点去表现主题,使观点与主题相一致。
此外,在撰写研究报告时,还得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要有较强的学术性。二是敢于标新立异。在撰写研究报告时,要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对事物的评价,应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不要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