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弥漫着水雾的车窗回头张望,开满黄色花朵的油菜田在清晨的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浪,远处的浓雾里隐约显露出半个村庄,晨光将山顶照成一片金黄,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而我,却又要离开她了。想到此,坐在汽车上的我心里突然像被一把钝刀划了一下,似乎就连半山腰上招展的枯茅草和空气里微微抖动的灰尘都感觉到了轻微的疼痛。我怎么有勇气回头看你呢,我可爱的故乡;我怎么舍得挥手告别呢,我美丽的荷城。
我的家乡叫姚安,这是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山间小盆地,所以俗称姚安坝子。历史上,姚安县城酷似荷叶,所以姚安县城又有了一个清新悠远的名字――荷城。就是这一张“荷叶”,在每一个想家的瞬间和梦回的深夜,接住了我每一滴露珠般的回忆和思念。
其中有一滴回忆,是我的童年。
小时候,姚安就像刚露出尖尖角的小荷,羞答答的蜷着身子,让我看不清它的全貌。于是,家对于我,就只是一座青瓦泥墙的小院子,里面住着相亲相爱的一大家子。家乡,就是满田肥嫩诱人的白莲藕,满地任我捡食的老蚕豆。乡亲,就是一边恨恨的跟妈妈说我偷摘她家小杏儿,一边宠溺的递给我一大兜儿黄杏的大妈。整个童年,绕村而过的小河里有我光脚丫的脚印;槐树下的麦秆堆里有我躲藏的身影;小路旁的沙地上有我用树枝写下的一、二、三、四……最使我觉得神奇的,就是水田里戴着草帽,左手扶犁右手执鞭的老爷爷。他们嘴里吼着我听不懂的词,拉犁的老水牛就会听他们的指挥,在四方田里来回奔走,将坑洼不平的泥土研磨成小秧苗的温床。我一惊异于他们口中的“坝子腔”居然能与朴实的老牛交流,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是我最想探寻的秘密。
还有一滴回忆,是我的豆蔻华年。
中学时,姚安这一张“荷叶”终于在我眼前缓缓展开,在我又惊异又激动的眸光中,展开了一幅韵味十足的水墨画卷。
这时候,一个班的同学来自不同的乡镇,我才发现姚安居然那么宽广。第一次到洋派水库春游,老师告诉我,这个巨大的水库是人工修成的。当我细细地看我身边憨厚的姚安人,原来这些可爱的乡亲也能做出“移山造海”般的壮举。第一次听老师说起教室外边山头上的高塔,说起七仙女为了姚安能出文人造此“文峰塔”的故事,我便又为家乡“受神仙眷顾”的神奇感到激动。第一次学历史,听老师说明朝的思想家李贽就在姚安做过知府,还知道外婆家路上的连厂大桥就是姚安知府李贽建造的。我又为家乡的人文气息和登堂入室的历史文化感到深深地自豪。特别是游览了姚安县光禄古镇之后,姚安的辉煌和伟大更加使我折服。原来光禄早在唐王朝时期就名震一方,致使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天宝战争”就在这里引起。历史上的姚安路军民总管府曾经是元朝时的37路之一,集军权政权于一身,还是出入四川、滇池、洱海之间的咽喉要塞。正如仪门前的楹联所言:扼三川文治武功政通人和,抚四境经韬纬略德润民安,姚安光禄之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光禄古镇后山,还藏着一古刹,供奉着大理国宰相之女“菩提”金身,所以又叫活佛寺。明朝时,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下榻于古刹后轩北房,更使得活佛寺在岁月沉淀之余,兼具书香淬炼的文韵。
总之,随着我一点点长大,一点点步入豆蔻华年,姚安这张“荷叶”一丝丝展开,渐渐变成一张圆融柔韧的荷叶,我总会为它展现出的内涵所震惊、所倾倒。在一个小女孩成长的道路上,姚安毫不吝惜的赐给我缕缕郁而不餍、清而不淡的荷香,悄悄影响着我,给出身山间小城的我一种大家闺秀的涵养。
还有一滴思念,是我漂泊异乡的青年。
第一次离家求学,年少的我显得迫不及待,内心充满了对大城市的憧憬和对未来的期待。然而身在他乡独自穿梭在拥挤的人群,举目四望,到处都是毫无表情的陌生的脸,憧憬和期待终于被现实的冷漠捏碎的时候,家的美好和温暖就瞬间浮上心田。离家不算太远,但是远处群山间的那一张“荷叶”,始终牵扯着游子的乡思,使我归心似箭。
离家五个月后,第一次回归故土,听着熟悉的的乡音,看见八角亭下身穿盘扣绣花的民族服装,手持彩扇和八角巾跳“姚安花灯”的姚安人民,遗失已久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将空荡荡的心塞得满满。我终于又站在“荷叶”上,手指间穿过的风也能让我心安,微微抬起头张望,我的家乡――地阔天宽。
姚安,你是早已名声远扬的荷城,也是兼备圆融坚毅的荷叶;你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新高洁,也是“佛祖坐下莲台”的宁静悠远;你是人们赖以容身的住所,也是心灵得以小憩的空间;我凝结的每一丝情怀,每一滴思念,就像一滴滴露珠,在你的额头上滚动,最后纠缠成你眼中的一颗珍珠,落入我的心田,折射出你美好的瞬间和我成长的轨迹。
透过弥漫着水雾的车窗回头张望,开满黄色花朵的油菜田在清晨的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浪,远处的浓雾里隐约显露出半个村庄,晨光将山顶照成一片金黄,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而我,却又要离开她了。想到此,坐在汽车上的我心里突然像被一把钝刀划了一下,似乎就连半山腰上招展的枯茅草和空气里微微抖动的灰尘都感觉到了轻微的疼痛。我怎么有勇气回头看你呢,我可爱的故乡;我怎么舍得挥手告别呢,我美丽的荷城。
我的家乡叫姚安,这是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山间小盆地,所以俗称姚安坝子。历史上,姚安县城酷似荷叶,所以姚安县城又有了一个清新悠远的名字――荷城。就是这一张“荷叶”,在每一个想家的瞬间和梦回的深夜,接住了我每一滴露珠般的回忆和思念。
其中有一滴回忆,是我的童年。
小时候,姚安就像刚露出尖尖角的小荷,羞答答的蜷着身子,让我看不清它的全貌。于是,家对于我,就只是一座青瓦泥墙的小院子,里面住着相亲相爱的一大家子。家乡,就是满田肥嫩诱人的白莲藕,满地任我捡食的老蚕豆。乡亲,就是一边恨恨的跟妈妈说我偷摘她家小杏儿,一边宠溺的递给我一大兜儿黄杏的大妈。整个童年,绕村而过的小河里有我光脚丫的脚印;槐树下的麦秆堆里有我躲藏的身影;小路旁的沙地上有我用树枝写下的一、二、三、四……最使我觉得神奇的,就是水田里戴着草帽,左手扶犁右手执鞭的老爷爷。他们嘴里吼着我听不懂的词,拉犁的老水牛就会听他们的指挥,在四方田里来回奔走,将坑洼不平的泥土研磨成小秧苗的温床。我一惊异于他们口中的“坝子腔”居然能与朴实的老牛交流,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是我最想探寻的秘密。
还有一滴回忆,是我的豆蔻华年。
中学时,姚安这一张“荷叶”终于在我眼前缓缓展开,在我又惊异又激动的眸光中,展开了一幅韵味十足的水墨画卷。
这时候,一个班的同学来自不同的乡镇,我才发现姚安居然那么宽广。第一次到洋派水库春游,老师告诉我,这个巨大的水库是人工修成的。当我细细地看我身边憨厚的姚安人,原来这些可爱的乡亲也能做出“移山造海”般的壮举。第一次听老师说起教室外边山头上的高塔,说起七仙女为了姚安能出文人造此“文峰塔”的故事,我便又为家乡“受神仙眷顾”的神奇感到激动。第一次学历史,听老师说明朝的思想家李贽就在姚安做过知府,还知道外婆家路上的连厂大桥就是姚安知府李贽建造的。我又为家乡的人文气息和登堂入室的历史文化感到深深地自豪。特别是游览了姚安县光禄古镇之后,姚安的辉煌和伟大更加使我折服。原来光禄早在唐王朝时期就名震一方,致使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天宝战争”就在这里引起。历史上的姚安路军民总管府曾经是元朝时的37路之一,集军权政权于一身,还是出入四川、滇池、洱海之间的咽喉要塞。正如仪门前的楹联所言:扼三川文治武功政通人和,抚四境经韬纬略德润民安,姚安光禄之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光禄古镇后山,还藏着一古刹,供奉着大理国宰相之女“菩提”金身,所以又叫活佛寺。明朝时,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下榻于古刹后轩北房,更使得活佛寺在岁月沉淀之余,兼具书香淬炼的文韵。
总之,随着我一点点长大,一点点步入豆蔻华年,姚安这张“荷叶”一丝丝展开,渐渐变成一张圆融柔韧的荷叶,我总会为它展现出的内涵所震惊、所倾倒。在一个小女孩成长的道路上,姚安毫不吝惜的赐给我缕缕郁而不餍、清而不淡的荷香,悄悄影响着我,给出身山间小城的我一种大家闺秀的涵养。
还有一滴思念,是我漂泊异乡的青年。
第一次离家求学,年少的我显得迫不及待,内心充满了对大城市的憧憬和对未来的期待。然而身在他乡独自穿梭在拥挤的人群,举目四望,到处都是毫无表情的陌生的脸,憧憬和期待终于被现实的冷漠捏碎的时候,家的美好和温暖就瞬间浮上心田。离家不算太远,但是远处群山间的那一张“荷叶”,始终牵扯着游子的乡思,使我归心似箭。
离家五个月后,第一次回归故土,听着熟悉的的乡音,看见八角亭下身穿盘扣绣花的民族服装,手持彩扇和八角巾跳“姚安花灯”的姚安人民,遗失已久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将空荡荡的心塞得满满。我终于又站在“荷叶”上,手指间穿过的风也能让我心安,微微抬起头张望,我的家乡――地阔天宽。
姚安,你是早已名声远扬的荷城,也是兼备圆融坚毅的荷叶;你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新高洁,也是“佛祖坐下莲台”的宁静悠远;你是人们赖以容身的住所,也是心灵得以小憩的空间;我凝结的每一丝情怀,每一滴思念,就像一滴滴露珠,在你的额头上滚动,最后纠缠成你眼中的一颗珍珠,落入我的心田,折射出你美好的瞬间和我成长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