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的概念与地位

《教学与管理》

2010年2月15日

教学策略的概念与地位

■山东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山东滨州技术学院

常华锋朱莉

教学策略的概念首先出现于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宣布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课程改革实验失败后,美国的课程改革出现了暂时的真空,相应地,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大,并出现了若干教育改革从以往的宏观改革发展成为微观领域的学校内部整体改。革,从零散的改革方案发展成为系统的结构重建”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发现教师的教学策略直接影响他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两种教学策略,即内容限制性策略和非内容限制性策略。前者注重师生与教学内容的教师取得关系,后者则强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加涅认为,成效上的差别反映着他们管理和指导策略上的差别,在1985年提出了“管理策略”和“指导策略”。

上世纪90年代,教学策略被引入我国。我国学者在介绍、研究、推广教学策略的同时,力图为教学策略界定一个概念,并在教学论中给予一定位置。

一、教学策略概念探讨

虽然教学策略在美国属于行动研究的范畴,但是,我国学者初接触教学策略这个概念之后,就试图说清楚这个概念。由于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教学策略的定义多达几十种。比较权威的主要的有下列几种。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认为,策略一词是指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计划和指挥。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讲,策略是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学中,这个词一直是与方法、步骤同义。策略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排列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

2.北京教育学院时俊卿认为,教学策略可以看成是一种教学观念或原则,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

段得以实现。他说,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评析、研究,并最终策划、形成可以具体操作和调节来保证教与学生动、活泼、主动而高效的进行。

3.皮连生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包括教学事件先后顺序的安排、传递也可称为广义的教学方法。

4.西南大学张大均认为,教学策略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做出的教学谋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

5.华南师范大学黄甫全、北京师范大学王本陆认为,教学策略是在某种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体现教学目标、原则、方法、媒体、组织形式、手段等一系列预设行为的综合结构。

6.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认为,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指难以明确或无须明确的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均属于教学策略。

7.北京景山学校陈心武认为,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一定教学理论去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谋略,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它介乎理论与方法之间,既是较低层次的教学理论,又是较高层次的教学方法”。

8.华东师范大学李晓文认为,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和静态的内容构成维度。就教学活动维度而言,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具体教学方法和技能的实施过程,但又不是具体的方法和技能。内容构成维度主

·3·

浪潮。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监控进入新世纪以后,“教育改革的特点也发生了改变,的整体化实施方案,

教学效果。首先提出教学策略概念的是史密斯。1976年,信息的媒体的选择和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教学策略

常华锋朱莉:教学策略的概念与地位

要包括教学理念和价值观倾向、对教学规则的认识、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三个方面的内容。

9.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学新认为,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10.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周军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情境的特点,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的系统决策活动。

11.四川省肖成全认为,教学策略是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因素所进行的总体考虑,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整体的有效性。

从不同学者对教学策略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教学策略在教学论中的定位问题。综观各家不同意见,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教学策略既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教学理念、原则,也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具体的教学活动或教学行为。我们认为,“总体考虑”“一系列预设行为的综合结构”,,它包活动的

(lessonprocedure)。方法论作为学生的激发因素并确定了本课(课堂教学)的基调。它是由计划好的构成整体方案的行为组成,教师将通过这些步骤明确的行为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课的程序是引导学生获得学习目标的一系列步骤的顺序。

二、教学策略的基本要义与基本属性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其基本要点与基本属性。我们认为教学策略的基本要点与基本属性包括以下几点。

1.教学策略(谋划)结果的呈现形式是教学活动程地引起学生参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程序的教学策略就是上乘的教学策略。从这个角度看,教学策略有优劣之分。

2.教学策略强调教学活动的整体安排。教学活动是一项综合活动,一方面,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授)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综合体;另一方面,它是各个教学要素的综合体。教学活动是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介、教学内容等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复杂性的活动。

3.教学策略是一种思想,是关于教学活动安排的思

经验,因而其制定、选择教学策略的水平也不一样。教学实际中,之所以对于类似的问题,有的教师处理得非常漂亮,有的则不然,就是因为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经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具有一定验的差异。因此,

理论水平的教师,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4.教学策略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其基本指向有二,一是指向于现有问题的解决;二是指向于预设问题的预防,它的基本内容要素是方法和程序。教学策略是一种功利主义的,是为实现教育意图服务。总体讲,教学策略的指向对象是教学活动,其基本旨向是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与效益。

教学策略的指向性既包括任务指向性,也包括预设的指向性。前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后者则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与观念,体现教师教育理我们认为,教学策略更多的是任务驱动型论水平与认识。

的,即为了解决教学问题而形成的。

有的学者认为,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但是,这种指导间接地受教学理论的指导。

5.教学策略属于课程的范畴。精心设计的课程不仅包括要教授的内容(教学内容),也包括教学中将要使用的教学策略。

6.教学策略的选择会因老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

7.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总有一个或一套最适合的教学策略。我们所追求的就是这套最适合的教学策略。没有哪一种教学策略是万能的,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

8.教学策略的概念是宽泛的。对于同一任务,从不同角度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分类是多样的。

9.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三、教学策略在教学论中的地位

讨论教学策略在教学论中的地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教学论。在美国,教学论曾从属于学习心理学和课程论。在前苏联,教学论从属于教育学。因此,我国的教学论既是一个“新生儿”,又是一个“混血儿”。为此,人们对教学论的认识一直没有完全统一起来。何克抗在分析比较王策三、李秉德和王逢贤等人的研究成果之后,认为

教学策略是关于教学活动的总体谋划。这种谋划,即教学下形成的。我们认为这种说法不妥。从本质上讲,任何教括两个成分,一是方法论(methodology),二是课的程序作用,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教学策略更多的是

活动程序的优劣体现了教学策略的质量。能最大程度况。序。

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学经历与“教学论是通过研究教学的本质与一般规律来寻求优化·4·

常华锋朱莉:教学策略的概念与地位

学习的各种教学条件与方法的学科”。

显然,教学论的主要内容,一是要阐明教学的本质与一般规律,即理论研究;二是在此基础上,阐明如何优化教学策略的主学习的各种教学条件与方法,即应用研究。要作用就是在二者之间构架一个桥梁。为此,教学策略与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概教学理念、

念的区别就一目了然了。

教学论发展的必然。

2.教学策略的生命在于服务于教学实践

实践经验的升华,是理论形成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学策略来源于教学实践,然而,教学策略的更大价值在于它上升到理论层面以后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为此,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教学论走进中小学课堂对于加快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我国教学理论的发展也具深远的影响。参考文献

[1]陈晓端,闰福甜.当代美国教育改革六次浪潮及其启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6).

[2][美]加涅著.教学与学习的有效策略.博林译.外国教育1992(5).资料,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简明国际·教学(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教育百科全书

[4]时俊卿.教学策略:当今教学改革的新热点.教育·管理·社会,1995(1).

[5]时俊卿.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中国教育报,2007-11-3(3).

[6]皮连生.智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7]张大均.教育心理学.重庆:

教学原则概念属于理论研究的范畴。一个教师业已建立的教学原则对于该个体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高质量的教学策略必然是以雄厚的教育理论为基础的。

教学模式属于应用研究范畴。一般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活动中各个环节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反映了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是相对稳定且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具有特定的教学步骤。显然,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是一种相互嵌套的关系,一方面,在制定教学模式时,要依据一定的教学策

[8]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9]施良方,

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人民教育出版[10]陈心武.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北京:社,2000.

[11]李晓文等.教学策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运用.教育研究,2000(12).

[13]周军.教学策略.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略,另一方面,在教学模式各个具体步骤的实施过程中,[14]肖成全.有效教学.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也必然要求有相应的教学策略作指导。因此,教学策略具[15][美]KennethD.Moore著.中学教学方法.陈晓霞等译.有一定的层次性。

四、思考

1.教学理论研究要从理论走向实践

教学理论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随着教学的发由于传展,教学实践需要教学理论更有效的指导与服务。统教学理论满足不了当代教学的需要,因而形成了诸如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新概念,甚至新的理论。由理论教学论走向实践教学论,由一般教学论走向学科教学论是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16]胡定荣.21世纪中国教学论发展的问题与走向.教育研究,2002(3).

“教学设计”与教学论.电化教育研究,[17]何克抗.也论2001(4).

[18]林存华.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概念辨析.上海教育科研,2001(10).

白文军笠

责任编辑:

·5·

《教学与管理》

2010年2月15日

教学策略的概念与地位

■山东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山东滨州技术学院

常华锋朱莉

教学策略的概念首先出现于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宣布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课程改革实验失败后,美国的课程改革出现了暂时的真空,相应地,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大,并出现了若干教育改革从以往的宏观改革发展成为微观领域的学校内部整体改。革,从零散的改革方案发展成为系统的结构重建”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发现教师的教学策略直接影响他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两种教学策略,即内容限制性策略和非内容限制性策略。前者注重师生与教学内容的教师取得关系,后者则强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加涅认为,成效上的差别反映着他们管理和指导策略上的差别,在1985年提出了“管理策略”和“指导策略”。

上世纪90年代,教学策略被引入我国。我国学者在介绍、研究、推广教学策略的同时,力图为教学策略界定一个概念,并在教学论中给予一定位置。

一、教学策略概念探讨

虽然教学策略在美国属于行动研究的范畴,但是,我国学者初接触教学策略这个概念之后,就试图说清楚这个概念。由于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教学策略的定义多达几十种。比较权威的主要的有下列几种。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认为,策略一词是指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计划和指挥。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讲,策略是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学中,这个词一直是与方法、步骤同义。策略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排列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

2.北京教育学院时俊卿认为,教学策略可以看成是一种教学观念或原则,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

段得以实现。他说,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评析、研究,并最终策划、形成可以具体操作和调节来保证教与学生动、活泼、主动而高效的进行。

3.皮连生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包括教学事件先后顺序的安排、传递也可称为广义的教学方法。

4.西南大学张大均认为,教学策略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做出的教学谋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

5.华南师范大学黄甫全、北京师范大学王本陆认为,教学策略是在某种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体现教学目标、原则、方法、媒体、组织形式、手段等一系列预设行为的综合结构。

6.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认为,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指难以明确或无须明确的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均属于教学策略。

7.北京景山学校陈心武认为,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一定教学理论去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谋略,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它介乎理论与方法之间,既是较低层次的教学理论,又是较高层次的教学方法”。

8.华东师范大学李晓文认为,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和静态的内容构成维度。就教学活动维度而言,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具体教学方法和技能的实施过程,但又不是具体的方法和技能。内容构成维度主

·3·

浪潮。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监控进入新世纪以后,“教育改革的特点也发生了改变,的整体化实施方案,

教学效果。首先提出教学策略概念的是史密斯。1976年,信息的媒体的选择和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教学策略

常华锋朱莉:教学策略的概念与地位

要包括教学理念和价值观倾向、对教学规则的认识、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三个方面的内容。

9.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学新认为,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10.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周军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情境的特点,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的系统决策活动。

11.四川省肖成全认为,教学策略是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因素所进行的总体考虑,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整体的有效性。

从不同学者对教学策略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教学策略在教学论中的定位问题。综观各家不同意见,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教学策略既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教学理念、原则,也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具体的教学活动或教学行为。我们认为,“总体考虑”“一系列预设行为的综合结构”,,它包活动的

(lessonprocedure)。方法论作为学生的激发因素并确定了本课(课堂教学)的基调。它是由计划好的构成整体方案的行为组成,教师将通过这些步骤明确的行为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课的程序是引导学生获得学习目标的一系列步骤的顺序。

二、教学策略的基本要义与基本属性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其基本要点与基本属性。我们认为教学策略的基本要点与基本属性包括以下几点。

1.教学策略(谋划)结果的呈现形式是教学活动程地引起学生参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程序的教学策略就是上乘的教学策略。从这个角度看,教学策略有优劣之分。

2.教学策略强调教学活动的整体安排。教学活动是一项综合活动,一方面,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授)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综合体;另一方面,它是各个教学要素的综合体。教学活动是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介、教学内容等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复杂性的活动。

3.教学策略是一种思想,是关于教学活动安排的思

经验,因而其制定、选择教学策略的水平也不一样。教学实际中,之所以对于类似的问题,有的教师处理得非常漂亮,有的则不然,就是因为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经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具有一定验的差异。因此,

理论水平的教师,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4.教学策略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其基本指向有二,一是指向于现有问题的解决;二是指向于预设问题的预防,它的基本内容要素是方法和程序。教学策略是一种功利主义的,是为实现教育意图服务。总体讲,教学策略的指向对象是教学活动,其基本旨向是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与效益。

教学策略的指向性既包括任务指向性,也包括预设的指向性。前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后者则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与观念,体现教师教育理我们认为,教学策略更多的是任务驱动型论水平与认识。

的,即为了解决教学问题而形成的。

有的学者认为,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但是,这种指导间接地受教学理论的指导。

5.教学策略属于课程的范畴。精心设计的课程不仅包括要教授的内容(教学内容),也包括教学中将要使用的教学策略。

6.教学策略的选择会因老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

7.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总有一个或一套最适合的教学策略。我们所追求的就是这套最适合的教学策略。没有哪一种教学策略是万能的,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

8.教学策略的概念是宽泛的。对于同一任务,从不同角度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分类是多样的。

9.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三、教学策略在教学论中的地位

讨论教学策略在教学论中的地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教学论。在美国,教学论曾从属于学习心理学和课程论。在前苏联,教学论从属于教育学。因此,我国的教学论既是一个“新生儿”,又是一个“混血儿”。为此,人们对教学论的认识一直没有完全统一起来。何克抗在分析比较王策三、李秉德和王逢贤等人的研究成果之后,认为

教学策略是关于教学活动的总体谋划。这种谋划,即教学下形成的。我们认为这种说法不妥。从本质上讲,任何教括两个成分,一是方法论(methodology),二是课的程序作用,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教学策略更多的是

活动程序的优劣体现了教学策略的质量。能最大程度况。序。

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学经历与“教学论是通过研究教学的本质与一般规律来寻求优化·4·

常华锋朱莉:教学策略的概念与地位

学习的各种教学条件与方法的学科”。

显然,教学论的主要内容,一是要阐明教学的本质与一般规律,即理论研究;二是在此基础上,阐明如何优化教学策略的主学习的各种教学条件与方法,即应用研究。要作用就是在二者之间构架一个桥梁。为此,教学策略与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概教学理念、

念的区别就一目了然了。

教学论发展的必然。

2.教学策略的生命在于服务于教学实践

实践经验的升华,是理论形成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学策略来源于教学实践,然而,教学策略的更大价值在于它上升到理论层面以后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为此,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教学论走进中小学课堂对于加快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我国教学理论的发展也具深远的影响。参考文献

[1]陈晓端,闰福甜.当代美国教育改革六次浪潮及其启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6).

[2][美]加涅著.教学与学习的有效策略.博林译.外国教育1992(5).资料,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简明国际·教学(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教育百科全书

[4]时俊卿.教学策略:当今教学改革的新热点.教育·管理·社会,1995(1).

[5]时俊卿.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中国教育报,2007-11-3(3).

[6]皮连生.智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7]张大均.教育心理学.重庆:

教学原则概念属于理论研究的范畴。一个教师业已建立的教学原则对于该个体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高质量的教学策略必然是以雄厚的教育理论为基础的。

教学模式属于应用研究范畴。一般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活动中各个环节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反映了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是相对稳定且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具有特定的教学步骤。显然,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是一种相互嵌套的关系,一方面,在制定教学模式时,要依据一定的教学策

[8]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9]施良方,

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人民教育出版[10]陈心武.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北京:社,2000.

[11]李晓文等.教学策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运用.教育研究,2000(12).

[13]周军.教学策略.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略,另一方面,在教学模式各个具体步骤的实施过程中,[14]肖成全.有效教学.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也必然要求有相应的教学策略作指导。因此,教学策略具[15][美]KennethD.Moore著.中学教学方法.陈晓霞等译.有一定的层次性。

四、思考

1.教学理论研究要从理论走向实践

教学理论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随着教学的发由于传展,教学实践需要教学理论更有效的指导与服务。统教学理论满足不了当代教学的需要,因而形成了诸如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新概念,甚至新的理论。由理论教学论走向实践教学论,由一般教学论走向学科教学论是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16]胡定荣.21世纪中国教学论发展的问题与走向.教育研究,2002(3).

“教学设计”与教学论.电化教育研究,[17]何克抗.也论2001(4).

[18]林存华.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概念辨析.上海教育科研,2001(10).

白文军笠

责任编辑:

·5·


相关文章

  • 4教师教学评价能力的培养与训练Word文档
  • 单元一 教师教学评价能力研究 一.教学评价能力的内涵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做出描述和确定,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 (二)对教 ...查看


  • 现代教育学考试大纲
  • 现代教育学考试大纲 模拟试题集 大纲说明: 识记:填空题.名词解释 领会:简答题.综合题 简单应用:论述题 QQ 群: 必须附上真实姓名才能加入,进去群后请该为自己真实姓名. 辅导员:钟老师[1**********] 轻工学院短号67592 ...查看


  • 江苏自考中学历史教育学教材大纲
  • 28221 中学历史教育学 江苏教育学院编 第一章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建构 一.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知道建构和选择历史教学模式应首先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历史课堂教学应具有基础性.民主性.活动性和层次性等基本特征.还要注意在建模和运 ...查看


  • 一个单元教学设计中可以包括多个
  • 一个单元教学设计中可以包括多个"一节课教学设计"和"主题式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是,不仅在一个单元内部可以进行主题式教学,还可以综合两个或多个单元知识内容开展主题式教学. 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 1.以 ...查看


  • 2014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整理(考场必备)
  •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复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的发展和教育学的发展. 知识点梳理 1.教育的概念 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查看


  • 教育学基础复习重点
  • 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 教育的概念.要素及其理解: 概念: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要素:教育者(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活动的人.因此,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 ...查看


  • 2015重庆市[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 教育政策法规 第一节 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 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规的含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关系,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政策的体系. 二.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 ...查看


  • 2.4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j]
  • 2.4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 返回 上一节 一.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 1.学习的基本观点 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在第二节中,我们已经对罗杰斯的意义学习(significant ...查看


  • 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 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淮安市实验小学 戴 铜 王乃涛 <依托新教材培养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研究>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针,以苏教教材为依托,以培养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为重点,扎扎实实地提高数学教育.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质量,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