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建筑及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和发展

中国佛教建筑及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和发展

前言: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并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西汉末年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所以在我国的西部等地区,都有许多佛家的经典景观。那么,这些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们的特征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又将会如何呢?

提纲:

1.中国佛教建筑的场所特征

1.1佛教建筑的自然环境特征

1.1.1佛教建筑的外部环境特征

1.1.2佛教建筑的内部环境特征

1.2.佛教建筑的地域特点

1.2.1我国佛教建筑的类型

2.中国佛教建筑的基本型质的形成

2.1中国佛教建筑型质的形成

2.1.1中国佛教建筑形式的发展和形成

3.中国佛教的发展

3.1现代佛教对建筑空间新的需求

3.1.1现代佛教对建筑空间的新需求

3.2现代佛教建筑的多元功能主要表现

3.2.1现代佛教建筑的实用功能

佛教建筑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依旧矗立着,那么,我们就它的环境特征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1.中国佛教建筑的场所特征

不管是任何宗教,都会在其分布地区建造具有该宗教特色的建筑,比如佛教。这些佛教建筑不仅仅是佛教的标志,也是佛教文化的集中体现。

1.1佛教建筑的自然环境特征

1.1.1佛教建筑的外部环境特征

在对外部环境场所的要求上, 既然是宗教景观,就要用一定的手段来渲染宗教气氛, 使人的精神在其中暂时游离于社会现实, 进入到另一个世界。坐落在名山大川, 风景秀美之处的佛教寺庙, 借助于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 使人们对净土的追求在视觉、心理上得到呼应而产生对宗教的归依感。当然这种自然对宗教信徒起到的纯化作用要通过信徒本人的心理感受起作用, 和教规、戒律等等强制纯化手段一起,完成由世俗状态向宗教状态的转化。而作为佛教建筑的外部场所, 自然环境又同时含有宗教意义, 即所谓的“ 场所的灵性” , 一种附着于场所的精神信仰产生的效应。

1.1.2佛教建筑的内部环境特征

在佛教寺庙建筑的场所精神形成过程中, 对寺庙内部的场所要求比它的外部环境要求更为重要, 因为它直接构成了宗教活动场地。佛教中把充满物质诱惑的尘世看做恶的象征、痛苦的根源, 而超脱轮回,解脱痛苦的道路就在于升入西天成佛, 因而在佛教壁画以及佛经佛传中, 都有大量的关于“ 西方净土” 的描绘图, 佛教寺院在信徒眼里无疑就成了净土的替身。所以,这才是佛教建筑环境的决定性因素。

1.2.佛教建筑的地域特点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宗教信仰和民情风俗不同,佛教建筑的类型也不尽相同。我国的佛教建筑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1.2.1我国佛教建筑的类型

第一类为汉传佛教建筑。这类庙宇数量多、分布广,第二类为藏传佛教建筑,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第三类为南传上座部佛教建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这三类建筑都是供奉佛像、存放佛经、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僧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然而,它们都是深受各地传统建筑和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的。

2.中国佛教建筑的基本型质的形成

不论是在东方, 还是在西方, 古代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于是, 人们寄希望于彼岸世界的信仰。在西方, 这个彼岸即是以宗教方式提出的“ 天国” , 神学的力量浸透了人的心灵, 神学成为西方世界的总理论和包罗万象的纲领, 囚而其建筑形式多是为了祭天拜地而产生, 其建筑思想必然是贬低人而提高神的威严, 建筑充满了神的气息。这种宗教建筑在欧洲建筑中长斯占据着主流地位, 它坦率地外现人们心中的宗教激情, 把内心的一切迷妄和狂热、幻想和茫然都化成实在的视觉形象,一如中国的佛教。

2.1中国佛教建筑型质的形成

2.1.1中国佛教建筑形式的发展和形成

中国佛教建筑型制的形成一是与信息交互的情况有关, 二是与中国佛教教义的功用有关, 三是与中国原有建筑形式有关, 于是, 中国佛教建筑,不是给人以高耸入云, 指向上苍的感觉, 而是平面铺开, 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使人产生某种恐俱感的异常空旷的内部空间, 而是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组台。

3.中国佛教的发展

佛教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积极实现佛教自身的人间化和现代化转变。以弘扬佛教文化为中心,以实现“人生佛教”、“人间佛教”为理想,努力使其称为适应现代社会和社会人的普遍性宗教。

3.1现代佛教对建筑空间新的需求

3.1.1现代佛教对建筑空间的新需求

现代佛教建筑在体现佛教教义理念本身的同时也要满足现代佛教活动对空间多元化需求。因为现在的佛教建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摆设,许许多多的佛教活动一般都会选择在佛教传统建筑内举行,比如何种法会活动、佛学讲座、禅意推广等等,只要是社会需求,对推广佛法有益的就会举办。在这些佛教活动中,可能会有上千人参加的佛教弘法活动,就在空间上有了新的需求,要是无法容纳这些大型活动的话,佛教建筑就无法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3.2现代佛教建筑的多元功能主要表现

早起的中国式佛教寺庙,对于人们来说只是精神上的一种象征,但是现代的佛教建筑相对于庙宇,更加强调其内在,旨在创造出贴近现实、具有亲切感的形象。

3.2.1现代佛教建筑的实用功能

现代佛教建筑的实用功能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总体布局的实用。佛教建筑一般是依据功能分层设置,纵向发展,这种布局对于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城市是十分重要的。另外,现代建筑已不是封闭的,而是有更多的外埠空间供佛教徒自由出入,特别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停车场。最后是庙宇中的大殿,更是集拜佛、讲道、修行于一体,体现了佛教建筑的多功能实用性。

综上所述,佛教建筑的形成与我国各地的气候、地形密切相关,它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佛教建筑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佛教标志,它会逐渐成为我们现代社会的一部分,融入我们的现代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的场所特征 王媛 路秉杰 华中建筑 2000年 第03期

2. 中国佛寺建筑的空间表达 樊天华 上海工艺美术 2009年 第02期

3.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的景观探微 周维琼 广东园林 2007年 第04期

4.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美学思想初探 李建敏 文博 1991年 第05期

5.中国佛教建筑基本型制的形成 李惠玲 中外房地产导报 2001年 第19期

6.中国佛教建筑的时代特点与发展趋势展望 王波 山东大学 2009年5月12日

7.中国当代汉地佛教建筑研究 袁牧 清华大学 2008年6月1日

8.湘潭市区佛教建筑研究

9.中国佛教的文化景观

10.真禅法师与上海佛教

赵邵华 湖南大学 2007年5月15日 张晶 哈尔滨师范大学 1991年9月第3期 上海大学宗教与和平研究中心· 李向平 沈弘 2005年6月

中国佛教建筑及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和发展

前言: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并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西汉末年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所以在我国的西部等地区,都有许多佛家的经典景观。那么,这些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们的特征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又将会如何呢?

提纲:

1.中国佛教建筑的场所特征

1.1佛教建筑的自然环境特征

1.1.1佛教建筑的外部环境特征

1.1.2佛教建筑的内部环境特征

1.2.佛教建筑的地域特点

1.2.1我国佛教建筑的类型

2.中国佛教建筑的基本型质的形成

2.1中国佛教建筑型质的形成

2.1.1中国佛教建筑形式的发展和形成

3.中国佛教的发展

3.1现代佛教对建筑空间新的需求

3.1.1现代佛教对建筑空间的新需求

3.2现代佛教建筑的多元功能主要表现

3.2.1现代佛教建筑的实用功能

佛教建筑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依旧矗立着,那么,我们就它的环境特征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1.中国佛教建筑的场所特征

不管是任何宗教,都会在其分布地区建造具有该宗教特色的建筑,比如佛教。这些佛教建筑不仅仅是佛教的标志,也是佛教文化的集中体现。

1.1佛教建筑的自然环境特征

1.1.1佛教建筑的外部环境特征

在对外部环境场所的要求上, 既然是宗教景观,就要用一定的手段来渲染宗教气氛, 使人的精神在其中暂时游离于社会现实, 进入到另一个世界。坐落在名山大川, 风景秀美之处的佛教寺庙, 借助于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 使人们对净土的追求在视觉、心理上得到呼应而产生对宗教的归依感。当然这种自然对宗教信徒起到的纯化作用要通过信徒本人的心理感受起作用, 和教规、戒律等等强制纯化手段一起,完成由世俗状态向宗教状态的转化。而作为佛教建筑的外部场所, 自然环境又同时含有宗教意义, 即所谓的“ 场所的灵性” , 一种附着于场所的精神信仰产生的效应。

1.1.2佛教建筑的内部环境特征

在佛教寺庙建筑的场所精神形成过程中, 对寺庙内部的场所要求比它的外部环境要求更为重要, 因为它直接构成了宗教活动场地。佛教中把充满物质诱惑的尘世看做恶的象征、痛苦的根源, 而超脱轮回,解脱痛苦的道路就在于升入西天成佛, 因而在佛教壁画以及佛经佛传中, 都有大量的关于“ 西方净土” 的描绘图, 佛教寺院在信徒眼里无疑就成了净土的替身。所以,这才是佛教建筑环境的决定性因素。

1.2.佛教建筑的地域特点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宗教信仰和民情风俗不同,佛教建筑的类型也不尽相同。我国的佛教建筑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1.2.1我国佛教建筑的类型

第一类为汉传佛教建筑。这类庙宇数量多、分布广,第二类为藏传佛教建筑,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第三类为南传上座部佛教建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这三类建筑都是供奉佛像、存放佛经、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僧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然而,它们都是深受各地传统建筑和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的。

2.中国佛教建筑的基本型质的形成

不论是在东方, 还是在西方, 古代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于是, 人们寄希望于彼岸世界的信仰。在西方, 这个彼岸即是以宗教方式提出的“ 天国” , 神学的力量浸透了人的心灵, 神学成为西方世界的总理论和包罗万象的纲领, 囚而其建筑形式多是为了祭天拜地而产生, 其建筑思想必然是贬低人而提高神的威严, 建筑充满了神的气息。这种宗教建筑在欧洲建筑中长斯占据着主流地位, 它坦率地外现人们心中的宗教激情, 把内心的一切迷妄和狂热、幻想和茫然都化成实在的视觉形象,一如中国的佛教。

2.1中国佛教建筑型质的形成

2.1.1中国佛教建筑形式的发展和形成

中国佛教建筑型制的形成一是与信息交互的情况有关, 二是与中国佛教教义的功用有关, 三是与中国原有建筑形式有关, 于是, 中国佛教建筑,不是给人以高耸入云, 指向上苍的感觉, 而是平面铺开, 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使人产生某种恐俱感的异常空旷的内部空间, 而是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组台。

3.中国佛教的发展

佛教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积极实现佛教自身的人间化和现代化转变。以弘扬佛教文化为中心,以实现“人生佛教”、“人间佛教”为理想,努力使其称为适应现代社会和社会人的普遍性宗教。

3.1现代佛教对建筑空间新的需求

3.1.1现代佛教对建筑空间的新需求

现代佛教建筑在体现佛教教义理念本身的同时也要满足现代佛教活动对空间多元化需求。因为现在的佛教建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摆设,许许多多的佛教活动一般都会选择在佛教传统建筑内举行,比如何种法会活动、佛学讲座、禅意推广等等,只要是社会需求,对推广佛法有益的就会举办。在这些佛教活动中,可能会有上千人参加的佛教弘法活动,就在空间上有了新的需求,要是无法容纳这些大型活动的话,佛教建筑就无法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3.2现代佛教建筑的多元功能主要表现

早起的中国式佛教寺庙,对于人们来说只是精神上的一种象征,但是现代的佛教建筑相对于庙宇,更加强调其内在,旨在创造出贴近现实、具有亲切感的形象。

3.2.1现代佛教建筑的实用功能

现代佛教建筑的实用功能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总体布局的实用。佛教建筑一般是依据功能分层设置,纵向发展,这种布局对于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城市是十分重要的。另外,现代建筑已不是封闭的,而是有更多的外埠空间供佛教徒自由出入,特别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停车场。最后是庙宇中的大殿,更是集拜佛、讲道、修行于一体,体现了佛教建筑的多功能实用性。

综上所述,佛教建筑的形成与我国各地的气候、地形密切相关,它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佛教建筑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佛教标志,它会逐渐成为我们现代社会的一部分,融入我们的现代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的场所特征 王媛 路秉杰 华中建筑 2000年 第03期

2. 中国佛寺建筑的空间表达 樊天华 上海工艺美术 2009年 第02期

3.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的景观探微 周维琼 广东园林 2007年 第04期

4.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美学思想初探 李建敏 文博 1991年 第05期

5.中国佛教建筑基本型制的形成 李惠玲 中外房地产导报 2001年 第19期

6.中国佛教建筑的时代特点与发展趋势展望 王波 山东大学 2009年5月12日

7.中国当代汉地佛教建筑研究 袁牧 清华大学 2008年6月1日

8.湘潭市区佛教建筑研究

9.中国佛教的文化景观

10.真禅法师与上海佛教

赵邵华 湖南大学 2007年5月15日 张晶 哈尔滨师范大学 1991年9月第3期 上海大学宗教与和平研究中心· 李向平 沈弘 2005年6月


相关文章

  • [导游知识专题]2013
  • 2013年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大纲(试行) <导游知识专题> 考试方式与题型题量 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包括单选(4项选1)50题(每题1分).多选(5项选2.3或4)20题(每题1分).判断15题(每题1分 ...查看


  • 中级导游员考试试题
  • 考试方式与题型题量: 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包括单选(4项选1)50题(每题1分).多选(5项选2.3或4)20题(每题1分).判断15题(每题1分).简述3题(每题5分). 专题一:中国传统 ...查看


  •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2课时教案7
  •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 2 课时 教案 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记住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及 其主要使用地区. ②记住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能力目标 ①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 ...查看


  • 贵阳市某寺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贵阳市XX 区XX 寺建设 可 项目名称:贵阳市 项目单位:贵阳市 建设地址:贵阳市 项目批准:贵阳市 项目 行 性 报 告 XX 区XX 寺建设工程 XX 区XX 寺 XXXX 镇XX 村 XX 区人民政府 编制日期:二O 一一年五月 目 ...查看


  • 世界文明简史
  • 文明, 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成就的总和. 文明史,就是人类的开化,并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 第 一 章 人类文明的开端 一.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摩尔根: 蒙昧时期.野蛮时期. 文明时期 恩格斯: 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 ...查看


  • 旅游地理第二章知识点
  • 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章(4)摘要 一. 名词解释: 1.城池:包围城市的城墙和周围的护城河. 2.园林:把自然的或经过人工改造的山水地形.树木花草以及人工建筑,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体. 二. 中国之最: 1.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 ...查看


  • 佛教何以在印度消失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2卷第1期 出版日期:2006年1月15日 佛教何以在印度消失 陆梅 (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摘要印度佛教曾对印度的生活和文化有过深远而正面的影响,但印度佛教却逐渐衰落和最终消失.究其根 源是 ...查看


  • 藏式传统建筑与藏族文化
  • 藏式传统建筑与藏族文化 历史上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和藏传佛教及其学说和思想,对营造建筑形式和组织建筑空间等建筑实践活动,在主观和客观上都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并形成了藏式传统建筑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这些设计思想和理念,对藏式传统建筑的建造和发展 ...查看


  • 中国佛教文化论文
  • 论中国佛教文化 摘要:国父孙中山曾说:"佛教乃救世之人,佛教是哲学之母,学习佛学可佐科学之偏.国民不可无宗教思想,盖教有辅政之功,政有护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并行不悖." 一代领袖毛泽东也曾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