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论/2008年第5期
●叶建鸣
摘 要 大学教师团队建设, 能够有效促进大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是高等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策略。应该从形成教学研究团队、建立虚拟共同体、建构学习化组织、开发学术创新团队等方面开展建设, 在提高整体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同时, 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 大学 教师团队 青年教师 专业发展 作用
作 者 叶建鸣,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福州 350108)
从上世纪末开始的大学扩招和高等院校大规模增设与升格, 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同时, 各高校都在大量补充新教师, 许多高校的青年教师(35周岁以下) 的比例已超过一半, 大学教学质量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从长远眼光来看, 建设好一所大学, 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 首先要着眼于青年教师的培养。
青年教师发展是高等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核心内容, 是大学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方面。大学青年教师发展是改进大学青年教师的教学或科研成效而设计的一些发展项目, 包含教学发展、专业发展、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四个维度①。其中, 教师专业发展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关键。要实现大学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 必须以学科专业、科研项目、课程为平台, 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学教师团队。
团队是一种先进的组织形态,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 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在行为上有共同规范的、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他们为了共
同的目标走在一起, 承诺共同的规范, 分担责任和义务, 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②。团队作为一种正式群体, 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构成。卓越团队的特点是:有优秀的领导人; 有高度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能够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 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团队成员目标一致, 士气高涨, 充满积极向上的气氛; 是一个分享和创造知识的群体, 是不断学习、不断创造、不断分享的一个团队。研究表明, 与个人主义模式和竟争模式相比较, 团队工作模式能导致更高的个人工作效能; 能促进团队成员间更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 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团队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③。教师团队, 是由若干具有互补知识、技能的教师, 在教育教学行为上有共同目标和规范, 教师之间相互协作、沟通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大学教师团队的理念, 是基于教师专业化思潮的发展新进展, 以及管理学团队协作理论孕育出来的。它既符合教师群体专业化的特点, 也体现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在实践中, 高等院校一般根据实际情况, 打破院系组织结构, 组建不同性质的教师团队, 如教学团队、科研团队、解
27
决问题团队、自我管理团队等。大学教师团队的组成一般注重团队成员的异质性, 如教师的性别、性格、年龄、知识结构、教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 其目的是实现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 发挥团队和个人的最大潜力。
大学教师团队是大学发展的核心动力。教育部于2004年出台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 强调“创新团队项目”的设立, 就是为了大力推进创新团队建设, 提高大学的整体科研水平, 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群体力量, 争创标志性重大成果。显然, 大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原则, 科研使命保持一致, 法进行教学革新。建构以研究为导向的教学变革, 。形成教学研究团队对于大学教师而言非常重要, 因为大学教学研究需要教师之间的真诚合作, 其良性发展取决于优秀教师团队建设。教师教学研究团队开展工作时可以进行校本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团队以教为着眼点, 研究直接服从、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这种研究一般着眼于改变大学教学个体化的倾向, 强调诊断, 以“课例”为载体, 围绕大学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改革, 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 从而真正达到改进大学课堂教学, 实现大学研究性教学的目的。
教师专业发展, 不仅要通过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 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目前, 教师专业发展已从理智取向走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网络平台以及虚拟空间为大学教师团队的运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在虚拟空间之上, 教师之间可以实现资源的发布、交流和共享, 可以开展网上培训、视频会议、网上评课等活动。例如, 教师
B l og 研究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师沟通方式。教师个体将其
作中成长。“教师共同体”实质上分为两种:“合作的共同体”和“自由的共同体”。在教师的“合作共同体”中, 教师深信需要铸造共同的教学观; 在教师的“自由的共同体”中, 教师期望通过自己的意志构建个性化的教学。大学教师团队必须形成“合作的共同体”, 造就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团体, 这。学术创新团队开, 发挥高等学校, 带动教育教学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 。学术创新团队是紧密型的创新研究群体, 以优秀学术带头人为首席专家, 以中年教师为骨干, 吸收青年教师为团队成员, 对某些重要研究方向进行基础与应用研究。学术创新团队可以是自然形成的学术群体, 可以是围绕某一重大研究课题有效整合的学术团队, 也可以是学校整体引进, 或引进与整合相结合的学术团队。大学要出更多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就必须抓住机遇, 建设强有力的学术创新团队。学术创新团队建设成功的关键, 在于处理好学术创新团队的定位、人员组成、团队文化等问题⑥。目前, 学术创新团队的建设已成为大学十分重要的任务和目标。
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是青年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及服务工作时, 经过独立自主、相互协作的活动, 引导自我反省与理解, 最终提高教学、研究及服务等专业技能⑦。大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体现在学术水平的提高, 及专业知识的丰富和职业道德水准的提升上。打造教师团队, 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学教师的劳动往往以单兵作战的形式进行, 容易产生自我封闭、思维单向、视野狭窄、孤芳自赏等问题。当今, 专业课程建设、教学质量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科研课题攻关, 以及教学观念更新等, 单靠教师个人的能力来完成已不太可能, 而更多地表现为集体合作和联合劳动。建立优秀的教师团队, 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启发、补充和激励, 不仅可以获得更高的个人工作效能, 还有利于促进团队成员间更积极的人际关系, 营造一种浓郁的专业发展氛围。青年教师应以团队合作意识来指导实践, 把自己融入团队, 加强团结, 虚心学习, 与同事和谐相处。既要有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的闯劲, 又要有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全身心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发展。
青年教师的专业精神, 是青年教师对教育专业所抱有的理想、信念、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操守等的倾向性系统的体
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思想、经验、故事, 以文本、图片或图像的形式发布到网络上, 和大家分享, 供大家评论, 与大家探讨。这既实现了知识的共享, 又促进了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学习型组织是某一组织或某一群体成员在共同目标指引下, 学习、运用、创新知识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具有完善成员人格, 提升组织整体品质, 增强组织竞争实力, 促进社会学习化进程的职能。美国心理学家尼尔・伊尔格・米勒等认为, 教师们取得最好学习效果的方式是研究、实践和反思, 应细心观察学生及他们的学习, 与其他教师合作并交流体会⑤。说教师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强调的是教师需要在合
28
现, 是指导青年教师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精神动力, 包括教育理念、专业态度、师德和人格魅力等方面的内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意味着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更应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 发动他们的情感, 而不只是关注逻辑理性⑧。大学教师的专业精神实质上体现着大学的精神形象和大学的文化形象。团队精神是教师团队的内在凝聚力和发展的动力。一般说来, 青年教师应有两种忠诚:一种是忠诚于学科专业, 一种是忠诚于大学组织。青年教师对专业的承诺, 意味着青年教师认同教师专业, 规范承诺, 对大学组织的承诺, 学、目标、价值或声誉。
大学青年教师的工作方式无疑是个性化的, 教师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个人主义文化。这里的个人主义, 指的是孤立的、单独的文化, 教师彼此隔离, 相互间的沟通与合作难以进行, 这在青年教师中的表现尤为明显。青年教师的主要精力用于处理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相互之间交流很少, 大学院系也缺乏青年教师组织交流的平台。通过实施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师徒制”、“教研室”, 多半流于形式, 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之间缺少对话与沟通, 尤其丧失专业对话的空间。“这些教师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反对话’、‘反对话关系’的文化。即便存在‘对话关系’、‘对话文化’的成分, 几年来在一味强调竞争、忽略合作的市场导向的环境中, 也
⑨正在面临蜕化变质的危险。”人们往往将大学教师称作为
望需要和教师在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提出青年教师成为专业化教师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任教前的关注阶段、早期求生存阶段、关注教学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 这个研究揭示了在不同阶段的教师关注点有所迁移与变化。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以及北美国家学者的认同。“, 但是这
⑩
。”因此, 应当
, , 让青年教师成长为专。
注释:
①王海威、刘元芳:《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大学教师发展》, 《光明日报》, 2008年5月21日。
(理论篇) , 台湾百善书房印②王青:《团队就是力量》
行, 2004年, 67页。
③唐宗清:《教师团队建设的四种途径》, 《思想・理论・教育》, 2004年第12期。
④周跃良、曾苗苗:《生态取向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构建教师虚拟实践共同体》, 《教育信息化》, 2006年第17期。
⑤孙传远:《当代美国课程研究之“域”———当代课程问题的检视》,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8年第8期。
⑥窦剑、陈莉:《高校学术创新团队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3期。
⑦林杰:《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策略》, 《大学教育科学》, 2006年第1期。
⑧陈桂香:《用关心理论指导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教育报》, 2008年6月27日。
⑨钟启泉:《寻求课程范式的转型———中国大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与问题》, 《比较教育研究》, 2003年第1期。
⑩Nor man A.
S p rinthall .
Teacher Pr ofessi onal Devel op 2
“孤独的行者”, 这就揭示了大学教师的游离状态。为了打破大学教师专业工作方式的误区, 必须重建和转变大学青年教师专业生活方式, 形成教师团队。
从教师职业生涯来说, 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从教师专业成熟来说, 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指向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个人专业化与教师群体专业化。教师群体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不断成熟, 逐渐达到专业标准, 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它既是教师个体专业化的条件与保障, 最终也代表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1969年, 美国学者费朗斯・富勒根据教师的期
ment[M].Sikulan Edit or, Mac m illan . 1996:670.
29
教育评论/2008年第5期
●叶建鸣
摘 要 大学教师团队建设, 能够有效促进大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是高等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策略。应该从形成教学研究团队、建立虚拟共同体、建构学习化组织、开发学术创新团队等方面开展建设, 在提高整体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同时, 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 大学 教师团队 青年教师 专业发展 作用
作 者 叶建鸣,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福州 350108)
从上世纪末开始的大学扩招和高等院校大规模增设与升格, 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同时, 各高校都在大量补充新教师, 许多高校的青年教师(35周岁以下) 的比例已超过一半, 大学教学质量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从长远眼光来看, 建设好一所大学, 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 首先要着眼于青年教师的培养。
青年教师发展是高等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核心内容, 是大学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方面。大学青年教师发展是改进大学青年教师的教学或科研成效而设计的一些发展项目, 包含教学发展、专业发展、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四个维度①。其中, 教师专业发展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关键。要实现大学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 必须以学科专业、科研项目、课程为平台, 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学教师团队。
团队是一种先进的组织形态,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 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在行为上有共同规范的、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他们为了共
同的目标走在一起, 承诺共同的规范, 分担责任和义务, 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②。团队作为一种正式群体, 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构成。卓越团队的特点是:有优秀的领导人; 有高度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能够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 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团队成员目标一致, 士气高涨, 充满积极向上的气氛; 是一个分享和创造知识的群体, 是不断学习、不断创造、不断分享的一个团队。研究表明, 与个人主义模式和竟争模式相比较, 团队工作模式能导致更高的个人工作效能; 能促进团队成员间更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 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团队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③。教师团队, 是由若干具有互补知识、技能的教师, 在教育教学行为上有共同目标和规范, 教师之间相互协作、沟通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大学教师团队的理念, 是基于教师专业化思潮的发展新进展, 以及管理学团队协作理论孕育出来的。它既符合教师群体专业化的特点, 也体现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在实践中, 高等院校一般根据实际情况, 打破院系组织结构, 组建不同性质的教师团队, 如教学团队、科研团队、解
27
决问题团队、自我管理团队等。大学教师团队的组成一般注重团队成员的异质性, 如教师的性别、性格、年龄、知识结构、教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 其目的是实现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 发挥团队和个人的最大潜力。
大学教师团队是大学发展的核心动力。教育部于2004年出台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 强调“创新团队项目”的设立, 就是为了大力推进创新团队建设, 提高大学的整体科研水平, 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群体力量, 争创标志性重大成果。显然, 大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原则, 科研使命保持一致, 法进行教学革新。建构以研究为导向的教学变革, 。形成教学研究团队对于大学教师而言非常重要, 因为大学教学研究需要教师之间的真诚合作, 其良性发展取决于优秀教师团队建设。教师教学研究团队开展工作时可以进行校本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团队以教为着眼点, 研究直接服从、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这种研究一般着眼于改变大学教学个体化的倾向, 强调诊断, 以“课例”为载体, 围绕大学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改革, 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 从而真正达到改进大学课堂教学, 实现大学研究性教学的目的。
教师专业发展, 不仅要通过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 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目前, 教师专业发展已从理智取向走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网络平台以及虚拟空间为大学教师团队的运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在虚拟空间之上, 教师之间可以实现资源的发布、交流和共享, 可以开展网上培训、视频会议、网上评课等活动。例如, 教师
B l og 研究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师沟通方式。教师个体将其
作中成长。“教师共同体”实质上分为两种:“合作的共同体”和“自由的共同体”。在教师的“合作共同体”中, 教师深信需要铸造共同的教学观; 在教师的“自由的共同体”中, 教师期望通过自己的意志构建个性化的教学。大学教师团队必须形成“合作的共同体”, 造就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团体, 这。学术创新团队开, 发挥高等学校, 带动教育教学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 。学术创新团队是紧密型的创新研究群体, 以优秀学术带头人为首席专家, 以中年教师为骨干, 吸收青年教师为团队成员, 对某些重要研究方向进行基础与应用研究。学术创新团队可以是自然形成的学术群体, 可以是围绕某一重大研究课题有效整合的学术团队, 也可以是学校整体引进, 或引进与整合相结合的学术团队。大学要出更多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就必须抓住机遇, 建设强有力的学术创新团队。学术创新团队建设成功的关键, 在于处理好学术创新团队的定位、人员组成、团队文化等问题⑥。目前, 学术创新团队的建设已成为大学十分重要的任务和目标。
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是青年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及服务工作时, 经过独立自主、相互协作的活动, 引导自我反省与理解, 最终提高教学、研究及服务等专业技能⑦。大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体现在学术水平的提高, 及专业知识的丰富和职业道德水准的提升上。打造教师团队, 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学教师的劳动往往以单兵作战的形式进行, 容易产生自我封闭、思维单向、视野狭窄、孤芳自赏等问题。当今, 专业课程建设、教学质量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科研课题攻关, 以及教学观念更新等, 单靠教师个人的能力来完成已不太可能, 而更多地表现为集体合作和联合劳动。建立优秀的教师团队, 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启发、补充和激励, 不仅可以获得更高的个人工作效能, 还有利于促进团队成员间更积极的人际关系, 营造一种浓郁的专业发展氛围。青年教师应以团队合作意识来指导实践, 把自己融入团队, 加强团结, 虚心学习, 与同事和谐相处。既要有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的闯劲, 又要有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全身心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发展。
青年教师的专业精神, 是青年教师对教育专业所抱有的理想、信念、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操守等的倾向性系统的体
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思想、经验、故事, 以文本、图片或图像的形式发布到网络上, 和大家分享, 供大家评论, 与大家探讨。这既实现了知识的共享, 又促进了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学习型组织是某一组织或某一群体成员在共同目标指引下, 学习、运用、创新知识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具有完善成员人格, 提升组织整体品质, 增强组织竞争实力, 促进社会学习化进程的职能。美国心理学家尼尔・伊尔格・米勒等认为, 教师们取得最好学习效果的方式是研究、实践和反思, 应细心观察学生及他们的学习, 与其他教师合作并交流体会⑤。说教师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强调的是教师需要在合
28
现, 是指导青年教师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精神动力, 包括教育理念、专业态度、师德和人格魅力等方面的内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意味着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更应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 发动他们的情感, 而不只是关注逻辑理性⑧。大学教师的专业精神实质上体现着大学的精神形象和大学的文化形象。团队精神是教师团队的内在凝聚力和发展的动力。一般说来, 青年教师应有两种忠诚:一种是忠诚于学科专业, 一种是忠诚于大学组织。青年教师对专业的承诺, 意味着青年教师认同教师专业, 规范承诺, 对大学组织的承诺, 学、目标、价值或声誉。
大学青年教师的工作方式无疑是个性化的, 教师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个人主义文化。这里的个人主义, 指的是孤立的、单独的文化, 教师彼此隔离, 相互间的沟通与合作难以进行, 这在青年教师中的表现尤为明显。青年教师的主要精力用于处理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相互之间交流很少, 大学院系也缺乏青年教师组织交流的平台。通过实施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师徒制”、“教研室”, 多半流于形式, 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之间缺少对话与沟通, 尤其丧失专业对话的空间。“这些教师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反对话’、‘反对话关系’的文化。即便存在‘对话关系’、‘对话文化’的成分, 几年来在一味强调竞争、忽略合作的市场导向的环境中, 也
⑨正在面临蜕化变质的危险。”人们往往将大学教师称作为
望需要和教师在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提出青年教师成为专业化教师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任教前的关注阶段、早期求生存阶段、关注教学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 这个研究揭示了在不同阶段的教师关注点有所迁移与变化。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以及北美国家学者的认同。“, 但是这
⑩
。”因此, 应当
, , 让青年教师成长为专。
注释:
①王海威、刘元芳:《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大学教师发展》, 《光明日报》, 2008年5月21日。
(理论篇) , 台湾百善书房印②王青:《团队就是力量》
行, 2004年, 67页。
③唐宗清:《教师团队建设的四种途径》, 《思想・理论・教育》, 2004年第12期。
④周跃良、曾苗苗:《生态取向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构建教师虚拟实践共同体》, 《教育信息化》, 2006年第17期。
⑤孙传远:《当代美国课程研究之“域”———当代课程问题的检视》,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8年第8期。
⑥窦剑、陈莉:《高校学术创新团队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3期。
⑦林杰:《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策略》, 《大学教育科学》, 2006年第1期。
⑧陈桂香:《用关心理论指导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教育报》, 2008年6月27日。
⑨钟启泉:《寻求课程范式的转型———中国大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与问题》, 《比较教育研究》, 2003年第1期。
⑩Nor man A.
S p rinthall .
Teacher Pr ofessi onal Devel op 2
“孤独的行者”, 这就揭示了大学教师的游离状态。为了打破大学教师专业工作方式的误区, 必须重建和转变大学青年教师专业生活方式, 形成教师团队。
从教师职业生涯来说, 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从教师专业成熟来说, 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指向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个人专业化与教师群体专业化。教师群体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不断成熟, 逐渐达到专业标准, 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它既是教师个体专业化的条件与保障, 最终也代表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1969年, 美国学者费朗斯・富勒根据教师的期
ment[M].Sikulan Edit or, Mac m illan . 1996:670.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