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候类型图解

世界气候类型图解(较全)

热带雨林气候

又称“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5°~10°之间。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亚洲印度半岛西南沿海,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西海岸,菲律宾群岛和伊里安岛,大洋州从

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 主要是纬度因素影响:

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量在100—180千卡/厘米*年范围内。使得全年高温。 太阳辐射再强烈的地区将变为沙漠。

2. 大气环流:处在赤道低压带,信风在赤道附近聚集,辐合上升,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3. 海陆影响。热带雨林气候所在地都靠海或在大河流域,使其雨量充沛,并使气温差较小。地势较低,适合雨林生长。 4 .植被影响树的蒸腾作用强,使环境更加潮湿。

热带草原气候

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C 。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自然植被为热带稀数草原。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对此学生会产生疑问:“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以内,它是怎么控制热带草原气候的呢?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一、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 ,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

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 ,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N 至20°N 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 至20°S 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

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著,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

1、南非高原南部(20°S 至30°S) 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

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并与东部的海上高压连在一起。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高压的存在,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程度减小,形成干季。

2、澳大利亚南部(30°S 至32°S) 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月) ,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 ,受到北移的湿润西风控制,形成湿季。

四、垂直地带性类型

东非高原上的赤道附近地区

本地区海拔达3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改变了这里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气候暖和,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夏季,受来自印度洋上的、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比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信风控制,降水少,且地面蒸发旺盛,形成干季。

五、背风坡型

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部和马达加斯加岛西部

两地由于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且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但干湿季明显,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综上所述,夏季时,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赤道辐合带的影响,该带的位臵一般也就是赤道低气压带的位臵,因此,也可以说是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最为广大。

1. 降水量少而变率大:北非撒哈拉沙漠中的亚斯文曾有连续多年无雨的记录;而在南美智利北部沙漠的阿里卡,有连续十七年中仅下过三次可量出雨量的阵雨,而三次总量仅0.51厘米,降水量极少。同样位于智利北部沙漠的伊基圭曾连续四年无雨,但第五年的一次阵雨就降了15厘米,在另一年的一次阵雨记录竟达63.5厘米,可见变率之大。热带沙漠的降雨多为暴发性的阵雨,往往引起剧烈的水土流失。

2. 气温高、温差大:由于云量少,日照强,又缺乏植被覆盖,空气湿度小,因此白天气温上升极快。在北非曾有高达58℃的记录,一般夏天的月均温大都在30℃~35℃之间,而且高温的时间很长,如阿拉伯半岛的亚丁,一年有五个月的月均温在30℃之上。沙漠的夜间较凉,因为整夜无云,地面辐射强,散热快,夜间最低温度一般在7℃~12℃之间,也有出现薄霜的日子。年温差一般在

10℃~20℃左右,而日温差更大,在15℃~30℃之间。在北非的黎波里以南的一个气象测站,于1978年12月25日曾有白天最热达37.2℃,而晚上降至最低温-0.6℃的记录,日温差达37.8℃,真是可用“朝穿皮袄午穿纱”来形容。

3. 蒸发强、相对湿度小:热带沙漠气候因为经常无云、风大、日照强、气温高、相对湿度小,因此蒸发力非常旺盛。可能蒸发散量约为降水量的二十倍以上,甚至达百倍。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很小,在埃及撒哈拉

沙漠常出现2%

左右的相对湿度。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10度到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具体的说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此外,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地带也有分布。

气候特点:

1.这里全年气温皆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8℃以上。

2.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这是由于夏季在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多对流雨,再加上热带气旋过境带来 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热带干湿季气候更多的夏雨;在一些迎风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过赤道多雨气候区。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以上。本区热带季风发达,有明显的干湿季, 即在北半球冬吹东北风,形成干季;夏吹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富含水汽,降水集中,形成温季。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以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北美大陆东南部,南美大陆东部和澳大利亚东南部为典型。

盛行风向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气温偏低,降水少;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水分季节分配不均。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风坡可达2,000~3,000毫米以上。这种气候在西欧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大,在美洲大陆西岸相应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

1. 冬暖夏凉,年温差小:海洋性气候区内愈靠近大洋,气候的海洋性愈犟。特别是

在冬季,因沿岸有暖流经过,西风从暖流海面吹来,气流温暖潮溼,因此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大陆中心和大陆东岸暖得多。最冷月均温均在0℃以上。夏季时暖流水温仍较大陆温度低,海上要比陆上凉得多,这里受西风影响最热月均温在22℃以下。由於冬暖夏凉,年温差要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小得多。

2. 全年有雨,冬雨较多:此区正当温带气旋 活动的路径上,气旋雨量丰沛,特别是冬季时温带气旋更为活跃,雨日很多,但降水犟度并不大。冬季降水量在全年所占比例稍较

大,全年没有干季。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属于这一气候区的有:中国东北、西伯利亚大部分、阿拉斯加与加拿大大部分以及美国五大湖附近。

温带季风气候

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苏联远东地区的一部分。冬

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北极苔原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部边缘地带,南半球几乎没有分布。

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并且经常有暴风雪。夏季短促、凉爽,最暖月的平均气温不超过10℃,热量不大,只有接近地表约一米

深的土层解冻,再深一些就是永久冻土层。地面积水不易渗透到地下,常在低洼处形成湖泊和沼泽。普遍生长着苔藓和地衣,有的地方生长着矮小灌木,乔木仅在河谷地区才能见到。动物种类很少,驯鹿是苔原带特有的动物,它们以苔藓、地衣等为主要食物。夏天有大量候鸟,象天鹅、野鸭等飞来筑巢繁殖。在陡峭海岸的许多地方,往往聚集很多鸟类,形成繁荣的“鸟”类乐园。

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的气候类型。分布于南、北纬30~40°间的大陆西岸,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沿岸,智利沿

海,澳大利亚南部沿海地区和非洲南部的开普敦地区。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基本特点为: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干旱少雨,夏半年降水只占全年降水的20~40%;冬季,副热带高压南移,西风带气旋活动频繁,降水丰富,降水最多月份的降水量是降水最少月份的3倍以上,气候温和湿润。冬季气温5~10℃,夏季21~27℃,年降水量约350~900毫米。自然植被以耐干旱的灌丛为主。

世界上有5个地区具有这种气候: ①地中海沿岸;

②北美加利福尼亚沿岸;

③南非阿扎尼亚一带;

④南美智利中部;

⑤澳大利亚西南和东南沿海。其中以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故名。

世界气候类型图解(较全)

热带雨林气候

又称“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5°~10°之间。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亚洲印度半岛西南沿海,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西海岸,菲律宾群岛和伊里安岛,大洋州从

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 主要是纬度因素影响:

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量在100—180千卡/厘米*年范围内。使得全年高温。 太阳辐射再强烈的地区将变为沙漠。

2. 大气环流:处在赤道低压带,信风在赤道附近聚集,辐合上升,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3. 海陆影响。热带雨林气候所在地都靠海或在大河流域,使其雨量充沛,并使气温差较小。地势较低,适合雨林生长。 4 .植被影响树的蒸腾作用强,使环境更加潮湿。

热带草原气候

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C 。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自然植被为热带稀数草原。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对此学生会产生疑问:“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以内,它是怎么控制热带草原气候的呢?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一、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 ,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

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 ,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N 至20°N 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 至20°S 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

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著,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

1、南非高原南部(20°S 至30°S) 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

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并与东部的海上高压连在一起。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高压的存在,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程度减小,形成干季。

2、澳大利亚南部(30°S 至32°S) 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月) ,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 ,受到北移的湿润西风控制,形成湿季。

四、垂直地带性类型

东非高原上的赤道附近地区

本地区海拔达3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改变了这里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气候暖和,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夏季,受来自印度洋上的、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比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信风控制,降水少,且地面蒸发旺盛,形成干季。

五、背风坡型

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部和马达加斯加岛西部

两地由于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且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但干湿季明显,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综上所述,夏季时,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赤道辐合带的影响,该带的位臵一般也就是赤道低气压带的位臵,因此,也可以说是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最为广大。

1. 降水量少而变率大:北非撒哈拉沙漠中的亚斯文曾有连续多年无雨的记录;而在南美智利北部沙漠的阿里卡,有连续十七年中仅下过三次可量出雨量的阵雨,而三次总量仅0.51厘米,降水量极少。同样位于智利北部沙漠的伊基圭曾连续四年无雨,但第五年的一次阵雨就降了15厘米,在另一年的一次阵雨记录竟达63.5厘米,可见变率之大。热带沙漠的降雨多为暴发性的阵雨,往往引起剧烈的水土流失。

2. 气温高、温差大:由于云量少,日照强,又缺乏植被覆盖,空气湿度小,因此白天气温上升极快。在北非曾有高达58℃的记录,一般夏天的月均温大都在30℃~35℃之间,而且高温的时间很长,如阿拉伯半岛的亚丁,一年有五个月的月均温在30℃之上。沙漠的夜间较凉,因为整夜无云,地面辐射强,散热快,夜间最低温度一般在7℃~12℃之间,也有出现薄霜的日子。年温差一般在

10℃~20℃左右,而日温差更大,在15℃~30℃之间。在北非的黎波里以南的一个气象测站,于1978年12月25日曾有白天最热达37.2℃,而晚上降至最低温-0.6℃的记录,日温差达37.8℃,真是可用“朝穿皮袄午穿纱”来形容。

3. 蒸发强、相对湿度小:热带沙漠气候因为经常无云、风大、日照强、气温高、相对湿度小,因此蒸发力非常旺盛。可能蒸发散量约为降水量的二十倍以上,甚至达百倍。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很小,在埃及撒哈拉

沙漠常出现2%

左右的相对湿度。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10度到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具体的说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此外,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地带也有分布。

气候特点:

1.这里全年气温皆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8℃以上。

2.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这是由于夏季在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多对流雨,再加上热带气旋过境带来 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热带干湿季气候更多的夏雨;在一些迎风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过赤道多雨气候区。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以上。本区热带季风发达,有明显的干湿季, 即在北半球冬吹东北风,形成干季;夏吹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富含水汽,降水集中,形成温季。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以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北美大陆东南部,南美大陆东部和澳大利亚东南部为典型。

盛行风向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气温偏低,降水少;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水分季节分配不均。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风坡可达2,000~3,000毫米以上。这种气候在西欧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大,在美洲大陆西岸相应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

1. 冬暖夏凉,年温差小:海洋性气候区内愈靠近大洋,气候的海洋性愈犟。特别是

在冬季,因沿岸有暖流经过,西风从暖流海面吹来,气流温暖潮溼,因此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大陆中心和大陆东岸暖得多。最冷月均温均在0℃以上。夏季时暖流水温仍较大陆温度低,海上要比陆上凉得多,这里受西风影响最热月均温在22℃以下。由於冬暖夏凉,年温差要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小得多。

2. 全年有雨,冬雨较多:此区正当温带气旋 活动的路径上,气旋雨量丰沛,特别是冬季时温带气旋更为活跃,雨日很多,但降水犟度并不大。冬季降水量在全年所占比例稍较

大,全年没有干季。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属于这一气候区的有:中国东北、西伯利亚大部分、阿拉斯加与加拿大大部分以及美国五大湖附近。

温带季风气候

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苏联远东地区的一部分。冬

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北极苔原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部边缘地带,南半球几乎没有分布。

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并且经常有暴风雪。夏季短促、凉爽,最暖月的平均气温不超过10℃,热量不大,只有接近地表约一米

深的土层解冻,再深一些就是永久冻土层。地面积水不易渗透到地下,常在低洼处形成湖泊和沼泽。普遍生长着苔藓和地衣,有的地方生长着矮小灌木,乔木仅在河谷地区才能见到。动物种类很少,驯鹿是苔原带特有的动物,它们以苔藓、地衣等为主要食物。夏天有大量候鸟,象天鹅、野鸭等飞来筑巢繁殖。在陡峭海岸的许多地方,往往聚集很多鸟类,形成繁荣的“鸟”类乐园。

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的气候类型。分布于南、北纬30~40°间的大陆西岸,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沿岸,智利沿

海,澳大利亚南部沿海地区和非洲南部的开普敦地区。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基本特点为: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干旱少雨,夏半年降水只占全年降水的20~40%;冬季,副热带高压南移,西风带气旋活动频繁,降水丰富,降水最多月份的降水量是降水最少月份的3倍以上,气候温和湿润。冬季气温5~10℃,夏季21~27℃,年降水量约350~900毫米。自然植被以耐干旱的灌丛为主。

世界上有5个地区具有这种气候: ①地中海沿岸;

②北美加利福尼亚沿岸;

③南非阿扎尼亚一带;

④南美智利中部;

⑤澳大利亚西南和东南沿海。其中以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故名。


相关文章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教学论文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教学 地理每年的会考,都需要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程度的一次考察.知识分类复习打破传统按章节或会考条目复习的方法,是将11章44节必修内容中的229个会考知识条目分为 地理基本概念.地理事物演变.地理基本规律和地理事物空间分 ...查看


  • 图解中国地图版必修2口诀
  • 金星教学考试网 www.jxjxks.com 高中地理 中国地图版 必修2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1. 歌诀法记忆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人口增长在转变, 三式二次最关键. 从死到生来实现, 生产发展是根源. 注释:"三 ...查看


  • 高三地理复习方法探讨
  • 纵观近年高考文科综合的试题设计,不难发现,高考试题中引用大量具有时代感的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但是无论怎样,其知识的落脚点都必须落实在教材的基本内容或理论范围之内,因此,高考复习要立足教材,狠抓"双基& ...查看


  • 公园绿地规划
  • 第一章 公园概论 一 国外城市公园简介 1) 前苏联 公园类型:文化休息公园,儿童公园,体育公园,城市花园,动物园.植物园,森林公园,郊区公园. 2) 日本 1993年,日本第一次把发生灾害作为避难场所和避难通道的城市公园称为防灾公园. 3 ...查看


  • 全球变化生态学考试资料
  • 全球化 • 促进了产品.服务.劳动力.金融.资源及环境生产要素等的流动 • 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影响程度,加深了全球环境变化 全球变化 • 全球变化( Global change):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系统的变化 • 全球 ...查看


  • 地理学案 (3)
  • 瀚海导与练教育信息网 www.hhdyl.com 天天精品 时时更新 精品资源 e 揽无余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高考目标导航] 1. 成因:高低纬度间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2. 分布:三圈环流 (1) ...查看


  •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地形重点
  • 一.地形 概要: 地形是所有室外活动的基础,在设计的运用中既是一个美学要素,又是一个实用要素.地形就是地表的表现,如山谷.高山.丘陵.草原以及平原,称为大地形:地形含土丘.台地.斜坡.平地.或因台阶和坡道所引起的水平面变化的地形,称为小地形 ...查看


  • 地理校本教材
  • 高三6.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了解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绘制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风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解决问 ...查看


  • 生态学原理
  • 生态学原理讲授提纲 第一章 生态学是一门科学 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生态学的定义 1.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E.Haeckel,1866) 它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