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汉字标志研究
姓名:董永红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设计艺术学
指导教师:岳晓泉
20050604
摘要
摘要
汉字是一种特殊的图形语言,以极强的艺术表现力与视觉感染力应用于视觉传达领域,其图形化和符号化的特征成为汉字应用于标志设计的契合点,同时亦成为汉字标志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汉字标志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综合了汉字图形化和美化汉字的一些方法。研究汉字标志就是为了理清它的文化内涵和设计表现,以便于现代汉字标志的设计工作,最终达到提升和反映民族文化内容、思想价值的目的。
汉字标志有着特殊的文化蕴涵,是中华民族文化观念的一种物化形式和传播载体。它不但受到中国传统聚“类”的思维模式和“六书”造字法的影响,保留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并且一直与传统艺术相互作用,还体现出实用的传播功能和商业功能。汉字标志从汉字的“形”出发进行设计,来传达信息,表达观念:同时以汉字的内容和标志所代表机构的理念为依据,通过汉字的形变来拓展“意”。汉字标志的“形”以汉字本身的字形和结构笔画为基础,其设计手法可分为变形变异、置换同构、反转相关、因势成形。汉字标志的“意”通过汉字的字形来表达,其传达方式可分为以形写意、藏形现意、形意同构三种。汉字标志的“形”与“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只有“形”与“意”的完美结合,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汉字标志。关键词:汉字;标志;文化蕴涵;形;意
墨兰塑至一
Abstract
TheChinesesquarecharacterisstrongartisticexpressionabilityauniquegraphiclanguage,Witha
andvisualinfluence,itisnowfrequentlyandwidelyusedintothetransmissionofinformationorideas,basingonvisualorgan,Theveryjuanture
naturesthatwhyChinesecharactershavebeenimplementedintothelogodesigningliesinthespecial
couldalsoheregardedasofChinesecharacter,thatis,theimageandthesymbolization.ThattheprerequisiteandfoundationofthenaissanceoftheChinesecharacterlogo.Chinesecharactarlogocontainsandfulfilsample,evenabundantculturalconnotations.Furthermore,itcomprehendsandcombinessomemethods
TheauthorarguesthattheorskillsusedingraphingandembellishingChinesecharactersverypurposetoanalyzeChinesecharacterlogoistounveilitsculturalconnotationsanddesigningexpressions,toup-levelthestandardofmodemChinesecharacterlogodesigning,andthentopurifyandreflectnationalculturalconnot玳ions,ethnicideologies.
areChinesecharacterlogopossessesspecialculturalconnotations,which
Chineseideology,aswellastheconsolidationoftheonlyinflttencedbythethelong-lastingorganismoftransmittingthem,Itisnot
traditionalthinkingmethodof“JuLei”(fusingtogetheraccordingtoacertaincategory)andthemethodofcreatingcharacters,preservingthetraditionalChineseaestheticconception,butalsoinfluencedbilaterallywiththetraditionalarts,meanwhilepresentingpracticaltransmissionfUnctionsandcommercialfunctionsChinesecharacterlogoisdesignedaccordingtothe‘‘form’’oftheChinesecharacter,tocarryandtransfer
orinformation,toexpressideasandillustrateviewpointsSimultaneously,withtheconnotationandsymbol
theformoftheChinesecharacter,andalsothetransformingi'd,elf,thedesignershouldbeabletowidenandevenbroadenhisorher“intention”!The“image”ofChinesecharacterlogobasesOlltheformandthe
is,structureoftheChinesecharacter.Andthedesigningmethodscouldbeclassifiedinto4categories,that
to
arechanginganddiffering,replacingandmelting,reversingandrelating,formingaccordingcircumstances.However,themeaningoftheChinesecharacterisconveyedbyitsimageandthere
methodstothethreetransferthemeaning.Theyare,respectively,thattheimageoftheChinesecharacteritselftellsthemeaning.thatthemeaningimpliesbeneaththeimageoftheChinesecharacter,thatboththeimageandalsothemeaningcouldbetracedoutfromtheformoftheChinesecharacter.Thearticlealsopointsthereisaoutthatconsiderablycloserelationbetweenthe“image'’and“meaning'’.Onlywhenwecould
orharmonizethetwofactorselementstogetherthatmentionedabovecoutdwedraftandfurtherdesignexcellentand
perfectChinesecharacterlogos.
Keywords:Chinesecharacterlogoculturalconnotationsimagemeaning.】】.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在现代设计领域中,汉字作为原始文字中仅存的一种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具有三大功能。一是作为信息传达媒介的视觉功能。字形符号具有强烈、明晰的视觉效果,以便使信息传达更具有即效性和标识性;象形文字几乎无国界之分,这使视觉传达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其次,汉字不仅有叙事功能,也极具情趣意味和装饰作用。设计师通过一定的设计创意,赋予字形以形象化的再创造,强化了文字的含义。恰当的表现,既突出了平面设计的文化价值,又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另一方面,汉字本身是表意炼形的图形典范。汉字的图形创意除发挥其实用的推广目的以外,也同样承担着提升和反映民族文化内容、思想价值的责任。汉字的语苦所传达的思维不仅仅是字表上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也可表现一些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内在民族情感和外在社会秩序。只要不偏离汉字形象轨迹,在形与字义上根据设计的要求把握好文字形象的意味表现,便可远远超越任何模拟或借助具体物象所可能再现的内容,这原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字在设计中所包涵的精髓及蕴涵的民族情感,值得每一个设计家学习、继承与探索。
汉字的这些功能集中体现在以汉字为主要设计要素的汉字标志上,汉字标志则成为汉字在视觉传达领域的重要应用实例。汉字标志把图形符号与汉字结合在一起,把汉字进行图形化的处理,把汉字的形作为图象来对待,以形变来拓展标志的意,以意来限制形的蜕变,进行汉字的意象化处理,使得沟通真正形成,信息准确完整的传达。汉字标志的存在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审美观和中华民族特殊的民族心理,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作为我国文化的一种载体,可以作为我们探索标志设计民族化的途径之一。
但是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对于汉字标志的研究还是非常不够的。在许多标志设计的著述中,讲到标志的设计形式时只是会涉及到一点汉字标志的常识。在国内设计领域,虽然有很多学者对于汉字设计的研究作了大量的工作,而这些基本集中在对汉字字体设计和对汉字图形的研究上面,在国内的视觉传达领域,还没有系统、全面的从理论的层次来研究汉字标志的书籍著述。笔者试图从宏观的方面对汉字标志进行梳理、分析,寻找出中国传统的社会意识形态、审美情趣等对汉字标志设计产生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汉字标志的收集归纳,进行比较分类,论述汉字标志在形、意方面的设计体现。最终总结出汉字标志中所体现的文化特质和一些基本的设计方法,从而阐发传统文化在新世纪现代化、信息化过程中新的生命和张力。
第一章汉字标志产生的基础
第一章汉字标志产生的基础
汉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以图形、象形文字为基础,进而发展成为音、形、意三位一体的文字系统。汉字本身是表意炼形的图形典范,因此成为非常有效的设计元素,这与标志以造型及内涵取胜是一致的,因此也成为汉字标志产生的基础与前提。
1.1几点概念
我们把汉字与标志设计相结合,提出“汉字标志”这一概念。首先为了理清思路,我们对一些概念及相关的问题进行一下梳理。
1.1.1汉字的概念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符号有五种:苏美尔文字、埃及文字、汉字、印度文字及玛雅文字,其中,前三种文字的运用与研究较为广泛。其中作为表意体系的方块汉字是流传至今的唯一的象形文字。它“在其产生的初始形态上反映着中国人对自然美法则的认识(审美意识)和对美的表现能力。……成熟的汉字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它高度抽象的反映自然,显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美的高度理解和对其形式规律”[11的认识。
汉字是一种文字,所以先需要看一下文字的概念。文字是“1记录语言的符号,2语言的书面形式,3文章。”【2l可见文字的含义非常丰富,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单个字素,还包括它们的变异形式、组合形式,例如原始社会中器物上的符号、图形及用于传递信息的图画。
作为文字的一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1自然汉字就具有文字的一般特点,同时还具有兼顾表形和表意的特殊性。这一性质的存在,对于汉字标志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1.1.2汉字标志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中,标志是“①表明特征的记号,②表明某种特征。”这显然不能涵盖设计领域的标志的含义。现代设计中的标志“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它以精练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涵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3l标志传达信息的功能很强,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超过语言文字,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我们所说的汉字标志是指以汉字作为设计要素和造型基础的标志,它从本身的形、意出发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借用符号化、图像化的精练之形传达特定的涵义
青岛人学颂上学位论文
和信息,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汉字标志既不同于各种印刷字体设计,也不同于一般的图形标志。汉字标志的设计与构成受到汉字本身结体的制约,它的构思与创作也受到汉字本身含义与相关意义的限制。
1.2汉字标志产生的基础
标志是传播信息的图形符号,而汉字本身所具有的图形化特征和符号功能,则成为汉字应用于标志设计的切入点,即成为汉字标志产生的基础和前提。
1.2.1汉字的图形化特征
人类的美感在打磨最原始的石器或骨器的时代就已经显现。初始的文字,即使目的在于实用,也已伴随着一定整齐悦目的要求。形象,可以说是汉字发明最原始、最快捷、最恒远的动力。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体系最完整、结构最严谨的象形文字,每个汉字都是一幅内涵深邃的图画,在形成的渊源上有很强的象形因素,汉字的创造遵循“模拟自然”的法则,将物的形简化地融会于方正的字形中。如“雨”字,在平面空间中形象地表现了“雨从天降”之状;“车”字构造出最古老的车形图样,车轮、车轴及车辕的基本结构,通过字形得到形象表现。
早期汉字的形态本身,已蕴涵了丰富的装饰性因子,在很多场合都能成为装饰物。大约从汉字的产生到商周时代,当时使用的汉字,几乎每一个都可以成为一个优美的符号,一种装饰。商末周初是我国历史上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青铜铭文中,有不少表示氏族徽名、国名、地名、私名和祭名的图形文字。在这些图形文字中,我们甚至能从中找到由线生面和由基本线组成的不同的骨骼,充分表现了图形文字中的原始构成意识。从甲骨文开始,一直发展到金文,几千年的时间里,汉字依然没有完全摆脱图画的影响。
1.2.2汉字的符号功能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传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而文字是人类创造的第一套完整的视觉符号体系,有了文字,人类的信息活动实现了体外化的的记录、保存和传播。在人类氏族社会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需要有各种可帮助记忆的符号。从文字发明之前的“结绳记事”、“契木为文”中不难看出,结绳、刻划乃至堆石是为了记事而创造的一种抽象符号,为以后的文字产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最早的文字形式是一种代表语意的图形符号,其功能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传播信息,以及为了某些宗教目的。从大汶口和半坡两地出土的仰韶文化陶纹看,它们都带有明显的象征图符功能。“这些陶器图符是人类在原始落后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创造的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字性质符号,从文字
第一章汉字标志产生的基础
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来看已经具备了原始文字的特征,具有表意、记语和视觉传达的作用,”嗍它代表了我国文字起源的一个历史阶段。殷商以来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基本上是文化符号的图案,他们表示着一种氏族的图腾,同时也表示着该器物的所有权。这些符号可以看作是汉字标志的前身。汉字作为传达汉民族思想情感和交换信息的一种符号,力求以集约化、符号化的形式表现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携带和传达信息的多少成为创造汉字的重要原则。
汉字的这种图符特征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既体现出民族传统文化的内蕴,又表现出文字意象的形象特质,给予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而且能启发灵感,使人产生巨大的心灵震撼。因此我们通过对汉字基本元素的理解,将汉字应用于标志设计中,把图形符号与汉字结合在一起,把汉字进行图形化的处理,以形变来拓展意,以意来限制形的蜕变,使文字的形意得到巧妙的语意转换,创造出丰富的视觉语言,从而达到视觉传达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青岛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汉字标志的文化蕴涵
汉字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以汉字为设计要素的汉字标志具有通过某一个静止的瞬间,释放出更多、更丰富内涵的特征,同样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观念、情感心理和审美意识等,是其文化观念的一种物化形式和传播载体。
2.1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
人类的文化实践活动,总是在其思维方式及观念意识的直接支配下展开的。因此人们文化创造物的面貌便无可避免的受制于其思维与观念的模式。于是我们在对汉字标志进行研究时,就会看到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对其产生的影响。
2.1.1聚类的思维模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类”这种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类族”成为思维的主要观点。所谓对“类”的关注,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似”,思维主体在思维过程中所倚重的只是直觉体悟,而不会是逻辑的思辨。这种以“类”为特征的思维,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为其代表的是中国的太极图:太极图由阴阳鱼组成,意为派生万物的本源。指出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太极图形展示了一种相互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其后又发展成中国民族图案所特有的“荚”的结构。如:喜相逢,龙风呈祥等。在汉语中,无论是句法还是语言的基本单位,都是以直觉体悟为依托,对不同事物之间某种类似的敏感把握。作为与汉字“同源”的中国画,其创作与欣赏更是无时不处体现着“类”的观照:中国画所提倡的“不似之似”、“无法之法”,“正体现着太极图思维着眼于‘度’的‘允执其中’,表现了思维上主观体验与客观表现的高度渗透统一;对‘线’、‘墨’、‘空白’的特殊关注与依赖,又成为一种‘类我’表现不可或缺的支点。”15】显而易见,这种充斥于中国文化各个方面和层面的“类”的思维方式同样影响到汉字。文字中造字方法中的“依类象形”、“比类合宜”、“建类一首”,都是根据类的思维模式而建立起来的。最初的汉字创造者曾经使汉字的视觉显得愉悦美观,这是建立在它是否准确的记录了自己想说的话,别人是否能够看的明白的前提上的。作为“文字”,它的书写者极力做到与所表达的事物概念相象,即“依类象形”。所以尽可能的用最为简洁的图形去捕捉、概括事物的象万千最鲜明的特征,它是一种“形”的聚“类”。
现代设计中,这种手法同样被广泛应用。吕胜中先生在《意匠文字》~书中所归纳的一些文字图形创作方法,就可以明显的看出这种潜在的思维模式,如将虚拟实、笔中适形、因圆就方、藉口共用等。【6】这种“类”的思维模式,在汉字标志的
第一二章汉字标志的立化蕴涵
设计中,也迭现出来。“同质同构、异质同构、形义同构”‘7】等设计手法无法避免“类”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如中国铁路的标志(见图2.1)即是将“工人”两个汉字进行艺术加工处理。合二为一,构成火车头和铁轨断面的形象。设计典型运用了异质同构的设计手法,属于形的聚类。
图2.1
2.1.2六书的造字方法的影响
六书是古人根据汉字的形体对汉字所作的分类。由于汉字标志是以汉字的形体为重要因素进行设计,所以六书这种对汉字形体的区别的方法,影响到汉字标志的设计。
“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宫》,但当时并未具体说明六书的内容。汉代学者把六书解释为关于汉字构造的六种基本原则。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为六书作了注释,用今天的话来解释就为:
象形:用最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型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
指事:利用特殊性符号标记某一客观事物,表示某一概念的方法。
会意:在象形、指示的基础上创造合体字的方法,把意义可配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象形或指事字结合起来,表示一个新意义。
形声:也是在象形、指事的基础上创造合体字的方法,它的特点是标类注音。转注: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字彼此互相解释。
假借:语言上的有些词有音无字,借用同音字来表示。
这六种方法,除了转注和假借由于意义的不明,解释的分歧较大,其余的四种都成为汉字结体的主要方法。在今天的标志设计中,六书仍发挥作用。
象形文字反映了古人从观察到表现对象的过程中,具有整理表象和加工取舍的创造力。从象其形而求其神的字形处理来看,蕴含着追求神似而非形似和不似之似为表现的最高境界这一古老的美学思想。“象形”二字妙在“象”字,“象”字意指对现实的抽象,既然是“象”,就须在整体上保持识别的准确性,至于细节、局部的
青岛大学硕土学位论文
处理,取舍有别。“象”字也指观者的心理感受,而“形”字则指事物的外貌,为使受众对事物得出准确判断,则必须表达形的特征。许多汉字标志用此法设计,象形的标志一般不太强调内涵的深邃,而是形大于义,或以形取胜,设计的重点在于形式的处理。
如中国大酒店标志(见图2.2)以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大红灯笼为外轮廓,中间造形不仅构成了灯笼的骨架,使灯笼造型完整,而且巧妙地构成了一个篆书“中”字。
⑧图2.2
指事字不象象形字那么直观,需要经过观察、分析、了解其特点,才能知其义。指事的关键在“指”,但是若无“事”的辅助,则不能使人可识可见。所以指事的方法主要用抽象符号——点、横与象征的“事”结合在一起。
会意造字是想把范围大、内容繁杂的意思用一个字表达出来,也称象意。会意的手法更注重表达事物的逻辑性和哲理性,因而需要建立在人们共识的基础之上。会意标志则借用陈述、比喻、象征、推理等手法启发受众的联想思维,力求保证信息传达和识别的准确性。设计者首先应对设计要求有充分的理解,并能从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分离出有价值的要素,找到事物的本质,把普通而一般的概念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形成比较集中的意念,从而使概念转化为可视的形象。
如国际华人设计师联合委员会标志(见图2.3)以“华”的繁体进行意象化处理构成,其成功之处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已远远超出了单字的含义而得以升华,多“人”组成“华”字,形象地表达了华人在当今世界已构筑众志成城、不可战胜的炎黄群体,以及携手联盟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汉字标志的文化蕴涵
形声是最便捷的造字法,由于形声字形声相辅,各表义音,是有形有音的文字,使人便于认识和读记。在标志设计中,形声标志的形即图形,声即字、词音,彼此间相依共存。大多数的汉字标志都为形声标志。
形声标志一般以字为主,以图为辅,如’92国际拍卖会标志(见图2.4),一个拍字,就是辅以一把木槌。
⑧
图2.4
2.2传统的审美观念的投影
汉字标志作为设计物而言,具有美的特征,所以它必然受到各种审美观念和美学思想的影响。
2.2.1汉字美学的祭奠
汉字本身就是美的,它所蕴涵的美的思想是标志设计的基础。
汉字是一种表意体系的文字,它的字形和字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汉字的构成是丰富的,丰富给人以美感。汉字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改进与完善,其间架结构所构成的空间已处于一种相对完美、协调、合理的状态。先从汉字的形体来看,篆字呈长方形,隶书则横向发展,楷书综合篆隶,成为正方形的方块字,也有些汉字略左倾,有些略右斜。字形大致相似于外,而蕴藏深意在内,笔画线条应用在字的不同部位而形态各异,追求在直线、曲线、弧度上的对比,其宽度、长短、疏密、刚柔、曲直而形成节奏感与韵律感的协调布局。组合方式与字形结构上也以力学原理形成对称与均衡。可以说“汉字是以最为简单的设计元素,按照人类某种共识的理念,运用丰富而复杂的设计手段而创造出来的框架完美、内涵丰富、用途广泛、影响深远的作品,并使其所具有的无穷的联接方式、开放而递增的同构能力面对发展变化的环境有着无限适应性。”【8】由于其构架完美、内涵丰富,自身就具备“终极产品”的特征,并可以作为终极产品使用,完成从标识、记志、状物、抒情、审美诸多的直接文化功能。
青岛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2.2.2审美心理的反映
著名美术大师席勒说:“一方面合乎自然,一方面合乎理想,这就是美。”由于汉字标志设计有其自身的艺术形式和社会功能,因此它的思维方法、表现手段、艺术语言和审美观点等又不同于一般艺术创作。中国一泱泱大国,其传统美学思想对汉字标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简单的概括为艺术简约思想、言外有意论、意境观三点。
(1)艺术简约思想
“简”者简约,寥寥数笔而意趣盎然,也就是说以极其简化的线条传达丰富的意蕴,从而使受众想象无穷。“简”指简化的外形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感发生之力。汉字标志作为一种符号,寥寥数笔,却尽得文字内外之妙。
《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认为:简化有两种意思。艺术中的简化是指把丰富的意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结构中,这是从视觉即视觉对象的结构特征入手分析出简化规律。19J而标志审美的最大特点是:简洁、易读、易记。同时,人知觉的负荷限度要求形象具有简练清晰的视觉效果和视觉感染力。简,但不要失之于简单、空洞。要简洁求丰富,单纯中有变化,用尽可能简化的符号传达尽可能丰富的美感,这样标志就可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接受者的想象力,使之主动积极的发挥其想象的心理功能。
如中国包装技术协会标志(见图2.5)采用汉字“包”字为基本设计元素。古人根据子宫中包裹着胎儿的样子,造出“包”字。而该标志正是对“包”字进行提升与概括而成的,在不失“包”字其笔画结构基础上,折叠组成一个“包”字。其结构形态好似产品包装容器的空间间隔,较好地表现了行业特点。这种形神兼备而神似更胜于形似的处理手法,是在深刻理解字义基础上对文字原型的再创造、再提炼,体现了艺术简约思想。
@图2.5.9.
第一二章汉字标志的文化蕴涵
(2)言外有意论
文字(语言的载体)的目的是把事物清晰的表达出来,而美感则是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由此出现了所谓的语言的感觉化,“不是指作为物质外壳的文字语言符号本身的外在的感觉化,而是一种间接的感觉。”以诗歌为例,“即用文字语言来写出浸透了诗人情感的景象,从而在读者的心中唤起一种鲜明可感的意象。”㈣作为汉字标志而言,以具有表现力的图形化的汉字为设计要素,来表达丰富含义,成为“有意味”的形式。汉字标志不仅仅是传递普遍指标性信息的工具,而且是表现情感、表达含义的工具,这其中主要源于两点:
首先,汉字的形体本身具有激越情感和表现情感的功能,这是汉字独具的魅力。汉字是在象形母体中产生的,象形可以说是汉字的根。这一特点,使它密切了和现实社会的关系,汉字往往能激起人们独特的体验,而汉字隶化以后脱离象形又不离象形的特点,更容易产生一种形式张力,驱使人们去复现“有意味”的世界。
其次,柘志以特定而明确的图形、文字、色彩等来表示事物、象征事物,同时表达出事物、对象等抽象的精神内容。【IlJ汉字标志从汉字本身的形义出发,对文字进行图形化的处理最终表达超越汉字本身的“言外之意”。
以中山图书馆标志(见图2.6)为例,该标志是由“井”字骨架演变构成。“井”字义为“凿地取水的深穴”,以此引申为:1.“井”表示图书馆的平面俯瞰图。2/'井”象征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3.“井”是对其管理体系“井然有序、井井有条”的追求。4.“井”字演变而成四个角,如打开的书籍,寓意图书馆书源广进。藏书丰富。5.“井”形酷似一座现代化的立体型的文化桥梁与纽带,而中间的菱形代表图书馆本体,它引领人们全方位地学习与思考。6.“井”可引申为信息的中枢与四通八达的互联网络。整个标志方圆结合,寓意天圆地方、天人合一,道出了图书馆“集天地之灵气,纳人类文明于大成”,以及有规矩而成方圆的服务宗旨。
图2.6.10.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意境观
追求意境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最为流行的一种观念。意境也是对艺术作品之美感
心理效应的概括。意境的产生必须启发接受主体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心理趋合倾
向,产生缘情不尽的效果。在这里还需要提到“简”这个概念。尚简是我国古代美
学的一大传统。但这里所谈的“简”是指“意”之“简”,也就是现代接受美学和现
象美学所倡导的“空白的图式化结构”或“召唤结构”,作品的未定点愈多,召唤结
构的开放性感召力也愈强,从而接受者的心理趋合倾向也愈能被激活。简单的说,
意境的产生就是在“境”中留出适当的“空白”,让“情”(包括作者的情与接受者
的情)得以自由的融合进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景合一、情景交融。
标志设计中,我们看到意境的影响力。所谓“形不周而意周”,指艺术符号在形
式上非完形,而意却可周全。意境是超越了形似而达于心灵的自由运作,意境的创
造又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汉字标志中亦有创造之意境。一画廊标志(见图2.7)
取汉字“画”为其设计主体,在“画”字中,包含画廊的英文名称之字首“EjJ,据
说西藏有一种能带来幸福的玉石,形状酷似眼睛,设计者将“E”、“眼睛”等融入“画”
中,形态又是似全而不全的,虚虚实实之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图2.7
情景合一并不是要抛弃汉字的形.汉字的形在这些汉字图形中似乎已经不是太
清晰,图形占据了主要的视觉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是要冲垮汉字的表现能力以图形
代之。汉字与图形的相互补充,恰恰构造出文字与图形兼容并蓄、此起彼伏、若隐
若现的天地。
2.3书艺的映照
书法可以说是直接得益于汉字的形体之便而创立起来的,即是把文字本来优美
的形式加以优美的书写表现出来。汉字能从书写符号上升到书写艺术,主要源于其
线条的魅力。从造型心理学的角度看,大自然中并不存在线条,线条是人对世界的一种抽象,是一种心理的形式,它具有潜在的艺术表现力。汉字以线为主的奇妙组
第一章汉字标志的文化蕴涵
合形式决定了它可以成为审美对象,它的美“是活生生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
量的美。州“J书法将汉字的世界进行了彻底的开掘,通过墨的干湿浓淡和线条运动的
疾徐涩畅等配合,将汉字线条外部的变化变为内部的变化,唤起了美妙的情感,启
发了创作热情。因此这种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书法艺术字常被直接用来作为一种汉
字图形应用,许多汉字标志也为追求传统书法的某种意味而以书法技巧为基础设计。
曾经倍受世界瞩目的北京2008申奥标志(见图2.8)可以说是现代标志设计中运
用书法笔势的一个经典之作。该标志整体结构取自传统吉祥图案“盘长”,但可贵
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
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的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
整体形象似行云流水,气韵生动,鲜明表达标志主题。
图2.8
广义的书法艺术中还有特殊的一类——印章,在一方小小的石块上排布文字,
既要满足文字的分布,又要适形,使之兼具图形感和艺术感。而其中“疏可走马、密
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
上形式美的规律。许多汉字标志(见图2.9)借鉴印章风格,使之充满古朴、传统的装
饰美。
圈鼢
图2.9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4实用功能
汉字标志是特定信息的传播工具,是为了实用之需而创造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
(1)传播功能
“传播功能是标志的基本功能,而标志的传播功能是通过其识别性得以实现的。”【l列使标志能够从众多的不同行业的标志、竞争企业的标志或同类产品的标志中强烈地区别出来,同时又易于远距离被轻松地识别出来。
汉字标志因为设计的题材丰富、造型的要素活泼、表现的形式宽广、构成的原理诸多,因此通过全面性的规划与设计所获得的造型符号,具有独特的风貌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最具认知、识别等情报传播机能。
(2)商业功能
汉字标志凭借其既能传情达意,又能万千变换的优势在我国古代商品交换中就被频繁使用。进入20世纪,通过产业化进程和国际化影响,标志已被注入了企业理念与企业形象等视觉表现的内容,成为企业树立整体形象的重要因素。随着商品市场竞争的激烈,应用范围广泛,不仅是企业与商品的代表符号,而且是质量的保障,成为沟通人与产品、企业与社会的最直观的中介之一。
汉字标志的文化意蕴丰富无穷,不但继承了原始状态人类最初的思维萌芽,也包容了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审美思维,并突出了自我的实用价值。
第三章汉字标志“形”之设计
第三章汉字标志“形”之设计
3.1关于“形”的认识
“形”,有广义和狭义的认知,广义的“形”是指所有与形相关的可视形态的统称:狭义的“形”则是指具体的图形、形状等。汉代许慎著的《说文解字》日:“形,象也。各本作象形也。象当作像,谓像似可见者也。”【14】即“形”为“可见者也”,人类早已界定了形的视觉属性。它是客观对象的外轮廓,是人眼所能把握的基本特征之一。《辞海》解:“形,形象,形体。”故“形”也就由此延伸出形象、形状、形态等一系列相关词语。形象,即形状、相貌。中国古典哲学名篇《易・系辞上》第一章第一段所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形容天地虽然变化万千,却是都可以看见的形象。形态,即形状和神态,这里涉及到“形”与“神”之间的关系,“形”与“神”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美学概念。神寓于形,神又是形的集中体现。形似神亦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可见设计领域的“形”不仅有普遍意义上的“形”的意思,还可上升至文化的含义。
人类认识物质世界,首先是靠形象。“汉字以形象为造型基础,在历史的长河里化为优美的程式化范例。”I】5j从汉文字极大的可塑性来讲,是其他任何文字所不能比拟的。故汉字标志从汉字的“形”出发进行设计,通过特殊的具有独特意味的“形”的方式传达信息,表达观念。
3.2汉字标志“形”的设计手法
“形”主要通过视觉感知,视觉就是通过人的视觉器官来感知某一客观事物在某一特定时空的一种最初级的认识活动。视觉语言是用视觉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它通过造型媒介和语言手法表现出来。现代设计的理论首先是着眼于视觉,对于汉字标志这一设计对象的把握,以视觉语言为基准的研究意识,更为集中地体现一种视觉效应的追求。汉字标志设计中,将汉字进行图形化的处理,实现表现的精确和沟通的顺畅。
3.2.1变形变异
汉字标志的这种“形”的设计方法是以汉字的基本笔画、字形为基础进行装饰、变化加:[而成。它的特征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笔画、字形的约束,运用夸张、增减笔画形象等手法,或对具体的汉字的外形进行审视,加以强调、削弱、变形,从而达到图形化的视觉效果。这类设计基本上是“汉字印刷规范体的形与结构的再造,
青岛丈学硕士学位论文
做适度的扩张与收缩,有意进行繁与减、增与省、断与连的改变,”【161以达到匠心独具。
南安集团标志(见图3.1)将篆体“南”字变形,构成古城门的形象,寓意“南安”根基牢固,稳步发展。
通过适形的方法
图3.2
3.2.2置换同构
置换同构则是指汉字的~部分、或汉字字形内的一块空间被图形所代替,达到融合的目的。这是充分利用汉字的物象符号化、语言图像化的特征,以视觉化的形象置换汉字的某些笔画元素,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达。以形象置换文字,形与字相互借用,表达象征意义。置换是以追求不同凡响的变化为特色,同构是以沟通、融合为目的,以想象搭桥,以联想虚构,创造巧合与相似,组合成新的统一的形。
“中外摄影家聚焦北京”标志(见图3.3)以“北”字作为造型要素,使北字的两笔处理成一张一闭的两只眼睛,宛若摄影家正在取景的眼睛,形成视觉焦点。其设计巧妙,趣味十足。
图3.3
.15.
第三章汉字标志“形”之殴计
又如浸信会出版社标志(见图3.4)取汉字“浸”为设计要素,将“浸”字上部笔画置换为书本形象,极其形象的刻画了主题内涵,使人容易识别,诱读性强。
浸
图3.4
3.2.3反转相关
图底反转对于平面设计并非一个陌生的名词。它是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一个“图底”的概念,描述了一个反转相关的心理现象。“当人的注意选择把视觉对象置于视域中心时,它便凸显在前,显得清晰鲜明,其他对象则模糊远去成了背景。那么凸显者为‘形’,糊远者为‘基’,合称‘形基’。”117J平面设计中“图形与基底”、“正形”与“负形”、“实空间”与“虚空间”就是这种心理规律的运用。在汉字标志的设计中,采用图底反转的方法,使得字形与图形互为图底,表达丰富内涵。
如香港大新银行标志(见图3.5)以两颗算盘珠与“大”字虚实相交,巧妙的表现了该银行为客户“精打细算”的服务宗旨。
图3.5
再如台湾形象研究发展协会标志(见图3.6)以“形”字为设计焦点,将形字演绎为简洁的现代图形,其中虚实空间相互置换,喻论不论有形无形,具象抽象,内在或外在,都有形象可言,旨在通过协会强化形象意识。
图3.6
.16-
青岛大学颈上学位论文
3.2.4因势成形
因势即顺着汉字字形,成形即设计出新的图形形象,因势成形是指完全用图形来“象”汉字之“形”。在这种设计手法中汉字与图形异质同构,建立起形式上的某种共性,合二为一,自然融合。
北京工艺美校标志(见图3.7)以“美”字转化为双手交叉的图形形象,刻画出美的本质,喻意展示与交流。
图3.8
汉字标志“形”的设计并非应用一种设计手法,上述所列很多标志在设计中往往兼用,但皆为信息传达服务,追求独特的视觉表现,增强其识别性和吸引力。汉字标志设计中,因受汉字自身构字特点的限制,其“形”的设计难度要比拉丁字母造型大的多。汉字笔画多寡悬殊,结构复杂。设计关键在于一个“巧”字,“可遇不可求”是设计的一个原则,切不可牵强附会。设计时要强调整体,力求表现优美,设计手法合理恰当,不能为了适合特定的“形”而对汉字笔画强行改变,甚至扭曲变形,要自然、巧妙、易认、易读,不引起误解,这样才更利于信息传播。
第四章汉字标志“意”之传达
第四章汉字标志“意”之传达
4.1关于“意”的认识
“意”,《说文解字》:“意,志也。从心查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在汉语中
“意”词的运用广泛与独特形成了一个系统,从设计艺术的角度说,传统意义上人
们往往把设计的内涵、设计的思想概括为“意”。《辞海》中,“意”有意思、意味等
解释。由此解而延伸出意匠、意图、意象、意味、含意、意趣、意蕴等词语。而标
志设计之“意”是对标志的完整性把握,是设计中产生的具体意识形式,它亦是感
性映象被审美注意的选择并为设计师的思维所改造,使之符合改造目的的产物。
汉字独特的表意性是汉字的主要特征之一。而这种特点给汉字认知带来了直接
的便利。图形化的汉字在汉字标志中是一个载体,这个载体所担负的任务是传达“意”
的发现和创造、交流与理解,即视觉语言除了体现理性思维的形式结果外,还在于
透过视觉语言内在的思想和情感,界定所要传达的意念,促成设计创造与受众的良
性对话,实现有效的沟通与传达。『E因为汉字具有符号化、图案化、形象化的特点,
因此其内涵意义中始终保持着很强的象征因素。汉字标志所承载的第一功能是意指
与传达,是信息的承载物,它的设计,不单是字体外“形”的设计,还是以汉字的
内容和标志的所代表机构为依据,以汉字的形变来拓展“意”。其“意”不是设计者
强加的给予,而是受众自由的获取,是汉字图形诱导下的“意合”。
4.2汉字标志“意”的传达方式
根据标志中的汉字字形和标志之“意”的关系,来对汉字标志的“意”的传达
方式进行一些分类。
4.2.1以形写意
以形写意的方式是以汉字字形直接反映标志主题。汉字标志直接以汉字字形来
传达标志的“意”的方法,对识其文者而言较为有效。我们认为汉字表意具有直接性,
并不是说每个汉字都能见形见义,而是指许多汉字都可据形索义。在汉字形成的早
期,字形接近于图画,形象性很强,有些字是可见形知义的;以后的情况则不同,
随着汉字逐渐走向线条化、笔画化及字形的假借和字义的引申,一般说来,很难见
字义就知道意义。所以,对识其文者而言,汉字在很多情况下,字形能帮助我们正
确了解字的本义,从而明确标志之“意”,达到信息的传递。靳埭强先生为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的会刊《选择》杂志设计的标志(见图4.1)直
青岛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接运用汉字“选择”来构成,在“选”字的右上角反白一个“择”字,简明直白
构思独特。使受众通过如此字形,知晓标志之“意”。
图4.1
再如思源广告标志(见图4.2)以四个“心”字构成一块“田”,揭示出“思耕
心上阳”的经营宗旨,以字形会意,凸显以创意为灵魂的理念。
咖咖
哪咖
图4.2
4.2.2藏形现意
藏形现意,顾名思义就是减弱字形的作用,通过物化的图形来强调汉字标志“意”
的存在。在标志设计中汉字的形似乎已经不是太清晰,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一个适
合的度,汉字被隐藏起来,就象捉迷藏一样让人去寻找、去回味无穷。而其中图形
占据了主要的视觉点,汉字与图形相互补充,通过图形来传递观念。
飞马家具标志(见图4.3)以“飞”字为标志基本设计要素,将“飞”藏于“马”
的形象中,直接表达了品牌特征,以严谨的方块造型体现了家具造型的特点,简洁
而富识别性。
图4.3
-19-
第叫章汉字标志“意”之传达
黄佑记建筑工程标志(见图4.4)以“黄”字为造型骨格,将繁杂的字形简化
字形在似与不似之间构成砖形叠加的图形,使标志之“意”突出、鲜明。
图4.4
青岛申太置业标志(见图4.5)将“申”字匿于几何化的房形中,构思巧妙,
汉字“申”本身的结构就具有方正、坚固的特点,以其变形的标志建筑感极强,其中
又包含了一个”田”字,更加准确地传达了地产开发的行业特点。
E
C令誓
图4.5
4.2.3形意同构
形意同构这种“意”的传达方式不但使得汉字标志具有汉字的形象,而且通过
外在形式取得与标志意义相关物象的联系;不仅具有视觉冲击力,而且具有很强的
心理效应使“意”的传达顺畅、有效。利用汉字外形特征的相似,以另一物象及特
征把创意传达出来,在设计中可采用一种移就的方法。移就是修辞学上的一个概念,
是为了取得某些特定的修辞效果,将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用于乙事物。移就大
都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词语移用到其他物体上,也就是把人的思想感情灌注到与
人有关的事物上去。【18】应用到汉字标志设计中就是说将设计者对标志的感情移用到
一个事物上去,并把这个事物变形为汉字的形状。
这种“意”的传达方式有助于突破地域和文化背景不同的限制,超越语言、文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字的障碍,使受众更好的理解标志之“意”。[19]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见图4.6)在意的传达上就运用了此种方式,其构思
为一“京”字,以中国传统的印章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的夸张变形,
巧妙地幻化为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印章是渊源深远的中国
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并且至今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社会诚信表现形式,寓意北京将
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
草
永久牌自行车标志(见图4.7)将变形后的”永久”二字构成自行车的传神形象,
表现手法凝练概括,在形意同构中使标志之“意”准确传达。
图4.7
汉字标志的“形”与“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形与意之间的关联方式可以
由“意”去创造“形”,即先立“意”,根据“意”的特点去寻找、加工、组织、探
索适合的形,使“形”成为承载“意”的载体;在“形”中又引发“意”,使受众在
独特的视觉形象中,有所感悟,达到“意合”的效果。
汉字标志在设计中,并非是将意念完全提炼出来,给一个无形的概念赋予~定
的形象。“而是在一个既有理念的前提下,找到设计要素汉字字形的突破口,”【20】并
通过这个“形”直接或fllJ接的对标志的“意”的内涵进行进一步地表现与象征,升
华与提炼。
只有“形”与“意”的完美结合,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汉字标志。
结论
结论
汉字标志是汉字在视觉传达领域的重要应用实例,但是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对
于汉字标志的研究还是非常不够的。在文字学和语言学方面,有些学者从文字学、
语言学及文化学各方面来对文字的体态进行研究。还有~些学者,对于文字本身所
表现出来的美和美学思想作出了论述。与此同时,对于汉字图形和汉字字体设计的
研究也蓬勃兴起。但是在国内的视觉传达领域,对汉字标志的研究停留在资料收集
的阶段。汉字标志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就是为了系统、全面的从宏观方面对汉字
标志进行梳理,分析汉字标志产生的基础,它的文化意蕴及其设计体现。
本文首先介绍了关于汉字标志的一些概念,论述了它产生的基础——汉字的图
符功能。作为本民族文化的载体,汉字标志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在第二章中
着重阐述。在本章汉民族思维模式一节中,讨论了聚类观念和六书造字方法对于汉
字标志设计的影响。在接下来的~节中,从深层讨论了汉字标志所蕴涵的审美观念。
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对汉字标志的设计进行研究,分别论述了汉字标志“形”的
设计手法和“意”的表达方式。
本文通过对汉字标志的整体论述,感悟到其中传统文化的折射。而只有在对民
族传统文化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时刻把握时代脉搏,敏锐的了解和捕捉事物的灵魂,
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探索,才能从汉字中找到灵感。从而去更广泛的取材,
更自由的发挥,利用汉字这种设计元素表现现代的精神观念,创造出具有独特形式美和丰富意蕴的汉字标志,
青岛大学硕l一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季铁.汉字设计.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22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1320页497页82页
3吴国欣.标志设计.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2页
4于国伦.汉字之光.北京:清华人学山版社,2003.10页
5刘志基.汉字体态论.南宁:广蚀教育出版社,1999.99~102页
6吕胜中.意匠文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目录
7曹方.现代汉字艺术设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3页
8成朝晖,汉字设计.杭州:中国美术出版社,2004.11页
9[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重庆:四J人民出版社,1998.66
页
10韩鹏杰。李红。李娟.华夏艺术历程.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28页
11苏克.新概念标志设计.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1页
12李泽厚.美的历程.修订插图本.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70页
13李中扬.创意源之标志创意.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13页
14[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77.
15苏连弟,李慧娟.中国造型艺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57页
16刘时燕.设计基础之创意字体.西安:陕西人民山版社,2002.36页
17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武汉:武汉人学出版社,2000.98页
18吕曦.文字设计新意象.重庆:重庆山版社,2000.39页
19汪尚麟.创意源之文字创意.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12页
20陆红阳,李明伟.现代设计学校基础设计卷.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33页.-23-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董永红.汉字标志设计浅析.艺术与设计(理论),2005,2:30~32页-24-
青岛大学硕L学位论文
致谢
感谢我的导师岳晓泉老师在学习上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在设计创新上的言
传身教,并帮助我完成此论文;
感谢顾晓梅老师、侍锦老师、王瑞荣老师的无私教诲,我将秉承他们严谨认真
的研究精神和治学态度于我以后的工作当中:
感谢美院的各位领导与老师在三年来对我的帮助和鼓励,我将时刻铭记您们的
教导与关怀。
最后,向参加论文评阅和答辩的各位老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深深的谢意!
董永红2005年5月
汉字标志研究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董永红青岛大学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原新梅 汉字标志与对外汉语教学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4)
汉字标志由于将汉字作为主要设计元素、并承载着浓郁的民族文化而在各种标志中独树一帜.本文在分析汉字标志的设计特征基础上,说明将汉字标志引入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阐述教学步骤、途径方法和原则.
2.期刊论文 杨明. YANG Ming 汉字标志的艺术魅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1)
如何从本土文化、区域文化的现实出发,发掘和继承汉字中可合理变化利用的潜力,汲取其内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意义,融合时代的审美倾向,领会企业的精神内核和发展远景,借助于现代图形设计的视觉张力,适度新颖地把汉字标志的生命活力绽放出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将是汉字标志发展的必由之路.
3.期刊论文 杨锐 浅谈汉字标志的独特魅力与价值 -华章2007(3)
汉字是一种有着巨大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设计元素,最能体现设计的本体语言与文化精神,是一种丰富而巨大的设计资源.汉字标志是以汉字作元素来表现的标志形象,具有其它类标志所不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以汉字做标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直接体现.
4.学位论文 黄勇 汉字标志的优势分析与设计探讨 2005
本文由“汉字标志的优势”和“汉字标志的设计”两大部分撰写而成。 第一部分,指出当今社会中汉字标志的地位不容乐观,过于单一的拉丁化发展趋势造成中国标志失去了民族特色,在当前国内设计界对此现象持模糊态度的情况下中国标志渐渐走入歧途。面对这一现象,分别从哲学、经济、美学、设计、文化、信息、历史七个角度分析了汉字文化与汉字标志的珍贵价值和独特优势,认为既然汉字具有传统哲学的中庸理念、象形美、意境美等众多独特的优势,而且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文化传承载体,汉字标志理应受到重视并得以发扬。 第二部分,针对汉字标志长久以来存在的视觉识别性、记忆性与简洁性不高,且难以处理的问题,进行了纵深的理论分析,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提出了恰当的解决方案,总结归纳出一些常见的汉字标志设计方法。
5.期刊论文 刘鹏 浅析处于竞争优势的汉字标志 -科教文汇2009(25)
本文主要论述了汉字在现代视觉设计领域中,作为标志设计的构成元素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鲜明的民族个性.随着艺术设计界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产生了许多成功的汉字标志,这些标志弘扬了东方文化精髓,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理念与智慧,以本民族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引领时代潮流,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设计艺术.
6.期刊论文 董子龙. 章国锋. 邵元龙. 华炜. DONG Zi-long. ZHANG Guo-feng. SHAO Yuan-long. HUA Wei 基于汉字标志的增强现实系统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2009,14(7)
增强现实是将虚实信息融合的技术,该系统目标是利用普通的网络摄像头,实时地在用户提供的包围在黑色方框中的汉字标志图像上附加相关的媒体信息,有效地扩展和丰富传统的看图识字.为了在复杂的光影下也能稳定地检测出标志,系统利用边缘提取优化了标志检测方法.为了稳定快速地求解摄像机参数,系统首先利用单应性矩阵快速求解出初值,并通过在优化函数中加入自适应的平滑性约束来抑制图像噪声的影响,使得求解的摄像机参数更加精确平滑.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7.会议论文 董子龙. 章国锋. 邵元龙. 华炜 基于汉字标志的增强现实系统 2008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汉字标志的增强现实系统.该系统只需要利用普通的网络摄像头,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方法,可以实时地在用户提供的汉字图像上附加相关的媒体信息,有效扩展和丰富了传统的看图识字.通过对边缘检测的优化,即使在复杂的光影下,我们的标志检测方法也能稳定地检测出标志.在摄像机参数的求解上,我们利用单应性矩阵可以快速求解出初值,并通过在优化函数中加入平滑性约束,来有效抑制图像噪声对求解的影响.自适应的平滑系数调整,使得求解的摄像机参数不仅平滑稳定,而且非常准确.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稳定高效.
8.期刊论文 利莹莹 汉字标志设计教学初探 -文教资料2009(16)
本文作者在汉字标志设计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使学生学会从增强视觉冲击力、提高图文整合意识、融合中西文化三方面来设计汉字标志.在此作者对自己的教学尝试加以介绍,与同行共享.
9.期刊论文 吴振韩. 顾媛媛. WU Zhen-han. GU Yuan-yuan 浅析中国书法笔触对现代汉字标志设计的影响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6)
现代汉字标志设计中书法笔触的应用屡见不鲜,文章从汉字书法和笔触的角度,分析中国各种书法字体和笔触的特点,探讨了这些设计元素在汉字标志设计中被更好地应用的可能.
10.学位论文 张敏 论汉字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2004
汉字的原始雏形是图画,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后证明,汉字是具有巨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它是平面设计中最能体现设计本体语言与文化精神的设计活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在设计和商标上广泛应用文字书法艺术加强装饰效果的先例,而近代汉字标志的出现,也可以说是汉字标志的一个划时代的变革.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汉字标志开始接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文化的启迪.但是现今设计界中,汉字在标志设计中面临尴尬的遭遇,这不仅影响到了我们的设计语言及形式的丰富,也是文化多样性的缺失.因此对汉字标志实行汉字图形化创意设计,能够解决汉字标志的困惑.书法形式的汉字标志应运而生,因为书法艺术与现代设计中的设计因素有着异曲目工的追求.书法以形写意,舍形求神,无论在结构、章法、力量,还是在情绪上都与现代设计息息相关.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Thesis_Y738535.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日
青岛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汉字标志研究
姓名:董永红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设计艺术学
指导教师:岳晓泉
20050604
摘要
摘要
汉字是一种特殊的图形语言,以极强的艺术表现力与视觉感染力应用于视觉传达领域,其图形化和符号化的特征成为汉字应用于标志设计的契合点,同时亦成为汉字标志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汉字标志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综合了汉字图形化和美化汉字的一些方法。研究汉字标志就是为了理清它的文化内涵和设计表现,以便于现代汉字标志的设计工作,最终达到提升和反映民族文化内容、思想价值的目的。
汉字标志有着特殊的文化蕴涵,是中华民族文化观念的一种物化形式和传播载体。它不但受到中国传统聚“类”的思维模式和“六书”造字法的影响,保留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并且一直与传统艺术相互作用,还体现出实用的传播功能和商业功能。汉字标志从汉字的“形”出发进行设计,来传达信息,表达观念:同时以汉字的内容和标志所代表机构的理念为依据,通过汉字的形变来拓展“意”。汉字标志的“形”以汉字本身的字形和结构笔画为基础,其设计手法可分为变形变异、置换同构、反转相关、因势成形。汉字标志的“意”通过汉字的字形来表达,其传达方式可分为以形写意、藏形现意、形意同构三种。汉字标志的“形”与“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只有“形”与“意”的完美结合,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汉字标志。关键词:汉字;标志;文化蕴涵;形;意
墨兰塑至一
Abstract
TheChinesesquarecharacterisstrongartisticexpressionabilityauniquegraphiclanguage,Witha
andvisualinfluence,itisnowfrequentlyandwidelyusedintothetransmissionofinformationorideas,basingonvisualorgan,Theveryjuanture
naturesthatwhyChinesecharactershavebeenimplementedintothelogodesigningliesinthespecial
couldalsoheregardedasofChinesecharacter,thatis,theimageandthesymbolization.ThattheprerequisiteandfoundationofthenaissanceoftheChinesecharacterlogo.Chinesecharactarlogocontainsandfulfilsample,evenabundantculturalconnotations.Furthermore,itcomprehendsandcombinessomemethods
TheauthorarguesthattheorskillsusedingraphingandembellishingChinesecharactersverypurposetoanalyzeChinesecharacterlogoistounveilitsculturalconnotationsanddesigningexpressions,toup-levelthestandardofmodemChinesecharacterlogodesigning,andthentopurifyandreflectnationalculturalconnot玳ions,ethnicideologies.
areChinesecharacterlogopossessesspecialculturalconnotations,which
Chineseideology,aswellastheconsolidationoftheonlyinflttencedbythethelong-lastingorganismoftransmittingthem,Itisnot
traditionalthinkingmethodof“JuLei”(fusingtogetheraccordingtoacertaincategory)andthemethodofcreatingcharacters,preservingthetraditionalChineseaestheticconception,butalsoinfluencedbilaterallywiththetraditionalarts,meanwhilepresentingpracticaltransmissionfUnctionsandcommercialfunctionsChinesecharacterlogoisdesignedaccordingtothe‘‘form’’oftheChinesecharacter,tocarryandtransfer
orinformation,toexpressideasandillustrateviewpointsSimultaneously,withtheconnotationandsymbol
theformoftheChinesecharacter,andalsothetransformingi'd,elf,thedesignershouldbeabletowidenandevenbroadenhisorher“intention”!The“image”ofChinesecharacterlogobasesOlltheformandthe
is,structureoftheChinesecharacter.Andthedesigningmethodscouldbeclassifiedinto4categories,that
to
arechanginganddiffering,replacingandmelting,reversingandrelating,formingaccordingcircumstances.However,themeaningoftheChinesecharacterisconveyedbyitsimageandthere
methodstothethreetransferthemeaning.Theyare,respectively,thattheimageoftheChinesecharacteritselftellsthemeaning.thatthemeaningimpliesbeneaththeimageoftheChinesecharacter,thatboththeimageandalsothemeaningcouldbetracedoutfromtheformoftheChinesecharacter.Thearticlealsopointsthereisaoutthatconsiderablycloserelationbetweenthe“image'’and“meaning'’.Onlywhenwecould
orharmonizethetwofactorselementstogetherthatmentionedabovecoutdwedraftandfurtherdesignexcellentand
perfectChinesecharacterlogos.
Keywords:Chinesecharacterlogoculturalconnotationsimagemeaning.】】.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在现代设计领域中,汉字作为原始文字中仅存的一种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具有三大功能。一是作为信息传达媒介的视觉功能。字形符号具有强烈、明晰的视觉效果,以便使信息传达更具有即效性和标识性;象形文字几乎无国界之分,这使视觉传达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其次,汉字不仅有叙事功能,也极具情趣意味和装饰作用。设计师通过一定的设计创意,赋予字形以形象化的再创造,强化了文字的含义。恰当的表现,既突出了平面设计的文化价值,又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另一方面,汉字本身是表意炼形的图形典范。汉字的图形创意除发挥其实用的推广目的以外,也同样承担着提升和反映民族文化内容、思想价值的责任。汉字的语苦所传达的思维不仅仅是字表上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也可表现一些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内在民族情感和外在社会秩序。只要不偏离汉字形象轨迹,在形与字义上根据设计的要求把握好文字形象的意味表现,便可远远超越任何模拟或借助具体物象所可能再现的内容,这原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字在设计中所包涵的精髓及蕴涵的民族情感,值得每一个设计家学习、继承与探索。
汉字的这些功能集中体现在以汉字为主要设计要素的汉字标志上,汉字标志则成为汉字在视觉传达领域的重要应用实例。汉字标志把图形符号与汉字结合在一起,把汉字进行图形化的处理,把汉字的形作为图象来对待,以形变来拓展标志的意,以意来限制形的蜕变,进行汉字的意象化处理,使得沟通真正形成,信息准确完整的传达。汉字标志的存在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审美观和中华民族特殊的民族心理,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作为我国文化的一种载体,可以作为我们探索标志设计民族化的途径之一。
但是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对于汉字标志的研究还是非常不够的。在许多标志设计的著述中,讲到标志的设计形式时只是会涉及到一点汉字标志的常识。在国内设计领域,虽然有很多学者对于汉字设计的研究作了大量的工作,而这些基本集中在对汉字字体设计和对汉字图形的研究上面,在国内的视觉传达领域,还没有系统、全面的从理论的层次来研究汉字标志的书籍著述。笔者试图从宏观的方面对汉字标志进行梳理、分析,寻找出中国传统的社会意识形态、审美情趣等对汉字标志设计产生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汉字标志的收集归纳,进行比较分类,论述汉字标志在形、意方面的设计体现。最终总结出汉字标志中所体现的文化特质和一些基本的设计方法,从而阐发传统文化在新世纪现代化、信息化过程中新的生命和张力。
第一章汉字标志产生的基础
第一章汉字标志产生的基础
汉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以图形、象形文字为基础,进而发展成为音、形、意三位一体的文字系统。汉字本身是表意炼形的图形典范,因此成为非常有效的设计元素,这与标志以造型及内涵取胜是一致的,因此也成为汉字标志产生的基础与前提。
1.1几点概念
我们把汉字与标志设计相结合,提出“汉字标志”这一概念。首先为了理清思路,我们对一些概念及相关的问题进行一下梳理。
1.1.1汉字的概念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符号有五种:苏美尔文字、埃及文字、汉字、印度文字及玛雅文字,其中,前三种文字的运用与研究较为广泛。其中作为表意体系的方块汉字是流传至今的唯一的象形文字。它“在其产生的初始形态上反映着中国人对自然美法则的认识(审美意识)和对美的表现能力。……成熟的汉字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它高度抽象的反映自然,显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美的高度理解和对其形式规律”[11的认识。
汉字是一种文字,所以先需要看一下文字的概念。文字是“1记录语言的符号,2语言的书面形式,3文章。”【2l可见文字的含义非常丰富,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单个字素,还包括它们的变异形式、组合形式,例如原始社会中器物上的符号、图形及用于传递信息的图画。
作为文字的一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1自然汉字就具有文字的一般特点,同时还具有兼顾表形和表意的特殊性。这一性质的存在,对于汉字标志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1.1.2汉字标志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中,标志是“①表明特征的记号,②表明某种特征。”这显然不能涵盖设计领域的标志的含义。现代设计中的标志“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它以精练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涵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3l标志传达信息的功能很强,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超过语言文字,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我们所说的汉字标志是指以汉字作为设计要素和造型基础的标志,它从本身的形、意出发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借用符号化、图像化的精练之形传达特定的涵义
青岛人学颂上学位论文
和信息,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汉字标志既不同于各种印刷字体设计,也不同于一般的图形标志。汉字标志的设计与构成受到汉字本身结体的制约,它的构思与创作也受到汉字本身含义与相关意义的限制。
1.2汉字标志产生的基础
标志是传播信息的图形符号,而汉字本身所具有的图形化特征和符号功能,则成为汉字应用于标志设计的切入点,即成为汉字标志产生的基础和前提。
1.2.1汉字的图形化特征
人类的美感在打磨最原始的石器或骨器的时代就已经显现。初始的文字,即使目的在于实用,也已伴随着一定整齐悦目的要求。形象,可以说是汉字发明最原始、最快捷、最恒远的动力。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体系最完整、结构最严谨的象形文字,每个汉字都是一幅内涵深邃的图画,在形成的渊源上有很强的象形因素,汉字的创造遵循“模拟自然”的法则,将物的形简化地融会于方正的字形中。如“雨”字,在平面空间中形象地表现了“雨从天降”之状;“车”字构造出最古老的车形图样,车轮、车轴及车辕的基本结构,通过字形得到形象表现。
早期汉字的形态本身,已蕴涵了丰富的装饰性因子,在很多场合都能成为装饰物。大约从汉字的产生到商周时代,当时使用的汉字,几乎每一个都可以成为一个优美的符号,一种装饰。商末周初是我国历史上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青铜铭文中,有不少表示氏族徽名、国名、地名、私名和祭名的图形文字。在这些图形文字中,我们甚至能从中找到由线生面和由基本线组成的不同的骨骼,充分表现了图形文字中的原始构成意识。从甲骨文开始,一直发展到金文,几千年的时间里,汉字依然没有完全摆脱图画的影响。
1.2.2汉字的符号功能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传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而文字是人类创造的第一套完整的视觉符号体系,有了文字,人类的信息活动实现了体外化的的记录、保存和传播。在人类氏族社会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需要有各种可帮助记忆的符号。从文字发明之前的“结绳记事”、“契木为文”中不难看出,结绳、刻划乃至堆石是为了记事而创造的一种抽象符号,为以后的文字产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最早的文字形式是一种代表语意的图形符号,其功能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传播信息,以及为了某些宗教目的。从大汶口和半坡两地出土的仰韶文化陶纹看,它们都带有明显的象征图符功能。“这些陶器图符是人类在原始落后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创造的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字性质符号,从文字
第一章汉字标志产生的基础
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来看已经具备了原始文字的特征,具有表意、记语和视觉传达的作用,”嗍它代表了我国文字起源的一个历史阶段。殷商以来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基本上是文化符号的图案,他们表示着一种氏族的图腾,同时也表示着该器物的所有权。这些符号可以看作是汉字标志的前身。汉字作为传达汉民族思想情感和交换信息的一种符号,力求以集约化、符号化的形式表现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携带和传达信息的多少成为创造汉字的重要原则。
汉字的这种图符特征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既体现出民族传统文化的内蕴,又表现出文字意象的形象特质,给予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而且能启发灵感,使人产生巨大的心灵震撼。因此我们通过对汉字基本元素的理解,将汉字应用于标志设计中,把图形符号与汉字结合在一起,把汉字进行图形化的处理,以形变来拓展意,以意来限制形的蜕变,使文字的形意得到巧妙的语意转换,创造出丰富的视觉语言,从而达到视觉传达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青岛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汉字标志的文化蕴涵
汉字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以汉字为设计要素的汉字标志具有通过某一个静止的瞬间,释放出更多、更丰富内涵的特征,同样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观念、情感心理和审美意识等,是其文化观念的一种物化形式和传播载体。
2.1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
人类的文化实践活动,总是在其思维方式及观念意识的直接支配下展开的。因此人们文化创造物的面貌便无可避免的受制于其思维与观念的模式。于是我们在对汉字标志进行研究时,就会看到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对其产生的影响。
2.1.1聚类的思维模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类”这种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类族”成为思维的主要观点。所谓对“类”的关注,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似”,思维主体在思维过程中所倚重的只是直觉体悟,而不会是逻辑的思辨。这种以“类”为特征的思维,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为其代表的是中国的太极图:太极图由阴阳鱼组成,意为派生万物的本源。指出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太极图形展示了一种相互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其后又发展成中国民族图案所特有的“荚”的结构。如:喜相逢,龙风呈祥等。在汉语中,无论是句法还是语言的基本单位,都是以直觉体悟为依托,对不同事物之间某种类似的敏感把握。作为与汉字“同源”的中国画,其创作与欣赏更是无时不处体现着“类”的观照:中国画所提倡的“不似之似”、“无法之法”,“正体现着太极图思维着眼于‘度’的‘允执其中’,表现了思维上主观体验与客观表现的高度渗透统一;对‘线’、‘墨’、‘空白’的特殊关注与依赖,又成为一种‘类我’表现不可或缺的支点。”15】显而易见,这种充斥于中国文化各个方面和层面的“类”的思维方式同样影响到汉字。文字中造字方法中的“依类象形”、“比类合宜”、“建类一首”,都是根据类的思维模式而建立起来的。最初的汉字创造者曾经使汉字的视觉显得愉悦美观,这是建立在它是否准确的记录了自己想说的话,别人是否能够看的明白的前提上的。作为“文字”,它的书写者极力做到与所表达的事物概念相象,即“依类象形”。所以尽可能的用最为简洁的图形去捕捉、概括事物的象万千最鲜明的特征,它是一种“形”的聚“类”。
现代设计中,这种手法同样被广泛应用。吕胜中先生在《意匠文字》~书中所归纳的一些文字图形创作方法,就可以明显的看出这种潜在的思维模式,如将虚拟实、笔中适形、因圆就方、藉口共用等。【6】这种“类”的思维模式,在汉字标志的
第一二章汉字标志的立化蕴涵
设计中,也迭现出来。“同质同构、异质同构、形义同构”‘7】等设计手法无法避免“类”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如中国铁路的标志(见图2.1)即是将“工人”两个汉字进行艺术加工处理。合二为一,构成火车头和铁轨断面的形象。设计典型运用了异质同构的设计手法,属于形的聚类。
图2.1
2.1.2六书的造字方法的影响
六书是古人根据汉字的形体对汉字所作的分类。由于汉字标志是以汉字的形体为重要因素进行设计,所以六书这种对汉字形体的区别的方法,影响到汉字标志的设计。
“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宫》,但当时并未具体说明六书的内容。汉代学者把六书解释为关于汉字构造的六种基本原则。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为六书作了注释,用今天的话来解释就为:
象形:用最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型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
指事:利用特殊性符号标记某一客观事物,表示某一概念的方法。
会意:在象形、指示的基础上创造合体字的方法,把意义可配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象形或指事字结合起来,表示一个新意义。
形声:也是在象形、指事的基础上创造合体字的方法,它的特点是标类注音。转注: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字彼此互相解释。
假借:语言上的有些词有音无字,借用同音字来表示。
这六种方法,除了转注和假借由于意义的不明,解释的分歧较大,其余的四种都成为汉字结体的主要方法。在今天的标志设计中,六书仍发挥作用。
象形文字反映了古人从观察到表现对象的过程中,具有整理表象和加工取舍的创造力。从象其形而求其神的字形处理来看,蕴含着追求神似而非形似和不似之似为表现的最高境界这一古老的美学思想。“象形”二字妙在“象”字,“象”字意指对现实的抽象,既然是“象”,就须在整体上保持识别的准确性,至于细节、局部的
青岛大学硕土学位论文
处理,取舍有别。“象”字也指观者的心理感受,而“形”字则指事物的外貌,为使受众对事物得出准确判断,则必须表达形的特征。许多汉字标志用此法设计,象形的标志一般不太强调内涵的深邃,而是形大于义,或以形取胜,设计的重点在于形式的处理。
如中国大酒店标志(见图2.2)以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大红灯笼为外轮廓,中间造形不仅构成了灯笼的骨架,使灯笼造型完整,而且巧妙地构成了一个篆书“中”字。
⑧图2.2
指事字不象象形字那么直观,需要经过观察、分析、了解其特点,才能知其义。指事的关键在“指”,但是若无“事”的辅助,则不能使人可识可见。所以指事的方法主要用抽象符号——点、横与象征的“事”结合在一起。
会意造字是想把范围大、内容繁杂的意思用一个字表达出来,也称象意。会意的手法更注重表达事物的逻辑性和哲理性,因而需要建立在人们共识的基础之上。会意标志则借用陈述、比喻、象征、推理等手法启发受众的联想思维,力求保证信息传达和识别的准确性。设计者首先应对设计要求有充分的理解,并能从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分离出有价值的要素,找到事物的本质,把普通而一般的概念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形成比较集中的意念,从而使概念转化为可视的形象。
如国际华人设计师联合委员会标志(见图2.3)以“华”的繁体进行意象化处理构成,其成功之处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已远远超出了单字的含义而得以升华,多“人”组成“华”字,形象地表达了华人在当今世界已构筑众志成城、不可战胜的炎黄群体,以及携手联盟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汉字标志的文化蕴涵
形声是最便捷的造字法,由于形声字形声相辅,各表义音,是有形有音的文字,使人便于认识和读记。在标志设计中,形声标志的形即图形,声即字、词音,彼此间相依共存。大多数的汉字标志都为形声标志。
形声标志一般以字为主,以图为辅,如’92国际拍卖会标志(见图2.4),一个拍字,就是辅以一把木槌。
⑧
图2.4
2.2传统的审美观念的投影
汉字标志作为设计物而言,具有美的特征,所以它必然受到各种审美观念和美学思想的影响。
2.2.1汉字美学的祭奠
汉字本身就是美的,它所蕴涵的美的思想是标志设计的基础。
汉字是一种表意体系的文字,它的字形和字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汉字的构成是丰富的,丰富给人以美感。汉字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改进与完善,其间架结构所构成的空间已处于一种相对完美、协调、合理的状态。先从汉字的形体来看,篆字呈长方形,隶书则横向发展,楷书综合篆隶,成为正方形的方块字,也有些汉字略左倾,有些略右斜。字形大致相似于外,而蕴藏深意在内,笔画线条应用在字的不同部位而形态各异,追求在直线、曲线、弧度上的对比,其宽度、长短、疏密、刚柔、曲直而形成节奏感与韵律感的协调布局。组合方式与字形结构上也以力学原理形成对称与均衡。可以说“汉字是以最为简单的设计元素,按照人类某种共识的理念,运用丰富而复杂的设计手段而创造出来的框架完美、内涵丰富、用途广泛、影响深远的作品,并使其所具有的无穷的联接方式、开放而递增的同构能力面对发展变化的环境有着无限适应性。”【8】由于其构架完美、内涵丰富,自身就具备“终极产品”的特征,并可以作为终极产品使用,完成从标识、记志、状物、抒情、审美诸多的直接文化功能。
青岛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2.2.2审美心理的反映
著名美术大师席勒说:“一方面合乎自然,一方面合乎理想,这就是美。”由于汉字标志设计有其自身的艺术形式和社会功能,因此它的思维方法、表现手段、艺术语言和审美观点等又不同于一般艺术创作。中国一泱泱大国,其传统美学思想对汉字标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简单的概括为艺术简约思想、言外有意论、意境观三点。
(1)艺术简约思想
“简”者简约,寥寥数笔而意趣盎然,也就是说以极其简化的线条传达丰富的意蕴,从而使受众想象无穷。“简”指简化的外形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感发生之力。汉字标志作为一种符号,寥寥数笔,却尽得文字内外之妙。
《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认为:简化有两种意思。艺术中的简化是指把丰富的意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结构中,这是从视觉即视觉对象的结构特征入手分析出简化规律。19J而标志审美的最大特点是:简洁、易读、易记。同时,人知觉的负荷限度要求形象具有简练清晰的视觉效果和视觉感染力。简,但不要失之于简单、空洞。要简洁求丰富,单纯中有变化,用尽可能简化的符号传达尽可能丰富的美感,这样标志就可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接受者的想象力,使之主动积极的发挥其想象的心理功能。
如中国包装技术协会标志(见图2.5)采用汉字“包”字为基本设计元素。古人根据子宫中包裹着胎儿的样子,造出“包”字。而该标志正是对“包”字进行提升与概括而成的,在不失“包”字其笔画结构基础上,折叠组成一个“包”字。其结构形态好似产品包装容器的空间间隔,较好地表现了行业特点。这种形神兼备而神似更胜于形似的处理手法,是在深刻理解字义基础上对文字原型的再创造、再提炼,体现了艺术简约思想。
@图2.5.9.
第一二章汉字标志的文化蕴涵
(2)言外有意论
文字(语言的载体)的目的是把事物清晰的表达出来,而美感则是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由此出现了所谓的语言的感觉化,“不是指作为物质外壳的文字语言符号本身的外在的感觉化,而是一种间接的感觉。”以诗歌为例,“即用文字语言来写出浸透了诗人情感的景象,从而在读者的心中唤起一种鲜明可感的意象。”㈣作为汉字标志而言,以具有表现力的图形化的汉字为设计要素,来表达丰富含义,成为“有意味”的形式。汉字标志不仅仅是传递普遍指标性信息的工具,而且是表现情感、表达含义的工具,这其中主要源于两点:
首先,汉字的形体本身具有激越情感和表现情感的功能,这是汉字独具的魅力。汉字是在象形母体中产生的,象形可以说是汉字的根。这一特点,使它密切了和现实社会的关系,汉字往往能激起人们独特的体验,而汉字隶化以后脱离象形又不离象形的特点,更容易产生一种形式张力,驱使人们去复现“有意味”的世界。
其次,柘志以特定而明确的图形、文字、色彩等来表示事物、象征事物,同时表达出事物、对象等抽象的精神内容。【IlJ汉字标志从汉字本身的形义出发,对文字进行图形化的处理最终表达超越汉字本身的“言外之意”。
以中山图书馆标志(见图2.6)为例,该标志是由“井”字骨架演变构成。“井”字义为“凿地取水的深穴”,以此引申为:1.“井”表示图书馆的平面俯瞰图。2/'井”象征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3.“井”是对其管理体系“井然有序、井井有条”的追求。4.“井”字演变而成四个角,如打开的书籍,寓意图书馆书源广进。藏书丰富。5.“井”形酷似一座现代化的立体型的文化桥梁与纽带,而中间的菱形代表图书馆本体,它引领人们全方位地学习与思考。6.“井”可引申为信息的中枢与四通八达的互联网络。整个标志方圆结合,寓意天圆地方、天人合一,道出了图书馆“集天地之灵气,纳人类文明于大成”,以及有规矩而成方圆的服务宗旨。
图2.6.10.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意境观
追求意境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最为流行的一种观念。意境也是对艺术作品之美感
心理效应的概括。意境的产生必须启发接受主体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心理趋合倾
向,产生缘情不尽的效果。在这里还需要提到“简”这个概念。尚简是我国古代美
学的一大传统。但这里所谈的“简”是指“意”之“简”,也就是现代接受美学和现
象美学所倡导的“空白的图式化结构”或“召唤结构”,作品的未定点愈多,召唤结
构的开放性感召力也愈强,从而接受者的心理趋合倾向也愈能被激活。简单的说,
意境的产生就是在“境”中留出适当的“空白”,让“情”(包括作者的情与接受者
的情)得以自由的融合进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景合一、情景交融。
标志设计中,我们看到意境的影响力。所谓“形不周而意周”,指艺术符号在形
式上非完形,而意却可周全。意境是超越了形似而达于心灵的自由运作,意境的创
造又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汉字标志中亦有创造之意境。一画廊标志(见图2.7)
取汉字“画”为其设计主体,在“画”字中,包含画廊的英文名称之字首“EjJ,据
说西藏有一种能带来幸福的玉石,形状酷似眼睛,设计者将“E”、“眼睛”等融入“画”
中,形态又是似全而不全的,虚虚实实之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图2.7
情景合一并不是要抛弃汉字的形.汉字的形在这些汉字图形中似乎已经不是太
清晰,图形占据了主要的视觉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是要冲垮汉字的表现能力以图形
代之。汉字与图形的相互补充,恰恰构造出文字与图形兼容并蓄、此起彼伏、若隐
若现的天地。
2.3书艺的映照
书法可以说是直接得益于汉字的形体之便而创立起来的,即是把文字本来优美
的形式加以优美的书写表现出来。汉字能从书写符号上升到书写艺术,主要源于其
线条的魅力。从造型心理学的角度看,大自然中并不存在线条,线条是人对世界的一种抽象,是一种心理的形式,它具有潜在的艺术表现力。汉字以线为主的奇妙组
第一章汉字标志的文化蕴涵
合形式决定了它可以成为审美对象,它的美“是活生生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
量的美。州“J书法将汉字的世界进行了彻底的开掘,通过墨的干湿浓淡和线条运动的
疾徐涩畅等配合,将汉字线条外部的变化变为内部的变化,唤起了美妙的情感,启
发了创作热情。因此这种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书法艺术字常被直接用来作为一种汉
字图形应用,许多汉字标志也为追求传统书法的某种意味而以书法技巧为基础设计。
曾经倍受世界瞩目的北京2008申奥标志(见图2.8)可以说是现代标志设计中运
用书法笔势的一个经典之作。该标志整体结构取自传统吉祥图案“盘长”,但可贵
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
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的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
整体形象似行云流水,气韵生动,鲜明表达标志主题。
图2.8
广义的书法艺术中还有特殊的一类——印章,在一方小小的石块上排布文字,
既要满足文字的分布,又要适形,使之兼具图形感和艺术感。而其中“疏可走马、密
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
上形式美的规律。许多汉字标志(见图2.9)借鉴印章风格,使之充满古朴、传统的装
饰美。
圈鼢
图2.9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4实用功能
汉字标志是特定信息的传播工具,是为了实用之需而创造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
(1)传播功能
“传播功能是标志的基本功能,而标志的传播功能是通过其识别性得以实现的。”【l列使标志能够从众多的不同行业的标志、竞争企业的标志或同类产品的标志中强烈地区别出来,同时又易于远距离被轻松地识别出来。
汉字标志因为设计的题材丰富、造型的要素活泼、表现的形式宽广、构成的原理诸多,因此通过全面性的规划与设计所获得的造型符号,具有独特的风貌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最具认知、识别等情报传播机能。
(2)商业功能
汉字标志凭借其既能传情达意,又能万千变换的优势在我国古代商品交换中就被频繁使用。进入20世纪,通过产业化进程和国际化影响,标志已被注入了企业理念与企业形象等视觉表现的内容,成为企业树立整体形象的重要因素。随着商品市场竞争的激烈,应用范围广泛,不仅是企业与商品的代表符号,而且是质量的保障,成为沟通人与产品、企业与社会的最直观的中介之一。
汉字标志的文化意蕴丰富无穷,不但继承了原始状态人类最初的思维萌芽,也包容了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审美思维,并突出了自我的实用价值。
第三章汉字标志“形”之设计
第三章汉字标志“形”之设计
3.1关于“形”的认识
“形”,有广义和狭义的认知,广义的“形”是指所有与形相关的可视形态的统称:狭义的“形”则是指具体的图形、形状等。汉代许慎著的《说文解字》日:“形,象也。各本作象形也。象当作像,谓像似可见者也。”【14】即“形”为“可见者也”,人类早已界定了形的视觉属性。它是客观对象的外轮廓,是人眼所能把握的基本特征之一。《辞海》解:“形,形象,形体。”故“形”也就由此延伸出形象、形状、形态等一系列相关词语。形象,即形状、相貌。中国古典哲学名篇《易・系辞上》第一章第一段所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形容天地虽然变化万千,却是都可以看见的形象。形态,即形状和神态,这里涉及到“形”与“神”之间的关系,“形”与“神”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美学概念。神寓于形,神又是形的集中体现。形似神亦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可见设计领域的“形”不仅有普遍意义上的“形”的意思,还可上升至文化的含义。
人类认识物质世界,首先是靠形象。“汉字以形象为造型基础,在历史的长河里化为优美的程式化范例。”I】5j从汉文字极大的可塑性来讲,是其他任何文字所不能比拟的。故汉字标志从汉字的“形”出发进行设计,通过特殊的具有独特意味的“形”的方式传达信息,表达观念。
3.2汉字标志“形”的设计手法
“形”主要通过视觉感知,视觉就是通过人的视觉器官来感知某一客观事物在某一特定时空的一种最初级的认识活动。视觉语言是用视觉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它通过造型媒介和语言手法表现出来。现代设计的理论首先是着眼于视觉,对于汉字标志这一设计对象的把握,以视觉语言为基准的研究意识,更为集中地体现一种视觉效应的追求。汉字标志设计中,将汉字进行图形化的处理,实现表现的精确和沟通的顺畅。
3.2.1变形变异
汉字标志的这种“形”的设计方法是以汉字的基本笔画、字形为基础进行装饰、变化加:[而成。它的特征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笔画、字形的约束,运用夸张、增减笔画形象等手法,或对具体的汉字的外形进行审视,加以强调、削弱、变形,从而达到图形化的视觉效果。这类设计基本上是“汉字印刷规范体的形与结构的再造,
青岛丈学硕士学位论文
做适度的扩张与收缩,有意进行繁与减、增与省、断与连的改变,”【161以达到匠心独具。
南安集团标志(见图3.1)将篆体“南”字变形,构成古城门的形象,寓意“南安”根基牢固,稳步发展。
通过适形的方法
图3.2
3.2.2置换同构
置换同构则是指汉字的~部分、或汉字字形内的一块空间被图形所代替,达到融合的目的。这是充分利用汉字的物象符号化、语言图像化的特征,以视觉化的形象置换汉字的某些笔画元素,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达。以形象置换文字,形与字相互借用,表达象征意义。置换是以追求不同凡响的变化为特色,同构是以沟通、融合为目的,以想象搭桥,以联想虚构,创造巧合与相似,组合成新的统一的形。
“中外摄影家聚焦北京”标志(见图3.3)以“北”字作为造型要素,使北字的两笔处理成一张一闭的两只眼睛,宛若摄影家正在取景的眼睛,形成视觉焦点。其设计巧妙,趣味十足。
图3.3
.15.
第三章汉字标志“形”之殴计
又如浸信会出版社标志(见图3.4)取汉字“浸”为设计要素,将“浸”字上部笔画置换为书本形象,极其形象的刻画了主题内涵,使人容易识别,诱读性强。
浸
图3.4
3.2.3反转相关
图底反转对于平面设计并非一个陌生的名词。它是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一个“图底”的概念,描述了一个反转相关的心理现象。“当人的注意选择把视觉对象置于视域中心时,它便凸显在前,显得清晰鲜明,其他对象则模糊远去成了背景。那么凸显者为‘形’,糊远者为‘基’,合称‘形基’。”117J平面设计中“图形与基底”、“正形”与“负形”、“实空间”与“虚空间”就是这种心理规律的运用。在汉字标志的设计中,采用图底反转的方法,使得字形与图形互为图底,表达丰富内涵。
如香港大新银行标志(见图3.5)以两颗算盘珠与“大”字虚实相交,巧妙的表现了该银行为客户“精打细算”的服务宗旨。
图3.5
再如台湾形象研究发展协会标志(见图3.6)以“形”字为设计焦点,将形字演绎为简洁的现代图形,其中虚实空间相互置换,喻论不论有形无形,具象抽象,内在或外在,都有形象可言,旨在通过协会强化形象意识。
图3.6
.16-
青岛大学颈上学位论文
3.2.4因势成形
因势即顺着汉字字形,成形即设计出新的图形形象,因势成形是指完全用图形来“象”汉字之“形”。在这种设计手法中汉字与图形异质同构,建立起形式上的某种共性,合二为一,自然融合。
北京工艺美校标志(见图3.7)以“美”字转化为双手交叉的图形形象,刻画出美的本质,喻意展示与交流。
图3.8
汉字标志“形”的设计并非应用一种设计手法,上述所列很多标志在设计中往往兼用,但皆为信息传达服务,追求独特的视觉表现,增强其识别性和吸引力。汉字标志设计中,因受汉字自身构字特点的限制,其“形”的设计难度要比拉丁字母造型大的多。汉字笔画多寡悬殊,结构复杂。设计关键在于一个“巧”字,“可遇不可求”是设计的一个原则,切不可牵强附会。设计时要强调整体,力求表现优美,设计手法合理恰当,不能为了适合特定的“形”而对汉字笔画强行改变,甚至扭曲变形,要自然、巧妙、易认、易读,不引起误解,这样才更利于信息传播。
第四章汉字标志“意”之传达
第四章汉字标志“意”之传达
4.1关于“意”的认识
“意”,《说文解字》:“意,志也。从心查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在汉语中
“意”词的运用广泛与独特形成了一个系统,从设计艺术的角度说,传统意义上人
们往往把设计的内涵、设计的思想概括为“意”。《辞海》中,“意”有意思、意味等
解释。由此解而延伸出意匠、意图、意象、意味、含意、意趣、意蕴等词语。而标
志设计之“意”是对标志的完整性把握,是设计中产生的具体意识形式,它亦是感
性映象被审美注意的选择并为设计师的思维所改造,使之符合改造目的的产物。
汉字独特的表意性是汉字的主要特征之一。而这种特点给汉字认知带来了直接
的便利。图形化的汉字在汉字标志中是一个载体,这个载体所担负的任务是传达“意”
的发现和创造、交流与理解,即视觉语言除了体现理性思维的形式结果外,还在于
透过视觉语言内在的思想和情感,界定所要传达的意念,促成设计创造与受众的良
性对话,实现有效的沟通与传达。『E因为汉字具有符号化、图案化、形象化的特点,
因此其内涵意义中始终保持着很强的象征因素。汉字标志所承载的第一功能是意指
与传达,是信息的承载物,它的设计,不单是字体外“形”的设计,还是以汉字的
内容和标志的所代表机构为依据,以汉字的形变来拓展“意”。其“意”不是设计者
强加的给予,而是受众自由的获取,是汉字图形诱导下的“意合”。
4.2汉字标志“意”的传达方式
根据标志中的汉字字形和标志之“意”的关系,来对汉字标志的“意”的传达
方式进行一些分类。
4.2.1以形写意
以形写意的方式是以汉字字形直接反映标志主题。汉字标志直接以汉字字形来
传达标志的“意”的方法,对识其文者而言较为有效。我们认为汉字表意具有直接性,
并不是说每个汉字都能见形见义,而是指许多汉字都可据形索义。在汉字形成的早
期,字形接近于图画,形象性很强,有些字是可见形知义的;以后的情况则不同,
随着汉字逐渐走向线条化、笔画化及字形的假借和字义的引申,一般说来,很难见
字义就知道意义。所以,对识其文者而言,汉字在很多情况下,字形能帮助我们正
确了解字的本义,从而明确标志之“意”,达到信息的传递。靳埭强先生为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的会刊《选择》杂志设计的标志(见图4.1)直
青岛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接运用汉字“选择”来构成,在“选”字的右上角反白一个“择”字,简明直白
构思独特。使受众通过如此字形,知晓标志之“意”。
图4.1
再如思源广告标志(见图4.2)以四个“心”字构成一块“田”,揭示出“思耕
心上阳”的经营宗旨,以字形会意,凸显以创意为灵魂的理念。
咖咖
哪咖
图4.2
4.2.2藏形现意
藏形现意,顾名思义就是减弱字形的作用,通过物化的图形来强调汉字标志“意”
的存在。在标志设计中汉字的形似乎已经不是太清晰,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一个适
合的度,汉字被隐藏起来,就象捉迷藏一样让人去寻找、去回味无穷。而其中图形
占据了主要的视觉点,汉字与图形相互补充,通过图形来传递观念。
飞马家具标志(见图4.3)以“飞”字为标志基本设计要素,将“飞”藏于“马”
的形象中,直接表达了品牌特征,以严谨的方块造型体现了家具造型的特点,简洁
而富识别性。
图4.3
-19-
第叫章汉字标志“意”之传达
黄佑记建筑工程标志(见图4.4)以“黄”字为造型骨格,将繁杂的字形简化
字形在似与不似之间构成砖形叠加的图形,使标志之“意”突出、鲜明。
图4.4
青岛申太置业标志(见图4.5)将“申”字匿于几何化的房形中,构思巧妙,
汉字“申”本身的结构就具有方正、坚固的特点,以其变形的标志建筑感极强,其中
又包含了一个”田”字,更加准确地传达了地产开发的行业特点。
E
C令誓
图4.5
4.2.3形意同构
形意同构这种“意”的传达方式不但使得汉字标志具有汉字的形象,而且通过
外在形式取得与标志意义相关物象的联系;不仅具有视觉冲击力,而且具有很强的
心理效应使“意”的传达顺畅、有效。利用汉字外形特征的相似,以另一物象及特
征把创意传达出来,在设计中可采用一种移就的方法。移就是修辞学上的一个概念,
是为了取得某些特定的修辞效果,将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用于乙事物。移就大
都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词语移用到其他物体上,也就是把人的思想感情灌注到与
人有关的事物上去。【18】应用到汉字标志设计中就是说将设计者对标志的感情移用到
一个事物上去,并把这个事物变形为汉字的形状。
这种“意”的传达方式有助于突破地域和文化背景不同的限制,超越语言、文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字的障碍,使受众更好的理解标志之“意”。[19]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见图4.6)在意的传达上就运用了此种方式,其构思
为一“京”字,以中国传统的印章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的夸张变形,
巧妙地幻化为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印章是渊源深远的中国
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并且至今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社会诚信表现形式,寓意北京将
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
草
永久牌自行车标志(见图4.7)将变形后的”永久”二字构成自行车的传神形象,
表现手法凝练概括,在形意同构中使标志之“意”准确传达。
图4.7
汉字标志的“形”与“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形与意之间的关联方式可以
由“意”去创造“形”,即先立“意”,根据“意”的特点去寻找、加工、组织、探
索适合的形,使“形”成为承载“意”的载体;在“形”中又引发“意”,使受众在
独特的视觉形象中,有所感悟,达到“意合”的效果。
汉字标志在设计中,并非是将意念完全提炼出来,给一个无形的概念赋予~定
的形象。“而是在一个既有理念的前提下,找到设计要素汉字字形的突破口,”【20】并
通过这个“形”直接或fllJ接的对标志的“意”的内涵进行进一步地表现与象征,升
华与提炼。
只有“形”与“意”的完美结合,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汉字标志。
结论
结论
汉字标志是汉字在视觉传达领域的重要应用实例,但是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对
于汉字标志的研究还是非常不够的。在文字学和语言学方面,有些学者从文字学、
语言学及文化学各方面来对文字的体态进行研究。还有~些学者,对于文字本身所
表现出来的美和美学思想作出了论述。与此同时,对于汉字图形和汉字字体设计的
研究也蓬勃兴起。但是在国内的视觉传达领域,对汉字标志的研究停留在资料收集
的阶段。汉字标志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就是为了系统、全面的从宏观方面对汉字
标志进行梳理,分析汉字标志产生的基础,它的文化意蕴及其设计体现。
本文首先介绍了关于汉字标志的一些概念,论述了它产生的基础——汉字的图
符功能。作为本民族文化的载体,汉字标志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在第二章中
着重阐述。在本章汉民族思维模式一节中,讨论了聚类观念和六书造字方法对于汉
字标志设计的影响。在接下来的~节中,从深层讨论了汉字标志所蕴涵的审美观念。
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对汉字标志的设计进行研究,分别论述了汉字标志“形”的
设计手法和“意”的表达方式。
本文通过对汉字标志的整体论述,感悟到其中传统文化的折射。而只有在对民
族传统文化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时刻把握时代脉搏,敏锐的了解和捕捉事物的灵魂,
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探索,才能从汉字中找到灵感。从而去更广泛的取材,
更自由的发挥,利用汉字这种设计元素表现现代的精神观念,创造出具有独特形式美和丰富意蕴的汉字标志,
青岛大学硕l一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季铁.汉字设计.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22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1320页497页82页
3吴国欣.标志设计.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2页
4于国伦.汉字之光.北京:清华人学山版社,2003.10页
5刘志基.汉字体态论.南宁:广蚀教育出版社,1999.99~102页
6吕胜中.意匠文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目录
7曹方.现代汉字艺术设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3页
8成朝晖,汉字设计.杭州:中国美术出版社,2004.11页
9[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重庆:四J人民出版社,1998.66
页
10韩鹏杰。李红。李娟.华夏艺术历程.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28页
11苏克.新概念标志设计.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1页
12李泽厚.美的历程.修订插图本.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70页
13李中扬.创意源之标志创意.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13页
14[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77.
15苏连弟,李慧娟.中国造型艺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57页
16刘时燕.设计基础之创意字体.西安:陕西人民山版社,2002.36页
17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武汉:武汉人学出版社,2000.98页
18吕曦.文字设计新意象.重庆:重庆山版社,2000.39页
19汪尚麟.创意源之文字创意.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12页
20陆红阳,李明伟.现代设计学校基础设计卷.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33页.-23-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董永红.汉字标志设计浅析.艺术与设计(理论),2005,2:30~32页-24-
青岛大学硕L学位论文
致谢
感谢我的导师岳晓泉老师在学习上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在设计创新上的言
传身教,并帮助我完成此论文;
感谢顾晓梅老师、侍锦老师、王瑞荣老师的无私教诲,我将秉承他们严谨认真
的研究精神和治学态度于我以后的工作当中:
感谢美院的各位领导与老师在三年来对我的帮助和鼓励,我将时刻铭记您们的
教导与关怀。
最后,向参加论文评阅和答辩的各位老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深深的谢意!
董永红2005年5月
汉字标志研究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董永红青岛大学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原新梅 汉字标志与对外汉语教学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4)
汉字标志由于将汉字作为主要设计元素、并承载着浓郁的民族文化而在各种标志中独树一帜.本文在分析汉字标志的设计特征基础上,说明将汉字标志引入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阐述教学步骤、途径方法和原则.
2.期刊论文 杨明. YANG Ming 汉字标志的艺术魅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1)
如何从本土文化、区域文化的现实出发,发掘和继承汉字中可合理变化利用的潜力,汲取其内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意义,融合时代的审美倾向,领会企业的精神内核和发展远景,借助于现代图形设计的视觉张力,适度新颖地把汉字标志的生命活力绽放出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将是汉字标志发展的必由之路.
3.期刊论文 杨锐 浅谈汉字标志的独特魅力与价值 -华章2007(3)
汉字是一种有着巨大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设计元素,最能体现设计的本体语言与文化精神,是一种丰富而巨大的设计资源.汉字标志是以汉字作元素来表现的标志形象,具有其它类标志所不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以汉字做标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直接体现.
4.学位论文 黄勇 汉字标志的优势分析与设计探讨 2005
本文由“汉字标志的优势”和“汉字标志的设计”两大部分撰写而成。 第一部分,指出当今社会中汉字标志的地位不容乐观,过于单一的拉丁化发展趋势造成中国标志失去了民族特色,在当前国内设计界对此现象持模糊态度的情况下中国标志渐渐走入歧途。面对这一现象,分别从哲学、经济、美学、设计、文化、信息、历史七个角度分析了汉字文化与汉字标志的珍贵价值和独特优势,认为既然汉字具有传统哲学的中庸理念、象形美、意境美等众多独特的优势,而且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文化传承载体,汉字标志理应受到重视并得以发扬。 第二部分,针对汉字标志长久以来存在的视觉识别性、记忆性与简洁性不高,且难以处理的问题,进行了纵深的理论分析,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提出了恰当的解决方案,总结归纳出一些常见的汉字标志设计方法。
5.期刊论文 刘鹏 浅析处于竞争优势的汉字标志 -科教文汇2009(25)
本文主要论述了汉字在现代视觉设计领域中,作为标志设计的构成元素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鲜明的民族个性.随着艺术设计界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产生了许多成功的汉字标志,这些标志弘扬了东方文化精髓,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理念与智慧,以本民族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引领时代潮流,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设计艺术.
6.期刊论文 董子龙. 章国锋. 邵元龙. 华炜. DONG Zi-long. ZHANG Guo-feng. SHAO Yuan-long. HUA Wei 基于汉字标志的增强现实系统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2009,14(7)
增强现实是将虚实信息融合的技术,该系统目标是利用普通的网络摄像头,实时地在用户提供的包围在黑色方框中的汉字标志图像上附加相关的媒体信息,有效地扩展和丰富传统的看图识字.为了在复杂的光影下也能稳定地检测出标志,系统利用边缘提取优化了标志检测方法.为了稳定快速地求解摄像机参数,系统首先利用单应性矩阵快速求解出初值,并通过在优化函数中加入自适应的平滑性约束来抑制图像噪声的影响,使得求解的摄像机参数更加精确平滑.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7.会议论文 董子龙. 章国锋. 邵元龙. 华炜 基于汉字标志的增强现实系统 2008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汉字标志的增强现实系统.该系统只需要利用普通的网络摄像头,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方法,可以实时地在用户提供的汉字图像上附加相关的媒体信息,有效扩展和丰富了传统的看图识字.通过对边缘检测的优化,即使在复杂的光影下,我们的标志检测方法也能稳定地检测出标志.在摄像机参数的求解上,我们利用单应性矩阵可以快速求解出初值,并通过在优化函数中加入平滑性约束,来有效抑制图像噪声对求解的影响.自适应的平滑系数调整,使得求解的摄像机参数不仅平滑稳定,而且非常准确.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稳定高效.
8.期刊论文 利莹莹 汉字标志设计教学初探 -文教资料2009(16)
本文作者在汉字标志设计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使学生学会从增强视觉冲击力、提高图文整合意识、融合中西文化三方面来设计汉字标志.在此作者对自己的教学尝试加以介绍,与同行共享.
9.期刊论文 吴振韩. 顾媛媛. WU Zhen-han. GU Yuan-yuan 浅析中国书法笔触对现代汉字标志设计的影响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6)
现代汉字标志设计中书法笔触的应用屡见不鲜,文章从汉字书法和笔触的角度,分析中国各种书法字体和笔触的特点,探讨了这些设计元素在汉字标志设计中被更好地应用的可能.
10.学位论文 张敏 论汉字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2004
汉字的原始雏形是图画,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后证明,汉字是具有巨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它是平面设计中最能体现设计本体语言与文化精神的设计活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在设计和商标上广泛应用文字书法艺术加强装饰效果的先例,而近代汉字标志的出现,也可以说是汉字标志的一个划时代的变革.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汉字标志开始接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文化的启迪.但是现今设计界中,汉字在标志设计中面临尴尬的遭遇,这不仅影响到了我们的设计语言及形式的丰富,也是文化多样性的缺失.因此对汉字标志实行汉字图形化创意设计,能够解决汉字标志的困惑.书法形式的汉字标志应运而生,因为书法艺术与现代设计中的设计因素有着异曲目工的追求.书法以形写意,舍形求神,无论在结构、章法、力量,还是在情绪上都与现代设计息息相关.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Thesis_Y738535.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