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把握文章主旨情感
一般而言,用于高考精读考查的文本,必须中规中矩:段间关系、句间关系、词语关系清晰明确。所以,从高考角度看,散文的章法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首先要明确的是什么叫读懂一篇散文?我们从散文考查的要求“体验、感受、品味、领悟、理解、探索”可以知道,读懂一篇散文的基本要求是,把握文章思路,理清句段关系,归纳文章主旨:前两个是属于结构层面的,后一个是属于内容层面的。
找关键句、关键词是常规的读懂文本的方法,对于散文同样适用。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散文的文体特点找到一些方法。
(一)明确种类。
散文阅读中先明确散文所属的类型,能帮助考生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主题。纵观这几年的高考的散文,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四类:写景、写人记事、状物、哲理
(1)写人叙事类散文
叙事类散文指以记人叙事作为散文写作的主要表现题材或者说叙事本身就是写作目的的散文。它通常是通过一个或几个事件,来表达作者独特的心灵感悟,或体现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反思。文章的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如《耕作的诗人》,全文以“耕作的诗人”——托尔斯泰为中心,分别从他的作品内容表达出他对农人的深厚感情和与土地的紧密结合;他的人生经历越来越离不开土地;他将日常的劳作与写作结合起来的创作观来表达作者对托尔斯泰的高度评价。同时,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这种创作观的态度: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日常的劳作与写作不能绝然分开。
(2)写景状物类散文
作者往往通过对特定景和物的描绘,表达作者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作品的主旨往往隐含在所写的景或物中。通过分析景或物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
如《彩色的荒漠》,作者通过描写环境恶劣、色彩单调的戈壁滩,为下文写石油工人充满热情地奋战在大西北戈壁滩作铺垫,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输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赞扬了石油工人在恶劣的环境下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3)咏物类散文
如《庄周的燕子》从表现手法看,以“庄周的燕子”为题,是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的手法。第一,本文记叙描写了燕子把巢及卵放在人类的屋檐下,又落在人类够不着的树枝上,住几个月就搬走等生活习性,告诉读者燕子是怎样小心地在人类的生活领域求生存的;第二,让读者从平凡熟视的现象中,洞察和捕捉了纷纭复杂的世态人情。第三,通过燕子的生存之道,让读者认识到做人的真谛,归结出处世的智慧:亲而不亵,近而不狎,保持自由与尊严。
(4)议论、哲理类散文
通过作者娓娓的叙述,探究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本质的道理,理解文中描述事物的象征点,分析作者思维运动轨迹或作者联想到的事物,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如《记住回家的路》:作者从陌生的城市随便走走要不忘记归途联想到人生外出闯荡不忘“回家的路”,由家的归途联想到心灵的归途,从而表达出在纷争与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坚守自我的主题思想。
(二)把握一个归结点。
所谓归结点,就是散文的写作目的。散文归根到底就是抒情、言志、达意。但是,不同类型的散文,主旨也是会有所侧重的。
写景散文归结点:通过景物描写,抒发对景物的情感态度(赞美、否定、感慨等),表达出对现实的思考,对历史的思索与评价。如《阳关古道苍凉美》,表现了作者对古道苍凉美的感叹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壶口的黄河》赞颂了壶口黄河的惊人的气势,从而赞美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写人叙事散文归结点:对这个人的形象的刻画,对这人的情感态度,甚至深入到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思考。如《痛哭和珍》,写出了刘和珍的勇气、毅力、乐观热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的批判,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
状物散文归结点:托物言志。寄托了作者的情感与志向。如《灯火的温情》,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在人生中,就算身处逆境,但是还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更重要的是要你在逆境中能在心中点一盏温情的灯,保持自我,不失人格,不失风骨,勇于进取。
总而言之,文中的人事、物、景是中介,通过他们去达到作者的写作目的。散文一切内容与形式的作用,根本是为这个归结点服务。明确这一点,我们在阅读散文探讨主旨时,就不应只停留在人或事的表层了。而从历年高考来看,故乡情怀、文化寻根、和谐共处、本真情感、人生感悟、颂扬名人等题材是散文阅读命题者所钟爱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创新理念。这些题材总体上呈现出贴近生活、关注人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思辨性强等特点。
(三)总结一种思维。
学生难读懂散文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散文看上去内容丰厚繁杂,很难把握那么多的材料。其实,散文的思路可以归结为三部曲:
主要的人、事、景、物的描写——其它的人、事、景、物的描写——主旨的揭示。
如《泥泞》。可以整合文章的材料为:雪的两重性(其它事物)——泥泞的特点(主要事物)——作者对泥泞的看法(揭示主旨)。如《痛哭和珍》写刘和珍的品格——“我”的怯弱——写出了刘和珍的勇气、毅力、乐观热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的批判,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
这三部曲,较好地概括出高考散文的基本思维过程,能很好地简化散文繁多的内容,迅速地理清基本思路。
(四)悟出三个意图。
理清基本思路之后,还要对上述三部曲的作用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主要景、物、人、事本身的描写主要是为了揭示散文的主旨。其它景、物、人、事的描写主要是起到对比或类比,形成反衬或正衬,引出主要对象、做铺垫等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气氛、衬托中心,烘托形象。
例如:如《痛哭和珍》中,作者直接写出了刘和珍的勇气、毅力与乐观热情。同时也写到自己,写自己的“渺小”,以此来衬托出面对凶残敌人时和珍的勇敢。
自我
↑
他人← 形象→社会
↓
自然
(五)记住两个关系。
一是因果关系。散文的内容与形式、主旨与谋篇、主旨与选材、技巧与主旨、技巧与语言,都存在着严格的因果关系。这个因果关系给我们以下的启示:作者选择什么材料、技巧,怎样布局谋篇,都是为服从主旨的。例如《朦胧的敬慕》,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但是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是因为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提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跛脚小孩对鲁迅先生的敬慕。这就是主旨与选材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明白这一点,就能把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有利于我们压缩出文本的主要内容。
二是句段关系。理清句段的关系是我们增分的重要方法。一般而言,文章段与段间关系种类有①并列、②层进、③对比、④承上启下、⑤为下文做铺垫、⑥前后呼应、⑦总起下文、⑧总结上文。句与句的关系有:①因果、②承上启下、③总分、④递进,⑤因果等。
找出文本主旨,理清句段关系,才算真正读懂散文。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做题时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时,往往是缺少理清句段关系的,这也是造成失分的重要原因。
例如:《泥泞》中: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考生往往只答到“泥泞诞生了跋涉者”以及“泥泞使人回忆起民族艰辛的历史”,而漏答了“泥泞带来了乡村质朴自然的生活气息”。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出这一段是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只关注了下面的段落,没有关注上面的部分。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宗者,旨也,即文章的主旨。有了中心,做题就不会“离旨万里”了。散文主旨的把握,是做题的基础和关键。明确主旨,好比是航行在茫茫大海中的船只确定航向,方向对了才有可能到达目的地;方向错了,答题就会不着边际,只会劳而无功。
表格示意
表格示意
第一类——把握文章主旨情感
一般而言,用于高考精读考查的文本,必须中规中矩:段间关系、句间关系、词语关系清晰明确。所以,从高考角度看,散文的章法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首先要明确的是什么叫读懂一篇散文?我们从散文考查的要求“体验、感受、品味、领悟、理解、探索”可以知道,读懂一篇散文的基本要求是,把握文章思路,理清句段关系,归纳文章主旨:前两个是属于结构层面的,后一个是属于内容层面的。
找关键句、关键词是常规的读懂文本的方法,对于散文同样适用。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散文的文体特点找到一些方法。
(一)明确种类。
散文阅读中先明确散文所属的类型,能帮助考生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主题。纵观这几年的高考的散文,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四类:写景、写人记事、状物、哲理
(1)写人叙事类散文
叙事类散文指以记人叙事作为散文写作的主要表现题材或者说叙事本身就是写作目的的散文。它通常是通过一个或几个事件,来表达作者独特的心灵感悟,或体现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反思。文章的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如《耕作的诗人》,全文以“耕作的诗人”——托尔斯泰为中心,分别从他的作品内容表达出他对农人的深厚感情和与土地的紧密结合;他的人生经历越来越离不开土地;他将日常的劳作与写作结合起来的创作观来表达作者对托尔斯泰的高度评价。同时,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这种创作观的态度: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日常的劳作与写作不能绝然分开。
(2)写景状物类散文
作者往往通过对特定景和物的描绘,表达作者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作品的主旨往往隐含在所写的景或物中。通过分析景或物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
如《彩色的荒漠》,作者通过描写环境恶劣、色彩单调的戈壁滩,为下文写石油工人充满热情地奋战在大西北戈壁滩作铺垫,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输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赞扬了石油工人在恶劣的环境下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3)咏物类散文
如《庄周的燕子》从表现手法看,以“庄周的燕子”为题,是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的手法。第一,本文记叙描写了燕子把巢及卵放在人类的屋檐下,又落在人类够不着的树枝上,住几个月就搬走等生活习性,告诉读者燕子是怎样小心地在人类的生活领域求生存的;第二,让读者从平凡熟视的现象中,洞察和捕捉了纷纭复杂的世态人情。第三,通过燕子的生存之道,让读者认识到做人的真谛,归结出处世的智慧:亲而不亵,近而不狎,保持自由与尊严。
(4)议论、哲理类散文
通过作者娓娓的叙述,探究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本质的道理,理解文中描述事物的象征点,分析作者思维运动轨迹或作者联想到的事物,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如《记住回家的路》:作者从陌生的城市随便走走要不忘记归途联想到人生外出闯荡不忘“回家的路”,由家的归途联想到心灵的归途,从而表达出在纷争与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坚守自我的主题思想。
(二)把握一个归结点。
所谓归结点,就是散文的写作目的。散文归根到底就是抒情、言志、达意。但是,不同类型的散文,主旨也是会有所侧重的。
写景散文归结点:通过景物描写,抒发对景物的情感态度(赞美、否定、感慨等),表达出对现实的思考,对历史的思索与评价。如《阳关古道苍凉美》,表现了作者对古道苍凉美的感叹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壶口的黄河》赞颂了壶口黄河的惊人的气势,从而赞美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写人叙事散文归结点:对这个人的形象的刻画,对这人的情感态度,甚至深入到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思考。如《痛哭和珍》,写出了刘和珍的勇气、毅力、乐观热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的批判,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
状物散文归结点:托物言志。寄托了作者的情感与志向。如《灯火的温情》,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在人生中,就算身处逆境,但是还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更重要的是要你在逆境中能在心中点一盏温情的灯,保持自我,不失人格,不失风骨,勇于进取。
总而言之,文中的人事、物、景是中介,通过他们去达到作者的写作目的。散文一切内容与形式的作用,根本是为这个归结点服务。明确这一点,我们在阅读散文探讨主旨时,就不应只停留在人或事的表层了。而从历年高考来看,故乡情怀、文化寻根、和谐共处、本真情感、人生感悟、颂扬名人等题材是散文阅读命题者所钟爱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创新理念。这些题材总体上呈现出贴近生活、关注人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思辨性强等特点。
(三)总结一种思维。
学生难读懂散文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散文看上去内容丰厚繁杂,很难把握那么多的材料。其实,散文的思路可以归结为三部曲:
主要的人、事、景、物的描写——其它的人、事、景、物的描写——主旨的揭示。
如《泥泞》。可以整合文章的材料为:雪的两重性(其它事物)——泥泞的特点(主要事物)——作者对泥泞的看法(揭示主旨)。如《痛哭和珍》写刘和珍的品格——“我”的怯弱——写出了刘和珍的勇气、毅力、乐观热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的批判,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
这三部曲,较好地概括出高考散文的基本思维过程,能很好地简化散文繁多的内容,迅速地理清基本思路。
(四)悟出三个意图。
理清基本思路之后,还要对上述三部曲的作用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主要景、物、人、事本身的描写主要是为了揭示散文的主旨。其它景、物、人、事的描写主要是起到对比或类比,形成反衬或正衬,引出主要对象、做铺垫等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气氛、衬托中心,烘托形象。
例如:如《痛哭和珍》中,作者直接写出了刘和珍的勇气、毅力与乐观热情。同时也写到自己,写自己的“渺小”,以此来衬托出面对凶残敌人时和珍的勇敢。
自我
↑
他人← 形象→社会
↓
自然
(五)记住两个关系。
一是因果关系。散文的内容与形式、主旨与谋篇、主旨与选材、技巧与主旨、技巧与语言,都存在着严格的因果关系。这个因果关系给我们以下的启示:作者选择什么材料、技巧,怎样布局谋篇,都是为服从主旨的。例如《朦胧的敬慕》,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但是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是因为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提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跛脚小孩对鲁迅先生的敬慕。这就是主旨与选材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明白这一点,就能把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有利于我们压缩出文本的主要内容。
二是句段关系。理清句段的关系是我们增分的重要方法。一般而言,文章段与段间关系种类有①并列、②层进、③对比、④承上启下、⑤为下文做铺垫、⑥前后呼应、⑦总起下文、⑧总结上文。句与句的关系有:①因果、②承上启下、③总分、④递进,⑤因果等。
找出文本主旨,理清句段关系,才算真正读懂散文。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做题时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时,往往是缺少理清句段关系的,这也是造成失分的重要原因。
例如:《泥泞》中: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考生往往只答到“泥泞诞生了跋涉者”以及“泥泞使人回忆起民族艰辛的历史”,而漏答了“泥泞带来了乡村质朴自然的生活气息”。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出这一段是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只关注了下面的段落,没有关注上面的部分。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宗者,旨也,即文章的主旨。有了中心,做题就不会“离旨万里”了。散文主旨的把握,是做题的基础和关键。明确主旨,好比是航行在茫茫大海中的船只确定航向,方向对了才有可能到达目的地;方向错了,答题就会不着边际,只会劳而无功。
表格示意
表格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