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发祥
第一节 中国人的起源
史前时代:石器时代 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石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万年)
2、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前——文明出现)
一、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 (一)人类遗址
1.直立人:(正在形成中的人) 巫山人 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人 2.智人:(完全的人)
马坝人:广东曲江马坝狮子山。 大荔人:陕西大荔甜水沟。 长阳人:湖北长阳龙洞。 丁村人:山西襄汾丁村。 柳江人:广西柳江通天岩。 山顶洞人: 资阳人: (二)旧石器时代的工具 1.石器 2.人工取火 3.弓箭
4.骨、角器物大量出现
注:“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的区分: 主要在于先民使用的石器工具制作的精细程度
注:体制人学:
1.黄种人:蒙古人种 2.白种人:欧罗巴人种 3.黑种人:尼罗格人种 二、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
新石器时代从距今约1万年前开始,到距今约4000年结束 。 (一)人类文化遗址: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
早期:
磁山文化 :河北南部武安磁山遗址 。 裴李岗文化:河南新郑县裴李岗 北辛文化:山东滕县北辛
大地湾文化:也叫白家村文化或老官台文化。甘肃秦安县大地湾遗址。陕西华县老官台遗址文化和陕西临潼县白家村文化属于此范围。分布在天水和潼关之间的渭水流域。 中期:
仰韶文化: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距今约7000——5000年。它主要分布在甘肃东部、陕西、山西南部、河南及临近地区。关中平原为这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仰韶居民过着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有较大的村落,住房主要为
半地穴式。仰韶人的生产经济以农耕为主,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 同时饲养牲畜和渔猎。农作物主要有粟和黍,家畜有狗和猪。制作陶器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彩陶比较发达。
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由北辛文化发展而来。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距今约6300年——4400年。主要农作物也是粟,饲养猪狗。手工业较发达,有精致的骨角、象牙、玉石制品。制陶工艺水平较高,出现轮制陶。 龙山文化: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遗址 。距今约4500——4000年 。轮制黑陶 山东、河南、陕西龙山文化
马家窑文化: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 。距今5200年——4000年。种植粟黍,过农耕生活,彩陶相当发达。在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及附近地区。
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
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彭头山文化: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 。距今约9000年或者更早。手制粗陶,陶片中夹杂稻壳痕迹。饲养有水牛。
大溪文化:四川巫山大溪遗址。距今6400年——5500年。稻作物为主,饲养猪狗牛羊鸡等家畜,有黑绘彩陶。
屈家岭文化 :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距今约5500年——4500年。灰陶为主要标志。 石家河文化: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距今约4400年上下。轮制灰陶。
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约7000——5400年。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有干栏式房屋。雕刻艺术器。
马家浜文化:浙江嘉兴马家浜遗址,前后延续1000多年。浙江桐乡县罗家角遗址属于早期马家浜文化。距今约7000年。 崧泽文化:上海青浦崧泽遗址。距今6000年——5200年。种植稻子,使用磨制石器,有了轮制技术。
良渚文化:浙江余姚良渚遗址。距今5200年——4200年。种植水稻。养蚕织布,制作漂亮的磨光黑陶,掌握了很高的琢玉技巧,制作出大批精美的玉器,居住干栏式建筑。 马家浜→崧泽文化 →良渚文化
兴隆洼文化: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 。距今8000——7500年 。
红山文化: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 。距今约6000年上下(一说5000年上下) 。红山文化有农耕和家畜养殖,以石块砌筑祭台和神庙,用粘土塑造神像,墓葬有积石冢和石棺葬 。
注:区分一个文化的要素:
生产工具、陶具、石器、埋葬方式等
第二节 原始农业、畜牧业、制陶
一、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和父系氏族公社 1.母系氏族公社
是由一个女祖先繁衍下来的血缘集团,世系按母系血缘计算,生产资料公有,集体生活,共同消费,血缘内婚姻转向氏族外婚。第三节 初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
一、原始宗教
1.自然崇拜和灵物崇拜:
对大自然的崇拜(太阳、大地)是先民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
大地崇拜 天体崇拜 灵物崇拜 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中期。 2. 父系氏族公社
世系按父系计算,男子是社会和家庭的核心。婚姻转变为男婚女嫁,逐渐过渡为一夫一妻。距今约5500年到4000年之间。 二、原始农业、畜牧业、制陶 1.农业:
最早:粟、黍、稻(小米、小麦、水稻) 五谷:稷(粟、小麦)、黍(粘米)、麦、稻、 菽(大豆)+麻 2.畜牧业:
家畜,家禽饲养业与农耕业相辅相成 六畜:马、牛、羊、鸡、犬、豕(豚、彘、猪) 3.制陶:
由粗糙的打制阶段——精细的磨制阶段 A.泥质陶:陶质细腻,炊具 B.夹砂陶:耐高温 泥条盘筑——轮制陶器
陶器是人类使之改变分子化学结构的第一种制作物。
*原始宗教协调原始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当时人的本能与文化之间的张力,满足前文明时代人的精神需要,故而原始宗教曾是原始时代的主流文化。 2.图腾崇拜: A.东方:尚鸟尚风 B.东南:尚蛇 C.中原:尚龙 D.西南:尚虎
龙由:马、鳄、蛇、鹿、鹰等(图腾组合)3.生殖崇拜:(男女生殖器)
原因:两性关系的原始本能和对生殖繁衍的渴望 4.祖先崇拜:
A.母系氏族:女性祖先崇拜(女娲) B.父系氏族:男性祖先崇拜(盘古、炎黄二帝等)
祖先崇拜的长期延伸,构成中国人传统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A.远祖崇拜是后世圣贤崇拜的源头 B.近祖崇拜是后世宗法文化的先导 巫术:以谋求控制自然力为目标的仪式 祈求式、比拟式、接触式、诅咒式、录符式、占卜式
司职:祝史、预卜、医(巫、医不分家)、占梦、舞蹈 二、文化艺术 1.语言与记事符号 2.绘画、雕塑 3.音乐、舞蹈 4.天文历法
琮: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体现了原始先民“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一般认为它是巫祝祭祀时通天地的法器。 5.数字萌芽 6.建筑技术
“窈窕”:洞穴的意思,意指女子居于后室 A.巢居:长江流域 干栏式建筑 B.穴居:黄河流域 土木合筑的混合结构 半坡:“前堂后室”布局 C.希腊:以岩石为材料的建筑 7.百草成药
“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
——《史记 补三皇本记》
第四节 传统视野中的“黄金时代”
一、上古部落集团
华夏集团(河洛集团):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 北部黄帝,南部炎帝
东夷集团(海岱集团):黄河中下游及东部沿海地区 以蚩尤为首,少昊氏,高阳氏 苗蛮集团(江汉集团):南方长江、汉水流域 以祝融为首
华夏、夷、蛮三族实为秦汉间所称的中国人的三个主要来源。 二、“大同” 时代 尧、舜、禹
三、古史辨派和走出疑古时代 顾颉刚、 李学勤 四、上古神话
原始神话是先民在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创造出的各种解释自然现象、人类起源和追述祖先的幻想故事。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
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话是通过人们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 《诗经》、《左传》、《逸周书》、《穆天子传》、《淮南子》、《楚辞》、《山海经》 (一).神话的分类:
1.解释宇宙和人类起源、解释自然现象的神话。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
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乃后有三皇。(《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汉代应劭《风俗通义》)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列子汤问》)
2.反映人类与自然斗争的神话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 海外北经》)
又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山海经 北山经》)
3.关于中华民族始祖的神话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山海经 大荒北经》)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 4.关于文字起源的神话: 仓颉造字
(二)、三皇五帝的故事。
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正相当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阶段即中国石器时代的晚期。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一般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人物初祖:黄帝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发祥
第一节 中国人的起源
史前时代:石器时代 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石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万年)
2、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前——文明出现)
一、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 (一)人类遗址
1.直立人:(正在形成中的人) 巫山人 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人 2.智人:(完全的人)
马坝人:广东曲江马坝狮子山。 大荔人:陕西大荔甜水沟。 长阳人:湖北长阳龙洞。 丁村人:山西襄汾丁村。 柳江人:广西柳江通天岩。 山顶洞人: 资阳人: (二)旧石器时代的工具 1.石器 2.人工取火 3.弓箭
4.骨、角器物大量出现
注:“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的区分: 主要在于先民使用的石器工具制作的精细程度
注:体制人学:
1.黄种人:蒙古人种 2.白种人:欧罗巴人种 3.黑种人:尼罗格人种 二、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
新石器时代从距今约1万年前开始,到距今约4000年结束 。 (一)人类文化遗址: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
早期:
磁山文化 :河北南部武安磁山遗址 。 裴李岗文化:河南新郑县裴李岗 北辛文化:山东滕县北辛
大地湾文化:也叫白家村文化或老官台文化。甘肃秦安县大地湾遗址。陕西华县老官台遗址文化和陕西临潼县白家村文化属于此范围。分布在天水和潼关之间的渭水流域。 中期:
仰韶文化: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距今约7000——5000年。它主要分布在甘肃东部、陕西、山西南部、河南及临近地区。关中平原为这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仰韶居民过着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有较大的村落,住房主要为
半地穴式。仰韶人的生产经济以农耕为主,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 同时饲养牲畜和渔猎。农作物主要有粟和黍,家畜有狗和猪。制作陶器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彩陶比较发达。
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由北辛文化发展而来。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距今约6300年——4400年。主要农作物也是粟,饲养猪狗。手工业较发达,有精致的骨角、象牙、玉石制品。制陶工艺水平较高,出现轮制陶。 龙山文化: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遗址 。距今约4500——4000年 。轮制黑陶 山东、河南、陕西龙山文化
马家窑文化: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 。距今5200年——4000年。种植粟黍,过农耕生活,彩陶相当发达。在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及附近地区。
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
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彭头山文化: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 。距今约9000年或者更早。手制粗陶,陶片中夹杂稻壳痕迹。饲养有水牛。
大溪文化:四川巫山大溪遗址。距今6400年——5500年。稻作物为主,饲养猪狗牛羊鸡等家畜,有黑绘彩陶。
屈家岭文化 :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距今约5500年——4500年。灰陶为主要标志。 石家河文化: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距今约4400年上下。轮制灰陶。
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约7000——5400年。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有干栏式房屋。雕刻艺术器。
马家浜文化:浙江嘉兴马家浜遗址,前后延续1000多年。浙江桐乡县罗家角遗址属于早期马家浜文化。距今约7000年。 崧泽文化:上海青浦崧泽遗址。距今6000年——5200年。种植稻子,使用磨制石器,有了轮制技术。
良渚文化:浙江余姚良渚遗址。距今5200年——4200年。种植水稻。养蚕织布,制作漂亮的磨光黑陶,掌握了很高的琢玉技巧,制作出大批精美的玉器,居住干栏式建筑。 马家浜→崧泽文化 →良渚文化
兴隆洼文化: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 。距今8000——7500年 。
红山文化: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 。距今约6000年上下(一说5000年上下) 。红山文化有农耕和家畜养殖,以石块砌筑祭台和神庙,用粘土塑造神像,墓葬有积石冢和石棺葬 。
注:区分一个文化的要素:
生产工具、陶具、石器、埋葬方式等
第二节 原始农业、畜牧业、制陶
一、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和父系氏族公社 1.母系氏族公社
是由一个女祖先繁衍下来的血缘集团,世系按母系血缘计算,生产资料公有,集体生活,共同消费,血缘内婚姻转向氏族外婚。第三节 初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
一、原始宗教
1.自然崇拜和灵物崇拜:
对大自然的崇拜(太阳、大地)是先民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
大地崇拜 天体崇拜 灵物崇拜 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中期。 2. 父系氏族公社
世系按父系计算,男子是社会和家庭的核心。婚姻转变为男婚女嫁,逐渐过渡为一夫一妻。距今约5500年到4000年之间。 二、原始农业、畜牧业、制陶 1.农业:
最早:粟、黍、稻(小米、小麦、水稻) 五谷:稷(粟、小麦)、黍(粘米)、麦、稻、 菽(大豆)+麻 2.畜牧业:
家畜,家禽饲养业与农耕业相辅相成 六畜:马、牛、羊、鸡、犬、豕(豚、彘、猪) 3.制陶:
由粗糙的打制阶段——精细的磨制阶段 A.泥质陶:陶质细腻,炊具 B.夹砂陶:耐高温 泥条盘筑——轮制陶器
陶器是人类使之改变分子化学结构的第一种制作物。
*原始宗教协调原始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当时人的本能与文化之间的张力,满足前文明时代人的精神需要,故而原始宗教曾是原始时代的主流文化。 2.图腾崇拜: A.东方:尚鸟尚风 B.东南:尚蛇 C.中原:尚龙 D.西南:尚虎
龙由:马、鳄、蛇、鹿、鹰等(图腾组合)3.生殖崇拜:(男女生殖器)
原因:两性关系的原始本能和对生殖繁衍的渴望 4.祖先崇拜:
A.母系氏族:女性祖先崇拜(女娲) B.父系氏族:男性祖先崇拜(盘古、炎黄二帝等)
祖先崇拜的长期延伸,构成中国人传统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A.远祖崇拜是后世圣贤崇拜的源头 B.近祖崇拜是后世宗法文化的先导 巫术:以谋求控制自然力为目标的仪式 祈求式、比拟式、接触式、诅咒式、录符式、占卜式
司职:祝史、预卜、医(巫、医不分家)、占梦、舞蹈 二、文化艺术 1.语言与记事符号 2.绘画、雕塑 3.音乐、舞蹈 4.天文历法
琮: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体现了原始先民“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一般认为它是巫祝祭祀时通天地的法器。 5.数字萌芽 6.建筑技术
“窈窕”:洞穴的意思,意指女子居于后室 A.巢居:长江流域 干栏式建筑 B.穴居:黄河流域 土木合筑的混合结构 半坡:“前堂后室”布局 C.希腊:以岩石为材料的建筑 7.百草成药
“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
——《史记 补三皇本记》
第四节 传统视野中的“黄金时代”
一、上古部落集团
华夏集团(河洛集团):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 北部黄帝,南部炎帝
东夷集团(海岱集团):黄河中下游及东部沿海地区 以蚩尤为首,少昊氏,高阳氏 苗蛮集团(江汉集团):南方长江、汉水流域 以祝融为首
华夏、夷、蛮三族实为秦汉间所称的中国人的三个主要来源。 二、“大同” 时代 尧、舜、禹
三、古史辨派和走出疑古时代 顾颉刚、 李学勤 四、上古神话
原始神话是先民在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创造出的各种解释自然现象、人类起源和追述祖先的幻想故事。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
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话是通过人们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 《诗经》、《左传》、《逸周书》、《穆天子传》、《淮南子》、《楚辞》、《山海经》 (一).神话的分类:
1.解释宇宙和人类起源、解释自然现象的神话。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
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乃后有三皇。(《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汉代应劭《风俗通义》)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列子汤问》)
2.反映人类与自然斗争的神话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 海外北经》)
又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山海经 北山经》)
3.关于中华民族始祖的神话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山海经 大荒北经》)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 4.关于文字起源的神话: 仓颉造字
(二)、三皇五帝的故事。
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正相当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阶段即中国石器时代的晚期。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一般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人物初祖: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