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调制系统译码实验

现代通信原理综合实验

实验七 增量调制系统译码实验

实验内容

1.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M)译码实验 2.增量调制(△M)系统特性、指标测试实验

3.同等条件下的PCM 与增量调制(△M)系统性能比较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系统的电路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 2.熟悉对增量调制编译码电路工作过程的检测和测试方法。

3.熟悉该系统在不同工作频率,不同信号频率和不同信号幅度下跟踪输入信号的情况。 4.掌握测量系统的过载特性、编码动态范围以及最大化信噪比等三大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 实验电路工作原理

图7-1是增量调制译码电路结构方框图。图7-2是电原理框图。图7-4是电原理图。

1.实验电路基本工作过程

由发端送来的编码数据信号加至信号开关K802的引脚,通过该开关的作用,把信号送到U801(MC34115)芯片的第13引脚,即接收数据输入端。本系统因为是译码电路,故CPU送出低电平至U801(MC34115)的15引脚,使模拟输入运算放大器与移位寄存器断开,而数字输入运算放大器与移位寄存器接通,这样,接收数据信码经过数字输入运算放大器整形后送到移位寄存器,后面的工作过程与编码时相同,只是解调信号不再送回第2引脚(ANF端),而是直接送入后面的积分网络中,再通过接收通道低通滤波电路滤去高频量化噪声,然后送出话音信号,推动喇叭。

实验七 增量调制系统译码实验

图7-2 增量调制系统译码器电路原理方框图。

虽然增量调制系统的话音质量不如脉冲编码调制PCM数字系统的音质,但是由于增量调制电路比较简单,能从较低的数码率进行编码,通常为16~32kbit/s,在用于单路数字电话通信时,不需要收发端同步,故增量调制系统仍然广泛应用于数字话音通信系统中,如应用在传输数码率的军事,野外及保密数字电话等方面,在军队系统中的数字卫星通信地面站设备中,其终端部分的话音编码就是应用的这种大规模集成电路MC3417,MC3418的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方式。

2.增量调制系统的基本特性 (1)过载特性

定义:是指编码器不产生过载所能承受的最大输入信号电压的特性。

现代通信原理综合实验

在简单增量调制系统中,每收到一个“1”码,本地译码器就输出一个正斜变电压,若收到一个“0”码,本地译码器就输出一个负斜变电压,其斜率为:

E ∆1=0=∆f S , 因为

T S =T S RC f S

式中,E为积分网络RC上的电压,fs 为工作频率,Ts为工作周期,Δ为量化级,显然,对于

f s (2)超始编码电平AK

∆S (t )' ≤ 当编码器输入信号最大幅度等于或小于量化时的一半时,即满足关系式:

2

输入信号的变化。我们把开始编码的输入信号的幅度称为起始编码电平Ak 。显然, A k =

2

(3)编码动态范围Dc

编码动态范围Dc就是输入信号临界过载电压Am 与Ak 之间的范围。一般用分贝值表示,则:

A f

D C =20lg(m dB ) D C =20lg(S dB )

A k πf m

(4)最大信号量化信噪比

a.定义:最大信号量化信噪比就是收端输出的最大信号功率P0与量化噪声功率N0之比,用以衡量编码器在编码过程中,由于信号的幅度,时间量化而造成的失真程度。

∆2

实验七 增量调制系统译码实验

b.计算公式:对于本实验系统中含有双积分网络的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系统,则:

其中fS 为取样频率,f为输入信号频率,fao为话路滤波截止频率,当采用fS =32Kb/s,f=8000Hz,fa=3400Hz时,可计算出: S (=28. 5dB ) Nq

S 2f S 3() max =0. 0006762Nq f ×f a 3

图7-4 增量调制译码电路电原理图

三. 实验内容

1.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M)译码实验 2.增量调制(△M)系统特性、指标测试实验 3.同等条件下的PCM 与 △M 系统性能比较实验

现代通信原理综合实验

详细内容具体说明如下: 1.单音频信号实验

(1)在增量调制系统的编码电路发端 S201 输入一音频信号,频率为800Hz,幅度在2V左右,使发端的编码器正常工作,用示波器测量该增量调制系统译码器电路TP801~TP804各测量点波形。并作记录。注意相位关系。

(2)保持输入信号的频率不变,而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度,再测量TP801~TP804各点波形。并能识别正常编码,起始编码与过载编码时的波形。 2.测量系统的过载特性,并绘制系统的过载特性曲线

(1)在增量调制系统的发送端,即编码器电路中,输入一音频信号频率f为800Hz,用示波器测量译码器的输出波形,即测量点TP804。调节输入信号的幅度由小到大,记录下使译码器输出波形失真时的临界过载电压 Am0。 (2)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f,分别取f=400Hz、800Hz、1200Hz、1600Hz、2000Hz、2400Hz、2800Hz、3000Hz、3400Hz,列表记下相应的临界过载电平Am0。见表7-1。

(3)绘制过载特性曲线时,先要测量出输入信号某一频率的起始编码电平AK ,然后再测量出临界过载电平Am0,将临界过载电平Am0与起始编码电平AK 之比取分贝数来表示。 如取音频输入信号频率f=800Hz,时钟速率在64KHz,调节音频输入信号的电压幅度Am 从零逐渐增大,用示波器观察增量调制系统编码器输出信码P(t)波形,即测量点TP203点波形,记录下刚开始编码时的Am 值。然后再逐渐增大音频输入信号的幅度,记录下增量调制系统译码器测量点TP804处的输出波形,即刚开始失真时的临界过载电压Am0,将A

m0/AK 之比值取分贝数表示,即可绘制出过载特性曲线中的一个点,再作出过载特性曲线。见表7-2。 3.测量系统的编码动态范围

取输入音频信号的频率f = 800Hz,时钟速率32KHz、64KHz分别记录各时钟速率下信

号临界过载电压Am0值,和起始编码电压Ak ,然后计算并取分贝来表示。 DC (dB)= 20 lg Am0 - 20lgAk

取音频输入信号频率f=800Hz。见表7-3。

实验七 增量调制系统译码实验

注意:系统的转换开关的设置,发送端与接收端各开关的设置必须相一致,否则将出现测量错误。如果发送端的时钟速率取32KHz时,则K201的第2端与第3端的跳线器相连接,此时在接收端的时钟速率也应取32KHz,即K801的第2端与第3端相连接,这样收发端的工作时钟就相一致,编码速率与解码速率相一致,输出为正确波形。 4.测量系统的最大信号量化噪声

实际工作时,通常采用失真度仪来测量最大信号量化噪声比。因为失真度与信噪比互为倒数,所以当用失真度仪测出失真度为x值时,取其倒数1/x即为信噪比,即失真度= x,则S/Nq = 1/x或(S/Nq

)= 20lg(1/x)dB

关于失真度仪的工作原理,操作使用方法等见该仪表的说明书,这里略。见表7-4。

5.话音通信实验

(1)单音频信号进行实验系统通信实验,取音频信号频率为1KHz,从S201进入。

(3)外加广播信号或音乐信号从S201进入,进行实验系统通信实验,在接收端,译码

现代通信原理综合实验

电路的输出端插座 K001接入喇叭,即可放出广播信号或音乐信号进行收发通话, 接收端输出语音幅度可能被放大,也可能被减小,幅度可由通信话路终端接收滤波器电路中的电位器 W003进行调节。如图7-5所示。

四. 实验步骤

1.按下按键开关:K2、K3、K100、K200、K800

2.按一下“开始”与“∆M 译码”功能键,显示代码“7” 3.必须使∆M 编码实验工作正常

4.跳线开关设置:K1011–2、K2011–2、K8011–2、K8021–25.外加300Hz~3400Hz信号从S201进入

五. 测量点说明

1.TP801:增量调制译码电路的工作时钟输入波形,工作频率为64KHz 或32KHz 或

16KHz,它由开关K801的选择来决定: 1脚与2脚相连为64KHz 时钟信号, 2脚与3脚相连为32KHz 时钟信号, 4脚与5脚相连为16KHz 时钟信号,

5脚与6脚相连为来自PSK 再生时钟32KHz 的时钟信号波形同TP205, 即:TP801 = TP205

2.TP802:增量调制译码电路的数字信号输入波形,工作频率为64KHz 或32KHz 或 16KHz,它由开关K802的选择来决定。开关K802的作用:

1端与2端相连,增量调制编码电路的数字信号输出波形,即:TP802 = TP203 2端与3端相连,来自PSK 解调电路的解调数字基带信码

3.TP803:增量调制译码电路的本地译码电路模拟信号输出波形。

其输出波形与TP202相近似,即经过二次积分网络后输出的波形。

4.TP804:波形同TP803,但幅度可能被放大,也可能被减小,幅度可由通信话路终端 接收滤波器电路中的电位器 W003进行调节。

六. 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实验系统总方框图

2.画出实验内容1中各测量点的波形。

3.列表并画出过载特性曲线,根据实验内容要求在相应的表格中填入测试记录数据值。 4.总结话音通信实验时的实验体会,并写出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5.在通话的质量方面,你认为该实验系统如何改进方能提高话音的质量?

现代通信原理综合实验

实验七 增量调制系统译码实验

实验内容

1.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M)译码实验 2.增量调制(△M)系统特性、指标测试实验

3.同等条件下的PCM 与增量调制(△M)系统性能比较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系统的电路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 2.熟悉对增量调制编译码电路工作过程的检测和测试方法。

3.熟悉该系统在不同工作频率,不同信号频率和不同信号幅度下跟踪输入信号的情况。 4.掌握测量系统的过载特性、编码动态范围以及最大化信噪比等三大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 实验电路工作原理

图7-1是增量调制译码电路结构方框图。图7-2是电原理框图。图7-4是电原理图。

1.实验电路基本工作过程

由发端送来的编码数据信号加至信号开关K802的引脚,通过该开关的作用,把信号送到U801(MC34115)芯片的第13引脚,即接收数据输入端。本系统因为是译码电路,故CPU送出低电平至U801(MC34115)的15引脚,使模拟输入运算放大器与移位寄存器断开,而数字输入运算放大器与移位寄存器接通,这样,接收数据信码经过数字输入运算放大器整形后送到移位寄存器,后面的工作过程与编码时相同,只是解调信号不再送回第2引脚(ANF端),而是直接送入后面的积分网络中,再通过接收通道低通滤波电路滤去高频量化噪声,然后送出话音信号,推动喇叭。

实验七 增量调制系统译码实验

图7-2 增量调制系统译码器电路原理方框图。

虽然增量调制系统的话音质量不如脉冲编码调制PCM数字系统的音质,但是由于增量调制电路比较简单,能从较低的数码率进行编码,通常为16~32kbit/s,在用于单路数字电话通信时,不需要收发端同步,故增量调制系统仍然广泛应用于数字话音通信系统中,如应用在传输数码率的军事,野外及保密数字电话等方面,在军队系统中的数字卫星通信地面站设备中,其终端部分的话音编码就是应用的这种大规模集成电路MC3417,MC3418的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方式。

2.增量调制系统的基本特性 (1)过载特性

定义:是指编码器不产生过载所能承受的最大输入信号电压的特性。

现代通信原理综合实验

在简单增量调制系统中,每收到一个“1”码,本地译码器就输出一个正斜变电压,若收到一个“0”码,本地译码器就输出一个负斜变电压,其斜率为:

E ∆1=0=∆f S , 因为

T S =T S RC f S

式中,E为积分网络RC上的电压,fs 为工作频率,Ts为工作周期,Δ为量化级,显然,对于

f s (2)超始编码电平AK

∆S (t )' ≤ 当编码器输入信号最大幅度等于或小于量化时的一半时,即满足关系式:

2

输入信号的变化。我们把开始编码的输入信号的幅度称为起始编码电平Ak 。显然, A k =

2

(3)编码动态范围Dc

编码动态范围Dc就是输入信号临界过载电压Am 与Ak 之间的范围。一般用分贝值表示,则:

A f

D C =20lg(m dB ) D C =20lg(S dB )

A k πf m

(4)最大信号量化信噪比

a.定义:最大信号量化信噪比就是收端输出的最大信号功率P0与量化噪声功率N0之比,用以衡量编码器在编码过程中,由于信号的幅度,时间量化而造成的失真程度。

∆2

实验七 增量调制系统译码实验

b.计算公式:对于本实验系统中含有双积分网络的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系统,则:

其中fS 为取样频率,f为输入信号频率,fao为话路滤波截止频率,当采用fS =32Kb/s,f=8000Hz,fa=3400Hz时,可计算出: S (=28. 5dB ) Nq

S 2f S 3() max =0. 0006762Nq f ×f a 3

图7-4 增量调制译码电路电原理图

三. 实验内容

1.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M)译码实验 2.增量调制(△M)系统特性、指标测试实验 3.同等条件下的PCM 与 △M 系统性能比较实验

现代通信原理综合实验

详细内容具体说明如下: 1.单音频信号实验

(1)在增量调制系统的编码电路发端 S201 输入一音频信号,频率为800Hz,幅度在2V左右,使发端的编码器正常工作,用示波器测量该增量调制系统译码器电路TP801~TP804各测量点波形。并作记录。注意相位关系。

(2)保持输入信号的频率不变,而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度,再测量TP801~TP804各点波形。并能识别正常编码,起始编码与过载编码时的波形。 2.测量系统的过载特性,并绘制系统的过载特性曲线

(1)在增量调制系统的发送端,即编码器电路中,输入一音频信号频率f为800Hz,用示波器测量译码器的输出波形,即测量点TP804。调节输入信号的幅度由小到大,记录下使译码器输出波形失真时的临界过载电压 Am0。 (2)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f,分别取f=400Hz、800Hz、1200Hz、1600Hz、2000Hz、2400Hz、2800Hz、3000Hz、3400Hz,列表记下相应的临界过载电平Am0。见表7-1。

(3)绘制过载特性曲线时,先要测量出输入信号某一频率的起始编码电平AK ,然后再测量出临界过载电平Am0,将临界过载电平Am0与起始编码电平AK 之比取分贝数来表示。 如取音频输入信号频率f=800Hz,时钟速率在64KHz,调节音频输入信号的电压幅度Am 从零逐渐增大,用示波器观察增量调制系统编码器输出信码P(t)波形,即测量点TP203点波形,记录下刚开始编码时的Am 值。然后再逐渐增大音频输入信号的幅度,记录下增量调制系统译码器测量点TP804处的输出波形,即刚开始失真时的临界过载电压Am0,将A

m0/AK 之比值取分贝数表示,即可绘制出过载特性曲线中的一个点,再作出过载特性曲线。见表7-2。 3.测量系统的编码动态范围

取输入音频信号的频率f = 800Hz,时钟速率32KHz、64KHz分别记录各时钟速率下信

号临界过载电压Am0值,和起始编码电压Ak ,然后计算并取分贝来表示。 DC (dB)= 20 lg Am0 - 20lgAk

取音频输入信号频率f=800Hz。见表7-3。

实验七 增量调制系统译码实验

注意:系统的转换开关的设置,发送端与接收端各开关的设置必须相一致,否则将出现测量错误。如果发送端的时钟速率取32KHz时,则K201的第2端与第3端的跳线器相连接,此时在接收端的时钟速率也应取32KHz,即K801的第2端与第3端相连接,这样收发端的工作时钟就相一致,编码速率与解码速率相一致,输出为正确波形。 4.测量系统的最大信号量化噪声

实际工作时,通常采用失真度仪来测量最大信号量化噪声比。因为失真度与信噪比互为倒数,所以当用失真度仪测出失真度为x值时,取其倒数1/x即为信噪比,即失真度= x,则S/Nq = 1/x或(S/Nq

)= 20lg(1/x)dB

关于失真度仪的工作原理,操作使用方法等见该仪表的说明书,这里略。见表7-4。

5.话音通信实验

(1)单音频信号进行实验系统通信实验,取音频信号频率为1KHz,从S201进入。

(3)外加广播信号或音乐信号从S201进入,进行实验系统通信实验,在接收端,译码

现代通信原理综合实验

电路的输出端插座 K001接入喇叭,即可放出广播信号或音乐信号进行收发通话, 接收端输出语音幅度可能被放大,也可能被减小,幅度可由通信话路终端接收滤波器电路中的电位器 W003进行调节。如图7-5所示。

四. 实验步骤

1.按下按键开关:K2、K3、K100、K200、K800

2.按一下“开始”与“∆M 译码”功能键,显示代码“7” 3.必须使∆M 编码实验工作正常

4.跳线开关设置:K1011–2、K2011–2、K8011–2、K8021–25.外加300Hz~3400Hz信号从S201进入

五. 测量点说明

1.TP801:增量调制译码电路的工作时钟输入波形,工作频率为64KHz 或32KHz 或

16KHz,它由开关K801的选择来决定: 1脚与2脚相连为64KHz 时钟信号, 2脚与3脚相连为32KHz 时钟信号, 4脚与5脚相连为16KHz 时钟信号,

5脚与6脚相连为来自PSK 再生时钟32KHz 的时钟信号波形同TP205, 即:TP801 = TP205

2.TP802:增量调制译码电路的数字信号输入波形,工作频率为64KHz 或32KHz 或 16KHz,它由开关K802的选择来决定。开关K802的作用:

1端与2端相连,增量调制编码电路的数字信号输出波形,即:TP802 = TP203 2端与3端相连,来自PSK 解调电路的解调数字基带信码

3.TP803:增量调制译码电路的本地译码电路模拟信号输出波形。

其输出波形与TP202相近似,即经过二次积分网络后输出的波形。

4.TP804:波形同TP803,但幅度可能被放大,也可能被减小,幅度可由通信话路终端 接收滤波器电路中的电位器 W003进行调节。

六. 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实验系统总方框图

2.画出实验内容1中各测量点的波形。

3.列表并画出过载特性曲线,根据实验内容要求在相应的表格中填入测试记录数据值。 4.总结话音通信实验时的实验体会,并写出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5.在通话的质量方面,你认为该实验系统如何改进方能提高话音的质量?


相关文章

  •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DPCM编译码器设计及应用
  • 程 设 计 报 课题名称 DPCM编译码器设计及应用 专 业班 级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3年12月21 日 课告 湖南工程学院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 课程名称 通信原理 课 题 DPCM编译码器设计及应用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查看


  • 27484 通信原理与系统大纲
  • 27484 通信原理与系统 来源:苏州自学考试网 南京理工大学编 (高纲号 0583)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通信原理与系统>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须课,是为培养应考者了解和掌握现 ...查看


  •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课程名称:姓 名:系:专 业:年 级:学 号:指导教师:职 称:信息工程类 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 信息与机电工程系 电子信息工程 2011 2014年 12月29日 实验项目列表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 ...查看


  • 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
  • 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通信原理 实验名称: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 实验类型: 验证性■ 综合性□ 设计性□ 实验室名称: 通信实验室 班级: 电子10-1班 学号:[1**********]2 姓名: 王红霞 ...查看


  • 通信原理思考题解析樊昌信(第六版)
  • 3–1 何谓随机过程?它具有什么特点? 答:随机过程是一类随时间作随机变化的过程,它不能用确切的时间函数描述. 随机过程是所有样本函数的集合或随机过程是在时间进程中处于不同时刻的随机变量的集合. 3–4 平稳过程的自相关函数有哪些性质?它与 ...查看


  • 光纤通信实验
  • 实验一 多模光纤损耗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纤损耗的定义 2.学会用插入法测量多模光纤的损耗 二.实验内容 1.测量多模光纤的衰减 2.测量多模光纤的损耗 三.实验仪器 1.ZY12OFCom23BH1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 1台 ...查看


  • 通信原理第六版思考题
  • 第一章 绪论 1.1以无线广播和电视为例,说明图1-1模型中的信息源,受信者及信道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在无线电广播中,信息源包括的具体内容为从声音转换而成的原始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乘的声音:在电视系统中 ...查看


  • 通信原理课程实验指导书
  • 开发平台介绍 实验箱名称:LTE-TX-02E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 实验平台的开发单位:湖北武汉凌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卓刀南路3-21号 联系电话:027-87800788 实验箱为模块化结构,外形图如图1所示: 图1 ...查看


  • 通原简答题
  • 第三章 1. 何谓随机过程?它具有什么特点? 答:随机过程是所有样本函数的集合,是在时间进程中处于不同时刻的随机变量的集合. 特点:1.不能用确切的时间函数描述 2.具有随机性,每个样本函数都是一个确定的数值,但是都不可预知 2.随机过程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