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是怎样歪曲人民英雄形象的

  按:本刊第五十五期(一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出版)和第五十九期(一九五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出版)曾先后发表过胡风所写的关于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郭俊卿和胶东解放区民兵英雄孙玉敏的两篇特写。胡风在这两篇特写里,正如同胡风以及胡风分子在其他一些作品里一样,表面上是歌颂新社会和新人物,实质上是严重地歪曲了人民英雄的形象,污蔑共度党培养出来的新的人物的高贵品质。胡风所以这样作,正是他用两面派手法进行反革命活动的一贯手段,他以拥护新社会歌颂新人物作幌子,暗地里贩卖他那套反动的资产阶级唯心论思想,妄图以此向革命进攻,毒害青年。我们当时对胡风的这两篇作品虽然也感到问题很多,但因存在着盲目崇拜权威思想,以为胡风是老作家,他能主动为青年刊物介绍英雄人物是难得的,因而只作了一些修改就予以发表,这说明我们政治嗅觉不灵,警惕性不高,原则性不强,被胡风钻了空子。我们除了进行自我检查外,特发表下面这篇文章,以肃清胡风反革命分子在本刊上所散布的毒素。  ——编者  胡风所写关于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郭俊卿和胶东解放区民兵英雄孙玉敏的两篇特写,是这个反革命黑帮头子,无处不向人民进攻的又一件事实。  在这两篇特写里,胡风假宣传新人物之名,伪装歌颂。而突际上,却是对人民的英雄们进行了恶毒的诬蔑,向广大青年散播了反动的思想毒素。  如果有些人过去曾被胡风的伪装迷惑,上了当,竟把这些侮辱和否定新人物的东西当成了表扬和肯定新人物的作品。那么,到今天,在党帮助我们擦亮了眼睛之后,是可以看得清楚,也应该把它看个清楚了。  两篇特写虽然都到处装点着一些漂亮的字眼,像“自己阶级的部队”、“革命”、“自觉的战士”、“保卫祖国”、“革命英雄主义”等等。但这只是为了骗人。事实上,任何人读完这两篇东西,都不会对郭俊卿和孙玉敏的英雄事绩有半点深刻的印象,也弄不清楚她们有哪些优良的革命品质,看不到她们是怎样在党和群众的帮助下,从革命斗争中锻练成长起来的。相反,给人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对郭俊卿一篇,是她女扮男装参加革命部队遭受到的各种痛苦,是她为了隐瞒自己是女人而“无告无助的孤独的苦斗”;对孙玉敏一篇,是她幼稚到简直像个傻小子似的,只不过无意识地参加了一些抗日活动,是她把艰苦的对敌斗争当做“天真”的儿戏。简单地说,是一个可怜,一个可笑。——给人造样的印象,正是胡风这个“人类灵魂的骗子手”,企图通过这两篇东西达到的总的目的。因为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值得称为英雄,还有什么教育意义可言呢?  郭俊卿是一个特等女战斗英雄。她立有许多战功;她有高度的阶级友爱,在部队里她尽一切可能照顾病号,不顾自己生命地在火线上抢救伤员,她在政治学习,军事技术训练和生产当中的表现都是十分优秀的。但是胡风对这些事绩,或者干脆不提,或者一笔带过,或者像平泉战斗这样因为是郭俊卿第一次成功而不得不说一段,但劫借题发挥。用来宣传“主张意志”不可思议的作用。全篇十之七八都用来描写——实际是捏造——所谓郭俊卿的“永远埋掉自己是女人这个生成的天性”的决心;她在军队集体生活中女扮男装的困难和不得不忍受的各种屈辱;什么她在行军和战斗中遭受的像“慢性的肉刑”似的苦痛;什么在承认自己是女人时受到的委屈;以及什么“用尽了全部的力量压着”的“女性的本能”。通篇连英雄的影子也看不到,只见连篇累牍的“自我斗争”的苦恼。就这样,把一个光彩动人的英雄业绩抹煞了,而换上了一个“非得绝对依靠自己,孤独地去应付,去奋斗不可”的女扮男装的故事。并且公然宣称:“郭俊卿底被称为英雄,可以说完全不在好的战功”,而在她决心永远装做男人的“自己的心灵的意志力量”。胡风就用这种手法阴毒地否定了英雄的存在。  否定孙玉敏是用的另一种方法,那就是把她写成一个根本没什么觉悟的人。在胡风笔下,孙玉敏是“偶然听见村子里的一个青年妇女说要去开会”,“觉得奇怪了”,“就缠着追问”而和妇救会发生关系的。她对第一次分配她到某  要道口去贴抗日标语的认识是“去就去吧!”。她参加革命只是“像天真的小孩子瞒着家里人,甚至从家里偷点什么出去,用着全部的热情和伴侣们一心一意地做着游戏似的”。“对於孙玉敏,斗争生活是一种梦一样沉醉的生活。”孙玉敏从敌人包围圈里英勇地往外送情报时的思想,被写做是“只这么一点大儿,死了就算了,不久又能长到这么大”。甚至在日本投降前,孙玉敏同她那个村子的民兵连续作战一百零五天当中,守着埋在敌人据点旁边的地雷的时候,也是“觉得无聊”但又只好“一心一意守着”的。胡风不写她最显著的特点、即是“每时每刻,都在她的一言一动上流露出来”的,“对祖国和家乡的深切的热爱,和对於敌人的刻骨深恨”①不写她怎样在最初已经懂得用“只有斗争才能活下去”的道理说服母亲不妨碍她参加工作,不为她作为一个党员的思想感情,不写她在群众当中是一个优秀的宣传者组织者……而把这一切都故意隐瞒或抹煞了。这样胡风还觉不够,还要在他的特写里把孙玉敏描画成一个到处傻哈哈大笑,好像不知道自己干的事情的真正意义的“小女孩”;还要把她经过苦练成为神枪手的事实,改成第一次射击就“莫明其妙”地连中三枪,用一件不真实的故事来引人怀疑整个孙玉敏的故事的真实性。——这样一个幼稚无知的“小女孩”会是多年坚持游击战的英雄吗?这就是胡风偷运来要打进读者心中的疑问。  不仅如此,胡风还要进一步歪曲英雄的性格,歪曲事实,给她们安上“精神奴役的创伤”,安上不近人情的性格。他说参军五年中郭俊卿是在“一种浑然的感觉状态里支持她忍受”着“精神上的辛酸和肉体上的痛苦”,“眼泪都不知道哭出了多少”,而痛苦的时候,她就“恨自己”。孙玉敏这样一个有深厚阶级感情的人,胡风却污蔑地把她写成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她对受用地主压迫的父亲,“发生不出什么感情来,不理他,不和他说话,直到她十四岁他死去为止,一直都没有和好”。说她对也是民兵的亲哥哥牺牲了,流落血的尸体抬回家,母亲、嫂嫂、邻人都万分哀痛的时候,也只“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就抽起腿来走掉了”。在胡风笔下,郭俊卿是在内心充满了“精神奴役的创伤”与“求生愿望”“相生相克”的斗争;孙玉敏是既不爱自己人也没有对敌人的仇恨。难道世界上有这样的革命英雄么?

  按:本刊第五十五期(一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出版)和第五十九期(一九五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出版)曾先后发表过胡风所写的关于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郭俊卿和胶东解放区民兵英雄孙玉敏的两篇特写。胡风在这两篇特写里,正如同胡风以及胡风分子在其他一些作品里一样,表面上是歌颂新社会和新人物,实质上是严重地歪曲了人民英雄的形象,污蔑共度党培养出来的新的人物的高贵品质。胡风所以这样作,正是他用两面派手法进行反革命活动的一贯手段,他以拥护新社会歌颂新人物作幌子,暗地里贩卖他那套反动的资产阶级唯心论思想,妄图以此向革命进攻,毒害青年。我们当时对胡风的这两篇作品虽然也感到问题很多,但因存在着盲目崇拜权威思想,以为胡风是老作家,他能主动为青年刊物介绍英雄人物是难得的,因而只作了一些修改就予以发表,这说明我们政治嗅觉不灵,警惕性不高,原则性不强,被胡风钻了空子。我们除了进行自我检查外,特发表下面这篇文章,以肃清胡风反革命分子在本刊上所散布的毒素。  ——编者  胡风所写关于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郭俊卿和胶东解放区民兵英雄孙玉敏的两篇特写,是这个反革命黑帮头子,无处不向人民进攻的又一件事实。  在这两篇特写里,胡风假宣传新人物之名,伪装歌颂。而突际上,却是对人民的英雄们进行了恶毒的诬蔑,向广大青年散播了反动的思想毒素。  如果有些人过去曾被胡风的伪装迷惑,上了当,竟把这些侮辱和否定新人物的东西当成了表扬和肯定新人物的作品。那么,到今天,在党帮助我们擦亮了眼睛之后,是可以看得清楚,也应该把它看个清楚了。  两篇特写虽然都到处装点着一些漂亮的字眼,像“自己阶级的部队”、“革命”、“自觉的战士”、“保卫祖国”、“革命英雄主义”等等。但这只是为了骗人。事实上,任何人读完这两篇东西,都不会对郭俊卿和孙玉敏的英雄事绩有半点深刻的印象,也弄不清楚她们有哪些优良的革命品质,看不到她们是怎样在党和群众的帮助下,从革命斗争中锻练成长起来的。相反,给人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对郭俊卿一篇,是她女扮男装参加革命部队遭受到的各种痛苦,是她为了隐瞒自己是女人而“无告无助的孤独的苦斗”;对孙玉敏一篇,是她幼稚到简直像个傻小子似的,只不过无意识地参加了一些抗日活动,是她把艰苦的对敌斗争当做“天真”的儿戏。简单地说,是一个可怜,一个可笑。——给人造样的印象,正是胡风这个“人类灵魂的骗子手”,企图通过这两篇东西达到的总的目的。因为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值得称为英雄,还有什么教育意义可言呢?  郭俊卿是一个特等女战斗英雄。她立有许多战功;她有高度的阶级友爱,在部队里她尽一切可能照顾病号,不顾自己生命地在火线上抢救伤员,她在政治学习,军事技术训练和生产当中的表现都是十分优秀的。但是胡风对这些事绩,或者干脆不提,或者一笔带过,或者像平泉战斗这样因为是郭俊卿第一次成功而不得不说一段,但劫借题发挥。用来宣传“主张意志”不可思议的作用。全篇十之七八都用来描写——实际是捏造——所谓郭俊卿的“永远埋掉自己是女人这个生成的天性”的决心;她在军队集体生活中女扮男装的困难和不得不忍受的各种屈辱;什么她在行军和战斗中遭受的像“慢性的肉刑”似的苦痛;什么在承认自己是女人时受到的委屈;以及什么“用尽了全部的力量压着”的“女性的本能”。通篇连英雄的影子也看不到,只见连篇累牍的“自我斗争”的苦恼。就这样,把一个光彩动人的英雄业绩抹煞了,而换上了一个“非得绝对依靠自己,孤独地去应付,去奋斗不可”的女扮男装的故事。并且公然宣称:“郭俊卿底被称为英雄,可以说完全不在好的战功”,而在她决心永远装做男人的“自己的心灵的意志力量”。胡风就用这种手法阴毒地否定了英雄的存在。  否定孙玉敏是用的另一种方法,那就是把她写成一个根本没什么觉悟的人。在胡风笔下,孙玉敏是“偶然听见村子里的一个青年妇女说要去开会”,“觉得奇怪了”,“就缠着追问”而和妇救会发生关系的。她对第一次分配她到某  要道口去贴抗日标语的认识是“去就去吧!”。她参加革命只是“像天真的小孩子瞒着家里人,甚至从家里偷点什么出去,用着全部的热情和伴侣们一心一意地做着游戏似的”。“对於孙玉敏,斗争生活是一种梦一样沉醉的生活。”孙玉敏从敌人包围圈里英勇地往外送情报时的思想,被写做是“只这么一点大儿,死了就算了,不久又能长到这么大”。甚至在日本投降前,孙玉敏同她那个村子的民兵连续作战一百零五天当中,守着埋在敌人据点旁边的地雷的时候,也是“觉得无聊”但又只好“一心一意守着”的。胡风不写她最显著的特点、即是“每时每刻,都在她的一言一动上流露出来”的,“对祖国和家乡的深切的热爱,和对於敌人的刻骨深恨”①不写她怎样在最初已经懂得用“只有斗争才能活下去”的道理说服母亲不妨碍她参加工作,不为她作为一个党员的思想感情,不写她在群众当中是一个优秀的宣传者组织者……而把这一切都故意隐瞒或抹煞了。这样胡风还觉不够,还要在他的特写里把孙玉敏描画成一个到处傻哈哈大笑,好像不知道自己干的事情的真正意义的“小女孩”;还要把她经过苦练成为神枪手的事实,改成第一次射击就“莫明其妙”地连中三枪,用一件不真实的故事来引人怀疑整个孙玉敏的故事的真实性。——这样一个幼稚无知的“小女孩”会是多年坚持游击战的英雄吗?这就是胡风偷运来要打进读者心中的疑问。  不仅如此,胡风还要进一步歪曲英雄的性格,歪曲事实,给她们安上“精神奴役的创伤”,安上不近人情的性格。他说参军五年中郭俊卿是在“一种浑然的感觉状态里支持她忍受”着“精神上的辛酸和肉体上的痛苦”,“眼泪都不知道哭出了多少”,而痛苦的时候,她就“恨自己”。孙玉敏这样一个有深厚阶级感情的人,胡风却污蔑地把她写成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她对受用地主压迫的父亲,“发生不出什么感情来,不理他,不和他说话,直到她十四岁他死去为止,一直都没有和好”。说她对也是民兵的亲哥哥牺牲了,流落血的尸体抬回家,母亲、嫂嫂、邻人都万分哀痛的时候,也只“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就抽起腿来走掉了”。在胡风笔下,郭俊卿是在内心充满了“精神奴役的创伤”与“求生愿望”“相生相克”的斗争;孙玉敏是既不爱自己人也没有对敌人的仇恨。难道世界上有这样的革命英雄么?


相关文章

  • 中国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上编 50-70年代的文学 第一讲 中国当代文学的产生 一.历史背景:1937-1949年中国社会变迁与文艺语境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 二.当代文学的起点: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 ...查看


  • 在吴中杰心中真实的鲁迅
  • 文学报/2016年/9月/22日/第018版 新批评 回归真实的鲁迅 吴中杰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在同一种意识形态的运作下,评价曾大起大落者,当以鲁迅为最.他曾经被作为"革命文学"的对立面而加以讨伐,定性为封建余孽.二重反 ...查看


  • 高二语文(文)3月11日350份英雄的舞蹈
  • -----------装-----------订------------线---------- 英雄的舞蹈(路翎)1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 短篇小说集<朱桂花的故事><初雪& ...查看


  • 大地的声音--东北作家群的文化体认与民族确证
  • 096 东北作家群回眸 之一 萧 红 [本栏目主持 吴玉杰] 大地的声音 --东北作家群的文化体认与民族确证 DADIDESHENGYIN 吴玉杰 吴玉杰,1969年生,文学博士,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辽宁省作家协会特邀评论家,辽宁特聘教授, ...查看


  • 1[1].4 [无题]教学设计
  •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1.4<无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朗读和赏析感受本诗"生命的律动".2.体会诗歌字里行间 及其展现的生命意志背后隐藏着的人格的力量.3.了解本诗的语言特点和想象 思维 ...查看


  • 中国当代文学重点难点
  • 绪论 一.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20世纪中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五四"文学传统的延续."五四"文学传统有两个方面: 1.以启蒙为特征(五四--抗战前) 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思想启 ...查看


  • 新中国的文学成就
  • 谈新中国文学的成就 我就新中国文学的成就谈点个人的看法.尽管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的文学生态环境和文学的历史风貌有很大差别.综合六十年新中国文学的发展,它的巨大成绩和贡献,我以为至少有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六十年使我国文学大步走向了人民文 ...查看


  • 周俊生:两个"胡风分子"的婚姻传奇(南方都市报 2012-11-18)
  • 两个"胡风分子"的婚姻传奇 日期:[2012年11月18日]  版次:[AA26]  版名:[南方评论周刊 文史评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0  条 耿庸著作<〈阿Q正传〉研究>书影. 月 ...查看


  • 和中学同学谈外语学习
  • ××同志: 你的来信讲到了.你在信里说,同学们学习热情很高,只是在学习外语时感到苦闷,总不大清楚在中学里学习外语究竟有什么用处.你写了许多理由,认为外语这门课程是不必要的.据我了解,和其他的课程相比,外语在一部分中学生的心目中是不被重视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