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的说课) 高二化学 谭雄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从知识的安排上,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这章是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下一章介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形成丰富多彩的世界。要了解物质世界,了解化学,就要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有可以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节第一课时是系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开始,所以在引导学生元素化合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教材的简析
本课时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复习初中学习中所认识的金属化学性质;第二部分是介绍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的条件下反应的情况;第三部分铝箔在空气中加热。
3、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复习和巩固初中学习过的金属的化学知识,了解金属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
(2) 技能目标: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重点和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与难点是理解钠与空气反应的产物的不同和铝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二、说教法
学习必须是自己主动的参与,那样才能是更有效的的学习,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启发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不断设疑,析疑,解疑。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是:现代的教学,应以发现为重点,指导学生动手实验,从实验中观察现象,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而得到知识,开展他们的学习活动。为了能够使我们的教学思想落到实处,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力求把讲授转变为启发诱导,把学生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四、说教学程序
1、巧妙复习,精心设疑,引入正题
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化学中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顺序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讨论有关日常生活中常见金属性质的应用。例如:铝锅可以用来做饭,体现了铝的那些性质和用途?铁比铝容易生锈等。然后由这些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是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剧烈反应,提出金属与氧气反应,是否一定要加热呢?
2、做好演示实验,开展讨论式教学,体现学生主体性
由学生来分组做好演示实验3-1和3-2,首先提出从演示实验3-1中可以看出钠有那些物理性质?钠的新切开的表面在空气中会不会发生变化呢?如果会,会是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钠置放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最后会得到什么物质呢?然后提出如果钠在空气中加热,
会出现怎么样的变化呢?由此转到演示实验3-2,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与演示实验3-1比较。
3、做好探究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通过未打磨的铝箔和刚打磨的铝箔在酒精灯加热下的实验现象,由学生来探究其中的现象的原由。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有那些铝的某些化学性质。
4、结合知识点,应用迁移,设下铺垫
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由金属钠和和铝与氧气的反应情况及其生成物,提出了与其相关的应用,如利用金属铝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在铝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铝可以制成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铝制品。由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保存钠的时候,必需隔绝空气,提出钠是否能象初中学习过的白磷一样,保存水中来隔绝空气呢?为下一节课设下铺垫。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的说课) 高二化学 谭雄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从知识的安排上,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这章是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下一章介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形成丰富多彩的世界。要了解物质世界,了解化学,就要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有可以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节第一课时是系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开始,所以在引导学生元素化合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教材的简析
本课时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复习初中学习中所认识的金属化学性质;第二部分是介绍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的条件下反应的情况;第三部分铝箔在空气中加热。
3、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复习和巩固初中学习过的金属的化学知识,了解金属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
(2) 技能目标: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重点和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与难点是理解钠与空气反应的产物的不同和铝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二、说教法
学习必须是自己主动的参与,那样才能是更有效的的学习,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启发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不断设疑,析疑,解疑。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是:现代的教学,应以发现为重点,指导学生动手实验,从实验中观察现象,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而得到知识,开展他们的学习活动。为了能够使我们的教学思想落到实处,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力求把讲授转变为启发诱导,把学生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四、说教学程序
1、巧妙复习,精心设疑,引入正题
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化学中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顺序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讨论有关日常生活中常见金属性质的应用。例如:铝锅可以用来做饭,体现了铝的那些性质和用途?铁比铝容易生锈等。然后由这些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是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剧烈反应,提出金属与氧气反应,是否一定要加热呢?
2、做好演示实验,开展讨论式教学,体现学生主体性
由学生来分组做好演示实验3-1和3-2,首先提出从演示实验3-1中可以看出钠有那些物理性质?钠的新切开的表面在空气中会不会发生变化呢?如果会,会是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钠置放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最后会得到什么物质呢?然后提出如果钠在空气中加热,
会出现怎么样的变化呢?由此转到演示实验3-2,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与演示实验3-1比较。
3、做好探究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通过未打磨的铝箔和刚打磨的铝箔在酒精灯加热下的实验现象,由学生来探究其中的现象的原由。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有那些铝的某些化学性质。
4、结合知识点,应用迁移,设下铺垫
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由金属钠和和铝与氧气的反应情况及其生成物,提出了与其相关的应用,如利用金属铝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在铝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铝可以制成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铝制品。由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保存钠的时候,必需隔绝空气,提出钠是否能象初中学习过的白磷一样,保存水中来隔绝空气呢?为下一节课设下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