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铸忠诚
——郴州市优秀共产党员胡帝生同志先进事迹纪实
胡帝生,郴州市金龙铁合金有限公司总经理,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十多年来,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满腔的热情都投入到所钟爱的事业上,用青春之笔,蘸满浓浓的情愫,无怨无悔地谱写着人生理想的篇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曾多次受到市、县的表彰和奖励,自2004年以来,先后被评为“郴州市民营企业十佳科技工作者”,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县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评为第五批县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5、2006、2007连续三年获汝城县委、县政府“上交利税100-500万元大户”称号。2008年,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非公党建的一面旗
1952年2月出生的胡帝生,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在铁道兵11师服兵役,在部队他表现优秀,于1973年5月入党。退伍后他先在马桥乡供销社任代销员,随着改革开放一声号响,他作为一名有胆有识的共产党员,积极投入到了改革开放第一线,成为率先吃螃蟹的人。1982年至1997年,他承包马
桥钨矿,从1993年开始投资办硅铁厂、钼铁厂,1997年注册创办郴州市金龙铁合金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经过多年发展, 到2007年初,公司固定资产已达3000多万,员工160多人。企业规模大了,人员多了,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怎样才能高效有序地管好企业, 成了摆在胡帝生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到外地企业的调研,联系自已企业的实际,胡帝生深深认识到:要加强管理,除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外,还要建立的强有力的党组织,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全体员工的心统一到干事创业上来,统一到为企业做贡献促发展上来,企业才能发展壮大。他说:“在部队,支部建在连队,连队就成了一个战斗的集体;在企业,支部建在一线,企业也会成为一个顽强奋斗的团队”。为此,他主动请求马桥乡党委在公司组建党支部,并从乡政府下派一名党性强、懂经营、善管理的党员任支书,让党建工作延伸到企业生产一线。2007年3月,经过紧张的筹备,郴州金龙铁合金有限公司党支部正式成立,乡武装部副部长范建良同志被选派到公司任支部书记,成为全县第一个到非公企业任专职支书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党支部成立以后,其工作得到了胡帝生的大力支持。他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带头遵守支部的组织制度和各项决定,经常参加支部活动,从不干预支部事务。在活动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在工作上把日常生产经营和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
来,实现了“以党建促发展,通过发展带动党建”的双赢目标。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党建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支部充分利用“中间人”的角色,架起了企业与职工的沟通桥梁,积极开展了多项工作。首先是协助公司建立制度,规范管理。重新制定了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公司管理实现“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实施了员工薪酬改革。把员工的薪水与在企业的工作年限、员工的工作环境、技术等级、工作业绩相挂钩,即除对员工实行等级工资和计件工资外,还对员工实行工龄补贴制度,对技术人员实行技术补贴制度,使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有了较大提高,积极性空前高涨。其次,结合生产经营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使员工素质普遍提高。组织员工经常开展技术竞赛和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形成了比技术、争贡献的良好氛围;再者,协调企业与周边村的关系,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党支部工作得到了全体员工的认可,申请入党的员工不断增加,2007年,党支部把思想条件成熟的胡新献同志接受为中共预备党员,把思想上进的两位同志列为入党积极分子。2008年又把两位表现突出的同志列为考察对象。党建工作在郴州金龙铁合金有限公司得到长远发展的空间,为全县的非公党建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党员是一面旗臶,不管到哪里,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胡帝生的工作理念,也是他的人生信条。
郴州金龙铁合金有限公司刚创办时,规模小,人员少,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一直上不去,企业一度陷入困境。在困难面前,他没有消沉。受党多年的教育,多年部队生活的磨炼,造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品格。他说:“在部队,我是一名优秀党员;在带头创业致富上,我也要起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广泛深入调查,胡帝生认识到,只有走科技创新的道路,企业才能兴旺发达。为了能实现科技创新,只有高中文化的他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凭着一股永不服输的蛮劲自学了大量冶金、化工、机械等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注重从实践中学习积累经验,使自已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有了质的跃升,企业科技创新也有了突破性进展。他独立完成了专业技术领域的项目技术方案编制,工艺流程设计,先后主持完成省企业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一项,市高新技术发展计划一项,市企业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二项;取得科技成果2项,开发工业新产品3个,申请国家专利7件(获发明专利授权2项)。其中“利用白钨精矿电炉法冶炼钨铁技术研究开发”项目于2003年通过市科技成果鉴定,其技术水平“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
平”。“利用炼钢废渣生产钒铁技术研究”项目于2005年通过市科技成果鉴定,其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胡帝生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
除了自已带头开展科技创新,胡帝生还注重培养企业的科技创新团队,提高整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公司成立了以党员为主体的技术研究室,改变了原有的技术创新格局,建立了新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生产、试制、研发”的创新模式和“支部+研究室”的组织结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经济待遇上,注重向技术人员倾钭,对技术人员发放技术补贴。在他的大力倡导和有力推动下,整个公司技术革新慰然成风,企业发展也开始步入良性轨道。如今,公司已拥有一支10多人的研发队伍,专业技术人员达到了24名。近几年,公司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申报专利6项,已实施4项,其中“含钒磷铁分离制取钒铁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公司已经拥有以钨铁冶炼、钒铁冶炼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钨精矿治炼钨铁为代表的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多项发明专利,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各级科技部门的肯定。2001年,公司被评为市科技先导企业。目前,公司在县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正向省里申报科技创新型企业。
十几年的不懈努力,胡帝生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底,公司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流动资金1000多万元,建有钨铁冶炼厂一座,金属热冶炼厂和选厂一座,钒铁与纯铁冶炼厂一座,还配有铁合金中心化验室一个,产品70—80%销往国外市场,成为全县唯一的创外汇企业。2008年与1982年相比,企业年生产能力增长了680.4倍,年均利税增长了31.8倍,人均利税增长了17.3倍,总资产增长2000倍。胡帝生成了共产党员引领科技创新促发展的排头兵。
企业员工的贴心人
“企业是个大家庭,每个员工都是一名家庭成员,我作为这个家庭中的总管,除了要尽职尽责地搞好生产经营管理,使企业效益达到最大化,同时也不能忘记作出了贡献的广大员工。”
郴州金龙铁合金有限公司从一个总资产不超过2万元的小厂发展到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上交利税300多万元的大厂,除了他本人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广大员工辛勤劳动。企业发展壮大后,胡帝生没有忘记与
他一起日夜奋斗的企业员工。2007年,他实行了员工薪酬福利制度改革,积极推行计件工资,大力提高工资标准,使员工日均工资达到了40元以上。同时,对员工按“工作每满一年日工资增加1元”的标准发放工龄补贴;将技术人员分为四个等级,按“日工资增加1-4元”的标准发放技术津贴。改革后,工人最高月工资达到了1800-2000元。对因工致伤的员工除全额报销医药费外,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和护理费。今年计划为公司全体管理人员投养老保险。在管理上,注重以人为本,从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员工。近几年来,投入了不少资金购臵了铲车、电瓶车等设备,以电动操作代替了手工操作,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为人诚信,关心员工,从不拖欠员工工资,每逢节假日,还会亲自交代后勤提高标准给员工改善伙食。劳资双方关系融洽,从未发生过纠纷。在他的精心经营下,整个企业形成了一个大家庭,广大员工在这里工作心情舒畅,其乐融融。
乐于奉献的好典范
“我是一个私企老板,但首先是一名共产党员,要讲党性,讲贡献,不能只顾赚钱不作奉献,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胡帝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胡帝生富了,但他没有忘记为党分忧,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他的企业安臵了160多名劳动力,其中有不少是下岗职工和残疾人。每年他都积极主动地交纳国家规定的各种税费,2005年至2007年每年都上交税费100多万元,2008年全年预计上交税费300万元以上。他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大兴善举,积极捐钱捐物。马桥乡石泉村小学列入全县的危房改造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胡帝生毫不犹豫的拿出两万元交到村支书手中;石泉村实施人畜饮水工程,他主动捐资1.5万无;石泉村争取农网改造,他出资1万元;石泉村沙改砼工程,他捐款1万元。今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出差在外的胡帝生闻讯后,主动打电话给马桥乡党委书记宋全康同志,要求交纳特殊党费1000元。近年来胡帝生通过各种渠道捐献的金额达20多万元,用实际行动彰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民营企业家铸忠诚
——郴州市优秀共产党员胡帝生同志先进事迹纪实
胡帝生,郴州市金龙铁合金有限公司总经理,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十多年来,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满腔的热情都投入到所钟爱的事业上,用青春之笔,蘸满浓浓的情愫,无怨无悔地谱写着人生理想的篇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曾多次受到市、县的表彰和奖励,自2004年以来,先后被评为“郴州市民营企业十佳科技工作者”,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县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评为第五批县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5、2006、2007连续三年获汝城县委、县政府“上交利税100-500万元大户”称号。2008年,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非公党建的一面旗
1952年2月出生的胡帝生,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在铁道兵11师服兵役,在部队他表现优秀,于1973年5月入党。退伍后他先在马桥乡供销社任代销员,随着改革开放一声号响,他作为一名有胆有识的共产党员,积极投入到了改革开放第一线,成为率先吃螃蟹的人。1982年至1997年,他承包马
桥钨矿,从1993年开始投资办硅铁厂、钼铁厂,1997年注册创办郴州市金龙铁合金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经过多年发展, 到2007年初,公司固定资产已达3000多万,员工160多人。企业规模大了,人员多了,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怎样才能高效有序地管好企业, 成了摆在胡帝生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到外地企业的调研,联系自已企业的实际,胡帝生深深认识到:要加强管理,除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外,还要建立的强有力的党组织,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全体员工的心统一到干事创业上来,统一到为企业做贡献促发展上来,企业才能发展壮大。他说:“在部队,支部建在连队,连队就成了一个战斗的集体;在企业,支部建在一线,企业也会成为一个顽强奋斗的团队”。为此,他主动请求马桥乡党委在公司组建党支部,并从乡政府下派一名党性强、懂经营、善管理的党员任支书,让党建工作延伸到企业生产一线。2007年3月,经过紧张的筹备,郴州金龙铁合金有限公司党支部正式成立,乡武装部副部长范建良同志被选派到公司任支部书记,成为全县第一个到非公企业任专职支书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党支部成立以后,其工作得到了胡帝生的大力支持。他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带头遵守支部的组织制度和各项决定,经常参加支部活动,从不干预支部事务。在活动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在工作上把日常生产经营和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
来,实现了“以党建促发展,通过发展带动党建”的双赢目标。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党建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支部充分利用“中间人”的角色,架起了企业与职工的沟通桥梁,积极开展了多项工作。首先是协助公司建立制度,规范管理。重新制定了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公司管理实现“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实施了员工薪酬改革。把员工的薪水与在企业的工作年限、员工的工作环境、技术等级、工作业绩相挂钩,即除对员工实行等级工资和计件工资外,还对员工实行工龄补贴制度,对技术人员实行技术补贴制度,使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有了较大提高,积极性空前高涨。其次,结合生产经营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使员工素质普遍提高。组织员工经常开展技术竞赛和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形成了比技术、争贡献的良好氛围;再者,协调企业与周边村的关系,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党支部工作得到了全体员工的认可,申请入党的员工不断增加,2007年,党支部把思想条件成熟的胡新献同志接受为中共预备党员,把思想上进的两位同志列为入党积极分子。2008年又把两位表现突出的同志列为考察对象。党建工作在郴州金龙铁合金有限公司得到长远发展的空间,为全县的非公党建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党员是一面旗臶,不管到哪里,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胡帝生的工作理念,也是他的人生信条。
郴州金龙铁合金有限公司刚创办时,规模小,人员少,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一直上不去,企业一度陷入困境。在困难面前,他没有消沉。受党多年的教育,多年部队生活的磨炼,造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品格。他说:“在部队,我是一名优秀党员;在带头创业致富上,我也要起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广泛深入调查,胡帝生认识到,只有走科技创新的道路,企业才能兴旺发达。为了能实现科技创新,只有高中文化的他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凭着一股永不服输的蛮劲自学了大量冶金、化工、机械等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注重从实践中学习积累经验,使自已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有了质的跃升,企业科技创新也有了突破性进展。他独立完成了专业技术领域的项目技术方案编制,工艺流程设计,先后主持完成省企业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一项,市高新技术发展计划一项,市企业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二项;取得科技成果2项,开发工业新产品3个,申请国家专利7件(获发明专利授权2项)。其中“利用白钨精矿电炉法冶炼钨铁技术研究开发”项目于2003年通过市科技成果鉴定,其技术水平“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
平”。“利用炼钢废渣生产钒铁技术研究”项目于2005年通过市科技成果鉴定,其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胡帝生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
除了自已带头开展科技创新,胡帝生还注重培养企业的科技创新团队,提高整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公司成立了以党员为主体的技术研究室,改变了原有的技术创新格局,建立了新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生产、试制、研发”的创新模式和“支部+研究室”的组织结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经济待遇上,注重向技术人员倾钭,对技术人员发放技术补贴。在他的大力倡导和有力推动下,整个公司技术革新慰然成风,企业发展也开始步入良性轨道。如今,公司已拥有一支10多人的研发队伍,专业技术人员达到了24名。近几年,公司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申报专利6项,已实施4项,其中“含钒磷铁分离制取钒铁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公司已经拥有以钨铁冶炼、钒铁冶炼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钨精矿治炼钨铁为代表的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多项发明专利,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各级科技部门的肯定。2001年,公司被评为市科技先导企业。目前,公司在县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正向省里申报科技创新型企业。
十几年的不懈努力,胡帝生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底,公司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流动资金1000多万元,建有钨铁冶炼厂一座,金属热冶炼厂和选厂一座,钒铁与纯铁冶炼厂一座,还配有铁合金中心化验室一个,产品70—80%销往国外市场,成为全县唯一的创外汇企业。2008年与1982年相比,企业年生产能力增长了680.4倍,年均利税增长了31.8倍,人均利税增长了17.3倍,总资产增长2000倍。胡帝生成了共产党员引领科技创新促发展的排头兵。
企业员工的贴心人
“企业是个大家庭,每个员工都是一名家庭成员,我作为这个家庭中的总管,除了要尽职尽责地搞好生产经营管理,使企业效益达到最大化,同时也不能忘记作出了贡献的广大员工。”
郴州金龙铁合金有限公司从一个总资产不超过2万元的小厂发展到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上交利税300多万元的大厂,除了他本人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广大员工辛勤劳动。企业发展壮大后,胡帝生没有忘记与
他一起日夜奋斗的企业员工。2007年,他实行了员工薪酬福利制度改革,积极推行计件工资,大力提高工资标准,使员工日均工资达到了40元以上。同时,对员工按“工作每满一年日工资增加1元”的标准发放工龄补贴;将技术人员分为四个等级,按“日工资增加1-4元”的标准发放技术津贴。改革后,工人最高月工资达到了1800-2000元。对因工致伤的员工除全额报销医药费外,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和护理费。今年计划为公司全体管理人员投养老保险。在管理上,注重以人为本,从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员工。近几年来,投入了不少资金购臵了铲车、电瓶车等设备,以电动操作代替了手工操作,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为人诚信,关心员工,从不拖欠员工工资,每逢节假日,还会亲自交代后勤提高标准给员工改善伙食。劳资双方关系融洽,从未发生过纠纷。在他的精心经营下,整个企业形成了一个大家庭,广大员工在这里工作心情舒畅,其乐融融。
乐于奉献的好典范
“我是一个私企老板,但首先是一名共产党员,要讲党性,讲贡献,不能只顾赚钱不作奉献,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胡帝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胡帝生富了,但他没有忘记为党分忧,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他的企业安臵了160多名劳动力,其中有不少是下岗职工和残疾人。每年他都积极主动地交纳国家规定的各种税费,2005年至2007年每年都上交税费100多万元,2008年全年预计上交税费300万元以上。他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大兴善举,积极捐钱捐物。马桥乡石泉村小学列入全县的危房改造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胡帝生毫不犹豫的拿出两万元交到村支书手中;石泉村实施人畜饮水工程,他主动捐资1.5万无;石泉村争取农网改造,他出资1万元;石泉村沙改砼工程,他捐款1万元。今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出差在外的胡帝生闻讯后,主动打电话给马桥乡党委书记宋全康同志,要求交纳特殊党费1000元。近年来胡帝生通过各种渠道捐献的金额达20多万元,用实际行动彰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