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教案

莫高窟

教材解读:

《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的是我国西北明珠——敦煌莫高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莫高窟栩栩如生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本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文字浅显,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从全篇看,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首先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概貌,然后选取了莫高窟中的三个典型代表“彩塑”、“壁画”、“藏经洞”来记叙,最后总括全文。以这种思路安排课文的结构,可以使学生对莫高窟有一个完整而又清晰的印象,从而认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文章多处采用排比句,如描写彩塑时用了“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写壁画是用了“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富有节奏,读来朗朗上口,音乐感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但本课介绍的敦煌艺术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距离。文章虽然构段清晰,便于理清脉络,但是要是学生真正走进艺术宝库,观赏、品味、享受艺术的无穷魅力,还得靠教者的有效引领。

教法指导:

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思考:一是以学生自读自悟、勾画想像为主,全员参与,大胆质疑;二是以课文插图为辅助手段,看图学文,读文看图,让学生走进莫高窟,欣赏莫高窟,感受莫高窟艺术的无穷魅力:三是以师生互动为平台,学习作者用词造句、表达方法等。以此达到背诵积累及写作训练的目的。四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设计

莫高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了解莫高窟被掠夺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本结构特点及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

一、激发自豪,导入新授。

1、诠释“明珠”,引入课文:

在这无边的荒芜的黄色之中,有一条绿色生命线----“丝绸之路”。这条细细的绿色之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维系着中国与西方文明的交流,丝绸和瓷器从这里走向世界,佛经和基督教从这里走入中国。在这条绿色的文明通道上,有一个小小的明珠,它就是敦煌——

2、出示: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读句子)

3、通过上课堂的学习,你知道敦煌莫高窟为什么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吗?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去领略一下她的神奇瑰丽!

二、走近“彩塑壁画”,领略魅力。

1、(出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⑴联系全文看一看,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个什么句子?承上的部分是——;启下的部分是——。

2、那么彩塑的精妙绝伦和壁画的宏伟瑰丽分别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画出你感兴趣的句子,写一写你的感受,最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交流:

我们先来欣赏彩塑的精妙绝伦。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注意?(可结合资料说)

(1)“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人神态的?

指导朗读:这些彩塑真是千姿百态!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

(2)这些不同神态的彩塑在莫高窟都有,看!——(视频:莫高窟彩塑图片)你能用“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来描绘这些彩塑吗?

(3)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

(4)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带着赞美的语气,配乐朗读。

4、过渡: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 ⑴再读过渡句:哪个词可以看出“宏伟”

⑵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到底有多大?与教室面积比较一下。

⑶相当于150多个这样的教室一字排开,多么宏伟啊!再读这句话。

5、壁画的宏伟瑰丽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一说。

(1)壁画内容:用心读,大胆想象,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第三节内容)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一句,这是一个什么句式?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排比句。

我们来欣赏一下丰富多彩的壁画。(出示壁画图片)

(2)本小节中还有一个排比句,哪个喜欢?。指导朗读:读出画面,读出美感,读得让我们身临其境。

(3)(出示飞天图片)真是妩媚动人,姿态万千。难怪人们把飞天说成是莫高窟的名片,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一读。

(出示写飞天的句子。)

(4)同学们,发现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了吗?

(5)能记住写飞天的句子吗?自己先试试。会背了就举手告诉我。

6、壁画内容讲完了,作者用什么标点符号?飞天呢?你对哪个标点感兴趣?为什么?

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仿照文中的排比句式写一写飞天。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 的 , ;有的 , ……

7、再来领略被誉为“世界最大画廊”的敦煌壁画的神奇魅力。一起读。(配乐)

8、所以我们说——(出示,引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

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走进藏经洞,激荡情感。

1、我们游览的最后一站是莫高窟的藏经洞。现在的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洞,里面黑黑的,什么都没有,人们为什么还一定要到藏经洞去看一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节,你能从中找到答案吗?

2、指名交流。提示:抓住关键词:“大量”与“仅存” “曾”字

3、出示资料:1907、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9000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廉价骗购藏经洞遗物精华6000多件。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等用低价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4年,俄国人奥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看了这个资料,你想说什么?

4、如果藏经洞现在才被发现,才被打开,这些文物的命运将会怎样?为什么? 让我们带着这些情感,再读第四节。(齐读。)

5、这么多的珍宝被掠夺了,同学们,敦煌的莫高窟还能称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吗?

齐读: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豪地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智慧的结晶。

2、这句话与“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分别在课文的哪儿?为什么如此安排?

看看其他段落,你还发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展。

1、模仿“彩塑” “壁画”和“藏经洞”的写法,将家乡的某处自然景物写具体。

2、推荐阅读:余秋白的两篇文章《道士塔》和《莫高窟》

板书: 彩塑 精妙绝伦

莫高窟 壁画 宏伟瑰丽 艺术宝库

藏经洞 藏品丰富

莫高窟

教材解读:

《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的是我国西北明珠——敦煌莫高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莫高窟栩栩如生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本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文字浅显,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从全篇看,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首先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概貌,然后选取了莫高窟中的三个典型代表“彩塑”、“壁画”、“藏经洞”来记叙,最后总括全文。以这种思路安排课文的结构,可以使学生对莫高窟有一个完整而又清晰的印象,从而认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文章多处采用排比句,如描写彩塑时用了“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写壁画是用了“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富有节奏,读来朗朗上口,音乐感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但本课介绍的敦煌艺术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距离。文章虽然构段清晰,便于理清脉络,但是要是学生真正走进艺术宝库,观赏、品味、享受艺术的无穷魅力,还得靠教者的有效引领。

教法指导:

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思考:一是以学生自读自悟、勾画想像为主,全员参与,大胆质疑;二是以课文插图为辅助手段,看图学文,读文看图,让学生走进莫高窟,欣赏莫高窟,感受莫高窟艺术的无穷魅力:三是以师生互动为平台,学习作者用词造句、表达方法等。以此达到背诵积累及写作训练的目的。四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设计

莫高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了解莫高窟被掠夺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本结构特点及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

一、激发自豪,导入新授。

1、诠释“明珠”,引入课文:

在这无边的荒芜的黄色之中,有一条绿色生命线----“丝绸之路”。这条细细的绿色之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维系着中国与西方文明的交流,丝绸和瓷器从这里走向世界,佛经和基督教从这里走入中国。在这条绿色的文明通道上,有一个小小的明珠,它就是敦煌——

2、出示: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读句子)

3、通过上课堂的学习,你知道敦煌莫高窟为什么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吗?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去领略一下她的神奇瑰丽!

二、走近“彩塑壁画”,领略魅力。

1、(出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⑴联系全文看一看,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个什么句子?承上的部分是——;启下的部分是——。

2、那么彩塑的精妙绝伦和壁画的宏伟瑰丽分别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画出你感兴趣的句子,写一写你的感受,最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交流:

我们先来欣赏彩塑的精妙绝伦。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注意?(可结合资料说)

(1)“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人神态的?

指导朗读:这些彩塑真是千姿百态!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

(2)这些不同神态的彩塑在莫高窟都有,看!——(视频:莫高窟彩塑图片)你能用“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来描绘这些彩塑吗?

(3)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

(4)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带着赞美的语气,配乐朗读。

4、过渡: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 ⑴再读过渡句:哪个词可以看出“宏伟”

⑵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到底有多大?与教室面积比较一下。

⑶相当于150多个这样的教室一字排开,多么宏伟啊!再读这句话。

5、壁画的宏伟瑰丽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一说。

(1)壁画内容:用心读,大胆想象,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第三节内容)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一句,这是一个什么句式?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排比句。

我们来欣赏一下丰富多彩的壁画。(出示壁画图片)

(2)本小节中还有一个排比句,哪个喜欢?。指导朗读:读出画面,读出美感,读得让我们身临其境。

(3)(出示飞天图片)真是妩媚动人,姿态万千。难怪人们把飞天说成是莫高窟的名片,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一读。

(出示写飞天的句子。)

(4)同学们,发现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了吗?

(5)能记住写飞天的句子吗?自己先试试。会背了就举手告诉我。

6、壁画内容讲完了,作者用什么标点符号?飞天呢?你对哪个标点感兴趣?为什么?

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仿照文中的排比句式写一写飞天。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 的 , ;有的 , ……

7、再来领略被誉为“世界最大画廊”的敦煌壁画的神奇魅力。一起读。(配乐)

8、所以我们说——(出示,引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

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走进藏经洞,激荡情感。

1、我们游览的最后一站是莫高窟的藏经洞。现在的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洞,里面黑黑的,什么都没有,人们为什么还一定要到藏经洞去看一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节,你能从中找到答案吗?

2、指名交流。提示:抓住关键词:“大量”与“仅存” “曾”字

3、出示资料:1907、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9000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廉价骗购藏经洞遗物精华6000多件。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等用低价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4年,俄国人奥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看了这个资料,你想说什么?

4、如果藏经洞现在才被发现,才被打开,这些文物的命运将会怎样?为什么? 让我们带着这些情感,再读第四节。(齐读。)

5、这么多的珍宝被掠夺了,同学们,敦煌的莫高窟还能称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吗?

齐读: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豪地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智慧的结晶。

2、这句话与“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分别在课文的哪儿?为什么如此安排?

看看其他段落,你还发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展。

1、模仿“彩塑” “壁画”和“藏经洞”的写法,将家乡的某处自然景物写具体。

2、推荐阅读:余秋白的两篇文章《道士塔》和《莫高窟》

板书: 彩塑 精妙绝伦

莫高窟 壁画 宏伟瑰丽 艺术宝库

藏经洞 藏品丰富


相关文章

  • 莫高窟教案 1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莫高窟> 教 学 设 计 后卫小学:杨丽红 莫高窟 [教材分析] <莫高窟>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十八篇课文.课文生动地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 ...查看


  • 道士塔教案
  • 高二语文<道士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敦煌的有关知识: ②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及链环式结构,整体把握文章各部分的内涵: ③学习叙事评议有机结合等多种写作手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查看


  •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 案 执 教 者 : 于夕芳 工作单位:洪泽县实验中学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案 课程标准: 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骞 ...查看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xhj
  • 复习目标: 1.巩固理解第一单元课文内容. 2.背诵默写第一单元的部分课文. 3.默写第一单元生字词.成语. 复习重点: 背诵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复习时间:2课时 复习过程: 一.复习<师恩难忘> 1.朗读课文 2.巩固 ...查看


  • 神州风采苏科版美术教案韩冬设计
  • 神州风采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宝贵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2.能与同伴相互交流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胜.故迹.物产以及艺术和民俗等. 德育目标: 对祖国壮丽的河山与悠久灿烂的 ...查看


  • [道士塔]公开课教案1
  • <道士塔>公开课教案 思路流程 介绍余秋雨及作品(<文化苦旅>)→最让你感伤的是哪一个字(苦)→一个不和谐的镜头(<道士塔>)→什么是塔(佛家僧人圆寂的地方)→明确敦煌与宗教的关系(佛教)→教师好奇发问投 ...查看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复习整理教案
  • 七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复习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 戴华平 复习目标: 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了解 ...查看


  •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案
  •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案 学习目标: ㈠内容标准: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㈡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 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查看


  •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教案
  •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棕色的眼睛之中, 我有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的眼睛,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 我有着大地般的黄色的皮肤.黑色的脸,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黄土高原是我的胸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