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教育 不想再出来
——海门之行总结
莱城区新教育办公室
2014年12月13日至16日,在市教育局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们一行49人从市教育局出发奔赴国内教育名市——江苏省海门市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学习。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我们聆听各位专家的学术报告并先后在海门证大中学、海门实验学校、海门中学、能仁中学、实验初中和开发区中学三所学校进行了参观学习。期间观摩了课堂教学并与授课教师交流互动,听了学校领导的专题讲座,每天学习结束后学员之间相互交流体会,可以说,这次学习,收获颇丰。
一、专家报告耳目一新
12月14日上午8:00—8:30 ‚全国新教育实验海门开放周暨‘中学构建理想课堂’‛研讨会开幕式,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新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博士、海门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许新海同志致开幕词,8:30—11:30聆听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特级教师杨九俊先生的学术报告‚追寻理想的课堂‛。
(一)敬畏课堂
陈寅恪先生的学生胡守为到陈宅听先生上课,来到陈先生家时,先生正在一楼工作,胡守为进门后,陈先生挪步到楼上,下楼时,胡守为看到先生郑重地换上一袭长袍。胡守为感慨不已:‚这就是为人师表啊!‛
钱理群先生在母校南师附中给高中生讲鲁迅,他告诉我,上第一
节课时,后背都紧张得出汗了。钱先生又补充道:我每次给新的班级上课,都很紧张。
敬畏:敬重而畏惧
1.神圣性、神秘性 — 信仰心、使命感
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 ——雅斯贝尔斯 教育可以不断地进步,后一代都比前一代强一步,达于人类之完成;因为教育是完成人类本性的大秘密。 ——康德
一个人对于宇宙人生,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因为其中充满了许多奥秘,而这些奥秘永远不能被解释清楚。 ——爱因斯坦
所谓敬畏?? 就是发现世界不过是上帝的影子。 ——海舍尔 上帝就是规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依据、标准和尺度,哲学本体意义上的观念构成了心中的上帝,上帝不是一种对象化的存在,而是一种观念。 —— 孙正聿
所谓‚头上三尺有神明‛。
使命:天职、召唤。
敬重源于信仰:荷兰学者FredA〃J〃Ko - rthagen‚好教师‛的模型:使命、认同、信念、
能力、行为、环境。
2.复杂性、实践性 — 全身心投入、自我反思
教育艺术是一切人类艺术中最困难和最重要的一种。—— 杜威 历史性:双向认同(个人 - 历史文化)
综合性:跨学科
实践性:可能犯错
发展性:螺旋式上升
我对《红楼梦》充满敬畏,为电影《红楼梦》创作音乐,是八辈子才碰上
的事,我惟有全身心投入?? ——王立平
成长 = 经验 + 反思 —— 波斯纳
(二)蹲下我们的身子
有一个女记者某天有了闲暇,就带自己的女儿去逛街,街道旁边商场的橱窗里琳琅满目,这位女记者越走越兴奋,不料,她的女儿不肯走了,孩子哭着闹着要回家。这位女士好生烦恼。这时,孩子的鞋带松开了,女记者就蹲下来给女儿系鞋带。当她蹲下来时,她明白了女儿哭闹的原因。原来,从孩子的高度看过来,大街上是一片腿的森林。
1.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
我(尼尔)正在为学校漆门,罗伯特走过来往门上扔泥巴,如果他来过一段时间,我就会认真教育他,如果他刚从一个管理严厉的学校转来,我就会和他一起往门上扔泥巴,因为解放罗伯特远比漆门重要。
2.充分理解童年的意义。
如同树木一样,那最初的年月被记录在年轮最核心处。—— 刘晓东在一个看似懵懂的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灵魂在朝着某种形态生成。 ——周国平
4.重视游戏精神
游戏精神:主动、体验、自由、合作、兴趣性、想象力、创造性 对于教学对话的形成、教学节奏的优化、主动的参与性、想象力的激活等等都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5.想象童年,回归童年
一个人不能再变成儿童,否则就变得稚气了。但是,儿童的天真不使他感到愉悦吗?他自己不应该努力在一个更高的阶段上把自己真实地再现出来吗?
——马克思
(三)源自我们的心灵
就像任何真实的人类活动一样,教学不论好坏都发自内心世界。我把我的灵魂状态、我的学科,以及我的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学生心灵上,我在教室里体验到的纠缠不清只不过是折射了我内心生活中的交错盘绕。从这个角度说,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 帕克〃帕尔默
1.认识自我:通达内部景观(智能、情感、精神)
2.认识学生:倾听甚至尚未发出的声音(真实、自信)
3.认识学科:在个人意义上出神入化地理解学科(通体透明、形神兼备)
(四)洗课
二三十年前,我奉命带几位年青教师,一个基本的功课就是洗课,我要求他们拿出自己的备课笔记,先讨论哪些不应该教,哪些可以不教。我至今仍然记得,一洗课,其中的一位女教师眼泪就下来了,因为她备的课被洗得所剩无几了。
1.洗去过高的目标 基于标准
2.洗去过杂的内容 核心素养
3.洗去过偏的走向?教学主脉
4.洗去过花的形式 策略匹配
5.洗去过虚的议论 评价回归
(五)让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
伦敦奥运会点火仪式设计者汤马斯〃海瑟尉,曾设计上海世博会的英国馆,除了不得不遵循建筑学力学外,一切都被颠覆,媒体评价‚这已经不再是‘应有的’展馆,也不是巧妙地设计和装饰过的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展馆和展品已经不同寻常地浑然一体了。‛
在他看来,奥运火炬不是一个单纯的物体,而是一个‚瞬间‛、‚事件‛,火炬台就是这个事件的载体。他追求的是纯粹精神,首先解放了自己,于是他获得无边无际的思考,获得自由自在的夜空。
1.打开体制之门 教给谁、谁来教
2.打开目的之门 为什么教
3.打开资源之门 教什么
4.打开结构之门 怎样教
5.打开预设之门 怎样教
6.打开评价之门 教得怎样
(六)演奏爵士乐
早期黑人音乐多不看谱,边听边学,并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其中。他们在和声框架与旋律框架的基础之上,根据观众情绪和自己感受适当地进行意想不到的变化和节奏,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新的创造。
[布鲁斯亦称‚蓝调‛,由19世纪黑奴创造发展而来。它的旋律多用切分节奏,并时常用‚布鲁音‛,即音阶中第三、七级音在演唱时要降低些,以造成一种游离而音不准的效果。拉格泰最早是即兴演奏型的音乐,是一种多切分节奏的舞蹈音乐。在音乐节奏中,切分音是一种不稳定的节奏,由于把音符切分而使重音移位,使人们不自觉地随着它的节奏晃动摇摆起来。
1.生成性预设
尽可能多地对可能的情境进行假设,以最大可能适应教学情境的变化;以生成性教学的观点指导预设,让预设后教学充满生成性。
2.教学机智:一种素质而非事件
甘地在上火车时,一只草鞋掉下火车,火车晃荡着已经启动了,甘地随即脱下另一鞋扔下去,他让捡到的人得到一双草鞋。在这里,他把个人损失的情境转化为他人获得的情境,这首先是素质。
3.在动态生成中相互映照
一堂好课有不可操纵性,它在进行中自我定位,自动选择脉络走向,参与者互相映照,在诗意这种人自身很原初的感知面前,谁也不是老师。 ——王小妮
(七)点亮思想的火把
人是有思想的芦苇。 ——帕斯卡尔
教育所要传授的是对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思想的条理的一种深刻的认识,以及一种特殊的知识,这种知识与知识掌握者的生活有着特殊的关系。
——怀特海
1.提供思维的机会(表里之间、练思之间、统个之间)
2.引导自由地思想(素质教育的核心)
3.基于问题的学习
杜威‚思维五步‛:(情境 问题 假设 推理 检验)
教学三步: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反思
4.掌握思维方式:逻辑与推理 直觉与洞察
5.优化思维品质
逻辑性:揭示作者的思维轨迹、认识课文包含的思维法则、理解性表达遵循思维规律
深刻性:感情的深刻度、事物的本质性、主题的深刻性、性格的复杂性
6.让思维向四面八方打开
思维的多向性、思维的延续性、思维的批判性
(八)大鱼带小鱼
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梅贻琦
1.示范引导
2.体验、探究
3.支持指导
4.合作
5.个别化辅导
6.学生对老师的积极影响(后喻文化)
(九)走向有规则的自由
梅兰芳先生在莫斯科表演京剧《洛神赋》,一位苏联老大娘连续看了九场,第九个晚上表演结束时,这位老大娘找到后台,请教梅先生:您每次的水袖都舞得出神入化,但又都不一样,为什么?在一旁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道:‚大娘,梅先生的表演是有规则的自由啊!‛
1.规则:人的成长和发展的规律
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学科的特质
语文:母语:综合性、实践性
汉语:形象性、诗性(散点透视、图式辅陈)
人文学科:主客观融合
教学:活动性、经验性
2.自由:灵活地运用教育规律
形成教学个性风格的追求,超越自我、突破自我
3.风格的形成
时代的烙印 思想 、技术、审美前沿
风土的滋味 湿 水 蘇
心灵的音乐 真诚 和谐 辉煌
(十)编织天职图景
天职图景:‚是你深层愉悦与外部世界的深层渴望相遇交融的圣地。‛
——比克纳
1.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马克思);
2.教师的美学角色(主体、客体、中介);
3.审美对象是灿烂的感性;
4.学习的充实感、升华感;
5.润泽感。
课堂是诗意的、审美的人间天堂,知识不是在书本里,而是在你和我的眼神里;目标不是在计划里,而是在你和我的距离里??
6.美是生活
面向生活,还原生活,参与生活,诗意生活。
结尾话: 不是诗的小诗
课堂是诗意、审美的人间天堂
知识不是在书本里
而是在你和我的眼睛里
目标不在计划里
而是在和我的距离里。
12月14日下午1:30——5:00再聆听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陈大伟先生的学术报告,主题是《以观课议课构筑新教育理想课堂》。陈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如何观课议课。。
(一)关于经验之思。经验是认识关系,发展联系,经验链接过去,现在和未来。获得经验需要主动性。
(二)关于反思之思。反思是对经验的过程、经验的依据、经验的结论保持持续的批判性的审视,目的是为了获得相对正确的经验。反思是对经验的提升、完善和纠正、改造,呈现积极的心理暗示,促进教学的信心和勇气。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
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
(三)关于观课议课。观课议课是参与者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据,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和有价值的课堂现象进行对话交流,以发现和理解教学、改善和创新课堂、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发挥教学洞察力,发现教学效果和教学行为的关系,坚持以学论教,研究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追求。发挥教学想象力创新教学。善于设臵教学疑问从提供思想到促进思想来循序渐进地改变自己或他人,‚你为什么这样教?假如我来教,……?‛,‚除了这样教,你还想过怎么教?假如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处理?‛。‚如果你下次教,你会做出怎样的调整和改变,如果我下次教,应该怎样改善更好?‛。我们做助教促进学生学习,借助教育想象力,用我们的思想去创造一个可能的世界。陈教授还就传统的评课模式做了形象的分析和对比,力求改变以往的评课模型:
新的议课模式为:平等、互动、面向实践的议课对话:
并将旧的评课模式形象地比喻成多打一的打架事件,将新的议课模式形象地比喻成你打我,我打你,你来打我,我们互相打的打群架事件。这样每个人都能接受,互相促进成长,皆大欢喜。随后陈教授例举了好多观课议课的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蕴涵问题或困惑、或者是能提供教学启示的课堂教学故事,观课是选取和组织教学案例,议课是对案例中问题、困惑、启示的研究和议论。并指出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研讨步骤。A、观察者先描述蕴涵困惑的故事,然后用提问理解上课老师:‚我觉得……‛到‚我发现……‛,议课的对象从人——课——事实;B、授课教师先说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然后反向故事讲述者的看法和意见;C、观课者和其他参与者说自己对故事的发现和理解。
D、参与者对彼此的意见进行分析和讨论:说说彼此过去的经验、他人如优秀教师和书本的经验、新的可能性。其实,所有教学方法都是利弊共存的,好坏都是相对的,教学上没有常胜的教学方法,所有课堂都是不完美的,只要你还嫩,你就会继续成长;一旦你已经成熟你就开始腐烂。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陈教授讲完后,接下来是两个经验分享,第一个主题是,项目攻坚,把课堂改革引向深入。主讲人是海门市教师研修中心副主任、特级教师何仁毅,要把新教育做起来,面临着种种困难,比如升学压力犹如一把高悬的利剑,压得学校、家庭学生和老师无法喘息,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学教学改革(尤其是高中)可谓顾虑重重,步履艰难。涛声依旧,改革也只能谨慎之下且思且行。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他们在寻找一条中学课堂改革的现实途径:围绕如何实现学生高校学习,通过认真查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项目,以项目攻坚为抓手,在继承的基础上,优化与创新课堂教学,在实践中逐个解决问题,并且通过持续的项目孵化,把课堂改革引向深入。为此,他们从五个底线要求抓起:
1、每节课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20分钟。
2、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导向,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思维。
3、组际同质,组内异质。
4、多媒体不少于50%的课时数。
5、学生课堂展示的声音洪亮,确保所有同学都能听见。
对五条底线,他们采取了硬推进,制定相应的检查措施,保证课堂改革不流于形式。
刚才是第一个经验分享内容,第二个经验分享是海门市教师研修中心培训部主任、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徐强主讲,主题是‚让孩子成为热爱学习的天使‛,这是一种教育改革的长远目标,是一种改革愿景,采取一些微策略,推进理想课堂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 学校现场亮点纷呈
(一)独特的校园文化彰显生命的活力。
海门在创设育人环境上下了很大力气,不仅设施一流,而且十分注重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教育,真正做到了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并且每一所学校的文化都围绕着学校的核心文化来组建,如能仁中学的以‚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智慧课堂,海门实验初中的‚让学文化‛,开发区实验初中的‚师生共读‛课堂。在这三所学校中,你走进的每一个班级,无一不是文化氛围浓厚,这些班级文化都是学生亲手创建的,学校和班级分别从不同的层面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逐渐将这些班级文化内化为学生内心的营养,这些学校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指明了学校和班级的发展方向,定位了学校和班级的品味,为学生在校的学习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 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培养学生的能力。
走进海门的课堂,没有见到我们想象中的所有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的学习小组,同学们大部分都是传统的面朝黑板的做法,只有一个班级由于教室较小,采用了中间同学面朝黑板,南北两排同学面朝内的做法,正当我们疑惑的时候,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我们见到了真正的小组合作,当老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有的是前面的同学转回头来形成围坐之势,有的是学生迅速站起,围拢在一块,通过观察,他们的小组合作是真实的高效的,在小组合作中既有互相的帮助,又有思想的碰撞。在课后和上课教师的交流中,我们得知: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必须建立学习小组,小组的建立严格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建,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总成绩、学习能力、组织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性别、身高等因素,条件允许的话以6人组最为合适,在上课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要把握‚目标适人、话题适合、内容适量、难度之中、互动适度‛的组织原则,每堂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不应过多。正因为他们把小组合作学习用到了极致,每一个学生都把自己看作是小组的主人,有力的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力。
(三) 抓好实战课堂,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听徐新海局长的报告时,徐局长提到,目前新教育正在初中和高中全面推开,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便于老师操作,教育局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底线要求:1、每节课学生自主活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2、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思维,每节课学生课堂展示人数不少于全班人数的五分之一。3、每班要有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的组建的学习小组,并能根据需要正常开展交互活动。4、每周每学科使用多媒体的次数不少于课时数的50%。
5、学生课堂展示时声音洪亮,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听见。在所听的6节课中,教师基本上都能按照这五条‚底线要求‛组织学生上课,在‚学程单‛的指导下,教师注重课堂生成,引导学生展示,课堂密度较大,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很少有花架子,这与我们教研室提出的实战课堂的思路不谋而合,在小组合作竞争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令人耳目一新。
(四) 以活动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专家、校长的介绍和与学生的闲聊中,我们知道在海门的各个中小学校,学校和班级都能根据本校和本班的实际情况组织丰富多彩
的学生活动,如开发区实验初中的‚民族运动会‛以及今年正在筹备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能仁中学紧跟社会热点组织的系列国旗下讲话活动都给与会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样的活动,就能有效的增强班级及学校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育人于无形,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2月17上午满脑装载着各种新教育理念,途经10小时的颠簸,于天黑后,赶回莱芜,细想,课堂上可能不会有颠覆性的改革和变化,因为传统的东西毕竟有它成功科学合理的一面,再说,家长和社会也不一定支持和赞同,否则,一不小心又会引来涛声依旧。新教育是让我们的每个孩子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有新的教育理念,但是它没有摈弃传统教育的精华,不搞花样,实实在在。‚平淡永远最真,真实永远最美‛。
走进新教育 不想再出来
——海门之行总结
莱城区新教育办公室
2014年12月13日至16日,在市教育局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们一行49人从市教育局出发奔赴国内教育名市——江苏省海门市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学习。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我们聆听各位专家的学术报告并先后在海门证大中学、海门实验学校、海门中学、能仁中学、实验初中和开发区中学三所学校进行了参观学习。期间观摩了课堂教学并与授课教师交流互动,听了学校领导的专题讲座,每天学习结束后学员之间相互交流体会,可以说,这次学习,收获颇丰。
一、专家报告耳目一新
12月14日上午8:00—8:30 ‚全国新教育实验海门开放周暨‘中学构建理想课堂’‛研讨会开幕式,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新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博士、海门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许新海同志致开幕词,8:30—11:30聆听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特级教师杨九俊先生的学术报告‚追寻理想的课堂‛。
(一)敬畏课堂
陈寅恪先生的学生胡守为到陈宅听先生上课,来到陈先生家时,先生正在一楼工作,胡守为进门后,陈先生挪步到楼上,下楼时,胡守为看到先生郑重地换上一袭长袍。胡守为感慨不已:‚这就是为人师表啊!‛
钱理群先生在母校南师附中给高中生讲鲁迅,他告诉我,上第一
节课时,后背都紧张得出汗了。钱先生又补充道:我每次给新的班级上课,都很紧张。
敬畏:敬重而畏惧
1.神圣性、神秘性 — 信仰心、使命感
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 ——雅斯贝尔斯 教育可以不断地进步,后一代都比前一代强一步,达于人类之完成;因为教育是完成人类本性的大秘密。 ——康德
一个人对于宇宙人生,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因为其中充满了许多奥秘,而这些奥秘永远不能被解释清楚。 ——爱因斯坦
所谓敬畏?? 就是发现世界不过是上帝的影子。 ——海舍尔 上帝就是规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依据、标准和尺度,哲学本体意义上的观念构成了心中的上帝,上帝不是一种对象化的存在,而是一种观念。 —— 孙正聿
所谓‚头上三尺有神明‛。
使命:天职、召唤。
敬重源于信仰:荷兰学者FredA〃J〃Ko - rthagen‚好教师‛的模型:使命、认同、信念、
能力、行为、环境。
2.复杂性、实践性 — 全身心投入、自我反思
教育艺术是一切人类艺术中最困难和最重要的一种。—— 杜威 历史性:双向认同(个人 - 历史文化)
综合性:跨学科
实践性:可能犯错
发展性:螺旋式上升
我对《红楼梦》充满敬畏,为电影《红楼梦》创作音乐,是八辈子才碰上
的事,我惟有全身心投入?? ——王立平
成长 = 经验 + 反思 —— 波斯纳
(二)蹲下我们的身子
有一个女记者某天有了闲暇,就带自己的女儿去逛街,街道旁边商场的橱窗里琳琅满目,这位女记者越走越兴奋,不料,她的女儿不肯走了,孩子哭着闹着要回家。这位女士好生烦恼。这时,孩子的鞋带松开了,女记者就蹲下来给女儿系鞋带。当她蹲下来时,她明白了女儿哭闹的原因。原来,从孩子的高度看过来,大街上是一片腿的森林。
1.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
我(尼尔)正在为学校漆门,罗伯特走过来往门上扔泥巴,如果他来过一段时间,我就会认真教育他,如果他刚从一个管理严厉的学校转来,我就会和他一起往门上扔泥巴,因为解放罗伯特远比漆门重要。
2.充分理解童年的意义。
如同树木一样,那最初的年月被记录在年轮最核心处。—— 刘晓东在一个看似懵懂的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灵魂在朝着某种形态生成。 ——周国平
4.重视游戏精神
游戏精神:主动、体验、自由、合作、兴趣性、想象力、创造性 对于教学对话的形成、教学节奏的优化、主动的参与性、想象力的激活等等都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5.想象童年,回归童年
一个人不能再变成儿童,否则就变得稚气了。但是,儿童的天真不使他感到愉悦吗?他自己不应该努力在一个更高的阶段上把自己真实地再现出来吗?
——马克思
(三)源自我们的心灵
就像任何真实的人类活动一样,教学不论好坏都发自内心世界。我把我的灵魂状态、我的学科,以及我的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学生心灵上,我在教室里体验到的纠缠不清只不过是折射了我内心生活中的交错盘绕。从这个角度说,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 帕克〃帕尔默
1.认识自我:通达内部景观(智能、情感、精神)
2.认识学生:倾听甚至尚未发出的声音(真实、自信)
3.认识学科:在个人意义上出神入化地理解学科(通体透明、形神兼备)
(四)洗课
二三十年前,我奉命带几位年青教师,一个基本的功课就是洗课,我要求他们拿出自己的备课笔记,先讨论哪些不应该教,哪些可以不教。我至今仍然记得,一洗课,其中的一位女教师眼泪就下来了,因为她备的课被洗得所剩无几了。
1.洗去过高的目标 基于标准
2.洗去过杂的内容 核心素养
3.洗去过偏的走向?教学主脉
4.洗去过花的形式 策略匹配
5.洗去过虚的议论 评价回归
(五)让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
伦敦奥运会点火仪式设计者汤马斯〃海瑟尉,曾设计上海世博会的英国馆,除了不得不遵循建筑学力学外,一切都被颠覆,媒体评价‚这已经不再是‘应有的’展馆,也不是巧妙地设计和装饰过的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展馆和展品已经不同寻常地浑然一体了。‛
在他看来,奥运火炬不是一个单纯的物体,而是一个‚瞬间‛、‚事件‛,火炬台就是这个事件的载体。他追求的是纯粹精神,首先解放了自己,于是他获得无边无际的思考,获得自由自在的夜空。
1.打开体制之门 教给谁、谁来教
2.打开目的之门 为什么教
3.打开资源之门 教什么
4.打开结构之门 怎样教
5.打开预设之门 怎样教
6.打开评价之门 教得怎样
(六)演奏爵士乐
早期黑人音乐多不看谱,边听边学,并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其中。他们在和声框架与旋律框架的基础之上,根据观众情绪和自己感受适当地进行意想不到的变化和节奏,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新的创造。
[布鲁斯亦称‚蓝调‛,由19世纪黑奴创造发展而来。它的旋律多用切分节奏,并时常用‚布鲁音‛,即音阶中第三、七级音在演唱时要降低些,以造成一种游离而音不准的效果。拉格泰最早是即兴演奏型的音乐,是一种多切分节奏的舞蹈音乐。在音乐节奏中,切分音是一种不稳定的节奏,由于把音符切分而使重音移位,使人们不自觉地随着它的节奏晃动摇摆起来。
1.生成性预设
尽可能多地对可能的情境进行假设,以最大可能适应教学情境的变化;以生成性教学的观点指导预设,让预设后教学充满生成性。
2.教学机智:一种素质而非事件
甘地在上火车时,一只草鞋掉下火车,火车晃荡着已经启动了,甘地随即脱下另一鞋扔下去,他让捡到的人得到一双草鞋。在这里,他把个人损失的情境转化为他人获得的情境,这首先是素质。
3.在动态生成中相互映照
一堂好课有不可操纵性,它在进行中自我定位,自动选择脉络走向,参与者互相映照,在诗意这种人自身很原初的感知面前,谁也不是老师。 ——王小妮
(七)点亮思想的火把
人是有思想的芦苇。 ——帕斯卡尔
教育所要传授的是对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思想的条理的一种深刻的认识,以及一种特殊的知识,这种知识与知识掌握者的生活有着特殊的关系。
——怀特海
1.提供思维的机会(表里之间、练思之间、统个之间)
2.引导自由地思想(素质教育的核心)
3.基于问题的学习
杜威‚思维五步‛:(情境 问题 假设 推理 检验)
教学三步: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反思
4.掌握思维方式:逻辑与推理 直觉与洞察
5.优化思维品质
逻辑性:揭示作者的思维轨迹、认识课文包含的思维法则、理解性表达遵循思维规律
深刻性:感情的深刻度、事物的本质性、主题的深刻性、性格的复杂性
6.让思维向四面八方打开
思维的多向性、思维的延续性、思维的批判性
(八)大鱼带小鱼
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梅贻琦
1.示范引导
2.体验、探究
3.支持指导
4.合作
5.个别化辅导
6.学生对老师的积极影响(后喻文化)
(九)走向有规则的自由
梅兰芳先生在莫斯科表演京剧《洛神赋》,一位苏联老大娘连续看了九场,第九个晚上表演结束时,这位老大娘找到后台,请教梅先生:您每次的水袖都舞得出神入化,但又都不一样,为什么?在一旁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道:‚大娘,梅先生的表演是有规则的自由啊!‛
1.规则:人的成长和发展的规律
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学科的特质
语文:母语:综合性、实践性
汉语:形象性、诗性(散点透视、图式辅陈)
人文学科:主客观融合
教学:活动性、经验性
2.自由:灵活地运用教育规律
形成教学个性风格的追求,超越自我、突破自我
3.风格的形成
时代的烙印 思想 、技术、审美前沿
风土的滋味 湿 水 蘇
心灵的音乐 真诚 和谐 辉煌
(十)编织天职图景
天职图景:‚是你深层愉悦与外部世界的深层渴望相遇交融的圣地。‛
——比克纳
1.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马克思);
2.教师的美学角色(主体、客体、中介);
3.审美对象是灿烂的感性;
4.学习的充实感、升华感;
5.润泽感。
课堂是诗意的、审美的人间天堂,知识不是在书本里,而是在你和我的眼神里;目标不是在计划里,而是在你和我的距离里??
6.美是生活
面向生活,还原生活,参与生活,诗意生活。
结尾话: 不是诗的小诗
课堂是诗意、审美的人间天堂
知识不是在书本里
而是在你和我的眼睛里
目标不在计划里
而是在和我的距离里。
12月14日下午1:30——5:00再聆听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陈大伟先生的学术报告,主题是《以观课议课构筑新教育理想课堂》。陈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如何观课议课。。
(一)关于经验之思。经验是认识关系,发展联系,经验链接过去,现在和未来。获得经验需要主动性。
(二)关于反思之思。反思是对经验的过程、经验的依据、经验的结论保持持续的批判性的审视,目的是为了获得相对正确的经验。反思是对经验的提升、完善和纠正、改造,呈现积极的心理暗示,促进教学的信心和勇气。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
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
(三)关于观课议课。观课议课是参与者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据,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和有价值的课堂现象进行对话交流,以发现和理解教学、改善和创新课堂、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发挥教学洞察力,发现教学效果和教学行为的关系,坚持以学论教,研究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追求。发挥教学想象力创新教学。善于设臵教学疑问从提供思想到促进思想来循序渐进地改变自己或他人,‚你为什么这样教?假如我来教,……?‛,‚除了这样教,你还想过怎么教?假如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处理?‛。‚如果你下次教,你会做出怎样的调整和改变,如果我下次教,应该怎样改善更好?‛。我们做助教促进学生学习,借助教育想象力,用我们的思想去创造一个可能的世界。陈教授还就传统的评课模式做了形象的分析和对比,力求改变以往的评课模型:
新的议课模式为:平等、互动、面向实践的议课对话:
并将旧的评课模式形象地比喻成多打一的打架事件,将新的议课模式形象地比喻成你打我,我打你,你来打我,我们互相打的打群架事件。这样每个人都能接受,互相促进成长,皆大欢喜。随后陈教授例举了好多观课议课的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蕴涵问题或困惑、或者是能提供教学启示的课堂教学故事,观课是选取和组织教学案例,议课是对案例中问题、困惑、启示的研究和议论。并指出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研讨步骤。A、观察者先描述蕴涵困惑的故事,然后用提问理解上课老师:‚我觉得……‛到‚我发现……‛,议课的对象从人——课——事实;B、授课教师先说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然后反向故事讲述者的看法和意见;C、观课者和其他参与者说自己对故事的发现和理解。
D、参与者对彼此的意见进行分析和讨论:说说彼此过去的经验、他人如优秀教师和书本的经验、新的可能性。其实,所有教学方法都是利弊共存的,好坏都是相对的,教学上没有常胜的教学方法,所有课堂都是不完美的,只要你还嫩,你就会继续成长;一旦你已经成熟你就开始腐烂。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陈教授讲完后,接下来是两个经验分享,第一个主题是,项目攻坚,把课堂改革引向深入。主讲人是海门市教师研修中心副主任、特级教师何仁毅,要把新教育做起来,面临着种种困难,比如升学压力犹如一把高悬的利剑,压得学校、家庭学生和老师无法喘息,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学教学改革(尤其是高中)可谓顾虑重重,步履艰难。涛声依旧,改革也只能谨慎之下且思且行。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他们在寻找一条中学课堂改革的现实途径:围绕如何实现学生高校学习,通过认真查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项目,以项目攻坚为抓手,在继承的基础上,优化与创新课堂教学,在实践中逐个解决问题,并且通过持续的项目孵化,把课堂改革引向深入。为此,他们从五个底线要求抓起:
1、每节课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20分钟。
2、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导向,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思维。
3、组际同质,组内异质。
4、多媒体不少于50%的课时数。
5、学生课堂展示的声音洪亮,确保所有同学都能听见。
对五条底线,他们采取了硬推进,制定相应的检查措施,保证课堂改革不流于形式。
刚才是第一个经验分享内容,第二个经验分享是海门市教师研修中心培训部主任、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徐强主讲,主题是‚让孩子成为热爱学习的天使‛,这是一种教育改革的长远目标,是一种改革愿景,采取一些微策略,推进理想课堂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 学校现场亮点纷呈
(一)独特的校园文化彰显生命的活力。
海门在创设育人环境上下了很大力气,不仅设施一流,而且十分注重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教育,真正做到了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并且每一所学校的文化都围绕着学校的核心文化来组建,如能仁中学的以‚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智慧课堂,海门实验初中的‚让学文化‛,开发区实验初中的‚师生共读‛课堂。在这三所学校中,你走进的每一个班级,无一不是文化氛围浓厚,这些班级文化都是学生亲手创建的,学校和班级分别从不同的层面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逐渐将这些班级文化内化为学生内心的营养,这些学校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指明了学校和班级的发展方向,定位了学校和班级的品味,为学生在校的学习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 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培养学生的能力。
走进海门的课堂,没有见到我们想象中的所有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的学习小组,同学们大部分都是传统的面朝黑板的做法,只有一个班级由于教室较小,采用了中间同学面朝黑板,南北两排同学面朝内的做法,正当我们疑惑的时候,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我们见到了真正的小组合作,当老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有的是前面的同学转回头来形成围坐之势,有的是学生迅速站起,围拢在一块,通过观察,他们的小组合作是真实的高效的,在小组合作中既有互相的帮助,又有思想的碰撞。在课后和上课教师的交流中,我们得知: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必须建立学习小组,小组的建立严格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建,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总成绩、学习能力、组织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性别、身高等因素,条件允许的话以6人组最为合适,在上课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要把握‚目标适人、话题适合、内容适量、难度之中、互动适度‛的组织原则,每堂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不应过多。正因为他们把小组合作学习用到了极致,每一个学生都把自己看作是小组的主人,有力的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力。
(三) 抓好实战课堂,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听徐新海局长的报告时,徐局长提到,目前新教育正在初中和高中全面推开,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便于老师操作,教育局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底线要求:1、每节课学生自主活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2、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思维,每节课学生课堂展示人数不少于全班人数的五分之一。3、每班要有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的组建的学习小组,并能根据需要正常开展交互活动。4、每周每学科使用多媒体的次数不少于课时数的50%。
5、学生课堂展示时声音洪亮,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听见。在所听的6节课中,教师基本上都能按照这五条‚底线要求‛组织学生上课,在‚学程单‛的指导下,教师注重课堂生成,引导学生展示,课堂密度较大,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很少有花架子,这与我们教研室提出的实战课堂的思路不谋而合,在小组合作竞争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令人耳目一新。
(四) 以活动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专家、校长的介绍和与学生的闲聊中,我们知道在海门的各个中小学校,学校和班级都能根据本校和本班的实际情况组织丰富多彩
的学生活动,如开发区实验初中的‚民族运动会‛以及今年正在筹备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能仁中学紧跟社会热点组织的系列国旗下讲话活动都给与会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样的活动,就能有效的增强班级及学校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育人于无形,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2月17上午满脑装载着各种新教育理念,途经10小时的颠簸,于天黑后,赶回莱芜,细想,课堂上可能不会有颠覆性的改革和变化,因为传统的东西毕竟有它成功科学合理的一面,再说,家长和社会也不一定支持和赞同,否则,一不小心又会引来涛声依旧。新教育是让我们的每个孩子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有新的教育理念,但是它没有摈弃传统教育的精华,不搞花样,实实在在。‚平淡永远最真,真实永远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