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1 设计过程
本项目于2015年2月委托我院进行酒都路北段拓宽工程施工图设计,2015年5月13日王城施工图初步成果并报业主评审,2015年5月15日进行了施工图内审,并依据意见进行修改。 2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 2.1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
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8)《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9)《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D60-2004)
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JTG D63-2007) 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 12)《公路沥青混凝土里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2001) 13)《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
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2.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3 设计概要 3.1 工程概况
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东与泸州市毗邻,北与自贡市接壤,西靠乐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南界云南省昭通地区。处于金沙江、岷江和长江的三江交汇处,属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地区。
三江口片区位于南岸东区北部,戎州大桥和大溪口间的狭长地带,是重要的城市节点,为《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中央商务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设计内容为酒都路北段拓宽工程,酒都路道路红线宽度30m,路面结构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3.2.
3.3 3.3.1平面设计
本次设计为道路改造,维持原道路技术标准,平面拟合原有线形进行设计 ,对道路两侧进行加宽处理,根据最新控规新增两处路口,道路与小区出入口接顺,通行机动车辆的小区出入口,采用沥青路面进行顺接;不通行机动车辆的小区出入口,采用人行道铺装结构进行顺接。 3.3.2 纵断面设计
本次改造仅对现有沥青混凝土路面修补后加铺新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纵坡不变。地面道路设计标高和原有小区出入口连接处,若有高差,在工程范围内20m范围内过渡到地面道路设计标高。 3.4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布置维持现有红线宽度及车行道宽度,车行道采用直线路拱形式,横坡采用1.5%。
本次设计道路横断面在现状道路横断面基础上,机动车道两侧拓宽0.5m,车道采用直线路拱形式,横坡采用1.5%,现场施工测量过程中,若道路横坡不满足要求,则采用AC-20层进行调平,横断面布置形式如下:
酒都路:30m=4.0m(人行道)+9.5m(车行道)+3m(绿化带)+9.5m(车行道)+4.0m(人行道);
3.5路基
本工程为道路加宽改造工程,但根据新控规需新增两处路口,需要新建路基,具体要求如下:
(1)路基填筑及压实度
路基填筑填料优先采用强度高、粒径小、透水性良好的材料,严格按规范摊铺和压实。对于同一填筑路段,要求同一层的路基填料强度和粒径尽量均匀。一般路段路基填筑材料的重型压实度要求见下表:
2) 新旧路基搭接处理设计
①对本设计段新路基及老路基结合部位采用挖台阶和加铺土工格栅处理,以保证拓宽道路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台阶尺寸及土工格栅布置位置详见《新旧路基衔接处理设计图》。施工时首先将交叉口范围道路人行道结构层全部清除,然后开挖人行道以下的路基至现状道路车行道路床顶部高度,待新路基全部施工至现状道路路床顶部高度后对其进行碾压,使其满足路床顶面以下 0~30mm范围内压实度≥95%的要求。
②对施工时路基开挖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执行。 3)边坡设计
(1)本次项目边坡采取自由放坡形式处理,路堤边坡坡度采用1:1.5,路堑边坡坡度采用1:1。
(2)本次工程道路边坡采用喷播植草防护,若道路两侧地块即将开发场平,可不做防护。 3.6 路面结构设计 3.6.1设计标准
1)道路自然区划:V2四川盆地中湿区。
2)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夏炎热冬温湿润区(1-4-2)。 3)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4)交通等级:中交通,标准轴次Ne=1.05X107
。 5)设计年限:沥青路面15年。 6)路面结构设计: (1)路面结构如下:
①机动车道
4c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0.6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透层油
20cm5%水泥稳定碎石 20cm4%水泥稳定碎石 20cm级配碎石 ②非机动车道
4cm CAC-10沥青混凝土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0.6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透层油
20cm5%水泥稳定碎石 20cm4%水泥稳定碎石 20cm级配碎石 路面总厚69cm ③人行道:
人行道铺装详见景观设计图 3.6.2路面现状
根据业主提供的路面检测报告,酒都路现状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弯沉平均值(0.01/mm)8.2,弯沉代表值(0.01/mm)18。目前路面状况总体较好,路面病害较轻。主要破损类型为表现为轻微裂纹、裂纹及沉陷。 3.6.3路面结构
对于现状沥青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回弹弯沉值<20强度为优,弯沉值<45强度为良,可对旧路面局部处理合格(代表弯沉值控制为不大于40(0.01mm))后加铺新沥青混凝土面层。根据检测报告,整体强度较好,满足上述弯沉值<45,强度优良,因此采用现状路面拉毛后加铺一层。路面结构组合为:
4cm改性沥青玛蹄脂SMA-13 AC-20C沥青混凝土调平层
0.6cmES-2型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粘层油
处治合格后的原路面
3.6.2人行道
表面铺装(详见景观专业图纸) 3cm1:3水泥砂浆结合层 20cm C15水泥混凝土 10cm级配砂石
密实土基(压实度≥93%) 3.6.3旧沥青路面病害处治
1)裂纹处理
①裂纹缝宽在10mm以内 (1)清除缝中杂物及尘土.
(2)采用热沥青灌缝,缝内潮湿是采用乳化沥青灌缝,灌入深度约为缝深的2/3。 (3)填入干净的石屑或粗砂,捣实. (4)将溢出的沥青及石屑,粗砂清除. ②裂纹缝宽在10mm以上 (1)去除已经松动的裂缝边缘
(2)采用细粒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填缝,捣实,缝内潮湿时采用乳化沥青混合料。 2)沉陷处理
①路面略有下沉,无破损或仅有少量轻微裂缝,可在沉陷处喷洒粘层沥青,再利用沥青混合料将沉陷部分填补,并压实平整.
②因土基或基层被破坏而引起的路面沉陷,应先处理土基、修补基层再重新铺设面层。 3.6.4路面材料
3.6.4.1沥青混合料材料要求
3.6.4.1.1 沥青玛蹄脂SMA-13混合料材料要求
1)沥青结合料:用于SMA-13的沥青结合料必须具有较高的粘度,与集料有良好的粘附性,设计采用成品SBS作为改性沥青,用热塑性丁苯橡胶SBS作为改性剂,改性沥青结合料路用性能等级应满足PG76-28(基质沥青应符合道路石油沥青90号A级),符合表3的技术要求.
多级联合碎石机加工(其中反击破碎或冲击破碎不少于两级),破碎后颗粒的形装应接近立方体,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其质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破碎后的粗集料规格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表4.8.3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S10、S12和S14规格的要求,见表4。
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以同下。
2、“*”相在选材时,应将风干碎石置于200℃的烘箱中,烘4个小时后进行指标验证;施工过程中抽检应从热仓中取白料验证。
过程中必须具有吸尘设备)。加工出的细集料应耐嵌挤,颗粒饱满,洁净无杂质,粉尘含量低,其技术指标及规格应满足表6、表7的要求。
2、关于细集料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的说明:对进场的拌合设备应事先标定经过二级除尘后各级热料仓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是否符合要求(0~3mm热料仓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得超过3%,其余各级热料仓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得超过1%),如果设备之最大除尘能力仍不能满足此要求,应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冷料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含量,尤其是细集料中小于0.075mm颗粒的含量,并据此确定细集料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的控制上限(将上表中0.075mm筛孔通过率的上限10%下调,但不得上调)。
4)填料:必须采用石灰岩等碱性岩石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要求干燥、洁净,能从填料仓自由流出。填料中严禁掺加拌和机或碎石机除尘装置回收的粉尘。为减少粉尘的排出量,在轧制石屑及碎石时,应采用洁净的块状石料加工,并调整好碎石机工艺,尽可能减少粉尘的排出量。矿粉必须存放在室内,被雨淋湿的和已结块的矿粉不得使用。其质量应符合表11-6的要求,其中
应采用长期性能优良、耐热、耐水且施工易于操作的抗剥落剂,加入后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不低于5级。沥青中加入抗剥落剂后,应进行一定老化(薄膜烘箱中加热96小时,有条件时可再在压力老化仪PAV中进行)然后进行粘附性试验,经过初期老化后的混合料须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
6)纤维稳定剂:采用木质素纤维或玄武岩矿物纤维,要求其吸附力强的能力强,施工分散性好,木质素纤维应选用原木浆生产的颗粒状纤维,掺量按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木质素纤维不宜少于0.3%,玄武岩矿物纤维不宜少于0.4%。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验证三个设计阶段确定混合料的配合比。矿料级配组成及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应满足表11-8、表11-9的要求。
的要求;2)在初选级配的基础上,确定满足目标空隙率要求的最佳沥青用量;3)采用车辙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谢伦堡析漏、冻融劈裂试验(试件的成型孔隙率控制在6%±1%)和浸水马歇尔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对混合料配合比进行验证。如验证不合格,应调整结合料用量或调整级配组成。
2、渗水系数的指标值同样适用于现场质量控制。 3.6.4.1.2 AC-20C的材料要求
1)沥青结合料:同SMA-13的要求。
2)粗集料:采用轧制碎石,形状接近立方体,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施工过程中抽检应从热仓中取白料验证。
破碎后的粗集料规格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8.3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S9和S12规格的要求。
加工过程中应具有吸尘设备)及部分卵碎石时产生的石屑。细集料应具有耐嵌挤、颗粒饱满,且粉尘含量低,不得含有其他杂质。
2、关于细集料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的说明:对进场的拌合设备应事先标定经过二级除尘后各级热料仓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是否符合要求(0~3mm热料仓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得超过3%,其余各级热料仓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得超过1%),如果设备之最大除尘能力仍不能满足此要求,应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冷料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含量,尤其是细集料中小于0.075mm颗粒的含量,并据此确定细集料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的控制上限(将上表中0.075mm筛孔通过率的上限10%下调,但不得上调)。
4
)填料:同SMA-13的要求
5)抗剥落剂:同SMA-13的要求 6)AC-20C混合料设计
根据有关规范,AC-20C的混合料级配范围如下表。
的要求;2)在初选级配的基础上,确定满足目标空隙率要求的最佳沥青用量;3)采用车辙
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谢伦堡析漏、冻融劈裂试验(试件的成型孔隙率控制在7%±1%)和浸水马歇尔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对混合料配合比进行验证。如验证不合格,应调整结合料用量或调整级配组成。
2、渗水系数的指标值同样适用于现场质量控制。 3.6.4.1.3防裂贴
防裂贴是由沥青基的高分子聚合物、高强抗拉胎基、耐高温并与沥青相容的高强织物复合而成。该产品具有自粘性,施工方便,直接粘贴裂缝处,是目前白改黑路面改造中防裂防水的升级产品。结合现场实际,本项目防裂贴技术指标见下表。
1)沥青结合料:彩色沥青混凝土的沥青结合料采用脱色沥青,沥青标号90号,同时需
粗集料选用表面清洁、粗糙而富有棱角、质地坚硬、颗粒近似立方体的轧制碎石,其颜
彩色沥青混凝土中颜料应作为填料使用,不足的部分应采用石灰石等碱性岩石磨细的矿
颜料采用氧化铁红系列无机颜料,颜料的用量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调整,用量为彩色沥
混合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严格按照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设计阶段确定混合料的配合比。
路面抗滑性能测试采用测定速度为60km/h时的横向力系数(SFC60)作为控制指标;具体指标如下:
摆式仪测定值F0≥45
构造深度: TD≥0.55 横向力系数:SFC60≥54 渗水系数:≤50ml/min
国际平整度指数IRI:
1)级配碎石垫层
级配碎石所用石料压碎值不得超过35%,碎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要求有较好的级配,级配碎石的颗粒组成应符合规范要求,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要求不低于96%。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① 4%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
碎石集料应具有良好的级配,最大粒径不能大于31.5毫米,塑性指数小于6,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5%,并不得有其他杂物,砂石应干净,其组成应符合下表的要求。水泥含量指水泥与干碎石之间的重量百分比,所用水泥宜选用初凝时间大于4小时,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的水泥。施工中应控制好含水量,必须拌和均匀、碾压密实,并根据施工时的天气情况做好保湿养生工作,宜采用湿砂进行养生,养生7天后方可施工面层。压实度不低于97%, 7天饱合抗压强度≥2MPa。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的规定。
② 5%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
碎石集料应具有良好的级配,最大粒径不能大于31.5毫米,塑性指数小于6,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5%,并不得有其他杂物,砂石应干净,其组成应符合下表的要求。水泥含量指水泥与干砂砾之间的重量百分比,所用水泥宜选用初凝时间大于4小时,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的水泥。施工中应控制好含水量,必须拌和均匀、碾压密实,并根据施工时的天气情况做好保湿养生工作,宜采用湿砂进行养生,养生7天后方可施工面层。压实度不低于98%,4.0Mpa≥7天饱合抗压强度≥3.0 MPa。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的规定。
混和料中碎石应符合下表要求:
44.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设计交底内容,进行现场调查和核对。
2)有碍施工的建筑物,管线等,该拆除的均应拆迁完毕,不能拆迁的应作好保护工作。 3)应沿道路路基边界作好排水措施,场地内水系应采取临时排水措施加以沟通,以保证施工期场地雨水排放,避免施工期场地积水。
4)施工前应首先核对已建相交(或相接)道路的平面位置与高程、相接(相交)管线位置和管底高程,并与设计文件比较,如发现现状与设计不符需立即通知业主和设计单位,确保道路、管线衔接准确无误。 4.2路面施工
4.2.1常规性要求
1)应对现状路面进行检查,应平整、粗糙,现状沥青路面的标高和横坡应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时应予处理,对尖锐突出物及凹坑应打磨或修补);
2)雨天禁止施工,气温低于5℃时不宜进行施工。
3)施工完成4~8h后,即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不能及时实施下一工序时,应封闭道路,禁止一切车辆通行,避免损坏防水层。
4)为保证沥青与集料的粘接力,提高抗水损害能力,应加入抗剥落剂。碱性集料采用2%的水泥作为抗剥落剂取代等量的矿粉,或试验确定矿粉取代量, 酸性集料采用石油化工产品沥青抗剥落剂。
5)各沥青层之间需设置粘层沥青。粘层沥青应采用PC-3中裂型阳离子乳化沥青,洒布数量宜为0.3~0.6kg/m2。其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所使用的基质沥青标号宜与主层沥青混合料相同。
6)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供应情况进行配合比设计及检验。铺筑沥青面层时尽量避免纵向接缝,若不能避免侧必须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4.2.2 SMA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控制
1)温度控制
严格掌握使用SBS改性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热混合料成品在贮料仓储存后,其温度下降不应超过10℃。SBS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控制范围见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控制范围表 表20
拌和时间由试拌确定。必须使所有集料颗粒全部裹复沥青结合料,并以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度,总拌和时间比普通沥青增加5s-10s。
3)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1、采用数字显示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检测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和运到现场温度。插入深度要大于150mm。在运料卡车侧面中部设专用检测孔,孔口距车箱底面约300mm。
2、拌和楼向运料车卸料时,汽车应前后移动三次装料,以减少粗集料的离析现象。 3、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应较拌和能力和摊铺速度有所富余,根据工程规模摊铺机前方应有3~5辆运料车等候卸料。
4、运料车必须有良好的篷布覆盖设施,卸料过程中继续覆盖,直到卸料结束取走篷布,以达到最佳保温效果。
5、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4)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
摊铺机使用带加热装置的熨平板,连续稳定地摊铺,是提高路面平整度最主要措施。对于改性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楼的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厚度、摊铺宽度,按1~4m/min予以调整选择,做到缓慢、均匀、不间断地摊铺。不应任意以快速摊铺几分钟,然后再停下来等下一车料。用餐应分批轮换交替进行,切忌停铺用餐。争取做到每天收工停机一次。
5)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成型
1、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是保证沥青面层质量的重要环节,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为保证压实度和平整度,初压必须在摊铺后较高温度下及时进行。
2、碾压工艺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初压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复压采用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碾压遍数不少于
5遍,终压采用一台双钢轮压路机以静压方式碾压2遍以上消除轮迹。
3、压路机应以缓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适宜碾压速度建议按表21选用。
不应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行,不准刹车制动。压路机折回不应处在同一横断面上。
5、初压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随摊铺机逐步推进。复压、终压应分清段落,设置明显标志,便于司机辩认。对松铺厚度、碾压顺序、压路机组合、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碾压温度应设专岗管理和检查,使面层做到既不漏压也不超压。
6、压实完成12小时后,方能允许施工车辆通行。 7、以上未尽事宜严格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执行。 4.2.3 彩色沥青混凝土施工控制
1)彩色沥青混凝土拌制
(1)彩色沥青混凝土拌制方法与技术要求与普通沥青混凝土基本相同
(2)拌制彩色沥青混凝土之前需清洗拌缸,胶结料运输管线需另行设置,防止原有黑色沥青污染
(3)为使颜料分布均匀,应合理确定拌合时间,拌合时间比普通沥青增加10-15s 2)彩色沥青混凝土运输
(1)宜采用大吨位运料车,同时注意保温,运至施工现场温度不低于10。C。
(2)运输车辆应事先擦洗干净,避免被黑色沥青混合料污染,不可喷涂常规乳化沥青隔离油,需采用脱色沥青配制而成的乳化沥青。
3)彩色沥青混凝土摊铺
(1)摊铺之前应将摊铺机清理干净,避免原黑色沥青污染。
(2)摊铺彩色沥青之前需撒布脱色沥青配制的稀释油作为粘层油。 6施工验收
施工中各分项、分部及单项工程均应采用 《城镇道路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或当地质检部门指定的标准及时检查验收。上道工序、分部工程未按有关标准验收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其它
施工单位施工前需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异常问题及疑点,必须及时会同各方责任主体共同协商解决。
本说明中的施工要点只就设计认为的重点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但并不意味着施工单位可以不执行相应施工规范中的其它规定。其他未尽事项须按照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
本项目位置处于城区,周边涉及部分房屋拆迁,施工过程中需注意施工顺序,确保建筑安全。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1 设计过程
本项目于2015年2月委托我院进行酒都路北段拓宽工程施工图设计,2015年5月13日王城施工图初步成果并报业主评审,2015年5月15日进行了施工图内审,并依据意见进行修改。 2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 2.1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
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8)《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9)《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D60-2004)
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JTG D63-2007) 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 12)《公路沥青混凝土里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2001) 13)《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
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2.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3 设计概要 3.1 工程概况
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东与泸州市毗邻,北与自贡市接壤,西靠乐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南界云南省昭通地区。处于金沙江、岷江和长江的三江交汇处,属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地区。
三江口片区位于南岸东区北部,戎州大桥和大溪口间的狭长地带,是重要的城市节点,为《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中央商务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设计内容为酒都路北段拓宽工程,酒都路道路红线宽度30m,路面结构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3.2.
3.3 3.3.1平面设计
本次设计为道路改造,维持原道路技术标准,平面拟合原有线形进行设计 ,对道路两侧进行加宽处理,根据最新控规新增两处路口,道路与小区出入口接顺,通行机动车辆的小区出入口,采用沥青路面进行顺接;不通行机动车辆的小区出入口,采用人行道铺装结构进行顺接。 3.3.2 纵断面设计
本次改造仅对现有沥青混凝土路面修补后加铺新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纵坡不变。地面道路设计标高和原有小区出入口连接处,若有高差,在工程范围内20m范围内过渡到地面道路设计标高。 3.4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布置维持现有红线宽度及车行道宽度,车行道采用直线路拱形式,横坡采用1.5%。
本次设计道路横断面在现状道路横断面基础上,机动车道两侧拓宽0.5m,车道采用直线路拱形式,横坡采用1.5%,现场施工测量过程中,若道路横坡不满足要求,则采用AC-20层进行调平,横断面布置形式如下:
酒都路:30m=4.0m(人行道)+9.5m(车行道)+3m(绿化带)+9.5m(车行道)+4.0m(人行道);
3.5路基
本工程为道路加宽改造工程,但根据新控规需新增两处路口,需要新建路基,具体要求如下:
(1)路基填筑及压实度
路基填筑填料优先采用强度高、粒径小、透水性良好的材料,严格按规范摊铺和压实。对于同一填筑路段,要求同一层的路基填料强度和粒径尽量均匀。一般路段路基填筑材料的重型压实度要求见下表:
2) 新旧路基搭接处理设计
①对本设计段新路基及老路基结合部位采用挖台阶和加铺土工格栅处理,以保证拓宽道路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台阶尺寸及土工格栅布置位置详见《新旧路基衔接处理设计图》。施工时首先将交叉口范围道路人行道结构层全部清除,然后开挖人行道以下的路基至现状道路车行道路床顶部高度,待新路基全部施工至现状道路路床顶部高度后对其进行碾压,使其满足路床顶面以下 0~30mm范围内压实度≥95%的要求。
②对施工时路基开挖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执行。 3)边坡设计
(1)本次项目边坡采取自由放坡形式处理,路堤边坡坡度采用1:1.5,路堑边坡坡度采用1:1。
(2)本次工程道路边坡采用喷播植草防护,若道路两侧地块即将开发场平,可不做防护。 3.6 路面结构设计 3.6.1设计标准
1)道路自然区划:V2四川盆地中湿区。
2)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夏炎热冬温湿润区(1-4-2)。 3)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4)交通等级:中交通,标准轴次Ne=1.05X107
。 5)设计年限:沥青路面15年。 6)路面结构设计: (1)路面结构如下:
①机动车道
4c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0.6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透层油
20cm5%水泥稳定碎石 20cm4%水泥稳定碎石 20cm级配碎石 ②非机动车道
4cm CAC-10沥青混凝土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0.6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透层油
20cm5%水泥稳定碎石 20cm4%水泥稳定碎石 20cm级配碎石 路面总厚69cm ③人行道:
人行道铺装详见景观设计图 3.6.2路面现状
根据业主提供的路面检测报告,酒都路现状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弯沉平均值(0.01/mm)8.2,弯沉代表值(0.01/mm)18。目前路面状况总体较好,路面病害较轻。主要破损类型为表现为轻微裂纹、裂纹及沉陷。 3.6.3路面结构
对于现状沥青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回弹弯沉值<20强度为优,弯沉值<45强度为良,可对旧路面局部处理合格(代表弯沉值控制为不大于40(0.01mm))后加铺新沥青混凝土面层。根据检测报告,整体强度较好,满足上述弯沉值<45,强度优良,因此采用现状路面拉毛后加铺一层。路面结构组合为:
4cm改性沥青玛蹄脂SMA-13 AC-20C沥青混凝土调平层
0.6cmES-2型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粘层油
处治合格后的原路面
3.6.2人行道
表面铺装(详见景观专业图纸) 3cm1:3水泥砂浆结合层 20cm C15水泥混凝土 10cm级配砂石
密实土基(压实度≥93%) 3.6.3旧沥青路面病害处治
1)裂纹处理
①裂纹缝宽在10mm以内 (1)清除缝中杂物及尘土.
(2)采用热沥青灌缝,缝内潮湿是采用乳化沥青灌缝,灌入深度约为缝深的2/3。 (3)填入干净的石屑或粗砂,捣实. (4)将溢出的沥青及石屑,粗砂清除. ②裂纹缝宽在10mm以上 (1)去除已经松动的裂缝边缘
(2)采用细粒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填缝,捣实,缝内潮湿时采用乳化沥青混合料。 2)沉陷处理
①路面略有下沉,无破损或仅有少量轻微裂缝,可在沉陷处喷洒粘层沥青,再利用沥青混合料将沉陷部分填补,并压实平整.
②因土基或基层被破坏而引起的路面沉陷,应先处理土基、修补基层再重新铺设面层。 3.6.4路面材料
3.6.4.1沥青混合料材料要求
3.6.4.1.1 沥青玛蹄脂SMA-13混合料材料要求
1)沥青结合料:用于SMA-13的沥青结合料必须具有较高的粘度,与集料有良好的粘附性,设计采用成品SBS作为改性沥青,用热塑性丁苯橡胶SBS作为改性剂,改性沥青结合料路用性能等级应满足PG76-28(基质沥青应符合道路石油沥青90号A级),符合表3的技术要求.
多级联合碎石机加工(其中反击破碎或冲击破碎不少于两级),破碎后颗粒的形装应接近立方体,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其质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破碎后的粗集料规格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表4.8.3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S10、S12和S14规格的要求,见表4。
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以同下。
2、“*”相在选材时,应将风干碎石置于200℃的烘箱中,烘4个小时后进行指标验证;施工过程中抽检应从热仓中取白料验证。
过程中必须具有吸尘设备)。加工出的细集料应耐嵌挤,颗粒饱满,洁净无杂质,粉尘含量低,其技术指标及规格应满足表6、表7的要求。
2、关于细集料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的说明:对进场的拌合设备应事先标定经过二级除尘后各级热料仓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是否符合要求(0~3mm热料仓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得超过3%,其余各级热料仓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得超过1%),如果设备之最大除尘能力仍不能满足此要求,应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冷料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含量,尤其是细集料中小于0.075mm颗粒的含量,并据此确定细集料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的控制上限(将上表中0.075mm筛孔通过率的上限10%下调,但不得上调)。
4)填料:必须采用石灰岩等碱性岩石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要求干燥、洁净,能从填料仓自由流出。填料中严禁掺加拌和机或碎石机除尘装置回收的粉尘。为减少粉尘的排出量,在轧制石屑及碎石时,应采用洁净的块状石料加工,并调整好碎石机工艺,尽可能减少粉尘的排出量。矿粉必须存放在室内,被雨淋湿的和已结块的矿粉不得使用。其质量应符合表11-6的要求,其中
应采用长期性能优良、耐热、耐水且施工易于操作的抗剥落剂,加入后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不低于5级。沥青中加入抗剥落剂后,应进行一定老化(薄膜烘箱中加热96小时,有条件时可再在压力老化仪PAV中进行)然后进行粘附性试验,经过初期老化后的混合料须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
6)纤维稳定剂:采用木质素纤维或玄武岩矿物纤维,要求其吸附力强的能力强,施工分散性好,木质素纤维应选用原木浆生产的颗粒状纤维,掺量按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木质素纤维不宜少于0.3%,玄武岩矿物纤维不宜少于0.4%。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验证三个设计阶段确定混合料的配合比。矿料级配组成及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应满足表11-8、表11-9的要求。
的要求;2)在初选级配的基础上,确定满足目标空隙率要求的最佳沥青用量;3)采用车辙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谢伦堡析漏、冻融劈裂试验(试件的成型孔隙率控制在6%±1%)和浸水马歇尔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对混合料配合比进行验证。如验证不合格,应调整结合料用量或调整级配组成。
2、渗水系数的指标值同样适用于现场质量控制。 3.6.4.1.2 AC-20C的材料要求
1)沥青结合料:同SMA-13的要求。
2)粗集料:采用轧制碎石,形状接近立方体,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施工过程中抽检应从热仓中取白料验证。
破碎后的粗集料规格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8.3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S9和S12规格的要求。
加工过程中应具有吸尘设备)及部分卵碎石时产生的石屑。细集料应具有耐嵌挤、颗粒饱满,且粉尘含量低,不得含有其他杂质。
2、关于细集料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的说明:对进场的拌合设备应事先标定经过二级除尘后各级热料仓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是否符合要求(0~3mm热料仓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得超过3%,其余各级热料仓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得超过1%),如果设备之最大除尘能力仍不能满足此要求,应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冷料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含量,尤其是细集料中小于0.075mm颗粒的含量,并据此确定细集料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的控制上限(将上表中0.075mm筛孔通过率的上限10%下调,但不得上调)。
4
)填料:同SMA-13的要求
5)抗剥落剂:同SMA-13的要求 6)AC-20C混合料设计
根据有关规范,AC-20C的混合料级配范围如下表。
的要求;2)在初选级配的基础上,确定满足目标空隙率要求的最佳沥青用量;3)采用车辙
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谢伦堡析漏、冻融劈裂试验(试件的成型孔隙率控制在7%±1%)和浸水马歇尔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对混合料配合比进行验证。如验证不合格,应调整结合料用量或调整级配组成。
2、渗水系数的指标值同样适用于现场质量控制。 3.6.4.1.3防裂贴
防裂贴是由沥青基的高分子聚合物、高强抗拉胎基、耐高温并与沥青相容的高强织物复合而成。该产品具有自粘性,施工方便,直接粘贴裂缝处,是目前白改黑路面改造中防裂防水的升级产品。结合现场实际,本项目防裂贴技术指标见下表。
1)沥青结合料:彩色沥青混凝土的沥青结合料采用脱色沥青,沥青标号90号,同时需
粗集料选用表面清洁、粗糙而富有棱角、质地坚硬、颗粒近似立方体的轧制碎石,其颜
彩色沥青混凝土中颜料应作为填料使用,不足的部分应采用石灰石等碱性岩石磨细的矿
颜料采用氧化铁红系列无机颜料,颜料的用量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调整,用量为彩色沥
混合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严格按照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设计阶段确定混合料的配合比。
路面抗滑性能测试采用测定速度为60km/h时的横向力系数(SFC60)作为控制指标;具体指标如下:
摆式仪测定值F0≥45
构造深度: TD≥0.55 横向力系数:SFC60≥54 渗水系数:≤50ml/min
国际平整度指数IRI:
1)级配碎石垫层
级配碎石所用石料压碎值不得超过35%,碎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要求有较好的级配,级配碎石的颗粒组成应符合规范要求,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要求不低于96%。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① 4%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
碎石集料应具有良好的级配,最大粒径不能大于31.5毫米,塑性指数小于6,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5%,并不得有其他杂物,砂石应干净,其组成应符合下表的要求。水泥含量指水泥与干碎石之间的重量百分比,所用水泥宜选用初凝时间大于4小时,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的水泥。施工中应控制好含水量,必须拌和均匀、碾压密实,并根据施工时的天气情况做好保湿养生工作,宜采用湿砂进行养生,养生7天后方可施工面层。压实度不低于97%, 7天饱合抗压强度≥2MPa。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的规定。
② 5%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
碎石集料应具有良好的级配,最大粒径不能大于31.5毫米,塑性指数小于6,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5%,并不得有其他杂物,砂石应干净,其组成应符合下表的要求。水泥含量指水泥与干砂砾之间的重量百分比,所用水泥宜选用初凝时间大于4小时,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的水泥。施工中应控制好含水量,必须拌和均匀、碾压密实,并根据施工时的天气情况做好保湿养生工作,宜采用湿砂进行养生,养生7天后方可施工面层。压实度不低于98%,4.0Mpa≥7天饱合抗压强度≥3.0 MPa。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的规定。
混和料中碎石应符合下表要求:
44.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设计交底内容,进行现场调查和核对。
2)有碍施工的建筑物,管线等,该拆除的均应拆迁完毕,不能拆迁的应作好保护工作。 3)应沿道路路基边界作好排水措施,场地内水系应采取临时排水措施加以沟通,以保证施工期场地雨水排放,避免施工期场地积水。
4)施工前应首先核对已建相交(或相接)道路的平面位置与高程、相接(相交)管线位置和管底高程,并与设计文件比较,如发现现状与设计不符需立即通知业主和设计单位,确保道路、管线衔接准确无误。 4.2路面施工
4.2.1常规性要求
1)应对现状路面进行检查,应平整、粗糙,现状沥青路面的标高和横坡应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时应予处理,对尖锐突出物及凹坑应打磨或修补);
2)雨天禁止施工,气温低于5℃时不宜进行施工。
3)施工完成4~8h后,即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不能及时实施下一工序时,应封闭道路,禁止一切车辆通行,避免损坏防水层。
4)为保证沥青与集料的粘接力,提高抗水损害能力,应加入抗剥落剂。碱性集料采用2%的水泥作为抗剥落剂取代等量的矿粉,或试验确定矿粉取代量, 酸性集料采用石油化工产品沥青抗剥落剂。
5)各沥青层之间需设置粘层沥青。粘层沥青应采用PC-3中裂型阳离子乳化沥青,洒布数量宜为0.3~0.6kg/m2。其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所使用的基质沥青标号宜与主层沥青混合料相同。
6)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供应情况进行配合比设计及检验。铺筑沥青面层时尽量避免纵向接缝,若不能避免侧必须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4.2.2 SMA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控制
1)温度控制
严格掌握使用SBS改性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热混合料成品在贮料仓储存后,其温度下降不应超过10℃。SBS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控制范围见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控制范围表 表20
拌和时间由试拌确定。必须使所有集料颗粒全部裹复沥青结合料,并以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度,总拌和时间比普通沥青增加5s-10s。
3)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1、采用数字显示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检测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和运到现场温度。插入深度要大于150mm。在运料卡车侧面中部设专用检测孔,孔口距车箱底面约300mm。
2、拌和楼向运料车卸料时,汽车应前后移动三次装料,以减少粗集料的离析现象。 3、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应较拌和能力和摊铺速度有所富余,根据工程规模摊铺机前方应有3~5辆运料车等候卸料。
4、运料车必须有良好的篷布覆盖设施,卸料过程中继续覆盖,直到卸料结束取走篷布,以达到最佳保温效果。
5、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4)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
摊铺机使用带加热装置的熨平板,连续稳定地摊铺,是提高路面平整度最主要措施。对于改性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楼的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厚度、摊铺宽度,按1~4m/min予以调整选择,做到缓慢、均匀、不间断地摊铺。不应任意以快速摊铺几分钟,然后再停下来等下一车料。用餐应分批轮换交替进行,切忌停铺用餐。争取做到每天收工停机一次。
5)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成型
1、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是保证沥青面层质量的重要环节,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为保证压实度和平整度,初压必须在摊铺后较高温度下及时进行。
2、碾压工艺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初压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复压采用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碾压遍数不少于
5遍,终压采用一台双钢轮压路机以静压方式碾压2遍以上消除轮迹。
3、压路机应以缓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适宜碾压速度建议按表21选用。
不应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行,不准刹车制动。压路机折回不应处在同一横断面上。
5、初压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随摊铺机逐步推进。复压、终压应分清段落,设置明显标志,便于司机辩认。对松铺厚度、碾压顺序、压路机组合、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碾压温度应设专岗管理和检查,使面层做到既不漏压也不超压。
6、压实完成12小时后,方能允许施工车辆通行。 7、以上未尽事宜严格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执行。 4.2.3 彩色沥青混凝土施工控制
1)彩色沥青混凝土拌制
(1)彩色沥青混凝土拌制方法与技术要求与普通沥青混凝土基本相同
(2)拌制彩色沥青混凝土之前需清洗拌缸,胶结料运输管线需另行设置,防止原有黑色沥青污染
(3)为使颜料分布均匀,应合理确定拌合时间,拌合时间比普通沥青增加10-15s 2)彩色沥青混凝土运输
(1)宜采用大吨位运料车,同时注意保温,运至施工现场温度不低于10。C。
(2)运输车辆应事先擦洗干净,避免被黑色沥青混合料污染,不可喷涂常规乳化沥青隔离油,需采用脱色沥青配制而成的乳化沥青。
3)彩色沥青混凝土摊铺
(1)摊铺之前应将摊铺机清理干净,避免原黑色沥青污染。
(2)摊铺彩色沥青之前需撒布脱色沥青配制的稀释油作为粘层油。 6施工验收
施工中各分项、分部及单项工程均应采用 《城镇道路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或当地质检部门指定的标准及时检查验收。上道工序、分部工程未按有关标准验收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其它
施工单位施工前需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异常问题及疑点,必须及时会同各方责任主体共同协商解决。
本说明中的施工要点只就设计认为的重点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但并不意味着施工单位可以不执行相应施工规范中的其它规定。其他未尽事项须按照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
本项目位置处于城区,周边涉及部分房屋拆迁,施工过程中需注意施工顺序,确保建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