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技术学价值内涵的解构

2005.5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20期文章编号:1006—9860(2005)05—0021一03

理论与争鸣

对教育技木学价值内涵的解构

陈晓慧,郝中超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本文从教育技术的新定义出发,探讨了教育技术学的价值,指出了价值关系中主体与客体,并阐释了教育技术学价值关系中主体需要的现实性与客体满足的可能性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价值;教育技术;主体;客体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鹆:A

一、刖昌

术是什么,也就是教育技术本质问题,然后才能由本

质问题上升到价值问题。根据AECT20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对与指定目标合适一致的技术过程和资源进行合理的创新、应用和管理,从而促进学习,提高技能的研究与合乎规范的实践【1】。(Educational

Technologyisthestudyandethicalpracticeoffacilitat-inglearningandimprovingperformancebycreating,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包含着事实的认识和价值的认识两个方面。事实的认识是对客观实际存在的形态的研究,价值的认识则是研究主体在客观事实面前应采取的态度以及主体的活动所应达到 的目的。价值认识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按照一定的价值原则去改造客观世界,从而也是主体在这一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满足或实现自身的发展。教育技术学以教育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对象,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技术应用的规律、特点与方法。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视听教学、程序教学、系统技术形成与发展三个阶段,前后约80多年的历史,对教育技术的定义、学科性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发展趋势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学说。但我们应该看到,对于教育技术学的价值方面的研究一直以来并未引起领域内部人员的重视,也很少提及。一门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研究主体所萌生的反思意识在推动学科体现建设和发展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育技术学也不例外。教育技术学价值是引导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源泉和驱动力。通过对教育技术学价值的具体考察,有助于增强人们对应用教育技术的价值意义的理解,推动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向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

统一的方向发展。

using,andmanagingappropriatetechnologicalprocess-

es

andresources.①)教育技术的定义规定了应用教育

技术的目的,即“促进学习”(facilitatinglearning)和“改善绩效”(improvingperformance),但目的不同于价值,又与价值相关联,那么,教育技术学的价值又是什么呢?

教育技术学的价值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态或特殊形式,本质上是指教育技术学客体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之间需要和满足的关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教育技术学具有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属性、结构要素和功能。教育技术学价值之所以存在,是由于教育技术学具有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属性、结构要

素和功能。

教育技术学主体是指应用教育技术的人,主体是教育技术学价值关系的直接承担者。这里的主体方面,并不总是指个体的人,也可以指反映客观存在的人类整体或相应的群体,即主体的确切内涵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教育技术学价值的客体是与其主体相对应的范畴,指的是主体在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或学习活动过程中所涉及或指向的一切对象。教育技术学的属性、结构要素和功能等是教育技

document#MM4.0[DB/OL].June

二、教育技术学价值的概念

要研究教育技术学的价值,首先应清楚教育技

①TheMeanings

ofEducationalTechnology,AECTDefinitionandTerrriinologyCommittee

1,2004,http://

Ⅵn】m.indiana.edu/-m01f'age/publications.html。

理论与争鸣

术学价值形成的客观基础,教育技术学价值是教育技术学的属性、结构要素和功能发挥作用的产物,但需要说明的是,二者并非是简单等同的。价值客体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教育技术学价值的大小和发挥程度。而客体与主体的合理需要相统一,是一种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一定程度的适合、接近和一致,是通过教育技术应用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首先,既然提到价值,表达的应该是一种主观的倾向,即主体对客体满足其需要的一种肯定;

其次,价值体现的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的需要与满足的关系,脱离了二者间的关系来谈主体的需要或者客体的属性,均不属于“价值”;

再次,在讨论教育技术学价值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到教育技术学发生、发展及其应用的客观环境,既注意到其价值的主观性、个体性,又要看到其客观性、社会性,全面合理地认识教育技术学价值才能在实际运用教育技术过程中充分发现、挖掘其价值翻。

三、教育技术学价值的内涵

既然教育技术学价值构成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教育技术应用实践活动中主体的需要和客体的属性、结构要素与功能,那么,要考察教育技术学的价值,就必须把主体需要的现实性和客体满足的可能性两个方面的联系作为着眼点。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符合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在教育技术学价值中主体需要的现实性主要表现在社会、教育、个人三个方面。首先,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要求有不同的教育形态和学习方式,知识经济社会中,任何教育机构或教育形式不可能一次性地解决一个人终生的教育问题,而学习型社会是一个能支持个人终身学习的社会,它的提出适应了客观环境对人发展的需要;其次,教育的发展需要一种更合理更优化的支持环境,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解决了这一问题;最后,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个体价值的充分体现以及个人对不同知识的渴求、个人主观愿望的满足。这些都是主体需要现实性的体现。

教育技术学价值中客体的属性,即教育技术学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结构要素与功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教育技术是应用系统方法以分析和解决人类教育与学习问题的,其宗旨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二是教育技术依靠开发、利用所有学习资源来达到自己的

总第220期中国电化教育2005.5

目的。教育技术,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同传统教育相比,具有如下功能:它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抽象概念具体化或半具体化,从而有助于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与学习效率;其次,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与创造意识,使学生成为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主体;再次,它可以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一)在教育技术学的价值中,主体需要的现实性的具体表现

1.构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学习型社会

全民教育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终身教育是指人们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3l全民教育的任务侧重于普及教育,而终身教育的任务在于继续教育。全民教育是使个体享有受教育权并促进社会平等的保证,是个体获得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基本手段,是社会经济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是促进世界文明共同繁荣的需要;终身教育注重人们个性的发展,注重个性发展的全面性、统一性、连续性,强调教育是一个过程。实现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促进教育社会化与学习社会化的过程,学习型社会即形成一个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组织密切交织的社会,社会中的公民享有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手段,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具有更重要的教育作用【4】。

2.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需要

教育教学规模、内容、形式等方面的不断发展要求有相应的条件与之相适应。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的现代化需要有具有现代意识、技术和现代素质的人去设计和施行,而教育是提高人的现代性的强有力的影响因素。教育信息化是进入90年代后国际教育界出现的一种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向的现象。其主要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传统形式的面对面教学无法满足社会的每个成员对教育的要求,远程教育应运而生,而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

3.个体充分自主学习的需要

现代社会强调尊重个体的选择,鼓励个体充分开发自身潜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机会实现自身

 

2005.5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20期

理论与争鸣

源,还包括现实实在的学习资源。

的价值。在承认个体尊严平等的前提下,也必须承认个体之间的差别,并承认由此造成的社会成员在机会方面的种种差距。

从人是一切价值关系的主体方面来说,所有价值最终都将体现人的价值,而人的价值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其主动性。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教育的目的始终应该是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一方面,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要求个体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另一方面,个体自身也越来越追求自我的全面发展,因而,人的充分自主发展在社会进步中不断向更高层次演进。

(二)教育技术学的价值关系中客体满足的可能

性主要表现

网络虚拟学习资源是传统意义上学习资源的拓展和延伸,它有利于知识更新和自主学习,传统的学校教学形式具有强烈的时间和空间规定性,限制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而远程教育的发展和网络学习资源的日益丰富改变了这种现状,有利于学习者个性化学习,从而促进教育形式从学校教育走向终身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四、结束语

可以说,全部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教育技术学价值关系中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和满足的不断发展、不断实现的历史。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递进,教育技术学的价值属性也越来越明确。现代社会中,教育技术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促成人的终身学习、促进个体充分自主发展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巨大作用,正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这一历史事实说明,人类社会越发展,教育技术学的价值就越突出,明确了这一点,就从哲学本体论上回答了教育技术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性和必然性的问题,并构成了全部教育技术学理论建立的客观基础和理论前提。

参考文献:

[1]彭绍东.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的解读与启示iN].中国教育报,2004—09—27(6).

1.创设学习环境

AECT05定义表明教育技术的目标是促进学习,而教育技术促进学习的落脚点应主要是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学习环境上。技术的作用应该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训练,应该更多地表现在为学习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情境和探索工具。学习型社会需要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而现代教育技术为人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创设了一种理想的环境和条件。从纵向上看,教育技术可以让人的学习与人的生命共始终,体现在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学校后继续教育以及老年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即终身教育;在横向上,教育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各类教育彼此孤立隔离的状态,调动全社会、全世界所有的教育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为社会所有成员提供连续不断的教育服务,使“学习即生活”的学习化社会由理想变为现实,即全民教育。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一方面就体现在网络化学习环境的构建上。网络环境是一个和物理空间相对应的虚拟空间,它提倡一种平等的价值观,淡化了学习者的身份意识,突破了传统学校教学方式的空间束缚,实现了资源共享,简言之,即教育的网络化、虚拟化和交互化。在这种环境下,学习者既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又可以与其他学习者交互协作。

2.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

由AECT05定义可以看出,“过程”和“资源”是教育技术的两大研究对象。学习资源是指支持学习的资源,包括支持系统、教学材料与环境,甚至包括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东西。科学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获得学习资源更容易,使学习资源的呈现方式多样化,从而也扩展了教育技术的应用范围。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无尽的资源,这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信息资源,还包括学习工具和人际资源,不仅包括网络虚拟资

 

[2]王坤庆.现代教育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3—

136.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46—47.

【4]连玉明.学习型社会【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67—

108.

口收稿日期:2005年2月7日

责任编辑:李馨

对教育技术学价值内涵的解构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陈晓慧, 郝中超, CHEN Xiaohui, Hao Zhongchao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中国电化教育

CET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5(5)1次

参考文献(5条)

1.The Meaning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AECT Definition and Terminology Committee document #MM4.02004

2.连玉明 学习型社会 20043.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 19994.王坤庆 现代教育哲学 2001

5.彭绍东 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的解读与启示 2004

引证文献(1条)

1.甘翠芳 AECT 05定义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价值内涵浅析[期刊论文]-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5(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dhjy200505005.aspx

2005.5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20期文章编号:1006—9860(2005)05—0021一03

理论与争鸣

对教育技木学价值内涵的解构

陈晓慧,郝中超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本文从教育技术的新定义出发,探讨了教育技术学的价值,指出了价值关系中主体与客体,并阐释了教育技术学价值关系中主体需要的现实性与客体满足的可能性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价值;教育技术;主体;客体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鹆:A

一、刖昌

术是什么,也就是教育技术本质问题,然后才能由本

质问题上升到价值问题。根据AECT20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对与指定目标合适一致的技术过程和资源进行合理的创新、应用和管理,从而促进学习,提高技能的研究与合乎规范的实践【1】。(Educational

Technologyisthestudyandethicalpracticeoffacilitat-inglearningandimprovingperformancebycreating,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包含着事实的认识和价值的认识两个方面。事实的认识是对客观实际存在的形态的研究,价值的认识则是研究主体在客观事实面前应采取的态度以及主体的活动所应达到 的目的。价值认识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按照一定的价值原则去改造客观世界,从而也是主体在这一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满足或实现自身的发展。教育技术学以教育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对象,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技术应用的规律、特点与方法。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视听教学、程序教学、系统技术形成与发展三个阶段,前后约80多年的历史,对教育技术的定义、学科性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发展趋势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学说。但我们应该看到,对于教育技术学的价值方面的研究一直以来并未引起领域内部人员的重视,也很少提及。一门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研究主体所萌生的反思意识在推动学科体现建设和发展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育技术学也不例外。教育技术学价值是引导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源泉和驱动力。通过对教育技术学价值的具体考察,有助于增强人们对应用教育技术的价值意义的理解,推动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向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

统一的方向发展。

using,andmanagingappropriatetechnologicalprocess-

es

andresources.①)教育技术的定义规定了应用教育

技术的目的,即“促进学习”(facilitatinglearning)和“改善绩效”(improvingperformance),但目的不同于价值,又与价值相关联,那么,教育技术学的价值又是什么呢?

教育技术学的价值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态或特殊形式,本质上是指教育技术学客体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之间需要和满足的关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教育技术学具有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属性、结构要素和功能。教育技术学价值之所以存在,是由于教育技术学具有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属性、结构要

素和功能。

教育技术学主体是指应用教育技术的人,主体是教育技术学价值关系的直接承担者。这里的主体方面,并不总是指个体的人,也可以指反映客观存在的人类整体或相应的群体,即主体的确切内涵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教育技术学价值的客体是与其主体相对应的范畴,指的是主体在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或学习活动过程中所涉及或指向的一切对象。教育技术学的属性、结构要素和功能等是教育技

document#MM4.0[DB/OL].June

二、教育技术学价值的概念

要研究教育技术学的价值,首先应清楚教育技

①TheMeanings

ofEducationalTechnology,AECTDefinitionandTerrriinologyCommittee

1,2004,http://

Ⅵn】m.indiana.edu/-m01f'age/publications.html。

理论与争鸣

术学价值形成的客观基础,教育技术学价值是教育技术学的属性、结构要素和功能发挥作用的产物,但需要说明的是,二者并非是简单等同的。价值客体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教育技术学价值的大小和发挥程度。而客体与主体的合理需要相统一,是一种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一定程度的适合、接近和一致,是通过教育技术应用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首先,既然提到价值,表达的应该是一种主观的倾向,即主体对客体满足其需要的一种肯定;

其次,价值体现的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的需要与满足的关系,脱离了二者间的关系来谈主体的需要或者客体的属性,均不属于“价值”;

再次,在讨论教育技术学价值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到教育技术学发生、发展及其应用的客观环境,既注意到其价值的主观性、个体性,又要看到其客观性、社会性,全面合理地认识教育技术学价值才能在实际运用教育技术过程中充分发现、挖掘其价值翻。

三、教育技术学价值的内涵

既然教育技术学价值构成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教育技术应用实践活动中主体的需要和客体的属性、结构要素与功能,那么,要考察教育技术学的价值,就必须把主体需要的现实性和客体满足的可能性两个方面的联系作为着眼点。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符合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在教育技术学价值中主体需要的现实性主要表现在社会、教育、个人三个方面。首先,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要求有不同的教育形态和学习方式,知识经济社会中,任何教育机构或教育形式不可能一次性地解决一个人终生的教育问题,而学习型社会是一个能支持个人终身学习的社会,它的提出适应了客观环境对人发展的需要;其次,教育的发展需要一种更合理更优化的支持环境,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解决了这一问题;最后,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个体价值的充分体现以及个人对不同知识的渴求、个人主观愿望的满足。这些都是主体需要现实性的体现。

教育技术学价值中客体的属性,即教育技术学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结构要素与功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教育技术是应用系统方法以分析和解决人类教育与学习问题的,其宗旨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二是教育技术依靠开发、利用所有学习资源来达到自己的

总第220期中国电化教育2005.5

目的。教育技术,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同传统教育相比,具有如下功能:它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抽象概念具体化或半具体化,从而有助于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与学习效率;其次,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与创造意识,使学生成为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主体;再次,它可以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一)在教育技术学的价值中,主体需要的现实性的具体表现

1.构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学习型社会

全民教育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终身教育是指人们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3l全民教育的任务侧重于普及教育,而终身教育的任务在于继续教育。全民教育是使个体享有受教育权并促进社会平等的保证,是个体获得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基本手段,是社会经济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是促进世界文明共同繁荣的需要;终身教育注重人们个性的发展,注重个性发展的全面性、统一性、连续性,强调教育是一个过程。实现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促进教育社会化与学习社会化的过程,学习型社会即形成一个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组织密切交织的社会,社会中的公民享有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手段,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具有更重要的教育作用【4】。

2.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需要

教育教学规模、内容、形式等方面的不断发展要求有相应的条件与之相适应。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的现代化需要有具有现代意识、技术和现代素质的人去设计和施行,而教育是提高人的现代性的强有力的影响因素。教育信息化是进入90年代后国际教育界出现的一种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向的现象。其主要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传统形式的面对面教学无法满足社会的每个成员对教育的要求,远程教育应运而生,而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

3.个体充分自主学习的需要

现代社会强调尊重个体的选择,鼓励个体充分开发自身潜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机会实现自身

 

2005.5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20期

理论与争鸣

源,还包括现实实在的学习资源。

的价值。在承认个体尊严平等的前提下,也必须承认个体之间的差别,并承认由此造成的社会成员在机会方面的种种差距。

从人是一切价值关系的主体方面来说,所有价值最终都将体现人的价值,而人的价值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其主动性。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教育的目的始终应该是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一方面,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要求个体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另一方面,个体自身也越来越追求自我的全面发展,因而,人的充分自主发展在社会进步中不断向更高层次演进。

(二)教育技术学的价值关系中客体满足的可能

性主要表现

网络虚拟学习资源是传统意义上学习资源的拓展和延伸,它有利于知识更新和自主学习,传统的学校教学形式具有强烈的时间和空间规定性,限制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而远程教育的发展和网络学习资源的日益丰富改变了这种现状,有利于学习者个性化学习,从而促进教育形式从学校教育走向终身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四、结束语

可以说,全部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教育技术学价值关系中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和满足的不断发展、不断实现的历史。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递进,教育技术学的价值属性也越来越明确。现代社会中,教育技术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促成人的终身学习、促进个体充分自主发展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巨大作用,正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这一历史事实说明,人类社会越发展,教育技术学的价值就越突出,明确了这一点,就从哲学本体论上回答了教育技术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性和必然性的问题,并构成了全部教育技术学理论建立的客观基础和理论前提。

参考文献:

[1]彭绍东.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的解读与启示iN].中国教育报,2004—09—27(6).

1.创设学习环境

AECT05定义表明教育技术的目标是促进学习,而教育技术促进学习的落脚点应主要是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学习环境上。技术的作用应该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训练,应该更多地表现在为学习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情境和探索工具。学习型社会需要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而现代教育技术为人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创设了一种理想的环境和条件。从纵向上看,教育技术可以让人的学习与人的生命共始终,体现在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学校后继续教育以及老年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即终身教育;在横向上,教育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各类教育彼此孤立隔离的状态,调动全社会、全世界所有的教育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为社会所有成员提供连续不断的教育服务,使“学习即生活”的学习化社会由理想变为现实,即全民教育。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一方面就体现在网络化学习环境的构建上。网络环境是一个和物理空间相对应的虚拟空间,它提倡一种平等的价值观,淡化了学习者的身份意识,突破了传统学校教学方式的空间束缚,实现了资源共享,简言之,即教育的网络化、虚拟化和交互化。在这种环境下,学习者既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又可以与其他学习者交互协作。

2.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

由AECT05定义可以看出,“过程”和“资源”是教育技术的两大研究对象。学习资源是指支持学习的资源,包括支持系统、教学材料与环境,甚至包括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东西。科学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获得学习资源更容易,使学习资源的呈现方式多样化,从而也扩展了教育技术的应用范围。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无尽的资源,这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信息资源,还包括学习工具和人际资源,不仅包括网络虚拟资

 

[2]王坤庆.现代教育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3—

136.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46—47.

【4]连玉明.学习型社会【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67—

108.

口收稿日期:2005年2月7日

责任编辑:李馨

对教育技术学价值内涵的解构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陈晓慧, 郝中超, CHEN Xiaohui, Hao Zhongchao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中国电化教育

CET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5(5)1次

参考文献(5条)

1.The Meaning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AECT Definition and Terminology Committee document #MM4.02004

2.连玉明 学习型社会 20043.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 19994.王坤庆 现代教育哲学 2001

5.彭绍东 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的解读与启示 2004

引证文献(1条)

1.甘翠芳 AECT 05定义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价值内涵浅析[期刊论文]-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5(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dhjy200505005.aspx


相关文章

  • 文学的意义和"意义剩余"
  • 作者:杨春时 文史哲 2003年07期 中图分类号:I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1-4721(2003)03-0047-06 文本的阐释,以获得意义为目的,传统的文学阐释也往往如此.但文学的内涵并不能仅仅归结为意义,因为在意义之 ...查看


  •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及其流派
  • 摘 要: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课程领域的产物.通过探讨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产生背景.基本内涵与特征,选取三个典型的课程理论流派--车里霍尔姆斯的后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多尔的建构性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卡普拉的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查看


  • 网络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研究综述
  • 网络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研究综述 .王玉娥 重庆教育学院 [摘要]网络文化是一种蕴涵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式,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以信息.网络技术及网络资源为支点的网络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总和.网络文化是一种消费文化.是一种 ...查看


  • 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迅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外表,让自己看上去更加美丽,更加的有魅力.因此,服装设计方面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对于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服装设计师的水平也越来越高. ...查看


  • 杨耕:解读[马克思的幽灵]
  • 人文与社会 提交 2009/09/11 阅读: 496 摘要:德里达是如何维护"马克思的幽灵"的:德里达为什么从解构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德里达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什么,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杨耕 马克 ...查看


  • 解析拉维莱特公园
  • 大学城栏目:居民空间消息快播 | 空间栏目:大地作品 收藏到我的学习空间 收藏到我的课堂魔方 全屏 发表时间:2011-12-13 10:46:35 浏览:956 评论:0 "解构不是拆毁或破坏,我不知道解构是否是某种东西,但如果 ...查看


  • 解构与还原--论王小波的"自由主义"
  • 李学良    "解构"是对人类"价值理念"的解构. "还原"是指把人还原为"存在本身". 本文是对王小波的"自由主义"思想的解读. 1价值的 ...查看


  • 怀疑的时代更需要信仰
  •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这是一个信仰的时代,也是一个怀疑的时代."信仰是任何时代.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命题,尤其在怀疑的时代更是如此.当雷锋这个几代人心中的偶像.雷锋精神这个几代人坚守的信仰,遭受质疑.否定甚 ...查看


  • 设计思维的复杂性
  • 第26卷第1期 2009年1月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enzhen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 V01.26No.1Jan.2009 设计思维的复杂性阐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