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河道规划

  摘要: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迅猛,增加了洪涝风险。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化对防洪的影响,提出了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河道规划,实现河道的生态功能。

  Abstract: Recently, speed urbanization increases the risk of flood.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flood control, and put forwards the plan of urban rivers on the basis of 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 in order to insure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rivers.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城市;河道;生态功能

  Key words: low impact development;city;river;ecological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073-02

  0引言

  洪涝灾害依然是人类遭受的最为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改变了其原有的下垫面条件。城市化地区是人类活动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从而加大了发生洪灾的可能性,一旦发生,洪灾损失更为巨大。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加快城市发展,改善城市市民的人居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目的之所在。

  因此,在进行城市河道景观建设,应该在满足城市防洪需要的基础上,按照低影响开发的要求进行河道规划。

  1城市化对防洪的影响分析

  1.1 下垫面不透水性大大增加在天然流域,降水经植物截流、洼蓄和入渗后形成径流。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原有的透水面积被大量使用混凝土、沥青、砖石、金属等建筑材料的建筑物、道路和停车场代替,透水性能大大减弱,使得降水经少量洼蓄和下渗后直接形成径流,导致了洪量增大,汇流时间缩短,增加了河道的行洪压力。

  1.2 天然排水系统遭到破坏城市化增加了原有天然河道的洪峰流量,改变了其洪水过程。同时,城市化也改变了天然流域原有的排水系统,建立了管渠排水相结合的排水系统。城市排水系统管网化,使暴雨径流尽快就近排入河流中。与此同时,对城市内部原有河道进行整治、衬砌,减小了河道的调蓄库容,降低糙率,增强了河道过流能力,导致了涨洪历时和汇流时间缩短,加大了主干河道的防洪压力。

  1.3 规划和土地利用结构误导城市化进程抬升了土地价值。为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城市建设往往侵占天然河道的洪水滩地和滞洪洼地,填埋支流河道,使得城市河道水面率不断减少,大大降低了河道自然滞洪和蓄洪能力,导致城市内部地面淹水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重大涝灾。

  2低影响开发下的城市河道规划

  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低影响发展(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被认为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的雨洪资源排泄及输送系统所带来的水资源问题。LID是以维持或者复制区域天然状态下的水文机制为目标,通过一系列分布式的措施创造与天然状态下功能相当的水文和土地景观,以对生态环境产生最低负面影响的设计策略。

  2.1 加强保护城市内部水系我国有不少城市都有几百年历史,一般都有一个城市水系,包括壕池、河渠、湖泊、池塘组成,不但具有防御、运输的功能,还有防洪、灌溉及绿化功能。城市水系提高了城市地区的水面率,有重要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增强了城市地区防洪排涝的能力。另外,一个城市如若没有水体,则显得美中不足。水景观可疑提高人们生活的愉悦程度。其实,古城中的水系,一般又数百年历史,是一个不错的风景旅游景点。然而,我国城市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城市水系原有的一些作用如运输、防御等功能弱化,忽视了其防洪、景观的作用,存在占填河道现象严重,使得城市水系日渐萎缩。

  此外,我国城市防洪减灾的重点往往在于防洪,这与外河洪水往往造成重大损失有关。但在外河防洪取得重大成果以后,城市内涝已成为我国城市近年来的顽疾,逢雨必涝。目前我国城市的排涝标准较低,一般不足5年一遇,遇到大雨城市到处积水,交通堵塞,城市功能不能正常发挥,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城市水系可有效提高调蓄库容,增强调蓄作用,对城市排涝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2.2 维护和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在低影响开发(LID)理念中,要坚持对生态环境产生最低的负面影响。城市化是人类活动影响最显著的表现,在城市规划中,不是要彻底改造河道,而是要维护和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从而恢复其生态功能。因此,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2.2.1 城市河道河床原始生态化城市水系在治理中多采用水泥护堤衬底,破坏了水、土、生物间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导致水的自净能力消失殆尽;切断了地下水的补充通道,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也导致了许多生物无处安生。而在天然河道中,河床高低起伏,基质不同,水流不定,形成丰富多样的生境组合,为多种水生植物和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保证了河道的生态功能。

  2.2.2 城市河道形态蜿蜒化天然河流多有凹岸、凸岸、有深潭、有浅滩和沙洲。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证明,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这种蜿蜒的河道形态至少有三大优点:一是可以为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保证生物多样性;二是可以减少洪水流速,增强河槽调蓄作用,蓄洪涵水,削减洪水的破坏力,降低洪水灾害性和突发性;三是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富有诗情画意的感知与体验空间,提供走近自然、感知自然的机会,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同度。

  2.2.3 城市河道水流连续化河流是一个高度连续的自然景观空间,也是大地上各种景观元素之间的联结元素。城市发展中,多拦河筑坝,以求提高水位,美化城市。这一举动将流水变为死水,加剧富营养化,破坏了河流的连续性,使鱼类及其它生物的迁徙和繁衍过程受阻,是对天然河道的巨大伤害,也是对城市连续水流景观的严重破坏。因此,应在城市河道规划中,减少坝体等破坏水流连续性的行为,以不影响水流和生态为前提,实施相应的工程措施。

  2.3 建立城市雨水储渗排相结合的雨水排放系统如前文所述,城市化造成了洪量增大,这是城市洪涝灾害频发的主因之一。LID理念就是采用生态补偿技术,使城市范围内的水量平衡条件更加接近该地区的自然状况,实现城市区域内的良性水循环。因此,在城市内可以建立以储为主、渗排结合的新型雨水排放系统。在增加城市绿地,提高城市下垫面透水性的前提下,利用城市绿地储存部分暴雨径流,雨水经过植被和土壤层的渗透、滞留等多重净化后作为城市中水的水源,也可恢复地下水的补充来源,多余的雨水可通过市政管网向河流排放。这种雨水排放系统可以延缓径流时间、削减洪峰流量,同时其环保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2.4 维持城市河道的水文特征河道水文特征与河道地貌紧密相关。城市化建设改变了下垫面属性,河道的水文特征也随之改变,造成了原本依托其而存在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直接导致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变化。因此,在城市河道规划中,评价其水文特征对城市的影响,可有效弥补城市建设的负面影响,为城市许多生态问题的治理提供依据,实现生态城市建设。

  2.5 严格控制城市水体污染城市河道的生态功能及城市景观,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河道水质的清洁。城市景观由于水质受到污染,景观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城市河流两岸居民的身心健康。水质污染导致城市河流及其两岸的生物多样性下降,特别是一些对人类有益的或有潜在价值的物种消失。因此,要严格控制城市污水排放,加强污水处理,实现城市建设亲水景观的初衷,保证城市河道的生态功能。

  3结语

  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应当在不增大城市防洪压力的前提下进行水景观规划,充分考虑到城市河道的生态要求。保持河道的天然属性,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对雨水进行合理再利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车伍,张伟,王建龙,李俊奇.低影响开发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解决城市严重雨洪问题措施[J].建设科技,2010,(21).

  [2]王建龙,车伍,易红星.低影响开发与绿色建筑的雨水控制利用[J].工业建筑,2009,39(3).

  [3]王建龙,车伍,易红星.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方法[J]. 中国给水排水,2009,(14).

  [4]刘保莉,曹文志.可持续雨洪管理新策略——低影响开发雨洪管理[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摘要: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迅猛,增加了洪涝风险。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化对防洪的影响,提出了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河道规划,实现河道的生态功能。

  Abstract: Recently, speed urbanization increases the risk of flood.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flood control, and put forwards the plan of urban rivers on the basis of 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 in order to insure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rivers.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城市;河道;生态功能

  Key words: low impact development;city;river;ecological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073-02

  0引言

  洪涝灾害依然是人类遭受的最为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改变了其原有的下垫面条件。城市化地区是人类活动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从而加大了发生洪灾的可能性,一旦发生,洪灾损失更为巨大。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加快城市发展,改善城市市民的人居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目的之所在。

  因此,在进行城市河道景观建设,应该在满足城市防洪需要的基础上,按照低影响开发的要求进行河道规划。

  1城市化对防洪的影响分析

  1.1 下垫面不透水性大大增加在天然流域,降水经植物截流、洼蓄和入渗后形成径流。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原有的透水面积被大量使用混凝土、沥青、砖石、金属等建筑材料的建筑物、道路和停车场代替,透水性能大大减弱,使得降水经少量洼蓄和下渗后直接形成径流,导致了洪量增大,汇流时间缩短,增加了河道的行洪压力。

  1.2 天然排水系统遭到破坏城市化增加了原有天然河道的洪峰流量,改变了其洪水过程。同时,城市化也改变了天然流域原有的排水系统,建立了管渠排水相结合的排水系统。城市排水系统管网化,使暴雨径流尽快就近排入河流中。与此同时,对城市内部原有河道进行整治、衬砌,减小了河道的调蓄库容,降低糙率,增强了河道过流能力,导致了涨洪历时和汇流时间缩短,加大了主干河道的防洪压力。

  1.3 规划和土地利用结构误导城市化进程抬升了土地价值。为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城市建设往往侵占天然河道的洪水滩地和滞洪洼地,填埋支流河道,使得城市河道水面率不断减少,大大降低了河道自然滞洪和蓄洪能力,导致城市内部地面淹水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重大涝灾。

  2低影响开发下的城市河道规划

  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低影响发展(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被认为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的雨洪资源排泄及输送系统所带来的水资源问题。LID是以维持或者复制区域天然状态下的水文机制为目标,通过一系列分布式的措施创造与天然状态下功能相当的水文和土地景观,以对生态环境产生最低负面影响的设计策略。

  2.1 加强保护城市内部水系我国有不少城市都有几百年历史,一般都有一个城市水系,包括壕池、河渠、湖泊、池塘组成,不但具有防御、运输的功能,还有防洪、灌溉及绿化功能。城市水系提高了城市地区的水面率,有重要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增强了城市地区防洪排涝的能力。另外,一个城市如若没有水体,则显得美中不足。水景观可疑提高人们生活的愉悦程度。其实,古城中的水系,一般又数百年历史,是一个不错的风景旅游景点。然而,我国城市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城市水系原有的一些作用如运输、防御等功能弱化,忽视了其防洪、景观的作用,存在占填河道现象严重,使得城市水系日渐萎缩。

  此外,我国城市防洪减灾的重点往往在于防洪,这与外河洪水往往造成重大损失有关。但在外河防洪取得重大成果以后,城市内涝已成为我国城市近年来的顽疾,逢雨必涝。目前我国城市的排涝标准较低,一般不足5年一遇,遇到大雨城市到处积水,交通堵塞,城市功能不能正常发挥,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城市水系可有效提高调蓄库容,增强调蓄作用,对城市排涝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2.2 维护和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在低影响开发(LID)理念中,要坚持对生态环境产生最低的负面影响。城市化是人类活动影响最显著的表现,在城市规划中,不是要彻底改造河道,而是要维护和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从而恢复其生态功能。因此,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2.2.1 城市河道河床原始生态化城市水系在治理中多采用水泥护堤衬底,破坏了水、土、生物间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导致水的自净能力消失殆尽;切断了地下水的补充通道,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也导致了许多生物无处安生。而在天然河道中,河床高低起伏,基质不同,水流不定,形成丰富多样的生境组合,为多种水生植物和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保证了河道的生态功能。

  2.2.2 城市河道形态蜿蜒化天然河流多有凹岸、凸岸、有深潭、有浅滩和沙洲。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证明,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这种蜿蜒的河道形态至少有三大优点:一是可以为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保证生物多样性;二是可以减少洪水流速,增强河槽调蓄作用,蓄洪涵水,削减洪水的破坏力,降低洪水灾害性和突发性;三是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富有诗情画意的感知与体验空间,提供走近自然、感知自然的机会,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同度。

  2.2.3 城市河道水流连续化河流是一个高度连续的自然景观空间,也是大地上各种景观元素之间的联结元素。城市发展中,多拦河筑坝,以求提高水位,美化城市。这一举动将流水变为死水,加剧富营养化,破坏了河流的连续性,使鱼类及其它生物的迁徙和繁衍过程受阻,是对天然河道的巨大伤害,也是对城市连续水流景观的严重破坏。因此,应在城市河道规划中,减少坝体等破坏水流连续性的行为,以不影响水流和生态为前提,实施相应的工程措施。

  2.3 建立城市雨水储渗排相结合的雨水排放系统如前文所述,城市化造成了洪量增大,这是城市洪涝灾害频发的主因之一。LID理念就是采用生态补偿技术,使城市范围内的水量平衡条件更加接近该地区的自然状况,实现城市区域内的良性水循环。因此,在城市内可以建立以储为主、渗排结合的新型雨水排放系统。在增加城市绿地,提高城市下垫面透水性的前提下,利用城市绿地储存部分暴雨径流,雨水经过植被和土壤层的渗透、滞留等多重净化后作为城市中水的水源,也可恢复地下水的补充来源,多余的雨水可通过市政管网向河流排放。这种雨水排放系统可以延缓径流时间、削减洪峰流量,同时其环保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2.4 维持城市河道的水文特征河道水文特征与河道地貌紧密相关。城市化建设改变了下垫面属性,河道的水文特征也随之改变,造成了原本依托其而存在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直接导致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变化。因此,在城市河道规划中,评价其水文特征对城市的影响,可有效弥补城市建设的负面影响,为城市许多生态问题的治理提供依据,实现生态城市建设。

  2.5 严格控制城市水体污染城市河道的生态功能及城市景观,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河道水质的清洁。城市景观由于水质受到污染,景观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城市河流两岸居民的身心健康。水质污染导致城市河流及其两岸的生物多样性下降,特别是一些对人类有益的或有潜在价值的物种消失。因此,要严格控制城市污水排放,加强污水处理,实现城市建设亲水景观的初衷,保证城市河道的生态功能。

  3结语

  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应当在不增大城市防洪压力的前提下进行水景观规划,充分考虑到城市河道的生态要求。保持河道的天然属性,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对雨水进行合理再利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车伍,张伟,王建龙,李俊奇.低影响开发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解决城市严重雨洪问题措施[J].建设科技,2010,(21).

  [2]王建龙,车伍,易红星.低影响开发与绿色建筑的雨水控制利用[J].工业建筑,2009,39(3).

  [3]王建龙,车伍,易红星.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方法[J]. 中国给水排水,2009,(14).

  [4]刘保莉,曹文志.可持续雨洪管理新策略——低影响开发雨洪管理[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相关文章

  • 2017咨询师继续教育_随堂笔记_生态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
  • 新城镇化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加剧,新城镇人口和密度不断增长和膨胀 高温.冰川融化.干旱 内涝.雨洪问题 环境污染--水资源污染 基础设施 传统灰色基础设施(公路,市政下水管网) 基于生态的"绿色基础设施" 生态服务功能 ...查看


  • 宜兴海绵城市论文
  • 本期话题 海绵城市为不同尺度上综合解决中国城 市中突出的水问题及相关环境问题提供了新 的思路与途径,带来包括雨洪管理.生态防 护.水质净化.地下水补给.棕地修复.生物 栖息地营造及城市微气候调节在内的多重生 态环境效益. 目前,我国出台的相 ...查看


  •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 第1章 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 ...查看


  • 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 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张良 闫维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利用费用距离模块,计算每个斑块离"源"的最小费用距离,从而得到基于景观阻力的最小费用距离.在此基础上,划定4个生态源区并提出林地和湿地 ...查看


  • 常宁论文网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分析有效对策科学管理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常宁论文网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分析|有效对策|科学管理论文选题题目 常宁论文网 ...查看


  • LID雨水系统设计
  • 468 施工技术 CONSTRUCTIONTECHNOLOGY2010年12月第39卷增刊 城市地下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 林川,侯丹卉,房志勇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100044) [摘要]针对日益突出的城市雨水问 ...查看


  • 西安渭河生态景观带总体规划方案
  • 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方案展示 编者按: 8月10日至11日,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方案评审会在西 安举办.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 计研究院.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 划设计研 ...查看


  • 城市水系功能治理方法及应用
  • 第25卷 第4期 2006年7月地 理 研 究GEOGRAPHICAL RESEARCHVol 25,No 4July,2006 城市水系功能治理方法及应用郭怀成,王金凤,刘 永,毛国柱,王 真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 ...查看


  • 天然河道水面线计算的几种方法探讨
  • 天然河道水面线计算的几种方法探讨 赵文丽 陕西天元水利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03 摘要:介绍了明渠恒定均匀流法.天然河道水面线系统.HEC-RAS 软件及SOBEK 软件4种常用的水面线推算方法,并对不同河道进行了水面线推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