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校大学生"三自主"体育教学现状对策与建议

我校大学生“三自主”体育教学现状对策与建议

范占江

(新疆农业大学体育部)

摘要:实行“三自主”体育教学己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三自主”教学的实施,既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亮点,也是高校体育改革的难点。通过对我校大学生“三自主”体育教学现状研究调查分析,对调查中反映出来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三自主”体育教学 对策 建议

一、前言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从健康的角度来看,学校体育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宗旨,它教育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在体育教育中完善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当前,对全体学生实行“三自主”体育教学己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三自主”教学的实施,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亮点,也是高校体育改革的难点。“三自主”选课要求的提出,为新世纪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指明方向。我校从02年实施的体育选项课,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体育课程改革》课题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二、新时期我校体育改革发展对策与建议

按照目前课程设置情况看,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每学年选一次课的学年制(二年制),另一种是每学期选一次的学期制(四个学期或六个学期)。学年制由于跨度时间长学生在校期间只需选择二次,项目相对固定,所以,设置起来较容易,但授课难度大,对教师要求较高。另外,由于选课次数的限制,也必然影响学生对体育的知识的全面需求。而学期制由于学生在校期间选课较频繁(四次或六次),设置难度就较大,由于授课时间短,教师授课就相对容易,对扩大学生体育知识面也有利。我校目前是大一体育适能,大二选项,学年制学生只有一次选项机会。

(一) 重视新兴体育项目引入 我校应加强对课程设置现代化的研究,及时选派教师学习进修,适时开设一些新兴体育项目,以拓宽课程设置,增加课程的新颖性,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三自主”选项课一定要加强教材建设,特别要加强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研究与编写,这是保证授课质量的前提。对学生过于集中于某些项目的分流方法根据

我校学生选课人数自然分配的情况看,比较集中的所谓热门项目其实主要是在轮滑、羽毛球、乒乓球、瑜伽、游泳等场地条件好或时尚的项目上,但由于场地和师资力量的不足,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其它项目如传统的三大球、田径项目等目前我校资源较充裕,可以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为了避免冷热项目的差距越来越大,最大限度的降低现有体育资源的浪费,在选课设置上必须加以限制。

1、项目合理分类限制,学生自然分流为主 根据选课学期或学年的设定,可将选课项目分类,如将项目分为大球、小球和其它三大类,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分别选择一次,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自然分流。这种限制,对于学年制选课非常适合,但对于学期制选课就增加了难度,对于网络式选课适合,但对于手工式选课工作量加大,要求认真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使每个学生的选课有据可查。

2、按照年级分别安排上课时间,也可缓解供需矛盾 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绝大部分是二年制,集中在一二年级完成,由于学生人数多,选课集中,热门项目与学生的需求矛盾更加突出。分年级学年上课制也可大大缓解学生对一些热门项目的需求。据调查,为了尽可能满足学生对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瑜伽等热门项目的需求。将学生分年级分别安排时间选课,如将单数届的学生在第一和第二学年上课,而将双数届的学生安排在第一和第三学年上课,如A大学, 02级的学生在大一和大三时上体育课,而在大二时不上体育课, 03级学生在大一和大二时连续上体育课,以此类推,不管哪种方式课时总数是不减少的,也可大大缓解一些热门项目和室内项目场地的不足,最大程度的满足了学生锻炼的需要。另外,也可按照系别分学期上课,如B大学教学改革,除一年级统一授课外,把二年级学生按照系别分为二部分,一部分在大二时上体育课,另一部分安排在大三时上课,这种人为分流方法,大大缓解了学生对热门项目的需要。

(二) 对于场地设施不足的解决方案 目前我校存在着室外活动场地较充裕,室内场地严重不足的现象。总体上讲,室内运动场地缺乏,与学生的锻炼需求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虽然有体育馆,但由于人多馆少,上课时间集中在3-4和5-6节课,其他时间1-2和7-8节闲置,晚上7点以后出租。所以,可用于日常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造成了很多室内项目无法开展,即使勉强开展,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这个矛盾在体育选项课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比如瑜伽、跆拳道、羽毛球教学的矛盾,特别是在冬季授课。为此,在现有的条件下,寻求解决或缓解该矛盾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拓展上课时间和空间 为了满足学生对一些热门项目的需求,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拓展开课的时间和空间。一些室内项目,正常工作时间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却可以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开课,如跆拳道、羽毛球项目。由于场馆的限制,供需矛盾非常突出,还可以利用1-2节、7-8节和晚上的时间进行授课。另外,也可以利用休息日开课,如利用双休日可增加很多课时,不但提高了学校有限资源的利用率,还大大缓解了供需矛盾。但不利的地

方就是要牺牲教师的正常休息日,增加了运营成本,但综合起来是利大于弊。大力开展一些非竞技体育类项目,拓展课程空间,将学生兴趣点分散,如开展轮滑、女子防身术、定向越野、瑜伽等学生喜欢,场地要求不高项目,让学生选择面更宽,也可以弥补那些热门项目场地不足的矛盾,但难点是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师资力量培养。

2、“划块”授课,提高资源利用率“划块”选课也可以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划块”授课有两种方法,一是按时间划块,将每周体育上课时间化为若干块,按块进行教学,如将周一至五每天划为三块,即上午3~4节为一块,下午5~6和7~8节分别为一块,选课前,先根据场地师资条件,安排好项目和人数,然后,让在这个时间段没课的同学选择,一般以填志愿的方式进行,每生可填2~3个志愿,然后,由管理人员按照志愿录取,人满为止。由于体育是必修课,所以,这种方式可将体育资源浪费减少到最低,但操作过程工作量大,有的甚至要2周时间才能稳定,影响了教学的正常秩序。二是按院系为单位划块进行授课,按照院系的学生人数和现有的体育资源,安排授课项目和授课班级,保证学生上课时间,如将A学院全部在周一的3-4节上课, B学院全部在5-6节上课,每个学院都独自占用一块或两块上课时间,其它时间段不再安排该院系的体育课,完全解决了与其他课程冲突的矛盾,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现有体育资源的利用率。

3、场地的“套用”也可减低场地的浪费现象 由于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我校建有成片的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等,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除了课外活动时间外,教学上这些场地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为此,在这些场地上开辟新的教学资源,也是解决一些项目场地不足的重要手段,如将篮球场与羽毛球场合用,可以缓解校内羽毛球场地不足矛盾,既可以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也提高了场地的利用率,将现有校内有限的场地资源浪费降到最低。

(三) 对于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普通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线的模式,受此影响,高校师资力量培养都是以此为中心进行的,如传统体育类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资专项绝大部分都是以田径和球类为主。其中,只有田径和三大球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其它项目的师资还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有的项目还处于匮乏状态,给自主体育选课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目前我校体育教师现状与学生需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当然,也有一部分“一专多能”的教师担当着教学重任,但也是勉为其难。这一点也为培养体育师资力量的体育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来缓解供需矛盾。在学生喜欢而师资缺乏的项目上,目前可采取的是在职学习,提高第二专项的能力,满足教学需要。学生选课明显的趋势就是有些项目因为枯燥或者技术要求过高,而使学生兴趣不高,选课人数不断下降,如田径、足球等,这些专项的教师受到极大冲击,面临没有课上的尴尬境地。有些教师由于适应能力强,迅速“转行”,自主或公派,进行第二专项的学习和提高,很快被学生所接受,这种途径简便快捷,有利于教师的“再就业”。但这种培养也存在问题,由于系统学习和训练时间不足,深度不够,与自己的专项相比,能力上存在较大差距,教学有应付之嫌,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注意按需引进人才,以满足教学需要。

三、结束语

体育作用于人,也作用于社会,但归根结底是作用于全社会的每一个人,因为只有人,才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主体要素。因而体育之事,务必以人为本。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体育部更应该为全体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教育教学,并力求教育公平。但由于扩招的原因,使学生的体育需求与满足其需求之间的矛盾与困难有增无减,对此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这里仅是对如何为学生提供的优质体育教育教学的问题有所涉及或进行了初步探讨, 所言未必在理与可行。但深信只要所有学校的领导、教师乃至学生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潜心深入研究,总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我校体育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2]姚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目标、内容与评价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4,24(1):44-47.

[3]徐家智.教育统计务实[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7.

[4]彭劲松,著.当代体育与生活[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

[5]周克臣主编.湖南体育现象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9.

[6]雷志灶主编.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研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

[7]吕慈青.普通高校“三自主”选课与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 (1):17-19.

[8]邓跃宁.以“三自主”选修课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分析[J].体育学刊,2007, (10):57-58.

[9]彭劲松.大学体育教学服务学生生活的理性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388-390.

作者简介:

范占江,男,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学及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工作

我校大学生“三自主”体育教学现状对策与建议

范占江

(新疆农业大学体育部)

摘要:实行“三自主”体育教学己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三自主”教学的实施,既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亮点,也是高校体育改革的难点。通过对我校大学生“三自主”体育教学现状研究调查分析,对调查中反映出来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三自主”体育教学 对策 建议

一、前言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从健康的角度来看,学校体育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宗旨,它教育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在体育教育中完善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当前,对全体学生实行“三自主”体育教学己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三自主”教学的实施,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亮点,也是高校体育改革的难点。“三自主”选课要求的提出,为新世纪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指明方向。我校从02年实施的体育选项课,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体育课程改革》课题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二、新时期我校体育改革发展对策与建议

按照目前课程设置情况看,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每学年选一次课的学年制(二年制),另一种是每学期选一次的学期制(四个学期或六个学期)。学年制由于跨度时间长学生在校期间只需选择二次,项目相对固定,所以,设置起来较容易,但授课难度大,对教师要求较高。另外,由于选课次数的限制,也必然影响学生对体育的知识的全面需求。而学期制由于学生在校期间选课较频繁(四次或六次),设置难度就较大,由于授课时间短,教师授课就相对容易,对扩大学生体育知识面也有利。我校目前是大一体育适能,大二选项,学年制学生只有一次选项机会。

(一) 重视新兴体育项目引入 我校应加强对课程设置现代化的研究,及时选派教师学习进修,适时开设一些新兴体育项目,以拓宽课程设置,增加课程的新颖性,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三自主”选项课一定要加强教材建设,特别要加强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研究与编写,这是保证授课质量的前提。对学生过于集中于某些项目的分流方法根据

我校学生选课人数自然分配的情况看,比较集中的所谓热门项目其实主要是在轮滑、羽毛球、乒乓球、瑜伽、游泳等场地条件好或时尚的项目上,但由于场地和师资力量的不足,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其它项目如传统的三大球、田径项目等目前我校资源较充裕,可以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为了避免冷热项目的差距越来越大,最大限度的降低现有体育资源的浪费,在选课设置上必须加以限制。

1、项目合理分类限制,学生自然分流为主 根据选课学期或学年的设定,可将选课项目分类,如将项目分为大球、小球和其它三大类,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分别选择一次,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自然分流。这种限制,对于学年制选课非常适合,但对于学期制选课就增加了难度,对于网络式选课适合,但对于手工式选课工作量加大,要求认真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使每个学生的选课有据可查。

2、按照年级分别安排上课时间,也可缓解供需矛盾 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绝大部分是二年制,集中在一二年级完成,由于学生人数多,选课集中,热门项目与学生的需求矛盾更加突出。分年级学年上课制也可大大缓解学生对一些热门项目的需求。据调查,为了尽可能满足学生对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瑜伽等热门项目的需求。将学生分年级分别安排时间选课,如将单数届的学生在第一和第二学年上课,而将双数届的学生安排在第一和第三学年上课,如A大学, 02级的学生在大一和大三时上体育课,而在大二时不上体育课, 03级学生在大一和大二时连续上体育课,以此类推,不管哪种方式课时总数是不减少的,也可大大缓解一些热门项目和室内项目场地的不足,最大程度的满足了学生锻炼的需要。另外,也可按照系别分学期上课,如B大学教学改革,除一年级统一授课外,把二年级学生按照系别分为二部分,一部分在大二时上体育课,另一部分安排在大三时上课,这种人为分流方法,大大缓解了学生对热门项目的需要。

(二) 对于场地设施不足的解决方案 目前我校存在着室外活动场地较充裕,室内场地严重不足的现象。总体上讲,室内运动场地缺乏,与学生的锻炼需求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虽然有体育馆,但由于人多馆少,上课时间集中在3-4和5-6节课,其他时间1-2和7-8节闲置,晚上7点以后出租。所以,可用于日常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造成了很多室内项目无法开展,即使勉强开展,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这个矛盾在体育选项课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比如瑜伽、跆拳道、羽毛球教学的矛盾,特别是在冬季授课。为此,在现有的条件下,寻求解决或缓解该矛盾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拓展上课时间和空间 为了满足学生对一些热门项目的需求,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拓展开课的时间和空间。一些室内项目,正常工作时间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却可以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开课,如跆拳道、羽毛球项目。由于场馆的限制,供需矛盾非常突出,还可以利用1-2节、7-8节和晚上的时间进行授课。另外,也可以利用休息日开课,如利用双休日可增加很多课时,不但提高了学校有限资源的利用率,还大大缓解了供需矛盾。但不利的地

方就是要牺牲教师的正常休息日,增加了运营成本,但综合起来是利大于弊。大力开展一些非竞技体育类项目,拓展课程空间,将学生兴趣点分散,如开展轮滑、女子防身术、定向越野、瑜伽等学生喜欢,场地要求不高项目,让学生选择面更宽,也可以弥补那些热门项目场地不足的矛盾,但难点是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师资力量培养。

2、“划块”授课,提高资源利用率“划块”选课也可以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划块”授课有两种方法,一是按时间划块,将每周体育上课时间化为若干块,按块进行教学,如将周一至五每天划为三块,即上午3~4节为一块,下午5~6和7~8节分别为一块,选课前,先根据场地师资条件,安排好项目和人数,然后,让在这个时间段没课的同学选择,一般以填志愿的方式进行,每生可填2~3个志愿,然后,由管理人员按照志愿录取,人满为止。由于体育是必修课,所以,这种方式可将体育资源浪费减少到最低,但操作过程工作量大,有的甚至要2周时间才能稳定,影响了教学的正常秩序。二是按院系为单位划块进行授课,按照院系的学生人数和现有的体育资源,安排授课项目和授课班级,保证学生上课时间,如将A学院全部在周一的3-4节上课, B学院全部在5-6节上课,每个学院都独自占用一块或两块上课时间,其它时间段不再安排该院系的体育课,完全解决了与其他课程冲突的矛盾,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现有体育资源的利用率。

3、场地的“套用”也可减低场地的浪费现象 由于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我校建有成片的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等,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除了课外活动时间外,教学上这些场地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为此,在这些场地上开辟新的教学资源,也是解决一些项目场地不足的重要手段,如将篮球场与羽毛球场合用,可以缓解校内羽毛球场地不足矛盾,既可以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也提高了场地的利用率,将现有校内有限的场地资源浪费降到最低。

(三) 对于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普通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线的模式,受此影响,高校师资力量培养都是以此为中心进行的,如传统体育类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资专项绝大部分都是以田径和球类为主。其中,只有田径和三大球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其它项目的师资还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有的项目还处于匮乏状态,给自主体育选课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目前我校体育教师现状与学生需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当然,也有一部分“一专多能”的教师担当着教学重任,但也是勉为其难。这一点也为培养体育师资力量的体育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来缓解供需矛盾。在学生喜欢而师资缺乏的项目上,目前可采取的是在职学习,提高第二专项的能力,满足教学需要。学生选课明显的趋势就是有些项目因为枯燥或者技术要求过高,而使学生兴趣不高,选课人数不断下降,如田径、足球等,这些专项的教师受到极大冲击,面临没有课上的尴尬境地。有些教师由于适应能力强,迅速“转行”,自主或公派,进行第二专项的学习和提高,很快被学生所接受,这种途径简便快捷,有利于教师的“再就业”。但这种培养也存在问题,由于系统学习和训练时间不足,深度不够,与自己的专项相比,能力上存在较大差距,教学有应付之嫌,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注意按需引进人才,以满足教学需要。

三、结束语

体育作用于人,也作用于社会,但归根结底是作用于全社会的每一个人,因为只有人,才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主体要素。因而体育之事,务必以人为本。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体育部更应该为全体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教育教学,并力求教育公平。但由于扩招的原因,使学生的体育需求与满足其需求之间的矛盾与困难有增无减,对此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这里仅是对如何为学生提供的优质体育教育教学的问题有所涉及或进行了初步探讨, 所言未必在理与可行。但深信只要所有学校的领导、教师乃至学生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潜心深入研究,总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我校体育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2]姚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目标、内容与评价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4,24(1):44-47.

[3]徐家智.教育统计务实[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7.

[4]彭劲松,著.当代体育与生活[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

[5]周克臣主编.湖南体育现象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9.

[6]雷志灶主编.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研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

[7]吕慈青.普通高校“三自主”选课与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 (1):17-19.

[8]邓跃宁.以“三自主”选修课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分析[J].体育学刊,2007, (10):57-58.

[9]彭劲松.大学体育教学服务学生生活的理性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388-390.

作者简介:

范占江,男,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学及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工作


相关文章

  • 当代大学生企业创业现状.困境及对策分析
  •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熟理工学院2014年度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ZS1408).江苏省2015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企合作基金项目)(编号:[1**********]0H)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查看


  •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讷河市第八小学 2016年3月 根据讷教发„2016‟8号<关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安排,我校开展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工作,是我校为争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新优势,更高层次建设好学校.管理 ...查看


  • 初中数学学科现状分析报告
  • 茂租中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报告 茂租镇中学 数学学科组(宋先贵) 由于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并在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和观摩参观学习中,我校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了明显的改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对教学 ...查看


  • 浅谈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浅谈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逐步转变,大学生就业也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一方面完成了从"包分配"到"自主择业"的转变从而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灵活性.建设创 ...查看


  • 社会实践选题 1
  • 农村建设 1.农村发展现状调研 2.农村义务教育问题 3.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农村基层党团组织建设 6.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的调查 7.农村耕地保护 8.农村征地以及农民权益保护 9.农村环境保护 10.农村文 ...查看


  • 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
  • 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 一. 研究对象 对文登市三里河小学的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随机整群抽样调查. 二.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 (一) 数理统计法.抽取参加调查的300名学生在2010年10月"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 ...查看


  • 学校少先队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调研报告
  • 学校少先队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调研报告 瑞安市**学校:杨** 我校地处瑞安市**街道**社区,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共有27个教学班(其中初中教学班7个,小学教学班20个),1213名学生,在编教师人数64人,学校主要获得荣誉有:温 ...查看


  •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及论文参考题目
  •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及论文参考题目 一,中学生调查研究 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与研究 2,中学生学业任务承受能力调查 3,中学生学习态度调查 4,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5,中学生劳动技能培养 6,中学生早恋及社会原因分析 7,中学生良好 ...查看


  • "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结题报告
  • "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 结 题 报 告 结题负责人: 郭立仁 单 位: 朝阳市第十八中学 结题日 期 : 2012.12 "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结题报告 一.背景分析及研究思路 1.课题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