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里的卫星现象

检验医学里的卫星现象 一、流感嗜血杆菌的卫星现象(satellite phenomenon)

概念:当将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在同一血琼脂平板上共同培养时,由于前者能合成较多的V因子,促进后者生长,故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周围生长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距离越远的菌落越小,此现象称为“卫星现象”(satellite phenomenon)。

方法:挑取可疑菌落密涂划种于血平板上和M-H平板上,再将金黄色葡萄球菌点种或划种于其上,35℃孵育24 h。

结果:如葡萄球菌菌落邻近处被检菌的菌落较大,远离葡萄球菌落邻近处被检菌的菌落较大,远离葡萄球菌菌落处的菌落小或不生长,即卫星试验阳性。 注意点:在血平板上点种葡萄球菌时,X、V因子都具备; 在M-H平板上接种葡萄球菌时,只具备V因子; 流感嗜血杆菌生长需要X和V因子; 副流感嗜血杆菌生长只需要V因子;

意义:能在M-H平板上呈卫星生长的菌为副流感嗜血杆菌 不能在M-H平板上呈卫星生长的菌为流感嗜血杆菌。

二、血小板的卫星现象

使用EDTA-2K抗凝,少数患者血涂片尾部可以看到簇状聚集的血小板,有时还可以看到血小板粘附于白细胞周围,形成所谓的“血小板卫星”,导致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的血小板偏低。

EDTA诱导"血小板卫星现象"(platelet satellite),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即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应该受到广泛重视,临床发生率约为0.09%-0.21%。

由于用EDTA盐(EDTA盐干粉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干粉抗凝剂,在作为免疫介导的血液中,可出现的冷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使血小板互相凝集现象。这种EDTA依赖的冷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上。同时,这种与血小板结合的自身抗体Fc端可与单核细胞或淋巴细胞膜上Fc受体结合,出现卫星现象。引起血小板聚集出现卫星现象后,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时,发生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现象。

原因有以下几点:

1.凝出现问题。可能是抗凝比例不对,过高会导致卫星现象。

2.放置时间过短,这也是在25分钟之内测试分类不好血小板不稳的重要原因,EDTA抗凝剂与血小板凝血因子反应结合需要时间,这个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这也就是天气变冷的时候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

3.“血小板卫星现象”的原因还与血小板表面存在某种隐匿性抗原有关。只有当EDTA存在的条件下,机体的IgG 或者IgM抗体可以对血小板的某些表位发生反应。EDTA可引起血小板糖膜(GP)发生改变,即血小板形态发生变化,由正常的圆盘状变为圆球形,改变了血小板膜表面某种隐匿性抗原构象。部分病人血浆中存在的某种自身抗体与这种改变构象的抗原结合后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了细胞膜中的磷酯酶,使血小板膜水解并释放胶原、凝血酶原等血小板活性物质。这些血小板活性物质都能不同程度的活化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FIR-B),促使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受体结合后聚集成团,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

检验医学里的卫星现象 一、流感嗜血杆菌的卫星现象(satellite phenomenon)

概念:当将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在同一血琼脂平板上共同培养时,由于前者能合成较多的V因子,促进后者生长,故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周围生长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距离越远的菌落越小,此现象称为“卫星现象”(satellite phenomenon)。

方法:挑取可疑菌落密涂划种于血平板上和M-H平板上,再将金黄色葡萄球菌点种或划种于其上,35℃孵育24 h。

结果:如葡萄球菌菌落邻近处被检菌的菌落较大,远离葡萄球菌落邻近处被检菌的菌落较大,远离葡萄球菌菌落处的菌落小或不生长,即卫星试验阳性。 注意点:在血平板上点种葡萄球菌时,X、V因子都具备; 在M-H平板上接种葡萄球菌时,只具备V因子; 流感嗜血杆菌生长需要X和V因子; 副流感嗜血杆菌生长只需要V因子;

意义:能在M-H平板上呈卫星生长的菌为副流感嗜血杆菌 不能在M-H平板上呈卫星生长的菌为流感嗜血杆菌。

二、血小板的卫星现象

使用EDTA-2K抗凝,少数患者血涂片尾部可以看到簇状聚集的血小板,有时还可以看到血小板粘附于白细胞周围,形成所谓的“血小板卫星”,导致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的血小板偏低。

EDTA诱导"血小板卫星现象"(platelet satellite),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即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应该受到广泛重视,临床发生率约为0.09%-0.21%。

由于用EDTA盐(EDTA盐干粉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干粉抗凝剂,在作为免疫介导的血液中,可出现的冷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使血小板互相凝集现象。这种EDTA依赖的冷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上。同时,这种与血小板结合的自身抗体Fc端可与单核细胞或淋巴细胞膜上Fc受体结合,出现卫星现象。引起血小板聚集出现卫星现象后,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时,发生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现象。

原因有以下几点:

1.凝出现问题。可能是抗凝比例不对,过高会导致卫星现象。

2.放置时间过短,这也是在25分钟之内测试分类不好血小板不稳的重要原因,EDTA抗凝剂与血小板凝血因子反应结合需要时间,这个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这也就是天气变冷的时候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

3.“血小板卫星现象”的原因还与血小板表面存在某种隐匿性抗原有关。只有当EDTA存在的条件下,机体的IgG 或者IgM抗体可以对血小板的某些表位发生反应。EDTA可引起血小板糖膜(GP)发生改变,即血小板形态发生变化,由正常的圆盘状变为圆球形,改变了血小板膜表面某种隐匿性抗原构象。部分病人血浆中存在的某种自身抗体与这种改变构象的抗原结合后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了细胞膜中的磷酯酶,使血小板膜水解并释放胶原、凝血酶原等血小板活性物质。这些血小板活性物质都能不同程度的活化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FIR-B),促使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受体结合后聚集成团,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


相关文章

  • "卫星现象"导致血小板假性减低
  • [案例经过] 每次节假日过后,医院的患者就会增加很多,各个科室的床位异常紧俏,中西医结合科也不例外.节假日过后急性胰腺炎患者往往会增加,绝大部分被送中西医结合科病房.国庆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在审核一份编中西医结合科的血液常规标本时,显示患者 ...查看


  • 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
  • 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 姓名:许涛 班级:应物二班 学号:20143444 天津理工大学理学院 摘 要:在多普勒效应中有多普勒频移产生, 并且与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情 况有关, 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多普勒效应在卫星定位.医学诊断.气象探测中的应 ...查看


  • 6科技文阅读
  • 2016物理一模分类科汇编----技文阅读 东城一模 四.科普阅读题(共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37题.(4分)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尼斯(1853-1926)发现,水银的电阻率(表示单位长度单位横截面积的某种材料的电阻)并不象预料 ...查看


  • 科学技术史复习资料-知识点1
  • 1.距今2300万年前至1000万年前的森林古猿分布在欧.亚.非三洲,它们很可能是人类和现 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2.有的人类学家认为380万年前生活在东非肯尼亚的早期猿人已经开始用火. 3.根据考古发现,至少100万乃至200万以前,人类 ...查看


  • 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
  • 广 东 省 地 方 计 量 检 定 规 程 JJG(粤)013-2009 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 Satellite Positioning Vehicle Travelling Data Recorder 2009-07-27发布 200 ...查看


  • 公务员必备知识
  • 一.世界历史(精选) 欧洲中古史中的新航路开辟及文艺复兴:世界近代史中的思想启蒙运动.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世界现代史中两次世界大战.第三世界的独立民主运动等都是考试中的重要考点.对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 ...查看


  • 补充枸杞对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 第28卷第4期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V01.28No.4 2012年8月 JournalofShandong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andSports August2012 补充枸杞对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 ...查看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微卫星不稳定性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JClinExpPathol 2004Feb;20(1 )・25・ ・论 著・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微卫星不稳定性 李志刚1 周晓军13 孔庆兖2 易 龙3 孟 奎1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微卫星不稳定(M ...查看


  • 遥感原理与应用总结
  • 一.绪论 1.当前遥感技术发展的趋势 * 一.理论方面: 1.数字地球科学理论 2.地球系统科学理论 3.行星遥感理论 4.遥感信息处理理论 * 二.技术方面: 1.大卫星.小卫星.空间站各尽其职:航空航天遥感并举. 2.新型传感器不断推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