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主动应对变化的全球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是推动河南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利于提升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打造内陆经济发展高端开放平台。 关键词:河南省;一带一路;优势和问题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主动应对变化的全球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重启共建“一带一路”,将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 一、河南参与“一带一路”的优势 (一)河南区位交通优势突出,拥有互联互通的天然条件。河南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河南以陆桥通道为主轴,依托国家铁路和公路主通道,串联省内中心城市,形成连接“一带一路”的东西双向战略通道。郑州航空港成为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以郑州为中心一个半小时航程可覆盖全国2/3的主要城市和3/5的人口;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龙头,开辟航线、加密航班,完善通航点布局,打造轮辐式航线网络,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国内航空综合枢纽,构建连接全球重要枢纽机场和主要经济体的空中丝绸之路。郑州是"全国铁路心脏",拥有铁路"双十字"和"米字形"高铁网,形成了东连大海、西接中亚的陆路口岸体系。在开行的众多中欧班列中,郑欧班列成为最闪亮的“名片”。开行班数、货量货值和满载率均居中欧班列第一,成为国内准备时间最短、实现常态化最快、每班载货最满、出境口岸最多、货源覆盖最广、回程班列组织最好的赴欧班列,重新塑造全国对外开放大省地位;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多年居全国首位;大力发展空、铁、公、海联运,实现向东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合,打造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 (二)河南大刀阔斧,在郑州陆港管理体制机制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河南拥有航空、铁路两个国家一类口岸,综合保税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开放平台健全完备,通关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从交通、区位、物流集散的速度、成本及辐射范围来看,郑州都具有成为最佳枢纽的条件。经过谈判和协商,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在通关业务上,实行提前申报、联合查检、专列监管、直通放行等便捷的监管模式。而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也与新疆、内蒙古等沿线检验检疫部门建立了直通放行机制,使郑欧班列中国境内行驶全程“绿灯”。经过前期的努力与协商,郑州海关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德国等沿途多国海关签订协议,得以享受“一票通关直达汉堡”的待遇。 (三)丰富的农业资源、充裕的劳动人口、优越的矿产资源禀赋与中部之中的地理区位,形成了河南在全国典型的内陆型产业分工体系。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外经济调整周期拉长和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河南面临着化解过剩产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历史性任务。 河南要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按照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产业国际化布局,构建“优进优出”的发展格局,实现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积极“走出去”,发挥农业生产技术优势,以非洲、中亚和中东欧为重点,开展种植业、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等合作;依托基础设施和矿产资源重大项目,支持省内装备制造业和相关配套产业的优势企业在中亚、东南亚、非洲等地建设制造、仓储和服务基地;通过对外投资和并购重组,在发达国家建设研发和高端制造基地。继续“引进来”,高水平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借助外力,不断提高河南产业发展水平。 (四)构建开放性的中原城市群。作为新兴经济大省、传统人口大省的河南,城镇化和工业化到了一定阶段,逐步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带动全省、辐射周边的中原城市群,并于2014年跻身七大国家级城市群。通过完善自贸区、综合保税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高端开放平台,提升郑欧班列、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等载体,形成了中原城市群内部开放发展体系。推动中原城市群与东部沿海城市群、西部沿线城市群、京津冀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互动,与“一带一路”主要节点、重要地区互动发展,打造产业转移、要素集疏、文化交流平台,形成连接东中西、沟通境内外、支撑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发展最具活力的核心地带。 (五)河南文化灿烂,与沿线国家开展文化旅游交流具有坚实的基础。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四方、造福全人类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皆源于或成熟于河南。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形成了兼容并蓄、刚柔相济的中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在全国的地位不断提升,河南人民的自信心和历史文化自豪感重新焕发,中原文化的复兴、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成为21世纪河南发展的重要历史任务。 二、河南参与“一带一路”存在的问题 (一)要注意规避“一带一路”战略的系统性风险。正在重视"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必须认识到机遇中的风险,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中,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很多国家还是存在着诸多的政治及经济风险。首先式政治风险作为资金输出国,我国可能面临资金无法收回的风险。如果资金接受国发生政局变动,那么如何收回资金就是需要提前进行研究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可能应当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政策协调,尤其是要注意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积极参与“巴黎俱乐部”和“伯尔尼协会”等相关机制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其次是融资风险,现在各省各地都在为融入“一带一路”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类同,功能相似,不能实现相互之间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一旦市场容量有限,就会形成内部博弈,收益无法保障。所以从现在起就注意加强风险管控,站在国家的高度对“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规划。 (二)作为经济增长极的郑州航空港综合试验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力度不够大。提到创新,河南在这方面下的大功夫,郑欧班列、河南保税物流中心、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都是河南这几年的创新大手笔。但现实是跨境电子贸易的数量偏少,保税中心的货物在价格上缺乏竞争力,物流的多式联运无法实现无缝连接。航空港国际航班较少,进出都无法做到“说走就走”。2015年2月28日,《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出台,提出实验区要在投融资、贸易、物流、监管四个方面创新发展。推进投融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物流便利化、监管便利化为核心的相关工作。 (三)航空港综合试验区产业发展效率不高,资源要素配置亟待优化。除了规模效率略占优势以外,综合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值均偏低。说明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相关产业发展效率不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不够优化。尤其在第三产业方面,金融业、物流业、电子信息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无法适应航空大都市的城市竞争要求。同时,作为实验区支柱产业――工业发展虽然较为突出,但主要还是以加工业为主,富士康等企业甚至呈现“一极独大”的趋势,自身蕴含的技术含量不高,所以工业方面综合发展效率也偏低。规划中的三大主导产业仅有以手机通讯终端制造业为主体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业人员达到27.5万人、营业收入2043亿元、资产总计1489亿元、企业个数达到11个,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他的物流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薄弱,各方面数据偏低偏小,亟待进一步培育壮大。实验区产业之间、行业之间关联性不够强,尚未形成完善合理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缺乏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时效性的先进制造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航空港航空物流的货源基础,也影响了航空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四)航空港综合实验区营商环境较差,航空货运成本居高不下。郑州的发展得益于商流,商流的顺畅取决于商品的价格和市场供求的平衡,它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相互选择的机会。商流的速度、规模和质量决定和制约着物流活动的开展。但实验区虽然建立了保税区,但营商环境仍然较差,房租、税收仍占企业成本的较大比重,产品销售价格并不低。另外新郑国际机场航空货运航向少,货运价格优势并不明显,不少省内加工制造企业航空运输选择首都机场、广州机场。首都机场是因为航空方向多,广州机场则可以享受运价补贴,所以航空运输价格成为制约航空物流发展的瓶颈。所以新郑机场借助规模经济的理念,积极发展多式联运降低货运成本,出台有竞争力的航空货运价格,吸引周边地区进出口商选择新郑机场进行货物运输,是郑州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航空货运中转中心。、 参考文献: [1]一带一路之河南使命:构建枢纽 打造战略支点[N].河南日报,2015年7月10日 [2]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开启河南发展新篇章[N].中国经济网,2015年10月21日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主动应对变化的全球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是推动河南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利于提升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打造内陆经济发展高端开放平台。 关键词:河南省;一带一路;优势和问题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主动应对变化的全球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重启共建“一带一路”,将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 一、河南参与“一带一路”的优势 (一)河南区位交通优势突出,拥有互联互通的天然条件。河南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河南以陆桥通道为主轴,依托国家铁路和公路主通道,串联省内中心城市,形成连接“一带一路”的东西双向战略通道。郑州航空港成为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以郑州为中心一个半小时航程可覆盖全国2/3的主要城市和3/5的人口;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龙头,开辟航线、加密航班,完善通航点布局,打造轮辐式航线网络,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国内航空综合枢纽,构建连接全球重要枢纽机场和主要经济体的空中丝绸之路。郑州是"全国铁路心脏",拥有铁路"双十字"和"米字形"高铁网,形成了东连大海、西接中亚的陆路口岸体系。在开行的众多中欧班列中,郑欧班列成为最闪亮的“名片”。开行班数、货量货值和满载率均居中欧班列第一,成为国内准备时间最短、实现常态化最快、每班载货最满、出境口岸最多、货源覆盖最广、回程班列组织最好的赴欧班列,重新塑造全国对外开放大省地位;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多年居全国首位;大力发展空、铁、公、海联运,实现向东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合,打造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 (二)河南大刀阔斧,在郑州陆港管理体制机制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河南拥有航空、铁路两个国家一类口岸,综合保税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开放平台健全完备,通关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从交通、区位、物流集散的速度、成本及辐射范围来看,郑州都具有成为最佳枢纽的条件。经过谈判和协商,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在通关业务上,实行提前申报、联合查检、专列监管、直通放行等便捷的监管模式。而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也与新疆、内蒙古等沿线检验检疫部门建立了直通放行机制,使郑欧班列中国境内行驶全程“绿灯”。经过前期的努力与协商,郑州海关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德国等沿途多国海关签订协议,得以享受“一票通关直达汉堡”的待遇。 (三)丰富的农业资源、充裕的劳动人口、优越的矿产资源禀赋与中部之中的地理区位,形成了河南在全国典型的内陆型产业分工体系。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外经济调整周期拉长和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河南面临着化解过剩产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历史性任务。 河南要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按照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产业国际化布局,构建“优进优出”的发展格局,实现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积极“走出去”,发挥农业生产技术优势,以非洲、中亚和中东欧为重点,开展种植业、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等合作;依托基础设施和矿产资源重大项目,支持省内装备制造业和相关配套产业的优势企业在中亚、东南亚、非洲等地建设制造、仓储和服务基地;通过对外投资和并购重组,在发达国家建设研发和高端制造基地。继续“引进来”,高水平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借助外力,不断提高河南产业发展水平。 (四)构建开放性的中原城市群。作为新兴经济大省、传统人口大省的河南,城镇化和工业化到了一定阶段,逐步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带动全省、辐射周边的中原城市群,并于2014年跻身七大国家级城市群。通过完善自贸区、综合保税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高端开放平台,提升郑欧班列、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等载体,形成了中原城市群内部开放发展体系。推动中原城市群与东部沿海城市群、西部沿线城市群、京津冀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互动,与“一带一路”主要节点、重要地区互动发展,打造产业转移、要素集疏、文化交流平台,形成连接东中西、沟通境内外、支撑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发展最具活力的核心地带。 (五)河南文化灿烂,与沿线国家开展文化旅游交流具有坚实的基础。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四方、造福全人类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皆源于或成熟于河南。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形成了兼容并蓄、刚柔相济的中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在全国的地位不断提升,河南人民的自信心和历史文化自豪感重新焕发,中原文化的复兴、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成为21世纪河南发展的重要历史任务。 二、河南参与“一带一路”存在的问题 (一)要注意规避“一带一路”战略的系统性风险。正在重视"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必须认识到机遇中的风险,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中,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很多国家还是存在着诸多的政治及经济风险。首先式政治风险作为资金输出国,我国可能面临资金无法收回的风险。如果资金接受国发生政局变动,那么如何收回资金就是需要提前进行研究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可能应当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政策协调,尤其是要注意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积极参与“巴黎俱乐部”和“伯尔尼协会”等相关机制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其次是融资风险,现在各省各地都在为融入“一带一路”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类同,功能相似,不能实现相互之间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一旦市场容量有限,就会形成内部博弈,收益无法保障。所以从现在起就注意加强风险管控,站在国家的高度对“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规划。 (二)作为经济增长极的郑州航空港综合试验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力度不够大。提到创新,河南在这方面下的大功夫,郑欧班列、河南保税物流中心、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都是河南这几年的创新大手笔。但现实是跨境电子贸易的数量偏少,保税中心的货物在价格上缺乏竞争力,物流的多式联运无法实现无缝连接。航空港国际航班较少,进出都无法做到“说走就走”。2015年2月28日,《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出台,提出实验区要在投融资、贸易、物流、监管四个方面创新发展。推进投融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物流便利化、监管便利化为核心的相关工作。 (三)航空港综合试验区产业发展效率不高,资源要素配置亟待优化。除了规模效率略占优势以外,综合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值均偏低。说明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相关产业发展效率不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不够优化。尤其在第三产业方面,金融业、物流业、电子信息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无法适应航空大都市的城市竞争要求。同时,作为实验区支柱产业――工业发展虽然较为突出,但主要还是以加工业为主,富士康等企业甚至呈现“一极独大”的趋势,自身蕴含的技术含量不高,所以工业方面综合发展效率也偏低。规划中的三大主导产业仅有以手机通讯终端制造业为主体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业人员达到27.5万人、营业收入2043亿元、资产总计1489亿元、企业个数达到11个,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他的物流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薄弱,各方面数据偏低偏小,亟待进一步培育壮大。实验区产业之间、行业之间关联性不够强,尚未形成完善合理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缺乏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时效性的先进制造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航空港航空物流的货源基础,也影响了航空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四)航空港综合实验区营商环境较差,航空货运成本居高不下。郑州的发展得益于商流,商流的顺畅取决于商品的价格和市场供求的平衡,它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相互选择的机会。商流的速度、规模和质量决定和制约着物流活动的开展。但实验区虽然建立了保税区,但营商环境仍然较差,房租、税收仍占企业成本的较大比重,产品销售价格并不低。另外新郑国际机场航空货运航向少,货运价格优势并不明显,不少省内加工制造企业航空运输选择首都机场、广州机场。首都机场是因为航空方向多,广州机场则可以享受运价补贴,所以航空运输价格成为制约航空物流发展的瓶颈。所以新郑机场借助规模经济的理念,积极发展多式联运降低货运成本,出台有竞争力的航空货运价格,吸引周边地区进出口商选择新郑机场进行货物运输,是郑州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航空货运中转中心。、 参考文献: [1]一带一路之河南使命:构建枢纽 打造战略支点[N].河南日报,2015年7月10日 [2]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开启河南发展新篇章[N].中国经济网,2015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