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 s
, , ,
关于“迟到的通知”的讨论
教育行政学的教师发给学生一则案例,要求大家就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展开讨论。案例的梗概是这样的。
7月上旬的一天,某市一中专学校收到经过省、市两级教育委员会批转的、由国家教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学校春季卫生保健,预防多发病、传染病流行的通知。国家教委的发文时间为3月24日。省、市教委在其批文中都指出,学校春季卫生保健十分重要,国家教委的通知是及时的,望各学校认真学习和领会通知精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贯彻通知要求。国家教委通知的主要内容目前已进入春季,气候转暖。正是各种多发病、传染病容易流行的季节。为了保护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大、中、小学校都应当十分重视学校春季卫生保健,预防多发病、传染病在学校发生。一旦发现疫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以免广泛流行、传染,造成严重后果。
学生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学生甲:我认为该案例虽然很简单,但反映了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一个典型特征,即集权的直接管理。
先说集权性。在集权体制下,无论是学校的大政方针、发展规划,还是学校建筑设计、人事调整等,事无巨细,一律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学校只能遵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开展工作。学校一年四季,各项常规工作周期性运转,年复一年。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也往往根据学校工作的周期性,对学校工作实施全面管理。本案例中的学校春季卫生保健,正是这样一种常规性工作。学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都要由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来具体负责指导,说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之细微、具体。这正是集权管理的表现。
其次再说直接性。本案例中,国家教委就学校春季卫生保健向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大、中、小学校发布指示,重接对有关部门和学校提出工作要求,反映了在集权管理体制下,教育行政行为的直接性,即教育行政部门直接采用行政手段向学校发布指令,领导或指导学校的工作。
学生乙:本案例反映了集权体制的某些惰性。学校的一项周期性常规工作由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发布指令给予指导本身,就说明了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集权性特征。与此同时,国家教委的一项时效性很强的通知,经过省、市教委层层批转,耗时竟达三个多月。国家教委发文时还是早春时节,传达到基层学校时,已是夏日炎炎,许多学校都已经放了暑假。通知对学校注意春季卫生保健的要求,早已在公文旅行中失去了其特定的时效。
在集权管理体制下,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垂直渠道,层层下达指令;学校也通过垂直渠道,向上逐级汇报工作。这种行政程序和手段耗时费力,行政效率低下,本案例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学生丙:我认为同学甲和同学乙的看法有些偏颇。其实,一种教育行政体制的实行及其运行效果,并不完全由其自身所决定,它往往是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案例所反
映的问题,与其说是教育行政体制问题,还不如说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僚主义作风问题。在春季气候转暖时,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从学生的健康出发,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注意做好春季学校卫生保健工作,预防春季多发病和传染病的发生,这件事本身并无不妥之处。以往有些教训也说明国家教委的通知是必要的,是发挥了作用的。倒是省、市教委的工作上官僚主义严重,作风拖拉,行政效率低下,以致将通知批转到学校时,学校都已经放暑假了,使通知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行政功效。所以,这个案例可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的一个典型例子。
学生丁:我认为该案例还可以从教育行政手段的角度进行分析。传统上,我国教育行政的手段都是采用自上而下垂直层层发布指令的办法,对学校各项工作实施直接的管理。尽管这种手段有其难以替代的优点,但是,在当今社会,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许多已经被应用到各种行政管理之中,行政效率因此大幅度提高。教育行政工作也应当适应时代的要求,更新教育行政手段,采用新的行政信息传播技术,提高教育行政的效率。从该案例中的国家教委的通知精神来看,完全可以采用效率更高的信息传播技术和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及电讯传媒,使通知精神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到各有关部门和大、中、小学校,适时指导学校的有关工作。但是,遗憾的是,国家教委通知的发布,采用了效率较低的传播的行政手段,致使通知的发布经过了许多可以避免的批转环节,出现了我们在案例中看到的不良结果。因此,该案例从反面充分说明了更新教育行政手段,采用新的信息传播技术的重要性。
待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只做了简短的指导,并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两个思考题:①你是否同意案例中四位学生的分析,为什么?②学校春季卫生保健是否需要由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发布通知,给予指导?
3 , . s
, , ,
关于“迟到的通知”的讨论
教育行政学的教师发给学生一则案例,要求大家就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展开讨论。案例的梗概是这样的。
7月上旬的一天,某市一中专学校收到经过省、市两级教育委员会批转的、由国家教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学校春季卫生保健,预防多发病、传染病流行的通知。国家教委的发文时间为3月24日。省、市教委在其批文中都指出,学校春季卫生保健十分重要,国家教委的通知是及时的,望各学校认真学习和领会通知精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贯彻通知要求。国家教委通知的主要内容目前已进入春季,气候转暖。正是各种多发病、传染病容易流行的季节。为了保护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大、中、小学校都应当十分重视学校春季卫生保健,预防多发病、传染病在学校发生。一旦发现疫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以免广泛流行、传染,造成严重后果。
学生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学生甲:我认为该案例虽然很简单,但反映了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一个典型特征,即集权的直接管理。
先说集权性。在集权体制下,无论是学校的大政方针、发展规划,还是学校建筑设计、人事调整等,事无巨细,一律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学校只能遵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开展工作。学校一年四季,各项常规工作周期性运转,年复一年。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也往往根据学校工作的周期性,对学校工作实施全面管理。本案例中的学校春季卫生保健,正是这样一种常规性工作。学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都要由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来具体负责指导,说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之细微、具体。这正是集权管理的表现。
其次再说直接性。本案例中,国家教委就学校春季卫生保健向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大、中、小学校发布指示,重接对有关部门和学校提出工作要求,反映了在集权管理体制下,教育行政行为的直接性,即教育行政部门直接采用行政手段向学校发布指令,领导或指导学校的工作。
学生乙:本案例反映了集权体制的某些惰性。学校的一项周期性常规工作由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发布指令给予指导本身,就说明了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集权性特征。与此同时,国家教委的一项时效性很强的通知,经过省、市教委层层批转,耗时竟达三个多月。国家教委发文时还是早春时节,传达到基层学校时,已是夏日炎炎,许多学校都已经放了暑假。通知对学校注意春季卫生保健的要求,早已在公文旅行中失去了其特定的时效。
在集权管理体制下,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垂直渠道,层层下达指令;学校也通过垂直渠道,向上逐级汇报工作。这种行政程序和手段耗时费力,行政效率低下,本案例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学生丙:我认为同学甲和同学乙的看法有些偏颇。其实,一种教育行政体制的实行及其运行效果,并不完全由其自身所决定,它往往是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案例所反
映的问题,与其说是教育行政体制问题,还不如说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僚主义作风问题。在春季气候转暖时,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从学生的健康出发,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注意做好春季学校卫生保健工作,预防春季多发病和传染病的发生,这件事本身并无不妥之处。以往有些教训也说明国家教委的通知是必要的,是发挥了作用的。倒是省、市教委的工作上官僚主义严重,作风拖拉,行政效率低下,以致将通知批转到学校时,学校都已经放暑假了,使通知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行政功效。所以,这个案例可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的一个典型例子。
学生丁:我认为该案例还可以从教育行政手段的角度进行分析。传统上,我国教育行政的手段都是采用自上而下垂直层层发布指令的办法,对学校各项工作实施直接的管理。尽管这种手段有其难以替代的优点,但是,在当今社会,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许多已经被应用到各种行政管理之中,行政效率因此大幅度提高。教育行政工作也应当适应时代的要求,更新教育行政手段,采用新的行政信息传播技术,提高教育行政的效率。从该案例中的国家教委的通知精神来看,完全可以采用效率更高的信息传播技术和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及电讯传媒,使通知精神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到各有关部门和大、中、小学校,适时指导学校的有关工作。但是,遗憾的是,国家教委通知的发布,采用了效率较低的传播的行政手段,致使通知的发布经过了许多可以避免的批转环节,出现了我们在案例中看到的不良结果。因此,该案例从反面充分说明了更新教育行政手段,采用新的信息传播技术的重要性。
待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只做了简短的指导,并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两个思考题:①你是否同意案例中四位学生的分析,为什么?②学校春季卫生保健是否需要由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发布通知,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