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分类知识点

环境化学

1. 名词解释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

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的标度。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

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又称为相对电负性,简称电负性,也叫电负度。

逆温,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头

轻脚重”从而导致大气层结(层次结构)稳定,气象学家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

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自由基也称游离基,是指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an unpaired electron )

的碎片。

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

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之中,从而使大气温

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能够引起温室现象的气体称之为温室气体,如CO2、CH4、O3、N2O 、CO 、氟

氯烃。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

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使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

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

水解作用。水解是盐电离出的离子结合了水电离出的H+和OH-生成弱电解质分子的反应。

光量子产率:虽然所有光化学反应都能吸收光子,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被吸收的光子均诱发产

生化学反应,还可能产生辐射跃迁等光物理过程。因此光解速率只正比于单位时间所吸收的

光子数,而不是正于所吸收的总能量。

光敏化作用,一个光吸收分子可能将它的过剩能量转移到一个接受体分子,导致接受体反应。

生长代谢,有毒物质可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唯一碳源,称为生长代谢,在这种代谢过程中,微

生物可以进行较彻底的降解或矿化。

共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和能源,必须与另外化合物存在提供微

生物碳源和能源时,有机物才能被讲解,这一现象称为共代谢。

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土壤质地,土壤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的,这些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

表现出的土壤粗细状况,称土壤机械组成或土壤质地。

代换性酸度,指用过量中性盐(强酸强碱生成的盐类,如KCl 、NaCl 等)溶液淋洗土壤,

溶液中金属离子与土壤中H+、Al3+发生离子交换作用所表现出来的酸度。

水解性酸度。指用碱性盐(弱酸强碱生成的盐类,如NaAc 等)溶液提取土壤,因交换作用,

吸附性H+释放至溶液所表现出来的酸度。

林丹,六氯环己烷中γ异构体占99% 以上。挥发性强,易溶于水。

生物富集,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

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生物放大,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

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2. 简答题。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判定标准。

一,是否能持久的存在。二。是否对较高营养级的生物造成影响。三。是否能够迁移到达偏

远地区,四,是否对接触生物有毒或有害。

自由基反应的三阶段。

游离基反应通过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均裂成自由基而进行的反应。反应大致分为三个阶

段:(1)引发:通过热辐射、光照、单电子氧化还原法等手段使分子的共价键发生均裂产

生自由基的过程称为引发。 (2)链(式)反应:引发阶段产生的自由基与反应体系中的

分子作用,产生一个新的分子和一个新的自由基,新产生的自由基再与体系中的分子作用又

产生一个新的分子和一个新的自由基,如此周而复始、反复进行的反应过程称为链(式)反

应Cl·+CH4→CH3+HCl CH3·+Cl2→Cl·+CH3Cl (3)终止:两个自由基互相结合形成分子

的过程称为终止。Cl·+Cl·→Cl2 Cl·+CH3·→CH3Cl CH3·+CH3→CH3—CH3 除上述外,自

由基还有这可发生裂解、重排、氧化还原、歧化等反应。自由基反应一般都进行得很快。这

类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很广。如氯化氢的合成、汽油的燃烧、单体的自由基聚合等。

大气中有哪些重要自由基? 其来源如何? (产生:热裂解法、光解法、氧化还原法)

大气中主要自由基有:HO 、HO 2、R 、RO 2

HO的来源:①O 3的光解:O 3+hO+O2

O+H22HO

② HNO2的光解: HNO2 +hHO +NO

③ H2O 2的光解: H2O 2 +h2HO

清洁大气中HO. 来源是O3,污染大气来源是HNO3和H2O 。

HO 2的来源:① 主要来自醛特别是甲醛的光解

H2CO +hH + HCO

H + O2HO 2 + M

HCO + O2 HO2 + CO + M

② 亚硝酸酯的光解:CH 3ONO +hCH 3O + NO

CH3O + O2HO 2 + H2CO

③ H 2O 2的光解:H 2O 2 +h2HO

HO + H2O 2HO 2 + H2O

R 的来源:RH + R + HO

R + H2O

CH 3的来源:CH 3CHO 的光解 CH3CHO +hC H 3 + CHO CH3COCH 3的光解 CH3COCH 3 +h3 + CH3CO

CH 3O 的来源:甲基亚硝酸酯的光解 CH3ONO +hCH 3O + NO

甲基硝酸酯的光解 CH3ONO 2 +hCH 3O + NO2

RO 2的来源:R + O2RO 2

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及作用。爱根核模范围(0.005~0.0 5μm)的粒子是由高温过程或化学

反应产生的蒸汽凝结而成的; 积聚模范围(0.05~2μm)的粒子是由蒸汽凝结或核模中的粒子

凝聚长大而形成的,两者合称为细粒子(0.005~2μm)。二次大气颗粒物多在细粒子范围; 粗

粒子模直径大于2 μm,是由液滴蒸发、机械粉碎等过程形成的,也称粗模。

天然水中八大优势离子?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组成是:K+、Na+、Ca2+、Mg2+、

HCO3-、NO3-、Cl-、SO42- ,这8种为天然水中常见的8大离子。

吸附等温线 Sorption Isotherm

在固定温度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颗粒物表面的吸附量(Q )与溶液

中溶质平衡浓度(c )之间的关系可用吸附等温线表达。

Henry 型等温线为直线型

Q = K· c K :分配系数

Freundlich 型等温线

Q = K · c1/n lgQ = lgK+ 1/n lgc

K 为吸附系数,表示吸附能力的大小; n 为非线性指数

Langmuir 型等温线

Q = Q0· c/(A+c) 1/Q = 1/Q0 + (A/ Q0)(1/c)

Q0——单位表面上达到饱和时间的最大吸附量;

A ——常数,表示达到1/2 Q0时的平衡浓度。 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4个影响因素?

1,盐浓度升高。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把媳妇在固体颗粒上的金属离子释放出来。这是

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的主要途径。2,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

湖泊、河口及近岸沉积物中含有较多的好氧物质,使一定深度下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

铁、锰等全部或部分溶解,被其吸附的或与之共存的重金属离子也被解析出来。

3,降低pH 值。pH 值降低式碳酸盐和氢氧化物溶解,H+的竞争增加了金属离子的解析

量4,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天然或人为的配合剂使用量的增加,可使金属离子形成

可溶性配合物,是重金属从固体颗粒上解析下来。

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作用的比较。1) 作用力partition:主要通过分子力,将溶质分配到土壤或

沉积物的有机质中去,这过程十分类似于有机化合物分配到水相和有机溶剂相中去。

adsorption :物理吸附-范德华力;化学吸附-各种化学键力,如氢键、配位键、π键等。

2吸附热partition :放出热量小adsorption 放出大量的热3. 吸附等温线(isotherm) partition:

线性Linearadsorption: 非线性Nonlinear ,是L 、F 型等温线线性等温线:G=kC其中,G

-吸附量,C -液相浓度,k -分配系数Freundlich: G=kC1/n (n=1时线性)Langmuir: G=G

о/(A+C) (取倒数,得到直线)吸附竞争性partition :不存在竞争吸附。因为分配作用实际上

是种溶解作用,只与溶解度有关,与表面吸附位无关。adsorption: 存在竞争吸附,对吸附

位发生竞争。

盐基饱和度。酸基离子:H+、Al3+ 盐基离子:K+、Na+、Ca2+、Mg2+等 BS 真正反映

土壤有效(速效) 养分含量的大小,是改良土壤的重要依据之一。 盐基饱和度是指土壤吸

附交换性盐基总量的程度。土壤吸附性阳离子,根据其解吸后的化学特性可区分为致酸的非

盐基离子(如氢和铝离子)与非致酸的盐基离子(如钙、镁、钠等)两大类。当土壤胶体所

吸附的阳离子基本上属于盐基离子时,称为盐基饱和土壤,呈中性、碱性、强碱性反应;反

之,当非盐基离子占相当大比例时,称为盐基不饱和土壤,呈酸性或强酸性反应。土壤盐基

饱和度以土壤的交换性盐基总量占土壤阳离子代换量的百分比表示。盐基饱和度的大小,可

用作施用石灰或磷灰石改良土壤的依据。

土壤组成,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壤空气)等三相

物质组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从土壤组成物质总体

来看,它是一个复杂而分散的多相物质系统。固相主要是矿物质、有机质,也包括一些活的

微生物。按容积计,典型的土壤中矿物质约占38%,有机质约占12%。按重量计,矿物质

可占固相部分的95%以上,有机质约占5%左右。典型土壤液相、气相容积共占三相组成

的50%。由于液相、气相经常处于彼此消长状态,即当液相占容积增大时,气相占容积就

减少,气相容积增大时,液相所占体积就减少,两者之间的消长幅度在15—35%之间。

汞的迁移转化。

汞在环境中有三种形态,有机汞,无机汞和汞单质。单质汞和无机汞在细菌作用下相互

转化,在沉积物中汞以无机形式存在。无机汞可在细菌作用下形成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甲基

汞带正电可以进入水中被鱼吸收,进行生物富集,二甲基汞挥发进入空气,在光解作用下变

成CH4,C2H6和单质汞。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

RH + O → R + HO

生成活性基团

RH + HO → RO2 + H2O

RCHO + HO → RC(O)O2 +H2O

自由基

传递反应 RCHO + h → RO2 + HO2 + CO

氧化NO → NO2

HO2 + NO → NO2 + HO

RO2 + NO → NO2 + R′CHO+ HO2

RC(O)O2 + NO → NO2 + RO2 + CO2

碱度(Alkalinity)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的总量。组成水中碱度的物质可归纳为三类: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

总碱度:用一个强酸标准溶液滴定,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当溶液由黄色变

成橙红色(pH约4.3) ,停止滴定,此时所得的结果,也称为甲基橙碱度。

H+ + OH- H2O

H+ + CO32- HCO3-

H+ + HCO3- H2CO3

总碱度= [HCO3-] + 2 [CO32-] + [OH-] - [H+]

碱度、酸度公式汇总

总碱度= [HCO3-] + 2 [CO32-] + [OH-] - [H+]

酚酞碱度= [CO32-] + [OH-] - [H2CO3*] - [H+]

苛性碱度= [OH-]- [HCO3-]-2 [H2CO3*] -[H+]

无机酸度 = [H+] - [HCO3-] - 2 [CO32-] - [OH-]

游离 CO2 酸度 = [H+] + [H2CO3*] - [CO32-] - [OH-]

总酸度= [H+]+ [HCO3-]+2 [H2CO3*] -[OH-]

电子活度和氧化还原电位

与pH 的定义相似,还原剂和氧化剂可以定义为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可以定义pE 为

电极上电子有效浓度为电子活度。

PE 越小,电子浓度越高,体系提供电子的倾向就越强,反之。。。。。。

21A.Fe3+ B.Fe2+ C,FeOH2+

D.Fe(OH)3 E,FeOH+ F,Fe(OH)2-

天然水的PE 值,天然水的PE 值为13.58,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小而降低,因而表层水呈氧化

环境,深层及底部呈还原性。天然水的PE 随PH 的减小而增大。 毒物的联合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毒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称为毒物的联

合作用。假设两种毒物单独作用的死亡率分别为M1和M2,联合作用的死亡率为M 。1)

协同作用: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M>M1+M2CCl4 vs.

ROH 2)相加作用:联合作用的毒性等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M=M1+M2 CH2=CH-C≡N vs. CH3-C≡N 3)独立作用:各毒物对机体的侵入途径、作用部位、作用

机理等均不相同,联合作用中各毒物生物学效应彼此无关、互不影响。 M=M1+M2(1-M1)

苯巴比妥 vs. 二甲苯4)拮抗作用:联合作用的毒性小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

总和。M

mg/m3,请根据Henry 定律计算,在如下两个季节(1) 典型的夏季环境(T =25 C );

(2)典型的冬季环境(T =5 C ),苯在大气-水界面的迁移方向。已知Henry 定律常数

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式为:

ln KH (Pa m3/ mol 6.44103(1/T)+ 27.9

T =25C

ln KH =6.289 KH =539 Pa m3/ mol KH ´=KH /RT =0.218

c 空气/c水=0.125 KH ’

苯向大气迁移;

T =5 C

ln KH =4.73 KH =114 Pa m3/ mol KH ´=KH /RT = 0.0493

c 空气/c水=0.125 H ´

苯向水相迁移。

在一个pH 为6.5、碱度为1.6mmol/L的水体中,若加入碳酸钠使其碱化,问需加多少mmol/L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 上升至8.0。若用NaOH 强碱进行碱化,又需加入多少碱?

解:(1) 查表知pH = 6.5时, α= 1.710

C T = [碱度]×α = 1.6×1.710 mmol/l = 2.736mmol/l 。

设加入的Na 2CO 3为n mmol/l

查表知:当pH = 8.0时, α` = 1.018

C T ` = CT + n ----------(1) CT `= [碱度]`×α` --------(2) [碱度]`= 1.6 +2 n --------(3)由 (1)、(2)和(3)解得:n = 1.07 mmol/l 。

(2)∵加入NaOH 后C T 不变 [碱度]=C T

α=2. 736=2. 688mm ol /L 1. 028

碱度的增加值就应是加入的NaOH 的量。

△A = [碱度]` - [碱度] = 2.688 - 1.6 = 1.088mmol/l

-1在试验水中某鱼体从水中吸收有机污染物质A 的速率常数为18.76h , 鱼体消除A 的速率常

-2-1数为2.38×10h ;设A 在鱼体内起始浓度为零,在水中的浓度可视作不变。计算A 在该鱼

体内的浓缩系数及其浓度达到稳态浓度95%时所需的时间。(788.2;5.24d )

解:∵A 在鱼体内的起始浓度为零,且在水中的浓度可视为不变,相当于t →∞时,

BCF = Cf /Cw = ka /ke

-2∴ BCF = ka /ke = 18.76/2.38×10 = 788.2;

C f =k C k a C W k C k C [1-exp(-k e t )] 稳态浓度为 a W ∴0. 95a W =[1-exp(-k e t )]a W k e k e k e k e

-2-2得:0.95 = 1- exp(-2.38×10t) 0.05 = exp(-2.38×10t)

-2 两边取ln 得:-2.996 = - 2.38×10 t ,解得:t = 125.88(h) = 5.25(d)

从湖水中取出深层水,其pH =7.0,含溶解氧浓度为0.32mg/L,请计算pE 和E h 。(pE =13.2,E h =0.78V )

解:∵水中的溶解氧为:0.32mg/l,故其p O 2 = 7.94×10 Pa

50.25+天然水的pE = 20.75 + lg{( pO 2/1.103×10) ×[H]}

250.25-7= 20.75 + lg{(7.94×10/1.103×10) ×1.0×10} = 20.75 + (-0.54

-7) = 13.21。 E=p E×0.059=0.78V

含镉废水通入H2S 达到饱和并调pH 值为8.0,请计算水中剩余镉离子浓度(已知 CdS 的溶度积为7.9×10-27) 2

用Langmuir 方程描述悬浮物对溶质的吸附作用,假定溶液平衡浓度为3.00×

10-3mol/L,溶液中每克悬浮固体吸附溶质为0.50×10-3mol/L,当平衡浓度降至1.00×10-3mol/L时,每颗吸附剂吸附溶质为0.25×10-3mol/L,问每克吸附剂可以吸附溶质的限量是多少?

某水体中含有300 mg/L的悬浮颗粒物,其中

70%为细颗粒(d

环境化学

1. 名词解释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

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的标度。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

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又称为相对电负性,简称电负性,也叫电负度。

逆温,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头

轻脚重”从而导致大气层结(层次结构)稳定,气象学家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

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自由基也称游离基,是指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an unpaired electron )

的碎片。

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

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之中,从而使大气温

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能够引起温室现象的气体称之为温室气体,如CO2、CH4、O3、N2O 、CO 、氟

氯烃。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

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使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

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

水解作用。水解是盐电离出的离子结合了水电离出的H+和OH-生成弱电解质分子的反应。

光量子产率:虽然所有光化学反应都能吸收光子,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被吸收的光子均诱发产

生化学反应,还可能产生辐射跃迁等光物理过程。因此光解速率只正比于单位时间所吸收的

光子数,而不是正于所吸收的总能量。

光敏化作用,一个光吸收分子可能将它的过剩能量转移到一个接受体分子,导致接受体反应。

生长代谢,有毒物质可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唯一碳源,称为生长代谢,在这种代谢过程中,微

生物可以进行较彻底的降解或矿化。

共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和能源,必须与另外化合物存在提供微

生物碳源和能源时,有机物才能被讲解,这一现象称为共代谢。

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土壤质地,土壤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的,这些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

表现出的土壤粗细状况,称土壤机械组成或土壤质地。

代换性酸度,指用过量中性盐(强酸强碱生成的盐类,如KCl 、NaCl 等)溶液淋洗土壤,

溶液中金属离子与土壤中H+、Al3+发生离子交换作用所表现出来的酸度。

水解性酸度。指用碱性盐(弱酸强碱生成的盐类,如NaAc 等)溶液提取土壤,因交换作用,

吸附性H+释放至溶液所表现出来的酸度。

林丹,六氯环己烷中γ异构体占99% 以上。挥发性强,易溶于水。

生物富集,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

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生物放大,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

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2. 简答题。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判定标准。

一,是否能持久的存在。二。是否对较高营养级的生物造成影响。三。是否能够迁移到达偏

远地区,四,是否对接触生物有毒或有害。

自由基反应的三阶段。

游离基反应通过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均裂成自由基而进行的反应。反应大致分为三个阶

段:(1)引发:通过热辐射、光照、单电子氧化还原法等手段使分子的共价键发生均裂产

生自由基的过程称为引发。 (2)链(式)反应:引发阶段产生的自由基与反应体系中的

分子作用,产生一个新的分子和一个新的自由基,新产生的自由基再与体系中的分子作用又

产生一个新的分子和一个新的自由基,如此周而复始、反复进行的反应过程称为链(式)反

应Cl·+CH4→CH3+HCl CH3·+Cl2→Cl·+CH3Cl (3)终止:两个自由基互相结合形成分子

的过程称为终止。Cl·+Cl·→Cl2 Cl·+CH3·→CH3Cl CH3·+CH3→CH3—CH3 除上述外,自

由基还有这可发生裂解、重排、氧化还原、歧化等反应。自由基反应一般都进行得很快。这

类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很广。如氯化氢的合成、汽油的燃烧、单体的自由基聚合等。

大气中有哪些重要自由基? 其来源如何? (产生:热裂解法、光解法、氧化还原法)

大气中主要自由基有:HO 、HO 2、R 、RO 2

HO的来源:①O 3的光解:O 3+hO+O2

O+H22HO

② HNO2的光解: HNO2 +hHO +NO

③ H2O 2的光解: H2O 2 +h2HO

清洁大气中HO. 来源是O3,污染大气来源是HNO3和H2O 。

HO 2的来源:① 主要来自醛特别是甲醛的光解

H2CO +hH + HCO

H + O2HO 2 + M

HCO + O2 HO2 + CO + M

② 亚硝酸酯的光解:CH 3ONO +hCH 3O + NO

CH3O + O2HO 2 + H2CO

③ H 2O 2的光解:H 2O 2 +h2HO

HO + H2O 2HO 2 + H2O

R 的来源:RH + R + HO

R + H2O

CH 3的来源:CH 3CHO 的光解 CH3CHO +hC H 3 + CHO CH3COCH 3的光解 CH3COCH 3 +h3 + CH3CO

CH 3O 的来源:甲基亚硝酸酯的光解 CH3ONO +hCH 3O + NO

甲基硝酸酯的光解 CH3ONO 2 +hCH 3O + NO2

RO 2的来源:R + O2RO 2

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及作用。爱根核模范围(0.005~0.0 5μm)的粒子是由高温过程或化学

反应产生的蒸汽凝结而成的; 积聚模范围(0.05~2μm)的粒子是由蒸汽凝结或核模中的粒子

凝聚长大而形成的,两者合称为细粒子(0.005~2μm)。二次大气颗粒物多在细粒子范围; 粗

粒子模直径大于2 μm,是由液滴蒸发、机械粉碎等过程形成的,也称粗模。

天然水中八大优势离子?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组成是:K+、Na+、Ca2+、Mg2+、

HCO3-、NO3-、Cl-、SO42- ,这8种为天然水中常见的8大离子。

吸附等温线 Sorption Isotherm

在固定温度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颗粒物表面的吸附量(Q )与溶液

中溶质平衡浓度(c )之间的关系可用吸附等温线表达。

Henry 型等温线为直线型

Q = K· c K :分配系数

Freundlich 型等温线

Q = K · c1/n lgQ = lgK+ 1/n lgc

K 为吸附系数,表示吸附能力的大小; n 为非线性指数

Langmuir 型等温线

Q = Q0· c/(A+c) 1/Q = 1/Q0 + (A/ Q0)(1/c)

Q0——单位表面上达到饱和时间的最大吸附量;

A ——常数,表示达到1/2 Q0时的平衡浓度。 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4个影响因素?

1,盐浓度升高。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把媳妇在固体颗粒上的金属离子释放出来。这是

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的主要途径。2,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

湖泊、河口及近岸沉积物中含有较多的好氧物质,使一定深度下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

铁、锰等全部或部分溶解,被其吸附的或与之共存的重金属离子也被解析出来。

3,降低pH 值。pH 值降低式碳酸盐和氢氧化物溶解,H+的竞争增加了金属离子的解析

量4,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天然或人为的配合剂使用量的增加,可使金属离子形成

可溶性配合物,是重金属从固体颗粒上解析下来。

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作用的比较。1) 作用力partition:主要通过分子力,将溶质分配到土壤或

沉积物的有机质中去,这过程十分类似于有机化合物分配到水相和有机溶剂相中去。

adsorption :物理吸附-范德华力;化学吸附-各种化学键力,如氢键、配位键、π键等。

2吸附热partition :放出热量小adsorption 放出大量的热3. 吸附等温线(isotherm) partition:

线性Linearadsorption: 非线性Nonlinear ,是L 、F 型等温线线性等温线:G=kC其中,G

-吸附量,C -液相浓度,k -分配系数Freundlich: G=kC1/n (n=1时线性)Langmuir: G=G

о/(A+C) (取倒数,得到直线)吸附竞争性partition :不存在竞争吸附。因为分配作用实际上

是种溶解作用,只与溶解度有关,与表面吸附位无关。adsorption: 存在竞争吸附,对吸附

位发生竞争。

盐基饱和度。酸基离子:H+、Al3+ 盐基离子:K+、Na+、Ca2+、Mg2+等 BS 真正反映

土壤有效(速效) 养分含量的大小,是改良土壤的重要依据之一。 盐基饱和度是指土壤吸

附交换性盐基总量的程度。土壤吸附性阳离子,根据其解吸后的化学特性可区分为致酸的非

盐基离子(如氢和铝离子)与非致酸的盐基离子(如钙、镁、钠等)两大类。当土壤胶体所

吸附的阳离子基本上属于盐基离子时,称为盐基饱和土壤,呈中性、碱性、强碱性反应;反

之,当非盐基离子占相当大比例时,称为盐基不饱和土壤,呈酸性或强酸性反应。土壤盐基

饱和度以土壤的交换性盐基总量占土壤阳离子代换量的百分比表示。盐基饱和度的大小,可

用作施用石灰或磷灰石改良土壤的依据。

土壤组成,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壤空气)等三相

物质组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从土壤组成物质总体

来看,它是一个复杂而分散的多相物质系统。固相主要是矿物质、有机质,也包括一些活的

微生物。按容积计,典型的土壤中矿物质约占38%,有机质约占12%。按重量计,矿物质

可占固相部分的95%以上,有机质约占5%左右。典型土壤液相、气相容积共占三相组成

的50%。由于液相、气相经常处于彼此消长状态,即当液相占容积增大时,气相占容积就

减少,气相容积增大时,液相所占体积就减少,两者之间的消长幅度在15—35%之间。

汞的迁移转化。

汞在环境中有三种形态,有机汞,无机汞和汞单质。单质汞和无机汞在细菌作用下相互

转化,在沉积物中汞以无机形式存在。无机汞可在细菌作用下形成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甲基

汞带正电可以进入水中被鱼吸收,进行生物富集,二甲基汞挥发进入空气,在光解作用下变

成CH4,C2H6和单质汞。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

RH + O → R + HO

生成活性基团

RH + HO → RO2 + H2O

RCHO + HO → RC(O)O2 +H2O

自由基

传递反应 RCHO + h → RO2 + HO2 + CO

氧化NO → NO2

HO2 + NO → NO2 + HO

RO2 + NO → NO2 + R′CHO+ HO2

RC(O)O2 + NO → NO2 + RO2 + CO2

碱度(Alkalinity)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的总量。组成水中碱度的物质可归纳为三类: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

总碱度:用一个强酸标准溶液滴定,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当溶液由黄色变

成橙红色(pH约4.3) ,停止滴定,此时所得的结果,也称为甲基橙碱度。

H+ + OH- H2O

H+ + CO32- HCO3-

H+ + HCO3- H2CO3

总碱度= [HCO3-] + 2 [CO32-] + [OH-] - [H+]

碱度、酸度公式汇总

总碱度= [HCO3-] + 2 [CO32-] + [OH-] - [H+]

酚酞碱度= [CO32-] + [OH-] - [H2CO3*] - [H+]

苛性碱度= [OH-]- [HCO3-]-2 [H2CO3*] -[H+]

无机酸度 = [H+] - [HCO3-] - 2 [CO32-] - [OH-]

游离 CO2 酸度 = [H+] + [H2CO3*] - [CO32-] - [OH-]

总酸度= [H+]+ [HCO3-]+2 [H2CO3*] -[OH-]

电子活度和氧化还原电位

与pH 的定义相似,还原剂和氧化剂可以定义为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可以定义pE 为

电极上电子有效浓度为电子活度。

PE 越小,电子浓度越高,体系提供电子的倾向就越强,反之。。。。。。

21A.Fe3+ B.Fe2+ C,FeOH2+

D.Fe(OH)3 E,FeOH+ F,Fe(OH)2-

天然水的PE 值,天然水的PE 值为13.58,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小而降低,因而表层水呈氧化

环境,深层及底部呈还原性。天然水的PE 随PH 的减小而增大。 毒物的联合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毒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称为毒物的联

合作用。假设两种毒物单独作用的死亡率分别为M1和M2,联合作用的死亡率为M 。1)

协同作用: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M>M1+M2CCl4 vs.

ROH 2)相加作用:联合作用的毒性等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M=M1+M2 CH2=CH-C≡N vs. CH3-C≡N 3)独立作用:各毒物对机体的侵入途径、作用部位、作用

机理等均不相同,联合作用中各毒物生物学效应彼此无关、互不影响。 M=M1+M2(1-M1)

苯巴比妥 vs. 二甲苯4)拮抗作用:联合作用的毒性小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

总和。M

mg/m3,请根据Henry 定律计算,在如下两个季节(1) 典型的夏季环境(T =25 C );

(2)典型的冬季环境(T =5 C ),苯在大气-水界面的迁移方向。已知Henry 定律常数

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式为:

ln KH (Pa m3/ mol 6.44103(1/T)+ 27.9

T =25C

ln KH =6.289 KH =539 Pa m3/ mol KH ´=KH /RT =0.218

c 空气/c水=0.125 KH ’

苯向大气迁移;

T =5 C

ln KH =4.73 KH =114 Pa m3/ mol KH ´=KH /RT = 0.0493

c 空气/c水=0.125 H ´

苯向水相迁移。

在一个pH 为6.5、碱度为1.6mmol/L的水体中,若加入碳酸钠使其碱化,问需加多少mmol/L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 上升至8.0。若用NaOH 强碱进行碱化,又需加入多少碱?

解:(1) 查表知pH = 6.5时, α= 1.710

C T = [碱度]×α = 1.6×1.710 mmol/l = 2.736mmol/l 。

设加入的Na 2CO 3为n mmol/l

查表知:当pH = 8.0时, α` = 1.018

C T ` = CT + n ----------(1) CT `= [碱度]`×α` --------(2) [碱度]`= 1.6 +2 n --------(3)由 (1)、(2)和(3)解得:n = 1.07 mmol/l 。

(2)∵加入NaOH 后C T 不变 [碱度]=C T

α=2. 736=2. 688mm ol /L 1. 028

碱度的增加值就应是加入的NaOH 的量。

△A = [碱度]` - [碱度] = 2.688 - 1.6 = 1.088mmol/l

-1在试验水中某鱼体从水中吸收有机污染物质A 的速率常数为18.76h , 鱼体消除A 的速率常

-2-1数为2.38×10h ;设A 在鱼体内起始浓度为零,在水中的浓度可视作不变。计算A 在该鱼

体内的浓缩系数及其浓度达到稳态浓度95%时所需的时间。(788.2;5.24d )

解:∵A 在鱼体内的起始浓度为零,且在水中的浓度可视为不变,相当于t →∞时,

BCF = Cf /Cw = ka /ke

-2∴ BCF = ka /ke = 18.76/2.38×10 = 788.2;

C f =k C k a C W k C k C [1-exp(-k e t )] 稳态浓度为 a W ∴0. 95a W =[1-exp(-k e t )]a W k e k e k e k e

-2-2得:0.95 = 1- exp(-2.38×10t) 0.05 = exp(-2.38×10t)

-2 两边取ln 得:-2.996 = - 2.38×10 t ,解得:t = 125.88(h) = 5.25(d)

从湖水中取出深层水,其pH =7.0,含溶解氧浓度为0.32mg/L,请计算pE 和E h 。(pE =13.2,E h =0.78V )

解:∵水中的溶解氧为:0.32mg/l,故其p O 2 = 7.94×10 Pa

50.25+天然水的pE = 20.75 + lg{( pO 2/1.103×10) ×[H]}

250.25-7= 20.75 + lg{(7.94×10/1.103×10) ×1.0×10} = 20.75 + (-0.54

-7) = 13.21。 E=p E×0.059=0.78V

含镉废水通入H2S 达到饱和并调pH 值为8.0,请计算水中剩余镉离子浓度(已知 CdS 的溶度积为7.9×10-27) 2

用Langmuir 方程描述悬浮物对溶质的吸附作用,假定溶液平衡浓度为3.00×

10-3mol/L,溶液中每克悬浮固体吸附溶质为0.50×10-3mol/L,当平衡浓度降至1.00×10-3mol/L时,每颗吸附剂吸附溶质为0.25×10-3mol/L,问每克吸附剂可以吸附溶质的限量是多少?

某水体中含有300 mg/L的悬浮颗粒物,其中

70%为细颗粒(d


相关文章

  • 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大纲参考方案
  • 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大纲 本大纲规定了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的目的.要求和具体内容. 1. 培训对象 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 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熟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有关法 ...查看


  • 危化品安全管理知识 1
  • • 危化品安全管理知识 • 经安技术服务 • 内容提要 • 1. 危险化学品分类与特性 • 2. 危险化学品主要法规标准 • 3. 危化品安全管理 • 4.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 • 5. 防火防爆 • 6. 防毒防腐蚀 • 7. 检修 一.危 ...查看


  • 危化品安全管理知识
  • • 危化品安全管理知识 • 经安技术服务 • 内容提要 • 1. 危险化学品分类与特性 • 2. 危险化学品主要法规标准 • 3. 危化品安全管理 • 4.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 • 5. 防火防爆 • 6. 防毒防腐蚀 • 7. 检修 一.危 ...查看


  • 如何做好水司化验室的化学试剂管理
  • CITY AND TOWN WATER SUPPLY ・企业管理・ 如何做好水司化验室的化学试剂管理 陈 丽 庄金练 曾华屹 王汉志 出高阳 (晋江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晋江 362200) 摘要:化学试剂的管理是自来水公司化验室诸多管理 ...查看


  • 化学基本观念
  • 为何要将促进学生形成化学基本观念作为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和任务?这就必须明确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 所谓化学基本观念,就是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 通过对化学基础知识或化学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所形成的能够反映化学本质特征的总观性认识. 中学化学 ...查看


  • 南农生理化学考试大纲
  • 植物生理参考书目 1. <现代植物生理学>李合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6: 2. <植物生理学>潘瑞炽主编,高教出版社(第四版),2001 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植物生理学考试大纲 * 为重点 ...查看


  • 南开大学公共选修课分类目录(201201)
  • 南开大学公共选修课分类目录 一.自然科学与技术 序号 [***********][***********][***********][***********]1424344 开课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信息技术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学院 ...查看


  • 高中化学各版本比较
  • 高中化学各版本比较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里程碑.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为指导编写的各种版本的高中化学教科书正在不断推出.目前被审查通过的新版高中化学教材有3种,分别 ...查看


  • 33--河南-修改后的磺化工艺大纲及标准
  • 磺化工艺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 1. 范围 本大纲规定了磺化工艺技术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的目的.要求和方法. 适用于三氧化硫磺化法,共沸去水磺化法,氯磺酸磺化法,烘焙磺化法,以及亚硫酸盐磺化法等工艺过程的操作作 ...查看


  • [氨]教学设计
  • 氨 (人教版化学必修1 )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马云云 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 1.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对于氨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不同的非金属化合物在性质上的各自的特性.相似性,认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