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德育教育案例:大家一起玩
裕展希望小学 张霞
情景一:
离园活动时,小朋友们都拿着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在教室里自由的玩耍。永斌小朋友没有带玩具来,看见蓉蓉小朋友在玩球,他就跑过去对她说:“蓉蓉,我们一起玩滚球吧!”蓉蓉小朋友同意了。可是当蓉蓉小朋友刚把球滚过去时,永斌马上抱起球躲到一边自己玩了起来,也不管蓉蓉怎样哭闹,就是不还给她球。这时老师对永斌小朋友说:“你为什么抢别人的球玩?”永斌小朋友说:“我没带球来,这个球是向她借的!”老师说:“你刚才这样的做法不是借,而是抢!你要借球必须先要得到别人的同意后才能拿来玩!”
情景二:
过了几天,永斌小朋友特别神气的拿着一个漂亮的皮球在玩抛接球。这时文凯小朋友走了过去,想问永斌借球玩,可是永斌小朋友说什么都不肯。文凯小朋友见商量了半天他还不肯借,情急之下就要去抢。永斌小朋友马上把球藏在背后振振有辞的说:“老师说要团结友爱,不能抢别人的东西!”老师见了,就走过去对他说:“文凯小朋友跟你商量借球,你都不肯借给他玩,还说要团结友爱。真正的团结友爱是大家互相帮助,在一起玩的!”
案例分析:
出现上述的情况,明显可以看出永斌小朋友是个缺乏分享意识的孩子。在与他妈妈的交谈中得知:永斌小朋友的家里有个岁数比他大很多的姐姐,平时不会跟他抢东西,凡事都让着他。爸爸妈妈也都很宠爱他,对他的任何行为都是善意的认为“他不是故意的!”“孩子年纪还小,等他长大就不会这样了!”
在幼儿园里,我们老师也强烈地感受到了永斌小朋友身上的这个不好
的缺点,发现因为他的这一缺点,导致了他平时在班中比较孤立,大部分小朋友不爱和他一起玩。
新世纪对新一代的要求不仅是体力、智力的充分发展,更要求孩子们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优秀的品质。而这种缺乏分享意识的行为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为了让幼儿的行为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来教育幼儿心中有他人,愿意与人分享,为其一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采取的措施:
一、家园共促,培养分享行为。
首先,通过交谈要求家长加强对自己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真空而无暇的世界里,他总要经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我想首先应教育孩子学会关心家人,家长应自我检讨。因为孩子的自私是家长过分腻爱形成的。在家里要通过家长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不要对他们过于宠爱,如果孩子一定要自私的话,家长也可以用换位的方式试一下,你学孩子的表现变的自私,那么孩子必定得不到要的东西。家长这时再通过引导,让孩子发现自私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从而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家里不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不能只给孩子一个人吃、一个人玩,哪怕大人只是象征性的咬一点点也行。玩具也是这样,如果他想跟别人玩,就要别人跟他一起玩玩具,不能只玩别人的,并且适时地教育他。
二、榜样共存,树立分享意识。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在学校中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会经常根据大家的意见评选出一些大方、有分享意识的好孩子上光荣榜,让大家向他们学习。同时我们也有意识的请那些大方、分享意识较好的小朋友与永兵小朋友多进行接触,让永斌小朋友在与他们的交往中,逐步受到良好的熏陶。做为老师,对永斌的每一次点滴的分享行为老师都用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或用奖励小红花、小红旗
等方式,对他的行为表示肯定,让他及时的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养成与人分享的习惯。
三、创造机会,体验分享快乐。
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幼儿在一起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在一起操作、绘画、玩过家家、搭积木、看图书等。我也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分享物品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分享。一天午饭后,小朋友在椅子上看书。永斌小朋友看到波波在看一本新图书,就对她说:“波波,你的图书借我看一下好吗?”波波说:“不行,我还没看完呢!”永斌听了就跑来向老师告状:“老师,波波不给我看书!”波波听了着急的说;“我的书还没看完呢!”这时我就启发他们说:“我们来想个办法怎样才能让大家都能看到书?”永斌听了摸了摸脑袋说:“大家一起看就行了!”波波听了说:“对对对,我们俩一起看就可以一起看到书了!”说完开心的和永斌在一起捧着书看了起来。看到他们俩津津有味地看书的样子,我开心的笑了!通过这次看书事件,永斌小朋友体验到了被人拒绝的伤心、失望和与人分享时的开心、满足,从而身受启发“大家在一起是多么的开心、快乐!”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与合作,将寸步难行。为了让永斌小朋友更好地适应社会,今后我们还将通过歌曲、儿歌、故事、移情表演、游戏等各种幼儿喜欢的形式来培养他自发的分享行为,学会与别人共处,充分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成为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乐意与人分享、合作的孩子的!
幼儿园德育教育案例:大家一起玩
裕展希望小学 张霞
情景一:
离园活动时,小朋友们都拿着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在教室里自由的玩耍。永斌小朋友没有带玩具来,看见蓉蓉小朋友在玩球,他就跑过去对她说:“蓉蓉,我们一起玩滚球吧!”蓉蓉小朋友同意了。可是当蓉蓉小朋友刚把球滚过去时,永斌马上抱起球躲到一边自己玩了起来,也不管蓉蓉怎样哭闹,就是不还给她球。这时老师对永斌小朋友说:“你为什么抢别人的球玩?”永斌小朋友说:“我没带球来,这个球是向她借的!”老师说:“你刚才这样的做法不是借,而是抢!你要借球必须先要得到别人的同意后才能拿来玩!”
情景二:
过了几天,永斌小朋友特别神气的拿着一个漂亮的皮球在玩抛接球。这时文凯小朋友走了过去,想问永斌借球玩,可是永斌小朋友说什么都不肯。文凯小朋友见商量了半天他还不肯借,情急之下就要去抢。永斌小朋友马上把球藏在背后振振有辞的说:“老师说要团结友爱,不能抢别人的东西!”老师见了,就走过去对他说:“文凯小朋友跟你商量借球,你都不肯借给他玩,还说要团结友爱。真正的团结友爱是大家互相帮助,在一起玩的!”
案例分析:
出现上述的情况,明显可以看出永斌小朋友是个缺乏分享意识的孩子。在与他妈妈的交谈中得知:永斌小朋友的家里有个岁数比他大很多的姐姐,平时不会跟他抢东西,凡事都让着他。爸爸妈妈也都很宠爱他,对他的任何行为都是善意的认为“他不是故意的!”“孩子年纪还小,等他长大就不会这样了!”
在幼儿园里,我们老师也强烈地感受到了永斌小朋友身上的这个不好
的缺点,发现因为他的这一缺点,导致了他平时在班中比较孤立,大部分小朋友不爱和他一起玩。
新世纪对新一代的要求不仅是体力、智力的充分发展,更要求孩子们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优秀的品质。而这种缺乏分享意识的行为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为了让幼儿的行为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来教育幼儿心中有他人,愿意与人分享,为其一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采取的措施:
一、家园共促,培养分享行为。
首先,通过交谈要求家长加强对自己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真空而无暇的世界里,他总要经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我想首先应教育孩子学会关心家人,家长应自我检讨。因为孩子的自私是家长过分腻爱形成的。在家里要通过家长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不要对他们过于宠爱,如果孩子一定要自私的话,家长也可以用换位的方式试一下,你学孩子的表现变的自私,那么孩子必定得不到要的东西。家长这时再通过引导,让孩子发现自私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从而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家里不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不能只给孩子一个人吃、一个人玩,哪怕大人只是象征性的咬一点点也行。玩具也是这样,如果他想跟别人玩,就要别人跟他一起玩玩具,不能只玩别人的,并且适时地教育他。
二、榜样共存,树立分享意识。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在学校中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会经常根据大家的意见评选出一些大方、有分享意识的好孩子上光荣榜,让大家向他们学习。同时我们也有意识的请那些大方、分享意识较好的小朋友与永兵小朋友多进行接触,让永斌小朋友在与他们的交往中,逐步受到良好的熏陶。做为老师,对永斌的每一次点滴的分享行为老师都用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或用奖励小红花、小红旗
等方式,对他的行为表示肯定,让他及时的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养成与人分享的习惯。
三、创造机会,体验分享快乐。
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幼儿在一起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在一起操作、绘画、玩过家家、搭积木、看图书等。我也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分享物品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分享。一天午饭后,小朋友在椅子上看书。永斌小朋友看到波波在看一本新图书,就对她说:“波波,你的图书借我看一下好吗?”波波说:“不行,我还没看完呢!”永斌听了就跑来向老师告状:“老师,波波不给我看书!”波波听了着急的说;“我的书还没看完呢!”这时我就启发他们说:“我们来想个办法怎样才能让大家都能看到书?”永斌听了摸了摸脑袋说:“大家一起看就行了!”波波听了说:“对对对,我们俩一起看就可以一起看到书了!”说完开心的和永斌在一起捧着书看了起来。看到他们俩津津有味地看书的样子,我开心的笑了!通过这次看书事件,永斌小朋友体验到了被人拒绝的伤心、失望和与人分享时的开心、满足,从而身受启发“大家在一起是多么的开心、快乐!”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与合作,将寸步难行。为了让永斌小朋友更好地适应社会,今后我们还将通过歌曲、儿歌、故事、移情表演、游戏等各种幼儿喜欢的形式来培养他自发的分享行为,学会与别人共处,充分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成为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乐意与人分享、合作的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