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的特点

  武式太极拳属太极拳系中的中小架式,又称中捋架。具有以下显着特点:   一、拳架小巧紧凑   外界常见的武式太极拳,不迈大步,不下大势,练功时架子较高,拳式小巧紧凑舒缓。但武禹襄祖师早年随其父武烈习练长拳、洪拳,已有深厚的功底。而到赵堡后得有《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拳概要图》等,归里后与二甥李亦畲、李启轩研创多年,于1859年另创有二路太极炮捶和三路太极小架。此拳法对敌应用,发力快如闪电,用劲动如雷霆,步伐变化多端,身法有刚有柔,充分发挥了武式太极拳的文武兼备之特点。過去此套拳法只在永年广府西街武(李)氏家族门内传承。   二、重内不重外   武式太极拳特别注重内在修养,永年广府武(李)氏家传太极拳要求虚实开合都在体内求,外形的招式不要過于表现。棚捋挤按四法融于筋骨之内,以意领气,意到气到,气到身到,身到劲到。要求在行功走架中必须“腹内松静气腾然,周身轻灵顶头悬”,气势宏大,逐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衰,糜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所以,老前辈经常说练拳先练心,并著作五字诀,一曰心静;二曰身灵;三曰气敛;四曰劲整;五曰神聚,这也就是“意气君来骨肉臣”之用意。此外,还要求骨肉分离,节节贯穿,舍去后天肌肉之拙力,开发先天整体之灵劲等等,这些都说明了武式太极拳前辈重视内涵修养。   三、步法灵活多变   武氏太极拳的步法灵活多变,实用性较强。它除了包括普及太极拳式中常用的弓步、马步、丁步、虚步、仆步五种步型和退进横跨三种步法外,尚有叉步、后虚步、下势步、横裆步、三七步等步型,与扣步、摆步、碾步、践步、跨步、引进落空步等步法,以及蹬脚、起脚、踢脚、十字摆莲脚、二起脚等脚法。上述种种步法皆以丁八步为主,也可称“不丁不八步”。两脚前后沿线为60度左右,每一迈步动作都是以脚跟先着地脚尖翘起,以后脚跟蹬地推动身体重心前移,随后前脚掌慢慢踏平,进步必跟,退步必随,后腿进步退步都要以虚腿的脚尖点地。虚实变化在脚跟,每一转必以实腿脚跟为轴,虚实变化,两脚间的距离在进步与退步定式之后,应保持有一脚的距离,步法必须虚实分明。后脚定式后是推动身体发力的主根,不可随意挪动,更不可离地。前脚是调节人体运动的方向和角度。身体调正,两脚在定步后不可在一条直线上,始终保持自身重心平稳之状态。   四、行功走架随曲就伸   我们在行功走架中每一举手投足,都应达到目有所视,意有所念,身有所行,劲有所达,一静无有不静,一动无有不动之境界。上下四肢周身一家,手脚相随,随曲就伸。首先要安排好自身骨骼、肌肉、气血、意念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同时应有眼前无人似有人,眼前有人似无人之意念,专注对方随时可能向我发起的进攻。我则随时准备应战对方,化解其进攻,并且要认识到化即是打,打即是化,化打不可分割。随曲就伸,就是随着对方而曲,应着对方而伸。用着自身的曲,就着自身的伸而攻防。敌强我让,化解其力避而进之,敌弱我强,勇往直前曲中求直而攻之,使其不得力而被动,我方则抢占优势地位。但身法中正始终贯穿整个拳架套路之中。   随曲就伸与舍己从人是相辅相成的。舍己从人并非完全把自己一切都舍去服从于对方,而是暂时的局部的随从于对方去变化,去摸清对方虚实状况,攻防主动权仍在我方,可更好地利用我方的优势来战胜对方之劣势。例如,在太极推手训练過程中,以两手臂的随曲就伸来听从对方的掤捋挤按……从而了解对方曲伸变化程度,摸清其力度的大小、方向及速度,我方绕内圈走小圈顺从对方进而掌握重心战胜对方。但我方的主干腰脊一定要正直,丹田气一定要充实饱满,内气内劲的阴阳变化由我方来调动。   随曲就伸与舍己从人的内在要求是整体节节贯穿,上下一体,同时注重培养和充实自身的丹田气。古人言:“善养吾浩然之正气,外可御强敌,内可固精神也。”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舍己从人,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一时的随从,长时的主动。局部的舍己,整体的从己。舍小得大,有舍才有得。”   在随曲就伸时要注意“松”“沉”。松,并非懈而不用力;沉,好似整麻袋的铁砂子,或滚来滚去的不倒翁,上身变化,重心稳重;骨节放松,节节贯穿;肌肉放松,筋骨粘连。松,是为了更好地紧;紧,也是为了更好地松。武式太极拳初学者应严守身法,内外三合贯穿于每一式中。同时,要做到“松”中求“紧”,“紧”中含“松”,“松”“紧”为一,最终要体现出“灵”、“整”、“气”,无可分别。

  武式太极拳属太极拳系中的中小架式,又称中捋架。具有以下显着特点:   一、拳架小巧紧凑   外界常见的武式太极拳,不迈大步,不下大势,练功时架子较高,拳式小巧紧凑舒缓。但武禹襄祖师早年随其父武烈习练长拳、洪拳,已有深厚的功底。而到赵堡后得有《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拳概要图》等,归里后与二甥李亦畲、李启轩研创多年,于1859年另创有二路太极炮捶和三路太极小架。此拳法对敌应用,发力快如闪电,用劲动如雷霆,步伐变化多端,身法有刚有柔,充分发挥了武式太极拳的文武兼备之特点。過去此套拳法只在永年广府西街武(李)氏家族门内传承。   二、重内不重外   武式太极拳特别注重内在修养,永年广府武(李)氏家传太极拳要求虚实开合都在体内求,外形的招式不要過于表现。棚捋挤按四法融于筋骨之内,以意领气,意到气到,气到身到,身到劲到。要求在行功走架中必须“腹内松静气腾然,周身轻灵顶头悬”,气势宏大,逐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衰,糜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所以,老前辈经常说练拳先练心,并著作五字诀,一曰心静;二曰身灵;三曰气敛;四曰劲整;五曰神聚,这也就是“意气君来骨肉臣”之用意。此外,还要求骨肉分离,节节贯穿,舍去后天肌肉之拙力,开发先天整体之灵劲等等,这些都说明了武式太极拳前辈重视内涵修养。   三、步法灵活多变   武氏太极拳的步法灵活多变,实用性较强。它除了包括普及太极拳式中常用的弓步、马步、丁步、虚步、仆步五种步型和退进横跨三种步法外,尚有叉步、后虚步、下势步、横裆步、三七步等步型,与扣步、摆步、碾步、践步、跨步、引进落空步等步法,以及蹬脚、起脚、踢脚、十字摆莲脚、二起脚等脚法。上述种种步法皆以丁八步为主,也可称“不丁不八步”。两脚前后沿线为60度左右,每一迈步动作都是以脚跟先着地脚尖翘起,以后脚跟蹬地推动身体重心前移,随后前脚掌慢慢踏平,进步必跟,退步必随,后腿进步退步都要以虚腿的脚尖点地。虚实变化在脚跟,每一转必以实腿脚跟为轴,虚实变化,两脚间的距离在进步与退步定式之后,应保持有一脚的距离,步法必须虚实分明。后脚定式后是推动身体发力的主根,不可随意挪动,更不可离地。前脚是调节人体运动的方向和角度。身体调正,两脚在定步后不可在一条直线上,始终保持自身重心平稳之状态。   四、行功走架随曲就伸   我们在行功走架中每一举手投足,都应达到目有所视,意有所念,身有所行,劲有所达,一静无有不静,一动无有不动之境界。上下四肢周身一家,手脚相随,随曲就伸。首先要安排好自身骨骼、肌肉、气血、意念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同时应有眼前无人似有人,眼前有人似无人之意念,专注对方随时可能向我发起的进攻。我则随时准备应战对方,化解其进攻,并且要认识到化即是打,打即是化,化打不可分割。随曲就伸,就是随着对方而曲,应着对方而伸。用着自身的曲,就着自身的伸而攻防。敌强我让,化解其力避而进之,敌弱我强,勇往直前曲中求直而攻之,使其不得力而被动,我方则抢占优势地位。但身法中正始终贯穿整个拳架套路之中。   随曲就伸与舍己从人是相辅相成的。舍己从人并非完全把自己一切都舍去服从于对方,而是暂时的局部的随从于对方去变化,去摸清对方虚实状况,攻防主动权仍在我方,可更好地利用我方的优势来战胜对方之劣势。例如,在太极推手训练過程中,以两手臂的随曲就伸来听从对方的掤捋挤按……从而了解对方曲伸变化程度,摸清其力度的大小、方向及速度,我方绕内圈走小圈顺从对方进而掌握重心战胜对方。但我方的主干腰脊一定要正直,丹田气一定要充实饱满,内气内劲的阴阳变化由我方来调动。   随曲就伸与舍己从人的内在要求是整体节节贯穿,上下一体,同时注重培养和充实自身的丹田气。古人言:“善养吾浩然之正气,外可御强敌,内可固精神也。”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舍己从人,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一时的随从,长时的主动。局部的舍己,整体的从己。舍小得大,有舍才有得。”   在随曲就伸时要注意“松”“沉”。松,并非懈而不用力;沉,好似整麻袋的铁砂子,或滚来滚去的不倒翁,上身变化,重心稳重;骨节放松,节节贯穿;肌肉放松,筋骨粘连。松,是为了更好地紧;紧,也是为了更好地松。武式太极拳初学者应严守身法,内外三合贯穿于每一式中。同时,要做到“松”中求“紧”,“紧”中含“松”,“松”“紧”为一,最终要体现出“灵”、“整”、“气”,无可分别。


相关文章

  • 首届宽城太极拳拳友表演赛会序
  • 首届宽城太极拳拳友表演赛会序 1.致开幕词 2.武协主席杨树义讲话 3.武术表演 4.太极拳推手 5.太极拳学术交流 6.合影留念 7.会后聚餐 1.牛宗满--牛家铺太极拳32式 牛家铺太极拳是清末外宫二品带刀侍卫牛汉卿所传,宽城牛家铺太极 ...查看


  • 陈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 武术瑰宝--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精神和文化财产,是一项非常养生的运动.它,随动由静.因而既不求速,也不可因静而一味求慢,总要绵绵不断,往来无间,神到意到,贯穿如一,具有高度艺术性和科学内容:精奥细致.理论深切. 太极拳的动 ...查看


  • 传统武术等级裁判员考试复习题
  • 传统武术等级裁判员考试复习题 (武术培训班裁判考核学习资料之一) 前 言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 <2009年浙江省传统武术等级裁判员考试复习提纲>是6月5日至7日在绍兴市市委党校举办&q ...查看


  • 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比较研究
  • 摘要:太极拳与气功八段锦,在中国可谓渊远流长.二者都注重人体自身内气炼养,来调整人体阴阳,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它们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本文试从运动特点和养生原理这两个方面对太极拳与气功八段锦进行比较研究. ...查看


  • 古 诗 警 句 精 选
  • 跑步是一种很好的健身运动.它固然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健身运动,但也要注意方法.归纳为以下十条: 1. 跑步最好每天清晨进行,但浓雾天不宜 进行. 2. 跑步前应作适当的准备活动,尤其是腿部的放松. 3. 跑步速度应"慢--快--慢&q ...查看


  • 太极拳发展历程分析
  • 太极拳发展历程分析 郑强芬 (洛阳理工学院体育部) 摘要太极拳乃武术百花园中一枝奇葩,发展至今已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运动之一.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拳的形成脉络进行梳理,使广大爱好者对其有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太极拳发展历程 太极 ...查看


  • 武术课教学大纲
  • 高校公共体育课武术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武术 (Wushu) (二).课程号(代码):888-5 (三).课程类别:公共体育课 (四).学时:96 学分:4 二.教学目的要求: ①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四 ...查看


  • 试论在农村老年人中推广太极拳的必要性
  • 科技信息 音体美 试一It"在农栖老年人巾推广太极孽酗必要牲 菏泽学院体育系 赵付霞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论述了我国农村老年群体的特点,进而提出在农村老年人中推广太极拳的必要性,从而为我国建设新农村体育事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查看


  • 太极柔力球的运动特点
  • 太极柔力球是太极拳中一种,是现代人在古人智慧的结晶上总结而成,也是中老年人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借鉴了武术.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技术的精髓和规则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运动方式,其方法是运动员手持一种特制的拍子(该拍子由一个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