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嘲鲁儒]李白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嘲鲁儒》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唐开元末年初游东鲁时所创作的一首讽刺诗。这首诗以辛辣的笔调,淋漓尽致地刻划了腐儒行动迂阔、装腔作势,只会死读经书、不懂治国之策的丑恶形象。全诗采用了以古喻今和对比的写法,讽刺辛辣而形象,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

  【原文】

  嘲鲁儒⑴

  鲁叟谈五经⑵,白发死章句⑶。

  问以经济策⑷,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⑸,首戴方山巾⑹。

  缓步从直道⑺,未行先起尘⑻。

  秦家丞相府⑼,不重褒衣人⑽。

  君非叔孙通⑾,与我本殊伦⑿。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⒀。

  【注释】

  ⑴鲁,春秋时鲁国,在今山东省南部。鲁儒,鲁地的儒生。

  ⑵鲁叟,鲁地的老头子,指鲁儒。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

  ⑶章句,分析古书章节、句读。死章句,老死于章句之学中。

  ⑷经济策,治理国家的方略。茫,茫然,模糊不清的样子。两句意为:如果问鲁儒怎么样治理国家,就如坠烟雾,茫无所知。

  ⑸著(zhuó),穿。远游履(lǚ),鞋名。

  ⑹方山巾,古代一种方形头巾。

  ⑺从,沿着。

  ⑻“缓步”“未行”两句意为:慢吞吞地沿着直路踱着,未迈开脚步,宽大袖已拂起了地上的灰尘。

  ⑼秦家丞相,指李斯。

  ⑽褒衣,儒生穿的一种宽大的衣服。褒衣人,指儒生。

  ⑾叔孙通,汉初薛县(今山东枣庄薛城)人。据《史记·叔孙通列传》记载: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叔孙通曾到鲁地招集一批鲁生,为刘邦在秦仪的基础上重订朝仪,当时有两个儒生不肯去,说他的做法“不合古”。叔孙通讥笑他们说:“你们真是鄙儒,不知时变。”

  ⑿殊伦,不是同一类人物。两句意为:你还不如叔孙通能顺应时变,和我本来不是一路人。

  ⒀汶水,今山东大汶河。汶水滨,指鲁儒的故乡。

  【白话译文】

  鲁地老叟谈论《五经》,白发皓首只能死守章句。问他经国济世的策略,茫茫然如同坠入烟雾。脚穿远游的文履,头戴方山的头巾。沿着直道缓援迈步,还没抬脚,已掀起了尘土。秦相李斯不重用儒生,你也不是达于时变的通儒叔孙通,和我原本就不是同流。什么适合时代的形势都未晓得,还是回到汶水边去躬耕吧。

  【创作背景】

  《嘲鲁儒》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末年李白移居东鲁不久,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27年)。李白寓居的瑕丘,就是今天的兖州,其地距孔子故里曲阜不过数十里之遥,正是“盛产”儒生的地方。李白来到这里,见到大批“鲁儒”,一旦与之交接,心所鄙之,因此写诗以讽。

  唐代是一个思想开放、自由的时代,除了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释、道二家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势力也相当大。在开、天盛世成长起来的李白,接受了十分庞杂的思想影响,但儒家思想仍旧在李白思想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他所嘲讽的“鲁儒”,只是儒生中的一种人。自汉代以来,山东的儒学就有齐学与鲁学之分。大体说来,鲁学好古而齐学趋时,鲁学重章句而齐学重世用。汉高祖时的儒生叔孙通,就是属于齐学一派。他在天下初定之际,为了树立朝廷的权威,领命去鲁地征召儒生以共起朝仪。当时有两个儒生不肯前往,说:“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道:“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叔孙通带着三十个应征的儒生进京,为朝廷制订了成套的礼仪。汉高祖七年,长乐宫落成,高祖感叹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遂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李白所嘲讽的“鲁儒”,正是叔孙通所讥笑的那一类“不知时变”的“鄙儒”。

  【作品介绍】

  《嘲鲁儒》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唐开元末年初游东鲁时所创作的一首讽刺诗。这首诗以辛辣的笔调,淋漓尽致地刻划了腐儒行动迂阔、装腔作势,只会死读经书、不懂治国之策的丑恶形象。全诗采用了以古喻今和对比的写法,讽刺辛辣而形象,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

  【原文】

  嘲鲁儒⑴

  鲁叟谈五经⑵,白发死章句⑶。

  问以经济策⑷,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⑸,首戴方山巾⑹。

  缓步从直道⑺,未行先起尘⑻。

  秦家丞相府⑼,不重褒衣人⑽。

  君非叔孙通⑾,与我本殊伦⑿。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⒀。

  【注释】

  ⑴鲁,春秋时鲁国,在今山东省南部。鲁儒,鲁地的儒生。

  ⑵鲁叟,鲁地的老头子,指鲁儒。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

  ⑶章句,分析古书章节、句读。死章句,老死于章句之学中。

  ⑷经济策,治理国家的方略。茫,茫然,模糊不清的样子。两句意为:如果问鲁儒怎么样治理国家,就如坠烟雾,茫无所知。

  ⑸著(zhuó),穿。远游履(lǚ),鞋名。

  ⑹方山巾,古代一种方形头巾。

  ⑺从,沿着。

  ⑻“缓步”“未行”两句意为:慢吞吞地沿着直路踱着,未迈开脚步,宽大袖已拂起了地上的灰尘。

  ⑼秦家丞相,指李斯。

  ⑽褒衣,儒生穿的一种宽大的衣服。褒衣人,指儒生。

  ⑾叔孙通,汉初薛县(今山东枣庄薛城)人。据《史记·叔孙通列传》记载: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叔孙通曾到鲁地招集一批鲁生,为刘邦在秦仪的基础上重订朝仪,当时有两个儒生不肯去,说他的做法“不合古”。叔孙通讥笑他们说:“你们真是鄙儒,不知时变。”

  ⑿殊伦,不是同一类人物。两句意为:你还不如叔孙通能顺应时变,和我本来不是一路人。

  ⒀汶水,今山东大汶河。汶水滨,指鲁儒的故乡。

  【白话译文】

  鲁地老叟谈论《五经》,白发皓首只能死守章句。问他经国济世的策略,茫茫然如同坠入烟雾。脚穿远游的文履,头戴方山的头巾。沿着直道缓援迈步,还没抬脚,已掀起了尘土。秦相李斯不重用儒生,你也不是达于时变的通儒叔孙通,和我原本就不是同流。什么适合时代的形势都未晓得,还是回到汶水边去躬耕吧。

  【创作背景】

  《嘲鲁儒》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末年李白移居东鲁不久,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27年)。李白寓居的瑕丘,就是今天的兖州,其地距孔子故里曲阜不过数十里之遥,正是“盛产”儒生的地方。李白来到这里,见到大批“鲁儒”,一旦与之交接,心所鄙之,因此写诗以讽。

  唐代是一个思想开放、自由的时代,除了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释、道二家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势力也相当大。在开、天盛世成长起来的李白,接受了十分庞杂的思想影响,但儒家思想仍旧在李白思想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他所嘲讽的“鲁儒”,只是儒生中的一种人。自汉代以来,山东的儒学就有齐学与鲁学之分。大体说来,鲁学好古而齐学趋时,鲁学重章句而齐学重世用。汉高祖时的儒生叔孙通,就是属于齐学一派。他在天下初定之际,为了树立朝廷的权威,领命去鲁地征召儒生以共起朝仪。当时有两个儒生不肯前往,说:“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道:“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叔孙通带着三十个应征的儒生进京,为朝廷制订了成套的礼仪。汉高祖七年,长乐宫落成,高祖感叹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遂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李白所嘲讽的“鲁儒”,正是叔孙通所讥笑的那一类“不知时变”的“鄙儒”。


相关文章

  • 李白的诗:嘲鲁儒
  • [作品介绍] <嘲鲁儒>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唐开元末年初游东鲁时所创作的一首讽刺诗.这首诗以辛辣的笔调,淋漓尽致地刻划了腐儒行动迂阔.装腔作势,只会死读经书.不懂治国之策的丑恶形象.全诗采用了以古喻今和对比的写法,讽刺 ...查看


  • 唐诗鉴赏辞典(二)
  • 唐诗鉴赏辞典(二) 古诗鉴赏 2010-07-15 18:58:15 阅读2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唐诗鉴赏辞典(二) 祖咏<望蓟门>鉴赏                         祖咏<终南望馀雪> ...查看


  • [唐诗鉴赏]_5
  • <唐诗鉴赏> 教学大纲 人文社科部人文教研室 2008年9月 编 写 说 明 一.课程概况 1.课程名称(中文):唐诗鉴赏 2.课程名称(英文): 3.预修课程:高中语文 4.修读对象:本校本科.专科.高职一年级新生 5.课程教 ...查看


  • [横江词六首(其五)]李白唐诗鉴赏
  • 横江词六首(其五) 李白 横江馆前津吏迎, 向余东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缘何事? 如此风波不可行." 李白诗鉴赏 第一句"横江馆前津吏迎", 叙述李白与津吏(管渡口的小吏)在横江浦(今安徽和县东南)的 ...查看


  •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李白唐诗鉴赏
  •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 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 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 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 三谢不能餐. 李白诗鉴赏 五松山,在今安徽铜陵县南.这首诗记叙诗人寄宿五松山下一位荀姓老妈妈家中所受到的款待和由此而产 ...查看


  • 李白的诗:[送贺宾客归越]李白唐诗鉴赏
  • [作品介绍] <送贺宾客归越>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给贺知章的赠别诗.此诗先想象友人回乡终日泛舟遨游镜湖的情景,再运用王羲之写字换鹅的典故来赞美友人的书法艺术.全诗虽仅二十八个字,却形象地表现了贺知章的性格特点和才华所在,显示了作 ...查看


  • [赠孟浩然]李白唐诗鉴赏
  •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李白诗鉴赏 本诗大致作于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期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年长十二岁的孟浩然 ...查看


  • 李白的诗:[巴陵赠贾舍人]李白唐诗鉴赏
  • [作品介绍] <巴陵赠贾舍人>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贾至被贬的怜惜之情,以汉人贾谊之事来宽慰对方.全诗语言质朴无华,叙述平易,却一气流走,天然成韵,既有着关切同情,又有着安慰宽解和委婉的措意,充溢着诗人对 ...查看


  • 李白的诗:[苏台览古]李白唐诗鉴赏
  • [作品介绍] <苏台览古>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描写了姑苏台的今昔变化,突出了春光依旧,而穷奢极欲的帝王已无处寻觅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全诗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