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原文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注释

  ⑴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又有《小庭花》等二十余种异名。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2]

  ⑵梅庭老:作者友人,生平不详,学官,州学教授。从词里可知他是三吴地区(“三吴”,众说不一,大概指今浙东、苏南一带)人。

  ⑶上党:一作“潞州”,位于现在的山西长治,北宋时与辽国接近,地属偏远。

  ⑷学官:官职名,负责地方文教,职位不显。

  ⑸裾:衣的前襟。

  ⑹三吴:古地区名,说法不一,大致指今江苏、浙江的苏州、吴兴、绍兴一带。

  ⑺弹铗为无鱼:战国齐人冯谖为孟尝君食客,嫌生活清苦,弹剑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铗,指剑把或剑。

  ⑻脊:脊梁。上党其地甚高,古有与天为党之说,故云“天下脊”。

  ⑼先生:指梅庭老。

  ⑽鲁连书:《史记·鲁仲连列传》:齐军攻打聊城一年多不能下,鲁仲连写书信给守城燕将,燕将见书哭泣三日,犹豫不决而自杀。这句话:如今天下太平用不上鲁仲连这类书信。意劝梅庭老安心去作学官,不要想去立什么奇功。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译文

  门外的东风把春雪吹洒在先生您的衣襟上,当您登上太行山头时一定会回过头来眺望三吴故乡。既然做了学官,就不应计较被派到了那艰苦的地方。上党地势险要,历来被人称作天下之脊,先生志向远大,原来就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恰逢太平之时也是您不被重用的原因。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赏析

  “门外东风雪洒裾”,是写送别的时间与景象。尽管春已来临,但因春雪,而气候尚很寒冷。而“飞雪似梅花”的情景,隐含无限惜别之意。这时有“雪洒裾(衣襟)”,而不言“泪沾衣”,颇具豪爽气概。次句即有一较大跳跃,由眼前写到别后,想象梅庭老别去途中,于“山头回首望三吴”,对故园依依不舍。这里作者不是强调三吴可恋,而是写一种人之常情。第三句再进一层,谓“不应弹铗为无鱼。”这句用战国齐人冯谖事,冯谖为孟尝君食客,曾嫌不受重视,弹铗(宝剑)作歌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齐策》)。此句意谓梅庭老做了学官,不必唱归来了。同时又似乎是说,尽管上党地方艰苦,亦不必计较个人待遇,弹铗使气。正因为意思在两者之间,语气显得尤为诚恳。

  过片音调转高亢:“上党从来天下脊”。意谓勿嫌上党边远,其地势实险要。盖秦曾置上党郡,因其地势高,故有“与天为党”之说。杜牧《贺中书门下平泽潞启》:“上党之地,肘京洛而履蒲津,倚太原而跨河朔,战国时,张仪以为天下之脊。”作者《雪浪石》诗亦云:“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贷岳争雄尊。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可以参读。

  “先生元是古之儒”,此称许梅庭老有如古之大儒,以天下为己任,意谓勿以学官而自卑。此句与上句形成一联,笔力豪迈,高唱警挺,足以壮友人行色。然而,不免还有一个问题,既然上党是要地,梅庭老又是大儒,为何不委以大任,而任“学官”这种小角色呢?末句补说,“时平不用鲁连书”。承接上句,用鲁连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劝勉和同情之意。鲁连,即鲁仲连,战国齐人,曾在赵国游学,当时正逢秦国围攻赵国,魏国派人劝告说赵国奉秦王为帝,鲁仲连力排众议,使赵国保持了独立。后来,齐国大将田单攻打聊城,久攻不下。鲁仲连修书一封,用箭射入城中,劝说守城燕将,燕将看到书信后,犹豫不定,哭泣三天后自杀。田单收复聊城后,想封赏鲁仲连,鲁仲连逃隐于海上。《史记》对鲁仲连评价很高。因上党是赵国旧地,当时宋辽早已议和,所以说时代承平,梅庭老即使有鲁连那样的奇妙计策,也没有用的地方。此句既有劝勉梅庭者随遇而安之意,又有对其生未逢时不得重用之遭的同情。

  这首词全词仅六句,却寓义曲折深远,既同情于友人,又开导他努力工作,可以看得出,作者是想用自己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友人,出语洒脱却发自肺腑,真挚动人。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原文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注释

  ⑴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又有《小庭花》等二十余种异名。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2]

  ⑵梅庭老:作者友人,生平不详,学官,州学教授。从词里可知他是三吴地区(“三吴”,众说不一,大概指今浙东、苏南一带)人。

  ⑶上党:一作“潞州”,位于现在的山西长治,北宋时与辽国接近,地属偏远。

  ⑷学官:官职名,负责地方文教,职位不显。

  ⑸裾:衣的前襟。

  ⑹三吴:古地区名,说法不一,大致指今江苏、浙江的苏州、吴兴、绍兴一带。

  ⑺弹铗为无鱼:战国齐人冯谖为孟尝君食客,嫌生活清苦,弹剑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铗,指剑把或剑。

  ⑻脊:脊梁。上党其地甚高,古有与天为党之说,故云“天下脊”。

  ⑼先生:指梅庭老。

  ⑽鲁连书:《史记·鲁仲连列传》:齐军攻打聊城一年多不能下,鲁仲连写书信给守城燕将,燕将见书哭泣三日,犹豫不决而自杀。这句话:如今天下太平用不上鲁仲连这类书信。意劝梅庭老安心去作学官,不要想去立什么奇功。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译文

  门外的东风把春雪吹洒在先生您的衣襟上,当您登上太行山头时一定会回过头来眺望三吴故乡。既然做了学官,就不应计较被派到了那艰苦的地方。上党地势险要,历来被人称作天下之脊,先生志向远大,原来就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恰逢太平之时也是您不被重用的原因。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赏析

  “门外东风雪洒裾”,是写送别的时间与景象。尽管春已来临,但因春雪,而气候尚很寒冷。而“飞雪似梅花”的情景,隐含无限惜别之意。这时有“雪洒裾(衣襟)”,而不言“泪沾衣”,颇具豪爽气概。次句即有一较大跳跃,由眼前写到别后,想象梅庭老别去途中,于“山头回首望三吴”,对故园依依不舍。这里作者不是强调三吴可恋,而是写一种人之常情。第三句再进一层,谓“不应弹铗为无鱼。”这句用战国齐人冯谖事,冯谖为孟尝君食客,曾嫌不受重视,弹铗(宝剑)作歌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齐策》)。此句意谓梅庭老做了学官,不必唱归来了。同时又似乎是说,尽管上党地方艰苦,亦不必计较个人待遇,弹铗使气。正因为意思在两者之间,语气显得尤为诚恳。

  过片音调转高亢:“上党从来天下脊”。意谓勿嫌上党边远,其地势实险要。盖秦曾置上党郡,因其地势高,故有“与天为党”之说。杜牧《贺中书门下平泽潞启》:“上党之地,肘京洛而履蒲津,倚太原而跨河朔,战国时,张仪以为天下之脊。”作者《雪浪石》诗亦云:“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贷岳争雄尊。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可以参读。

  “先生元是古之儒”,此称许梅庭老有如古之大儒,以天下为己任,意谓勿以学官而自卑。此句与上句形成一联,笔力豪迈,高唱警挺,足以壮友人行色。然而,不免还有一个问题,既然上党是要地,梅庭老又是大儒,为何不委以大任,而任“学官”这种小角色呢?末句补说,“时平不用鲁连书”。承接上句,用鲁连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劝勉和同情之意。鲁连,即鲁仲连,战国齐人,曾在赵国游学,当时正逢秦国围攻赵国,魏国派人劝告说赵国奉秦王为帝,鲁仲连力排众议,使赵国保持了独立。后来,齐国大将田单攻打聊城,久攻不下。鲁仲连修书一封,用箭射入城中,劝说守城燕将,燕将看到书信后,犹豫不定,哭泣三天后自杀。田单收复聊城后,想封赏鲁仲连,鲁仲连逃隐于海上。《史记》对鲁仲连评价很高。因上党是赵国旧地,当时宋辽早已议和,所以说时代承平,梅庭老即使有鲁连那样的奇妙计策,也没有用的地方。此句既有劝勉梅庭者随遇而安之意,又有对其生未逢时不得重用之遭的同情。

  这首词全词仅六句,却寓义曲折深远,既同情于友人,又开导他努力工作,可以看得出,作者是想用自己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友人,出语洒脱却发自肺腑,真挚动人。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相关文章

  • 送别诗:[摊破浣溪沙]
  •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原文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查看


  • 送别诗:时平不用鲁连书
  •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原文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查看


  • [浣溪沙]苏轼词作鉴赏(门外东风雪洒裾)
  • ●浣溪沙 送梅庭老 赴上党学官 苏轼 门外东风雪洒裾. 山头回首望三吴. 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 时平不用鲁连书. 苏轼词作鉴赏 <浣溪沙>词调,苏轼以前的词家手中,大抵只用于写景抒怀,而此词却用来写 ...查看


  • 苏轼的诗: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
  • <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原文 门外东风雪洒裾. 山头回首望三吴. 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 时平不用鲁连书. <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鉴赏 "门外东风雪洒裾",是 ...查看


  • 中职国培企业实践总结
  • 山西大学2012国培"企业实践"模块培训学习总结 根据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培训安排,2013年5月2日起,我们化学工艺国培班进行了"企业实践"模块环节的学习,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实践企业简介及实习内 ...查看


  • 煤化工工艺简介
  • 化工工艺简介 01 开场白 今天有幸受山西大学化工学院的邀请,给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和老师们讲有关化学工艺的讲座,感到非常荣幸.请允许我作一下自我介绍,我叫任志伟,82年毕业于长治学院化学系,先后在天脊集团做过十年化学教师.搞过十年教育管理, ...查看


  •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1.科举前选拔官员 [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 ...查看


  • 中考古诗词上下句默写填空
  • 默写(一) 1.东临碣石, . <观沧海>曹操 2.客路青山外, .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3.孤山寺北贾亭西, .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4.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 ...查看


  • 经典:当陈奕迅遇上纳兰容若,当李健遇上蒹葭
  • 诗歌,诗歌,诗词离不开歌. 谁曾想,我们从小在课本上读的诗词,大多不过是古代人生活中的民谣歌词.流行歌词,就连唐诗宋词,大多都是即兴娱乐之作.可惜的是,曲子大多失传,只有歌词记载成文字记载下来. 诗词,最怕的是学得辛苦,太认真又不能得其精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