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荷花的诗句:夏日南亭怀辛大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赏析

  本

  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感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只是不觉中生出了没有知音的感慨,以至梦中都会苦苦想念。诗人描写感受细腻,语言流畅自然,寄情于景,韵味十足。[3]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这古雅平和的乐器,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也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由“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象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洋洋兮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见《吕氏春秋。本味》)这就是“知音”的出典。由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

  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此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极富于韵味。诗的写法上又吸收了近体的音律、形式的长处,中六句似对非对,具有素朴的形式美;而诵读起来谐于唇吻,又“有金石宫商之声”。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赏析

  本

  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感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只是不觉中生出了没有知音的感慨,以至梦中都会苦苦想念。诗人描写感受细腻,语言流畅自然,寄情于景,韵味十足。[3]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这古雅平和的乐器,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也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由“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象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洋洋兮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见《吕氏春秋。本味》)这就是“知音”的出典。由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

  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此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极富于韵味。诗的写法上又吸收了近体的音律、形式的长处,中六句似对非对,具有素朴的形式美;而诵读起来谐于唇吻,又“有金石宫商之声”。


相关文章

  • 关于荷花的诗句:夏日杂诗
  • <夏日杂诗>原文 水窗低傍画栏开, 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 万荷叶上送秋来. <夏日杂诗>赏析 炎夏已逝,秋凉将至."暑气微消秋意多",爽身清凉的感觉,令人惬意称心.对此,历代诗人笔下 ...查看


  • 关于荷花的诗句:夏日怀友
  • <夏日怀友>原文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 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 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夏日怀友>鉴赏 这里是偏僻清贫的农村,但一尘不染的自然美.天人合一的性灵美,比诗书子经更会纯 ...查看


  • 关于荷花的诗句: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原文 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 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译文 夏日的水亭格外凉爽,水中倒映着藤萝青竹,潭间散发出芰荷的 ...查看


  • 关于荷花的诗句:藕乡随思
  •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 ...查看


  • 关于荷花的诗句: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赏析 本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感受,描 ...查看


  • 关于荷花的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 ...查看


  • 关于荷花的诗句:苏幕遮
  • 出自北宋诗人周邦彦的<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赏析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 ...查看


  • 关于荷花的诗句: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
  • 出自北宋诗人周邦彦的<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赏析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 ...查看


  • 有关于形容荷花的诗句大全
  • 粉白相间的花瓣,金黄灿然的花蕊,绵延碧绿的圆叶,一池清丽的荷花,总是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与美好的向往. 花中君子,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形象历来诗人多有描写.亭亭玉立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