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的诗句:[渡荆门送别]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相关文章

  • 八年级上册默写
  • 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 . 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阴阳割昏晓. 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 ...查看


  • 思乡的诗句:仍怜故乡水
  • <渡荆门送别>原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译文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 ...查看


  • [诗四首]练习题
  • 一.填空: 1.陶渊明,名 , 字 ,号 , (朝 代)著名诗人. 2.李白,字 ,号 ,是 (朝代)最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3.王维, (朝代)著名的田园诗人:陈与义, (朝代)诗人. 二.诗词填空 1.种豆南山 下, . ,带月荷锄归. ...查看


  •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 唐诗五首教学目标
  • 12 唐诗五首教学目标 第1课时 <野望><黄鹤楼>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重点)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难点) 3.明确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重难点) ...查看


  • 初二上册语文期末系统复习--理解性背诵默写
  • 初二(上)理解性背诵默写  (一)<望岳>(杜甫) 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 ...查看


  • 八下第六单元30课诗四首导学案
  • 第六单元1 30 诗四首 设计:田显玉 审阅:八年级备课组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语 ...查看


  • 古诗文默写专项训练
  • 古诗文默写专项训练 一.直接性默写. 1.结庐在人境, 2.采菊东篱下, 3.,行舟绿水前. 4.,江春入旧年. 5.乡书何处达? 6. 7.黑云压城城欲摧, 8.半卷红旗临易水,. 9.夕阳西下, 10. 11.迢迢牵牛星,. 12.终日 ...查看


  • 破阵子教案
  •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辛弃疾生平及作品创作背景 2.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以及辛词的风格 能力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人情感,并达到背诵目的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 ...查看


  • 七年级语文诗四首
  • 30 诗四首 (<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