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手抄报:审读关键词

  辨析语病,是近十几年高考语文必考的题型之一。如何辨析语病,各种教学用书所介绍的方法大同小异,无非是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判断语句是否有毛病)、主干枝叶梳理法(先检查句子主干之间是否有语病,再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修饰语和修饰语之间是否有语病)、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结构造一日常用的句子,两相比较,从而判断原句是否有语病),等等。但是,这些方法操作起来,甚是繁琐麻烦。在这里,笔者向大家补充介绍一种快速而有效的辨析语病的方法——审读关键词语法。下面,就结合高考有关例子,来谈谈此法的具体运用。

  1、否定词。一个句子,如果多次出现“不”、“没有”之类的否定词,很有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如:

  ①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1993年)

  ②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1994年)

  ③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1998年)

  例①中的“防止”和“不再”形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恰与应表达的意思相反。例②中的“忌”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否定词,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词“不可”,也形成双重否定,使得句意与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例③中否定词有“否认”和“不”,另外还有一个反问词,也相当于否定词。这样,句子含三重否定,即等于一重否定,从而将句意搞反了。

  2、两面词。一个语句,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之类的两面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句子可能犯有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毛病。如:

  ①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1993年)

  ②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1995年上海卷)

  ③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1996年)

  例①前半句中“能否”是两面词,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后半句中“要”是一面词,只是从“能”的方面来说的,这就造成“一面对二面”的毛病。例②和例③同样有这样的语病。

  3、关联词。一个语句出现了关联词,我们要想到,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是否放错了位置等等。如:

  ①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1992年)

  ②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了顶峰。(1993年)

  ③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2000年春季卷)

  例①中“无论”是表无条件的关联词语,后面不能带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干部和群众”应说成“干部或群众”。例②“不管”相当于“无论”,故例②有与例①一样的毛病,可以将“不管”改为“尽管”。例③中“并非”意思是“并不是”,后面自然不能再加上“是”了。

  辨析语病,是近十几年高考语文必考的题型之一。如何辨析语病,各种教学用书所介绍的方法大同小异,无非是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判断语句是否有毛病)、主干枝叶梳理法(先检查句子主干之间是否有语病,再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修饰语和修饰语之间是否有语病)、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结构造一日常用的句子,两相比较,从而判断原句是否有语病),等等。但是,这些方法操作起来,甚是繁琐麻烦。在这里,笔者向大家补充介绍一种快速而有效的辨析语病的方法——审读关键词语法。下面,就结合高考有关例子,来谈谈此法的具体运用。

  1、否定词。一个句子,如果多次出现“不”、“没有”之类的否定词,很有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如:

  ①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1993年)

  ②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1994年)

  ③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1998年)

  例①中的“防止”和“不再”形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恰与应表达的意思相反。例②中的“忌”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否定词,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词“不可”,也形成双重否定,使得句意与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例③中否定词有“否认”和“不”,另外还有一个反问词,也相当于否定词。这样,句子含三重否定,即等于一重否定,从而将句意搞反了。

  2、两面词。一个语句,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之类的两面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句子可能犯有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毛病。如:

  ①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1993年)

  ②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1995年上海卷)

  ③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1996年)

  例①前半句中“能否”是两面词,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后半句中“要”是一面词,只是从“能”的方面来说的,这就造成“一面对二面”的毛病。例②和例③同样有这样的语病。

  3、关联词。一个语句出现了关联词,我们要想到,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是否放错了位置等等。如:

  ①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1992年)

  ②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了顶峰。(1993年)

  ③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2000年春季卷)

  例①中“无论”是表无条件的关联词语,后面不能带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干部和群众”应说成“干部或群众”。例②“不管”相当于“无论”,故例②有与例①一样的毛病,可以将“不管”改为“尽管”。例③中“并非”意思是“并不是”,后面自然不能再加上“是”了。


相关文章

  • 浅谈单句类作文题目的审读
  • 山东德州赵宗生 单句类作文题目是作文命题和拟题的重要形式之一. 所谓单句,通俗点说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这个一句话的基本结构是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其中主谓宾为主干成分,定状补为附加成分. 把握单句有三个要点:一是这个句 ...查看


  • 2013-2014学年度高三语文三轮复习计划
  • 2013-2014学年度高三语文三轮复习计划 为迎接2014年高考,实现高考既定目标,结合本届高三年级具体情况,力求做到复习有针对性,有实效性,打整体战,特拟定以下计划. 第一部分 复习指导思想 本年度的高三语文教学将继续注重提高学生各方面 ...查看


  •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图表分析题
  •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图表分析题 方法指南 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 浏览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我们会注意到,图表类材料不时出现在一些地方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并有方兴未艾的趋向.这类 ...查看


  • 中考语文辨析语病及修改病句做题技巧
  • 中考语文辨析语病及修改病句做题技巧 一.导入: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的组织规律.不符合客观事物的事理.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的句子."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属于纯洁语言一类的考点,在语言发展极快,新词与语病都层出不穷的今天,尤其 ...查看


  • 表文转换练习
  •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表文转换"题 一.考点说明 "图文转换"类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 ...查看


  • 初中生语文阅读材料
  • 做阅读不像做数学,不能采用题海战术,要做精亦求精,不重数量重经验. 把握正确的阅读步骤: [开窍门路] 面对阅读试题怎样入手阅读解答呢?正确的步骤如下: 1. 通读材料,扫除障碍. 首先要读全.读懂材料,对试题有粗浅认识,形成整体印象.&q ...查看


  • 语文月考质量分析
  • 本来早早"沐浴更衣",要好好把发言整理一下.和几个朋友在QQ上唠叨到午夜,都是工作中的事情,聊得很兴奋. 下午悄悄地参加了中高年级语文月考分析会,昨天进行的数学学科,我没有参加.很多人告诉我教研会的时候如果我去参加,气氛 ...查看


  • "图文转换"专题复习教案
  • "图文转换"专题复习教案 一.导入 近年高考语文科的命题,内容要贴近现实生活,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特点,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图文转换题型也应运而生.图文转 ...查看


  •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 名师指导: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选文往往是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或叙事性散文或小说等).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考生要做到准确答题,必须懂得记叙文阅读答题的基本技巧. 一.读懂主旨 快速把握作品中的主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