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手抄报:刑事和解制度的有关问题

  目前,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法律规定非常笼统,在各地的试点实践情况也相去甚远。刑事法律的严肃性急切需要统一的法律规定的出台,不仅是要为和解制度的适用统一标准,更是要为和解制度提供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

  法人被告人能否适用刑事和解

  关于法人被告人能否适用刑事和解,笔者认为,法人犯罪所涉及的往往是金融、证券等涉及国家经济制度的经济类犯罪,涉及个人人身权利的案件极少,其侵犯对象主要是国家的经济秩序,而没有具体的被害人。所以法人被告人不应适用刑事和解。

  那么,法人被害人能否成为刑事和解的主体呢?笔者认为法人被害人完全可以成为刑事和解的主体,理由如下:首先,从司法实践来看,既然承认了被犯罪侵害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是被害人,那么必然存在对犯罪后果的恢复问题。从上述类型案例分析,类似需求必然是一种常见现象。

  其次,从和解的效果来看,犯罪人的积极和解行为一般都能够弥补法人的经济损失、恢复法人受损的名誉,法人被害人的利益显然能够获得更好的保护。一般的法人被害人除了没有自然人情感要求之外,与自然人被害人在刑事和解中没有明显的区别,其和解过程甚至比自然人之间和解更简便、快捷。这种和解只会有利于社会总体利益的挽回和增加,不会给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不利影响。

  宣告刑与法定刑

  目前司法理论界有的观点认为,刑事和解制度除罪大恶极没有任何和解余地或者不具备和解条件的部分案件外,一切刑事案件基本上都适用刑事和解,即和解范围可以扩大到大多数案件中,甚至包括非常严重的犯罪。有的观点认为,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必须严格限制在被害人拥有自诉权的轻微刑事案件范围之内。还有的观点则认为,刑事和解范围应限定为轻伤害犯罪、过失犯罪、未成年人犯罪和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轻微刑事案件,并且一般仅适用初犯、偶犯。

  笔者同意最后一种观点,并认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不宜太宽,亦不应太窄。在适用范围上有个问题笔者认为值得探讨。这里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是指法定刑还是指宣告刑?有的学者认为应当是法定刑,但如果是法定刑,就会产生这样的一个问题,某些犯罪法定刑可能在五年有期徒刑以下,但是犯罪人有自首、立功、或中止等情节,可能实际上之判处一年有期徒刑,另外一些犯罪虽然法定刑是在三年以下,但是没有从宽情节,可能被判处二年有期徒刑。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的可以和解,但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的却不能和解,这显然是很不公平的。显然这里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应当是宣告刑,但是宣告刑也会产生一个问题,刑事和解时,案件可能还处于审查起诉阶段,还没有宣判,如何得知宣告刑的多少呢?还有一个问题是严重的犯罪(诸如强奸,抢劫等)如果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能否适用和解?笔者认为也可以适用。应当说抢劫、强奸本身都是严重的犯罪,但是在情节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取得被害人的谅解、加害人又是未成年人、宣告刑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完全可以适用刑事和解。

  刑事和解的适用阶段

  在我国目前的刑事和解实践中,刑事和解多适用于侦查、审查起诉阶段,有些地方在审判阶段也可适用。学界认为,刑事和解可以适用于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但是笔者认为将刑事和解适用于侦查阶段,虽然从法理的角度是讲的通的,但是容易在实践中产生问题,可能导致公安机关怠于行使自己的职责。在侦查阶段,案件的情况尚未完全查清,公安机关在破案率的压力之下可能会过分依赖调解来撤销案件,怠于行使侦查职能,这对于查明案件真相及保护当事人的权利非常不利。大多数当事人对公安机关心存恐惧,即使达成和解也难以反映双方当事人的意愿。所以,在侦查阶段不宜做出和解的处理,而应当到审查起诉阶段接受检察机关审查、监督后方可做出处理。

  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

  目前学界广泛认为,刑事和解应当遵循以下条件:1、适用和解时,必须案件事实清楚,主要证据具备;2、加害人有罪供认;3、双方自愿。加害人和被害人同意和解,并且同意和解的意思表示是真实、自愿,而非受到外来因素的压力被迫同意。以上三个条件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和解条件。笔者认为以上三个条件仅仅是能适用刑事和解的最基本的条件,能否适用刑事和解还要考虑以下几个条件:刑事和解达成的协议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解协议是否违反社会的善良风俗、加害人是否真心悔罪等。另外,累犯,惯犯、有组织犯罪、严重侵害公权力和公共秩序的犯罪以及无被害人的犯罪原则上排除适用刑事和解。

  刑事和解的规范化

  法院是审判机关,具有中立性,如果参与调解会导致先入为主,如果调解失败,势必会影响到案件的审判。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作为调解似乎合情合理,而且在我国的实践中检察机关多充当调解人的角色,但是检察机关又是公诉机关,代表国家提起公诉,由检察机关调解加害人和被害人达成协议,会影响到检察机关的形象,容易被误认为是检察机关在帮助犯罪人开脱罪行,使刑事和解被误认为是“拿钱赎罪”。所以设立专门的刑事调解机关是必要的,可以进一步使刑事和解规范化。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笔者认为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并不因为刑事和解的达成而必然不起诉或建议公安机关撤销案件,即便是达成刑事和解,检察机关根据案件的整体情况仍然可以提起公诉,并向人民法院说明当事人已达成刑事和解的情况。

  目前,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法律规定非常笼统,在各地的试点实践情况也相去甚远。刑事法律的严肃性急切需要统一的法律规定的出台,不仅是要为和解制度的适用统一标准,更是要为和解制度提供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

  法人被告人能否适用刑事和解

  关于法人被告人能否适用刑事和解,笔者认为,法人犯罪所涉及的往往是金融、证券等涉及国家经济制度的经济类犯罪,涉及个人人身权利的案件极少,其侵犯对象主要是国家的经济秩序,而没有具体的被害人。所以法人被告人不应适用刑事和解。

  那么,法人被害人能否成为刑事和解的主体呢?笔者认为法人被害人完全可以成为刑事和解的主体,理由如下:首先,从司法实践来看,既然承认了被犯罪侵害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是被害人,那么必然存在对犯罪后果的恢复问题。从上述类型案例分析,类似需求必然是一种常见现象。

  其次,从和解的效果来看,犯罪人的积极和解行为一般都能够弥补法人的经济损失、恢复法人受损的名誉,法人被害人的利益显然能够获得更好的保护。一般的法人被害人除了没有自然人情感要求之外,与自然人被害人在刑事和解中没有明显的区别,其和解过程甚至比自然人之间和解更简便、快捷。这种和解只会有利于社会总体利益的挽回和增加,不会给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不利影响。

  宣告刑与法定刑

  目前司法理论界有的观点认为,刑事和解制度除罪大恶极没有任何和解余地或者不具备和解条件的部分案件外,一切刑事案件基本上都适用刑事和解,即和解范围可以扩大到大多数案件中,甚至包括非常严重的犯罪。有的观点认为,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必须严格限制在被害人拥有自诉权的轻微刑事案件范围之内。还有的观点则认为,刑事和解范围应限定为轻伤害犯罪、过失犯罪、未成年人犯罪和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轻微刑事案件,并且一般仅适用初犯、偶犯。

  笔者同意最后一种观点,并认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不宜太宽,亦不应太窄。在适用范围上有个问题笔者认为值得探讨。这里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是指法定刑还是指宣告刑?有的学者认为应当是法定刑,但如果是法定刑,就会产生这样的一个问题,某些犯罪法定刑可能在五年有期徒刑以下,但是犯罪人有自首、立功、或中止等情节,可能实际上之判处一年有期徒刑,另外一些犯罪虽然法定刑是在三年以下,但是没有从宽情节,可能被判处二年有期徒刑。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的可以和解,但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的却不能和解,这显然是很不公平的。显然这里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应当是宣告刑,但是宣告刑也会产生一个问题,刑事和解时,案件可能还处于审查起诉阶段,还没有宣判,如何得知宣告刑的多少呢?还有一个问题是严重的犯罪(诸如强奸,抢劫等)如果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能否适用和解?笔者认为也可以适用。应当说抢劫、强奸本身都是严重的犯罪,但是在情节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取得被害人的谅解、加害人又是未成年人、宣告刑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完全可以适用刑事和解。

  刑事和解的适用阶段

  在我国目前的刑事和解实践中,刑事和解多适用于侦查、审查起诉阶段,有些地方在审判阶段也可适用。学界认为,刑事和解可以适用于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但是笔者认为将刑事和解适用于侦查阶段,虽然从法理的角度是讲的通的,但是容易在实践中产生问题,可能导致公安机关怠于行使自己的职责。在侦查阶段,案件的情况尚未完全查清,公安机关在破案率的压力之下可能会过分依赖调解来撤销案件,怠于行使侦查职能,这对于查明案件真相及保护当事人的权利非常不利。大多数当事人对公安机关心存恐惧,即使达成和解也难以反映双方当事人的意愿。所以,在侦查阶段不宜做出和解的处理,而应当到审查起诉阶段接受检察机关审查、监督后方可做出处理。

  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

  目前学界广泛认为,刑事和解应当遵循以下条件:1、适用和解时,必须案件事实清楚,主要证据具备;2、加害人有罪供认;3、双方自愿。加害人和被害人同意和解,并且同意和解的意思表示是真实、自愿,而非受到外来因素的压力被迫同意。以上三个条件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和解条件。笔者认为以上三个条件仅仅是能适用刑事和解的最基本的条件,能否适用刑事和解还要考虑以下几个条件:刑事和解达成的协议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解协议是否违反社会的善良风俗、加害人是否真心悔罪等。另外,累犯,惯犯、有组织犯罪、严重侵害公权力和公共秩序的犯罪以及无被害人的犯罪原则上排除适用刑事和解。

  刑事和解的规范化

  法院是审判机关,具有中立性,如果参与调解会导致先入为主,如果调解失败,势必会影响到案件的审判。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作为调解似乎合情合理,而且在我国的实践中检察机关多充当调解人的角色,但是检察机关又是公诉机关,代表国家提起公诉,由检察机关调解加害人和被害人达成协议,会影响到检察机关的形象,容易被误认为是检察机关在帮助犯罪人开脱罪行,使刑事和解被误认为是“拿钱赎罪”。所以设立专门的刑事调解机关是必要的,可以进一步使刑事和解规范化。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笔者认为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并不因为刑事和解的达成而必然不起诉或建议公安机关撤销案件,即便是达成刑事和解,检察机关根据案件的整体情况仍然可以提起公诉,并向人民法院说明当事人已达成刑事和解的情况。


相关文章

  • 论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 论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作者:李婉楠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07期 摘 要 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在第五编第二章规定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并对和解情形.和解协议书及其效力作出明文 ...查看


  • 刑事和解制度研究
  • 刑事和解制度研究 [摘要]刑事和解,顾名思义,是基于刑事法律关系的一种和解,是在刑事诉讼中启动的一个对案件最终处理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程序,刑事和解制度的确立对我国刑诉立法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在分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涵义.特征和价值的基础上 ...查看


  • 法制手抄报资料:法在身边
  • 王先生在外地工作,离家较远,平时回家较少,大多是通过电话与家里联系.有一天,他正在单位上班,父亲打来电话说:"昨天我和你二叔因为自留山的划分问题吵了一架,吵得很凶,你二叔说准备找人揍我."过了几天,父亲又来电话:&quo ...查看


  • 法制手抄报:法在身边
  • 王先生在外地工作,离家较远,平时回家较少,大多是通过电话与家里联系.有一天,他正在单位上班,父亲打来电话说:"昨天我和你二叔因为自留山的划分问题吵了一架,吵得很凶,你二叔说准备找人揍我."过了几天,父亲又来电话:&quo ...查看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1)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2012年3月8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王兆国 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查看


  • 浅谈刑事案件和解
  • 摘要:笔者认为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刑事案件也不例外.至于刑事案件和解的可能性及其适用空间,应该对刑事案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我国刑法中的罪名就有几百项,每一罪名又可适用多种刑事案例,故给每一个罪名确定是否有和解可能性需要耗费大量的,多方面的 ...查看


  • 我国酌定不起诉的立法完善
  • 我 国酌定 不起 诉 的立 法 完 善 宋英辉 (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0 7 ) 0 85 19 年< 事诉讼法> 96 刑 修改 , 在废止免予起诉制度 的基础 上, 确立了由检察机关裁量决定 的酌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 ...查看


  • 恢复性司法的基本情况
  • 一. 恢复性司法的基本情况 " 恢复性司法" 一词,作为一个规范化概念,涵盖了一系列现代刑事司法理念.原则和制度,在西方法治国家已有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史.它作为一项刑事司法改革运动,首先是缘起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世界普遍 ...查看


  • 医疗纠纷的处理
  • 我国医疗纠纷处理现状与对策探讨 摘要 近年来医疗纠纷的逐渐增多,并成为社会.媒体广泛关注的热点,因此,如何预防及正确的处理医疗纠纷是我们医护人员应共同努力的方向,对于保护病人的权益的护理人员更是一大挑战.本文从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定义.影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