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手抄报:国徽的设计者

  国徽设计者——高庄

  国徽的设计和完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它凝结着许许多多设计者的心血;饱含着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爱戴,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对新中国的深情。每一个参加国徽设计的人,都将在中国人民的美好记忆中永存。

  1949年8月28日,政务院召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开会讨论国徽图案时,参加国徽图案设计工作的高庄在会上说:“在塑造国徽模型时,我有一种愿望,就是要使我们的国徽更庄严、更明朗、更健康、更坚强、更程式化、更统一,并赋予更高的民族气魄和时代精神,以冀我们的国徽的艺术性提到国际水平,永放光芒”。

  高庄的热切愿望,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声。1950年9月20日正式颁布的国徽图案,完全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和愿望。把已经由全国政协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平面国徽图案雕塑成立体模型,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个平面的国徽图案,是在全国政协筹委会公开征求的数百幅图案的基础上,经各方人士协商,又经过清华大学及中央美术学院两个国徽设计组专家学者的设计比赛,最后,清华大学的设计组(包括了梁思成、张仃、张光宇等当时在国内外有巨大影响的设计师以及贺嗣昌等工艺美术设计的新秀)的设计方案才获得全国政协审查组的通过。这一凝结无数人心血的平面图案,要由高庄雕塑为国徽立体模型,这当然是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

  高庄接受任务后,首先对平面的国徽图案进行仔细研究,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原图中的稻麦秆向外弯曲,是垂头的,杂乱的;红绶的飘带,缺乏来龙去脉,且有城墙不正的感觉。高庄认为,赋予国徽更高的民族气魄和时代精神,是修改工作的指导思想,组成国徽的素材,如国旗、天安门、齿轮、稻麦,红绶,是由中央规定了的。如何利用这些素材组成图案,并由它来表现精神形象和艺术效果,则完全可由艺术家发挥其聪明才智。

  高庄抱着这样的信念,反复构思,精心比较。他把稻麦改成分行并列向上,并赋予刚柔相济的不同性格,象征我们国家各民族的团结共存,象征中华民族蒸蒸日上。红绶改成有规律的穿插,与天安门城墙相呼应,给人以坚强、安定的印象。其它的地方也作了一些修改,如天安门的大小,华表的位置,国旗上五角星的距离,等等。总之,修改后的国徽图案,整体与局部变化统一,规正庄严,又自然美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气魄和时代精神。

  在修改国徽图案和塑造国徽立体模型的过程中,高庄参考了大量资料,自己还买了一尊佛像和几方秦、汉、隋、唐的铜镜作为参考、借鉴。为了使国徽更完美、壮观,他把做好了的国徽石膏模型与原平面图案放在一起,让人们比较评论,听取意见,不断修改,以求臻于完美。至今,高庄仍珍藏着当年制作的石膏国徽模型。

  高庄在工艺美术方面造诣很深,木刻和素描很有功力,深得美术大师徐悲鸿先生的赞赏,几十年来,他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艺术人才,为我国的工艺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高庄教授八十岁的时候,曾作诗言志:

  老牛老来甘埋头,步步耕耘不求酬。

  青草吃饱已足乐,白骨愿入艺人手。

  这首诗反映了这位为人民做出过卓越贡献的艺术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永不停步的可贵精神。

  国徽设计者——高庄

  国徽的设计和完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它凝结着许许多多设计者的心血;饱含着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爱戴,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对新中国的深情。每一个参加国徽设计的人,都将在中国人民的美好记忆中永存。

  1949年8月28日,政务院召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开会讨论国徽图案时,参加国徽图案设计工作的高庄在会上说:“在塑造国徽模型时,我有一种愿望,就是要使我们的国徽更庄严、更明朗、更健康、更坚强、更程式化、更统一,并赋予更高的民族气魄和时代精神,以冀我们的国徽的艺术性提到国际水平,永放光芒”。

  高庄的热切愿望,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声。1950年9月20日正式颁布的国徽图案,完全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和愿望。把已经由全国政协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平面国徽图案雕塑成立体模型,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个平面的国徽图案,是在全国政协筹委会公开征求的数百幅图案的基础上,经各方人士协商,又经过清华大学及中央美术学院两个国徽设计组专家学者的设计比赛,最后,清华大学的设计组(包括了梁思成、张仃、张光宇等当时在国内外有巨大影响的设计师以及贺嗣昌等工艺美术设计的新秀)的设计方案才获得全国政协审查组的通过。这一凝结无数人心血的平面图案,要由高庄雕塑为国徽立体模型,这当然是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

  高庄接受任务后,首先对平面的国徽图案进行仔细研究,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原图中的稻麦秆向外弯曲,是垂头的,杂乱的;红绶的飘带,缺乏来龙去脉,且有城墙不正的感觉。高庄认为,赋予国徽更高的民族气魄和时代精神,是修改工作的指导思想,组成国徽的素材,如国旗、天安门、齿轮、稻麦,红绶,是由中央规定了的。如何利用这些素材组成图案,并由它来表现精神形象和艺术效果,则完全可由艺术家发挥其聪明才智。

  高庄抱着这样的信念,反复构思,精心比较。他把稻麦改成分行并列向上,并赋予刚柔相济的不同性格,象征我们国家各民族的团结共存,象征中华民族蒸蒸日上。红绶改成有规律的穿插,与天安门城墙相呼应,给人以坚强、安定的印象。其它的地方也作了一些修改,如天安门的大小,华表的位置,国旗上五角星的距离,等等。总之,修改后的国徽图案,整体与局部变化统一,规正庄严,又自然美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气魄和时代精神。

  在修改国徽图案和塑造国徽立体模型的过程中,高庄参考了大量资料,自己还买了一尊佛像和几方秦、汉、隋、唐的铜镜作为参考、借鉴。为了使国徽更完美、壮观,他把做好了的国徽石膏模型与原平面图案放在一起,让人们比较评论,听取意见,不断修改,以求臻于完美。至今,高庄仍珍藏着当年制作的石膏国徽模型。

  高庄在工艺美术方面造诣很深,木刻和素描很有功力,深得美术大师徐悲鸿先生的赞赏,几十年来,他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艺术人才,为我国的工艺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高庄教授八十岁的时候,曾作诗言志:

  老牛老来甘埋头,步步耕耘不求酬。

  青草吃饱已足乐,白骨愿入艺人手。

  这首诗反映了这位为人民做出过卓越贡献的艺术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永不停步的可贵精神。


相关文章

  • 国庆节手抄报:国徽的诞生
  • 国徽的设计和完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它凝结着许许多多设计者的心血;饱含着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爱戴,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对新中国的深情.每一个参加国徽设计的人,都将在中国人民的美好记忆中永存. 1949年8月28日,政务院召集 ...查看


  • 国庆节手抄报:关于国徽的由来
  • 1949年6月16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在常委会领导下设立6个工作小组.第6小组的任务是研究草拟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等方案,组长马叙伦,副组长叶剑英.沈雁冰. 1949年7月10 ...查看


  • 国庆节手抄报:国徽的来历及含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和完成,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许多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它凝结着许许多多设计者的心血;饱含着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爱戴,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对新中国的深情. 国徽图案的组成: 国徽中心为红地上的金色天 ...查看


  • 国庆节手抄报:国徽的故事
  • 1949年7月,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为了迎接新中国的成立,在<人民日报>登出了向全国征求国旗.国徽及国歌词谱的启事,明确提出对国徽设计的要求是:甲.要有中国特征;乙.要有政权特征;丙.形式要庄严富丽. 全国各界人士纷纷投身于这 ...查看


  • 国庆节手抄报:国徽的含义及意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麦稻穗.五星.天安门.齿轮为金色,圆环内的底子及垂绶为红色,金.红两种颜色在中国是象征吉祥喜庆的传统色彩.天安门象征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齿轮和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 ...查看


  • 国庆节手抄报:国徽简介
  • 国徽即代表国家的徽章.纹章,为国家象征之一,也是民族的象征.只有特定的国家重要文件才能盖上国徽大印,正式生效.国徽上通常有来自大自然的元素,如动植物,但也可能有其他事物,用以表现该国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或意识形态.世上大多数国家的国徽属于盾 ...查看


  • 国庆节手抄报:国徽的使用
  • 国徽的悬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应在下列机关悬挂: 1.中央机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及其直属机关. 2.地方机关: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民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省 ...查看


  • 国庆节手抄报:仰望国徽
  • 热烈金黄,一条宽大的河流旁边 深刻地波动着大地的远景 无限的风吹动着 人民勤劳的双手种植的阳光 仰望你!国徽,我看到的 是母亲黄河养育的民族 是整个国土上的麦穗 和梦魂牵绕的耕作 我看到的是黄土高原的觉醒 是日夜转动,永远前进的齿轮 是一个 ...查看


  • 国庆节手抄报:国徽的图案及含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的象征和标志.国徽图案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地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1950年6月18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会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