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诗句:滕王阁诗

  滕王阁诗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滕王阁诗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相关文章

  • 秋天的诗句:描写秋天的诗句
  •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 ...查看


  • 秋天的诗句:精心搜集的描写秋天的诗句
  • 唐·王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l ...查看


  • 秋天的诗句:山山黄叶飞
  • <山中>原文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山中>鉴赏 起句不同凡响,很有气势."长江悲已滞"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诗人登上蜀地的高山之巅,远远看去山下的 ...查看


  • 秋天的诗句: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 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 ...查看


  • 秋天的诗句:秋风起浪凫雁飞
  • <采莲曲>原文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娼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 ...查看


  • 秋天景色的诗句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杜牧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张籍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 ...查看


  • 关于秋天的诗句
  • 关于秋天的诗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 ...查看


  • 写秋的诗句
  • 写秋的诗句 1.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2.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 ...查看


  • 有关秋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