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诗:杭州春望

  《杭州春望》原文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杭州春望》鉴赏

  此诗为长庆三年( 823)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诗中对杭州春日景色作了全面的描写,前六句都是一句一景,最后两句为一景。七处景色都靠“望”字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首句写登楼远望海天瑰丽的景色,有统领全篇之势。次句护江堤指杭州东南钱塘江岸筑以防备海潮的长堤。清晨登望海楼,纵目远眺,旭日东升,霞光万丈,钱塘江水,奔腾入海,护江长堤,闪着银光。此联将城外东南的景色,绘得极其雄伟壮丽。

  次联诗人将目光转入城内。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上有“伍员庙”。民间传说,伍子胥因怨恨吴王,死后驱水为涛,故钱塘江潮又称“子胥涛”。此诗通篇所写均为白日眺望情景,“夜入”是想象之词,是说看见眼前的钱塘江和伍员庙,想到夜里万籁俱寂之时,涛声传入庙中,定格外清晰。“苏小”,即南齐时钱唐名妓苏小小。“苏小家”代指歌妓舞女所居的秦楼楚馆。这句正写题面的“春”字,点出季节,并以歌楼舞榭,表现杭州的繁华景象。句中之柳非门前屋后之柳,而是极目远望到的院中之柳。

  《唐宋诗醇》评这两句说:“‘入’字、‘藏’字极写望中之景。”两句均引用典故写景,不仅展现了眼前景物, 而且使人联想到伍员的忠烈,昔日杭州的繁华,上句气象雄浑,下句旖旎动人,富于诗情。

  前两联主要是写自然景色,下一联则把重点转到风物人情上。“红袖”指织绫女子。“柿蒂”指绫的花纹。诗人原注云:“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酒旗”即酒招,代指酒店。“梨花”语意双关。诗人原注:“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趁梨花”是指正好赶在梨花开时饮梨花春酒。此联上句写游人沽饮,下句写妇女织绫。梨花飘舞,酒旗相招;红袖翻飞,绫纹绮丽。诗意之浓,色彩之美,读之令人心醉。

  末联又将目光移到远处,表现最能代表杭州山水之美的西湖,结足春意。“湖寺”指孤山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南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即白沙堤,简称白堤。诗人原注:“ 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裙腰”这个绝妙的比喻,不仅绘出了春日白堤烟柳葱蒨,露草芊绵的迷人景色,而且把从远处俯瞰西湖的景象表现得十分逼真生动,同时,写裙腰,自然使人联想到裙,宛若看到彩裙飘逸如湖面的水光波影;山裙,又自然使人联想到妩媚秀丽的西湖,莫不正是美丽少女的化身?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二者的构思,却是一致的。

  这首诗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征的景物,熔铸在一篇之中,画面以春柳、春草、春树及江水、湖水的翠绿为主色,又以梨花、红裙、彩绫、酒旗加以点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间,将杭州的春光装点得美丽无比,洋溢着浓郁的春意。诗在写法上,由城外之东南,写到城内,然后又写到西湖,远近结合,错落有致,而又层次分明,次序井然。同时,又将写景同咏古,摄自然之景与记风物人情结合起来,使景物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诗味,透露出诗人抑止不住的赞美之情。

  《杭州春望》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杭州春望》原文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杭州春望》鉴赏

  此诗为长庆三年( 823)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诗中对杭州春日景色作了全面的描写,前六句都是一句一景,最后两句为一景。七处景色都靠“望”字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首句写登楼远望海天瑰丽的景色,有统领全篇之势。次句护江堤指杭州东南钱塘江岸筑以防备海潮的长堤。清晨登望海楼,纵目远眺,旭日东升,霞光万丈,钱塘江水,奔腾入海,护江长堤,闪着银光。此联将城外东南的景色,绘得极其雄伟壮丽。

  次联诗人将目光转入城内。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上有“伍员庙”。民间传说,伍子胥因怨恨吴王,死后驱水为涛,故钱塘江潮又称“子胥涛”。此诗通篇所写均为白日眺望情景,“夜入”是想象之词,是说看见眼前的钱塘江和伍员庙,想到夜里万籁俱寂之时,涛声传入庙中,定格外清晰。“苏小”,即南齐时钱唐名妓苏小小。“苏小家”代指歌妓舞女所居的秦楼楚馆。这句正写题面的“春”字,点出季节,并以歌楼舞榭,表现杭州的繁华景象。句中之柳非门前屋后之柳,而是极目远望到的院中之柳。

  《唐宋诗醇》评这两句说:“‘入’字、‘藏’字极写望中之景。”两句均引用典故写景,不仅展现了眼前景物, 而且使人联想到伍员的忠烈,昔日杭州的繁华,上句气象雄浑,下句旖旎动人,富于诗情。

  前两联主要是写自然景色,下一联则把重点转到风物人情上。“红袖”指织绫女子。“柿蒂”指绫的花纹。诗人原注云:“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酒旗”即酒招,代指酒店。“梨花”语意双关。诗人原注:“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趁梨花”是指正好赶在梨花开时饮梨花春酒。此联上句写游人沽饮,下句写妇女织绫。梨花飘舞,酒旗相招;红袖翻飞,绫纹绮丽。诗意之浓,色彩之美,读之令人心醉。

  末联又将目光移到远处,表现最能代表杭州山水之美的西湖,结足春意。“湖寺”指孤山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南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即白沙堤,简称白堤。诗人原注:“ 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裙腰”这个绝妙的比喻,不仅绘出了春日白堤烟柳葱蒨,露草芊绵的迷人景色,而且把从远处俯瞰西湖的景象表现得十分逼真生动,同时,写裙腰,自然使人联想到裙,宛若看到彩裙飘逸如湖面的水光波影;山裙,又自然使人联想到妩媚秀丽的西湖,莫不正是美丽少女的化身?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二者的构思,却是一致的。

  这首诗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征的景物,熔铸在一篇之中,画面以春柳、春草、春树及江水、湖水的翠绿为主色,又以梨花、红裙、彩绫、酒旗加以点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间,将杭州的春光装点得美丽无比,洋溢着浓郁的春意。诗在写法上,由城外之东南,写到城内,然后又写到西湖,远近结合,错落有致,而又层次分明,次序井然。同时,又将写景同咏古,摄自然之景与记风物人情结合起来,使景物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诗味,透露出诗人抑止不住的赞美之情。

  《杭州春望》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相关文章

  • 白居易的诗:[杭州春望]白居易唐诗鉴赏
  • [作品介绍] <杭州春望>是白居易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征的景物,熔铸在一篇之中,就象用五色彩笔,画出一幅<杭州春望图>.前六句一句一景,最后两句为一景.七处景色都靠"望"字把 ...查看


  • 描写西湖的诗句:杭州春望
  • <杭州春望>原文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杭州春望>鉴赏 此诗为长庆三年( 823)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 ...查看


  • 写景诗:杭州春望
  • <杭州春望>原文 望海楼明照曙霞, 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 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 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 草绿裙腰一道斜. <杭州春望>鉴赏 前两联主要是写自然景色,下一联则把重 ...查看


  • 山水诗:杭州春望
  • <杭州春望>原文 望海楼明照曙霞, 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 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 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 草绿裙腰一道斜. <杭州春望>鉴赏 前两联主要是写自然景色,下一联则把重 ...查看


  • 杭州春望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1)诗人在诗歌中描绘出一幅怎样的图画? ____ ...查看


  • 唐诗中有趣的想象之最
  • 杭州人身边的中小学课外辅导专家 唐诗中有趣的想象之最 最难登的路: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李白<北风行> 最快的轻舟: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 ...查看


  • 唐诗宋词--白居易
  •  杏园中枣树 白居易 人言百果中, 唯枣凡且鄙. 皮皴似龟手, 叶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 生花此园里? 岂宜遇攀玩, 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 杂英红旖旎: 枣亦在其间, 如嫫对西子. 东风不择木, 吹煦长未已. 眼看欲合抱, 得尽生 ...查看


  • 吟咏花木诗句
  • 吟咏花木的诗句(一) 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唐]刘长卿 桂花寥寥闲自落,流水无心西复东. 送高三之桂林[唐]王昌龄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法性寺六祖戒坛[唐]李群玉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檀口[唐]赵鸾鸾 衔杯微动樱桃颗 ...查看


  • 中考默写题训练
  • 一.课标要求必背34首古诗词常考名句默写 (一)曹操<观沧海> 1.东临碣石, 2. 3.(2015·汕尾 4.(2015·泉州)日月之行,里. 5.诗中描写诗人的奇特想象,反映作者博大襟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二)王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