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诗句:[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欧阳修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注释

  作者:佚名

  ⑴上已:农历三月三日。

  ⑵朱轮:漆着红色的轮子。钿车:嵌上金丝花纹作为装饰的车子。这句是说装着朱轮的钿车在绿柳之下驶过。

  ⑶相将:相随。

  鉴赏

  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上巳”,节日名,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历来有到水滨踏青的习俗。《梦梁录》卷二载:“三月三日上已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东京梦华录》也记载:“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这就可以看出是郊外人们游春的盛况。西湖景色迷人,是游人的最佳去处。其盛况如何,作者一开始点明节令后,就说:“满目繁华。”用一句话来概括当时红男绿女、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的情景。接下去便作具体描述:“争道谁家”是说在人群里,不知是谁东推西挤抢道前走,这就把那种闹哄哄的人群拥挤的场面活绘出来了。不仅行人众多,而且车辆也川流不息:“绿柳朱轮走钿车”,“朱轮”是用红漆涂过的车轮;“钿车”是用金属、宝石锒嵌作装饰的轿车。这是说,在绿柳那边,还有红色轮子、光彩闪耀的轿车来来往往呢!这两句回应了“满目繁华”句,是“满目繁华”句的具体描写。这里作者没有直接写西湖风光,而是写游人争先恐后涌到西湖边来,从这个侧面来表现西湖景色对人们的吸引力。

  上片是写人们在清明上已来湖边游春的情景,下片则是写他们日暮兴尽而归的路上景象。人们经过一天的游春活动,到日暮时,相随而去。他们有些在节日野宴中喝得醉醺醺的,“醒醉喧哗”句,颇有份量。它把那些不管是醉的、醒的、歌唱着的,嬉笑着的,高谈阔论的,各种欢乐的声音,各种欢乐的姿态,都包括在里面。总之,一片喧哗声伴着人流而去。这里作者没有写游宴如何欢乐热闹,但这两句实际上已展现出了上文所提到的“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的热闹情景。结句,再从远距离来写归途中的人流:“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人们沿着弯转高低的路走向城头,一眼望去都是花。这里的“花”是泛指,一方面是指深春路边的野花正开,一路不断,花伴人行;另一方面是人流中如花一般的姑娘们,她们头上带着花;人们衣着的艳丽和朱轮钿车的秀色等,意思是花花绿绿直到城头之意。所以句中用个“总”字。

  此词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着“繁华”、“喧哗”的节日气氛,把读者也卷入这气氛之中,领受节日的欢乐。读完这首词,再回头看看第一句:“清明上已西湖好。”就不难看出,作者是借节日的繁华来赞美西湖好的。词中每一句都有丰富的内涵,全词构成一幅生动壮美的游春图。

  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1]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注释

  作者:佚名

  ⑴上已:农历三月三日。

  ⑵朱轮:漆着红色的轮子。钿车:嵌上金丝花纹作为装饰的车子。这句是说装着朱轮的钿车在绿柳之下驶过。

  ⑶相将:相随。

  鉴赏

  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上巳”,节日名,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历来有到水滨踏青的习俗。《梦梁录》卷二载:“三月三日上已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东京梦华录》也记载:“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这就可以看出是郊外人们游春的盛况。西湖景色迷人,是游人的最佳去处。其盛况如何,作者一开始点明节令后,就说:“满目繁华。”用一句话来概括当时红男绿女、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的情景。接下去便作具体描述:“争道谁家”是说在人群里,不知是谁东推西挤抢道前走,这就把那种闹哄哄的人群拥挤的场面活绘出来了。不仅行人众多,而且车辆也川流不息:“绿柳朱轮走钿车”,“朱轮”是用红漆涂过的车轮;“钿车”是用金属、宝石锒嵌作装饰的轿车。这是说,在绿柳那边,还有红色轮子、光彩闪耀的轿车来来往往呢!这两句回应了“满目繁华”句,是“满目繁华”句的具体描写。这里作者没有直接写西湖风光,而是写游人争先恐后涌到西湖边来,从这个侧面来表现西湖景色对人们的吸引力。

  上片是写人们在清明上已来湖边游春的情景,下片则是写他们日暮兴尽而归的路上景象。人们经过一天的游春活动,到日暮时,相随而去。他们有些在节日野宴中喝得醉醺醺的,“醒醉喧哗”句,颇有份量。它把那些不管是醉的、醒的、歌唱着的,嬉笑着的,高谈阔论的,各种欢乐的声音,各种欢乐的姿态,都包括在里面。总之,一片喧哗声伴着人流而去。这里作者没有写游宴如何欢乐热闹,但这两句实际上已展现出了上文所提到的“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的热闹情景。结句,再从远距离来写归途中的人流:“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人们沿着弯转高低的路走向城头,一眼望去都是花。这里的“花”是泛指,一方面是指深春路边的野花正开,一路不断,花伴人行;另一方面是人流中如花一般的姑娘们,她们头上带着花;人们衣着的艳丽和朱轮钿车的秀色等,意思是花花绿绿直到城头之意。所以句中用个“总”字。

  此词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着“繁华”、“喧哗”的节日气氛,把读者也卷入这气氛之中,领受节日的欢乐。读完这首词,再回头看看第一句:“清明上已西湖好。”就不难看出,作者是借节日的繁华来赞美西湖好的。词中每一句都有丰富的内涵,全词构成一幅生动壮美的游春图。

  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1]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相关文章

  • 清明节的诗句: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注释] 上巳:节日名.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上巳",于此日临水祓除不祥 ...查看


  • 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
  •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 韩偓<夜深 >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 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五更风雨断遥岑. ...查看


  • 描写西湖的诗句: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鉴赏 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 ...查看


  • 关于清明节的诗句:满江红·暮春
  • 满江红·暮春 [南宋]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流水暗随红粉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 ...查看


  • 描写西湖的诗句:昨梦西湖,老扁舟身世
  • 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御罗屏底翻歌扇,忆 ...查看


  • 清明节的诗句:满江红·暮春
  • 满江红·暮春 [南宋]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流水暗随红粉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 ...查看


  • 饮酒相关的古诗句
  •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红酥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查看


  •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注释译文赏析版
  •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注释译文赏析版 编辑/制表:山间溪流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注释译文赏析 寒食野望吟(白居易)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白居易) 清明夜(白居易) 风筝(曹雪芹) 清明(陈 ...查看


  • 清明词选: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
  • 青门引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蝶恋花 赵令畤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