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手抄报:重阳节的由来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来历可追溯到战国时代,“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魏晋时期便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到了清代,这种风俗依旧盛行。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大致有三种说法。

  1、据《续齐谐记》记述:汉代桓景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一天,费大师对徒弟讲,九月九日那天应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听从师言幸免于难,而未及撤离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灾难,相沿成习。

  2、源于汉代的道学。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九日是两个“极阳”相遇,所以称作“重阳”。阳又表示钢,重阳是“二钢相逢”而相克,所以被视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为了“解厄”,重阳习俗由此而来。

  3、源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的齐景公。九月初九的这天他带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气爽,心旷神怡,于是认定是个吉日。以后,每年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后人仿之,形成习俗。

  但这3种说法究竟哪种正确,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们尚无定论。

  重阳节的神话传说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在民间的传说,是这样的: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决心为民除掉瘟魔。桓景找到了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宝剑。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来历可追溯到战国时代,“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魏晋时期便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到了清代,这种风俗依旧盛行。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大致有三种说法。

  1、据《续齐谐记》记述:汉代桓景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一天,费大师对徒弟讲,九月九日那天应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听从师言幸免于难,而未及撤离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灾难,相沿成习。

  2、源于汉代的道学。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九日是两个“极阳”相遇,所以称作“重阳”。阳又表示钢,重阳是“二钢相逢”而相克,所以被视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为了“解厄”,重阳习俗由此而来。

  3、源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的齐景公。九月初九的这天他带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气爽,心旷神怡,于是认定是个吉日。以后,每年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后人仿之,形成习俗。

  但这3种说法究竟哪种正确,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们尚无定论。

  重阳节的神话传说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在民间的传说,是这样的: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决心为民除掉瘟魔。桓景找到了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宝剑。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相关文章

  • 重阳节手抄报:重阳糕的由来
  •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敬老节,民间要蒸重阳糕孝敬老人.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不过蒸糕要小一点,糕要薄一点.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人人爱吃 ...查看


  • 重阳节手抄报:重阳登高的由来
  •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又名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我国古代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月日并阳,两阳相重,两九相叠,故名"重阳",又名"重九".汉末曹丕在<九月与钟繇书> ...查看


  • 重阳节手抄报:重阳菊花酒的由来
  • 重阳佳节,我国人民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溥杰先生曾为菊花白酒赋诗:"媲莲花白,蹬邻竹叶青.菊英夸寿世,药估庆延龄.醇肇新风味,方传旧禁廷.长征携作伴,跃进莫 ...查看


  • 走进中国传统节日
  • <走进中国传统节日>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 西安市新城区东方小学 赵敏 一.设计背景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查看


  • 感恩祖国传承文化端午情
  • 感恩祖国 传承文化 端午情 三(1)班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传承中华文化.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 ...查看


  • 重阳节手抄报:重阳节资料集锦
  •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是农历九月九日.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现在我国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 重阳由 ...查看


  • 重阳节手抄报:九九重阳节佳作
  • 九日言怀 唐·令狐楚 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近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 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不能高处望,恐断老人肠.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 ...查看


  • 端午节主题班会 1
  • <端午节>主题班会 五年级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等,体验端午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 ...查看


  • 重阳节手抄报:重阳节诗词
  • 1.重阳席上赋白菊 作者: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2.重阳日陪韦卿宴 作者:朱湾 何必龙山好,南亭赏不暌. 清规陈侯事,雅兴谢公题. 入座青峰近,当轩远树齐. 仙家自有月,莫叹夕阳西. 3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