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试卷2011年1月

天津市五区县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卷(开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第Ⅱ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第5页的答题表中)

1.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的四周镶嵌着十块汉白玉浮雕,其中一幅所反映的事件与林则徐有关的是

A B C D

2.

1840年以来的侵略战争曾经攻占和炮轰北京城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 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4.李鸿章自己曾经这样自嘲:“我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这是李鸿章对哪一事件所发出的感慨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签订《马关条约》 C.签订《辛丑条约》 D.开展洋务运动

5.“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是光绪帝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一位爱国将领写的挽联,这位将领是

A.曾国藩 B.邓世昌 C.左宗棠 D.关天培

6.《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一项规定是 A.赔款4.5亿两白银 B.拆毁大沽炮台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7.吴玉章作诗:“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一诗句颂扬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出卖过维新派,又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这人是 A.袁世凯 B.荣禄 C.蒋介石 D.陈独秀

9.“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开门。”这首打油诗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一二·九运动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 10.右图为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参观某革命纪念馆时的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个纪念馆应该是

A.五四运动纪念馆 B.淮海战役纪念馆 C.渡江战役纪念馆 D.南昌起义纪念馆

11.天津某中学举行“重走长征路”的情境演讲竞赛。小明同学准备在活动中再现下列历史场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A.四渡赤水河 B.飞夺泸定桥

C.会师井冈 D.巧渡金沙江 12.在看完电影《西安事变》后,你马上会联想到的人物是

A.张学良、杨虎城 B.张学良、叶挺 C.叶挺、贺龙 D. 陈独秀、蒋介石 13.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某次战役的主要战绩表,这次战役应该是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卢沟桥战役 14.下列历史事件或活动与周恩来有关的是

①参加中共“一大” ②重庆谈判 ③在黄埔军校任教

④红军长征 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15.毛泽东曾赞扬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6.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建立起了太平天国政权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的“总统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7.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基本上一直是中共领导中枢的是 A.江西瑞金 B.江苏南京 C.陕北延安 D. 重庆

18.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地位的排列顺序是“士、农、工、商”,状元最受人们尊敬和羡慕,而工商业却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但在清末却出了一位“舍本逐末”的状元,此人是

A.张謇 B .荣宗敬 C. 荣德生 D. 孙中山

19.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大人”“老爷”等前清朝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职员相互之间一律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体现了 A.自由的思想 B.平等的思想 C.博爱的思想 D. 互助的思想

20.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叙述存在明显知识性错误的一项是 A.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B.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东郊民巷搬出 C.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他悲愤万分

天津市五区县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开卷)

第Ⅱ卷 (非选择题部分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21题8分,22题16分,23题14分,24题10分,25题12分,共60分)

21.观察人物图片:(8分)

请回答:

(1)图片中的四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谁?(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谈谈他们对中国近代化所做的贡献。(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中央设立铁路矿物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的发展,……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四:从1919年起,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有哪些主要的代表人物?(3分)

(2)材料二是中国发生的哪个事件中颁布的法令?这个法令的颁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作用?(3分)

(3)材料三是谁创建的哪一组织的纲领?这一纲领后来被阐发为什么思想?(3分)

(4)材料四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有何重要意义?(3分)

(5)前三大事件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哪里?(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松花江上》

材料二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

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大刀进行曲》

材料三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哪一事变?东北人民是何时“回到可爱的家乡,欢聚一堂”的?(4分)

(2)材料二歌曲的创作与哪一事变有关?导致“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与哪一重大事件有直接关系?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5分)

(3)请举出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例。(2分)

(4)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通过重温以上经典歌曲,谈谈你的感受。(3分)

24.(10分)毛泽东就长征的题材创作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而《七律·长征》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阅读此诗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首诗创作的背景。 (4分)

(2)“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4分)

(3)从长征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4分)

25.(12分)你所在的学校要举行党史知识竞赛,主持人提出了几个问题,请你回答: (1)在党史上,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

(2)1921——1945年,中国共产党分别召开了哪三次重要的会议?(3分)这三次会议 的意义分别是什么?(6分)

天津市五区县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21题8分,22题16分,23题14分,24题10分,25题12分,共60分) 21.

(1)A康有为B孙中山C陈独秀D李大钊(4分)

(2)A领导戊戌变法;B领导辛亥革命;C和D领导了新文化运动(4分) 22.

(1)洋务派;(1分)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答对其中两个给2分)

(2)戊戌变法中颁布的法令,(1分)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2分)

(3)是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2分)后来阐发为:三民主义。(1分) (4)新文化运动,(1分)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2分)

(5)洋务运动最后破产,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2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失败了,主要是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2分) 23.

(1)九一八事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4分)

(2)七七事变;(2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分)推动了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一致抗日起了重大历史作用,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点。全国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分)

(3)血战卢沟桥、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2分)

(4)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十分珍惜。(3分) 24.

(1)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

行战略转移。(2分)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2分)

(2)①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2分)

②征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爬雪山,过草地等。(2分)

(3)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乐观向上,团

结互助的精神等。(4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25.

(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或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3分)

(2)中共一大:(1分)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分)

遵义会议:(1分)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转折点。(2分)

中共七大的召开:(1分)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革命的光明前途准备

了条件。(2分)

天津市五区县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卷(开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第Ⅱ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第5页的答题表中)

1.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的四周镶嵌着十块汉白玉浮雕,其中一幅所反映的事件与林则徐有关的是

A B C D

2.

1840年以来的侵略战争曾经攻占和炮轰北京城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 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4.李鸿章自己曾经这样自嘲:“我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这是李鸿章对哪一事件所发出的感慨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签订《马关条约》 C.签订《辛丑条约》 D.开展洋务运动

5.“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是光绪帝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一位爱国将领写的挽联,这位将领是

A.曾国藩 B.邓世昌 C.左宗棠 D.关天培

6.《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一项规定是 A.赔款4.5亿两白银 B.拆毁大沽炮台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7.吴玉章作诗:“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一诗句颂扬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出卖过维新派,又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这人是 A.袁世凯 B.荣禄 C.蒋介石 D.陈独秀

9.“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开门。”这首打油诗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一二·九运动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 10.右图为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参观某革命纪念馆时的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个纪念馆应该是

A.五四运动纪念馆 B.淮海战役纪念馆 C.渡江战役纪念馆 D.南昌起义纪念馆

11.天津某中学举行“重走长征路”的情境演讲竞赛。小明同学准备在活动中再现下列历史场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A.四渡赤水河 B.飞夺泸定桥

C.会师井冈 D.巧渡金沙江 12.在看完电影《西安事变》后,你马上会联想到的人物是

A.张学良、杨虎城 B.张学良、叶挺 C.叶挺、贺龙 D. 陈独秀、蒋介石 13.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某次战役的主要战绩表,这次战役应该是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卢沟桥战役 14.下列历史事件或活动与周恩来有关的是

①参加中共“一大” ②重庆谈判 ③在黄埔军校任教

④红军长征 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15.毛泽东曾赞扬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6.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建立起了太平天国政权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的“总统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7.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基本上一直是中共领导中枢的是 A.江西瑞金 B.江苏南京 C.陕北延安 D. 重庆

18.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地位的排列顺序是“士、农、工、商”,状元最受人们尊敬和羡慕,而工商业却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但在清末却出了一位“舍本逐末”的状元,此人是

A.张謇 B .荣宗敬 C. 荣德生 D. 孙中山

19.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大人”“老爷”等前清朝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职员相互之间一律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体现了 A.自由的思想 B.平等的思想 C.博爱的思想 D. 互助的思想

20.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叙述存在明显知识性错误的一项是 A.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B.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东郊民巷搬出 C.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他悲愤万分

天津市五区县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开卷)

第Ⅱ卷 (非选择题部分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21题8分,22题16分,23题14分,24题10分,25题12分,共60分)

21.观察人物图片:(8分)

请回答:

(1)图片中的四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谁?(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谈谈他们对中国近代化所做的贡献。(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中央设立铁路矿物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的发展,……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四:从1919年起,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有哪些主要的代表人物?(3分)

(2)材料二是中国发生的哪个事件中颁布的法令?这个法令的颁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作用?(3分)

(3)材料三是谁创建的哪一组织的纲领?这一纲领后来被阐发为什么思想?(3分)

(4)材料四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有何重要意义?(3分)

(5)前三大事件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哪里?(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松花江上》

材料二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

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大刀进行曲》

材料三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哪一事变?东北人民是何时“回到可爱的家乡,欢聚一堂”的?(4分)

(2)材料二歌曲的创作与哪一事变有关?导致“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与哪一重大事件有直接关系?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5分)

(3)请举出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例。(2分)

(4)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通过重温以上经典歌曲,谈谈你的感受。(3分)

24.(10分)毛泽东就长征的题材创作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而《七律·长征》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阅读此诗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首诗创作的背景。 (4分)

(2)“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4分)

(3)从长征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4分)

25.(12分)你所在的学校要举行党史知识竞赛,主持人提出了几个问题,请你回答: (1)在党史上,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

(2)1921——1945年,中国共产党分别召开了哪三次重要的会议?(3分)这三次会议 的意义分别是什么?(6分)

天津市五区县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21题8分,22题16分,23题14分,24题10分,25题12分,共60分) 21.

(1)A康有为B孙中山C陈独秀D李大钊(4分)

(2)A领导戊戌变法;B领导辛亥革命;C和D领导了新文化运动(4分) 22.

(1)洋务派;(1分)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答对其中两个给2分)

(2)戊戌变法中颁布的法令,(1分)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2分)

(3)是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2分)后来阐发为:三民主义。(1分) (4)新文化运动,(1分)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2分)

(5)洋务运动最后破产,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2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失败了,主要是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2分) 23.

(1)九一八事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4分)

(2)七七事变;(2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分)推动了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一致抗日起了重大历史作用,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点。全国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分)

(3)血战卢沟桥、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2分)

(4)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十分珍惜。(3分) 24.

(1)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

行战略转移。(2分)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2分)

(2)①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2分)

②征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爬雪山,过草地等。(2分)

(3)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乐观向上,团

结互助的精神等。(4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25.

(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或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3分)

(2)中共一大:(1分)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分)

遵义会议:(1分)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转折点。(2分)

中共七大的召开:(1分)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革命的光明前途准备

了条件。(2分)


相关文章

  • 市翠屏区教育局
  • 宜宾市翠屏区教育局 关于中学2010─2011学年下期期末教学质量目标检测的通知 各中学: 我区将于2011年6月中.下旬和7月上旬分阶段进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6月17日和6月27--30日将对全区中学七.八年级进行部分学科结业检测和学期教 ...查看


  • 广州各区期末试卷(初中)
  • 初一试题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语文) http://bbs.eduu.com/thread-1780967-1-1.html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2(语文)http://bbs.eduu.com/thread-17 ...查看


  • lxy-历史试卷分析
  • 2010--2011学年 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综述 本试题是七年级历史上册前两单元出的,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是60分钟.试卷一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第二部分是填空题,共 ...查看


  • 2016南京中考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重磅!2016年南京中考各科考试说明!!!(附名师解析) 语文:扎实推进,稳步向前 南京市学科带头人.伯乐中学王芳 秉承素质教育精神,贯彻课程标准理念.近年来,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南京市语文学科中考试卷高度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 ...查看


  • 三轮复习+考前计划 如何规划好高三这一年?3
  • 三轮复习+考前计划 如何规划好高三这一年?_高考指南_新课程教育在线分享到... 复制网址邮件QQ空间新浪微博MSN腾讯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网易微博搜狐微博谷歌Buzz百度空间淘江湖百度搜藏豆瓣查看更多(101)这是什么工具?JiaThis 分 ...查看


  • 2011年下期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 2011年下期白芒营中学 九年级历史0907.0908班教学工作计划 黄 渊 祥 一.指导思想 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 ...查看


  •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检测试卷分析
  •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检测试卷试卷分析 咀头学校 马彦丽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检测考试及阅卷圆满结束了,为了能及时总结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能更好的搞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对学生的历史试题试卷,认真进行了详细的试卷分析. 具体情 ...查看


  • 八年级期末试卷2
  • 2010-2011学年上期期末试卷 八 年 级 历 史 总分80分 时间90分钟 2011年元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 ...查看


  • 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分析
  • 和谐区七年级2011-----2012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试题分析: 1.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的选择题,知识覆盖面较广,基本上能涵盖本册书的所有内容.本次考试选择题的考点,主要是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25个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