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总关情
——走访光辉村低保户黄学枝有感
“可怜那神气十足的风滚草,被骤起的大风刮得无影无踪;红柳却竹机盎然地挺立着,因为它有一条很深很深的根。”群众就是那条很深很深的根,就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党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要领。作为一名基层的年轻党员,我们该怎样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把群众点点滴滴放心上”。
三米见宽的山间道路弯弯曲曲,陡峭的悬崖让人胆寒。登上山顶俯瞰,则“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慨于心,极目远眺,崇山峻岭间,袅袅炊烟在茶丛中升起。这就是高县海拔第一峰——“一把伞”。
记得在去年“干部走基层,真情五为民”活动中,我负责羊田乡光辉村。12月16日下午,我和同事来到这个“高县海拔最高的居民组”——羊田乡光辉村包包上组,走进了低保户黄学枝家中。
黄学枝,男,今年60岁,自幼患侏儒症,身高不足1.2米。家庭人口有三,妻子58岁,身患偏瘫,丧失劳动力,儿子22岁,在外打工,无学历无技术,收入也不高。“残疾和疾病”是致穷的主要原因。
“老黄,你好!我们是乡上的工作人员,今天来看看你的生活情况······”,寒暄几句后,老黄领着我们走进了他家,靠近堂屋的卧室有点昏暗,妻子躺在床上静养,不大的厨房收拾的还算干净,时至下午,圈舍的两头猪儿嗷嗷直叫等待进食。老黄认真的与我们交流着,他感觉自己最大的困难有三个:一是妻子患病医疗费用太高了,二是劳动力缺乏产业发展滞后,无固定经济收入,三是自己家距离乡上远,办事情不方便。在交谈中,时刻有感于老黄身上那种“身残志坚”
的高贵品质。
“我的困难很多,但是我能够挺过去,不给政府添麻烦······感谢你们今天来我家看我,感谢关心······。”在黄学枝家的两个小时时间里,听得最多的,感慨最深的就是他那句句发自肺腑的“感谢”。
临走时,我不经意间发现他堂屋的电线插座老化了,顺便提醒了他。没有想到就一句“黄叔叔,您的插座很危险了,该换换了”却让老黄欲罢不能,我们都走出了好远,老黄还在不停地挥着手,表达着他那道不尽的感谢之情。
这一幕,我们震撼了!
回乡后,针对老黄的实际困难,我们迅速联系了乡卫生院和乡残联,乡卫生院表示会尽可能地帮助黄学枝妻子减轻疾病的困扰,残联负责人也表示会尽力帮他争取资金,帮扶他发展一些产业,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当我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的时候,他不停念叨的还是“感谢”,那饱经沧桑的脸上顿时流露出对生活的无限希望。
12月18日,我再次来到老黄家,给了他一张“为民连心卡”,考虑到他会“遗失”,我还特意把我的姓名和手机号码写在了他家堂屋墙壁上,并告诉他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办理、有什么问题需要反映、有什么烦心事需要倾诉的时候,可随时随地拨通电话给我,他不停滴点着头。
12月19日早上六点,我的电话响起来了。“喂,是小陈吗?乡上残联说叫我今天到乡上领点慰问品,我今天走不开······”电话那头的老黄明显有点为难和着急。中午的时候,我就抽空把慰问品给他送上去了。从我手中接过慰问品,他激动地说:“感谢你啊,小陈同志,你为我节省了一天的时间啊,谢谢,谢谢······”。是啊,对于一个身高不足1.2米的老黄而言,要翻山越岭去到离家10公里的乡上,个中艰辛不言而喻。小小一张连心卡,竟然解决了老黄生活中“三分之一的困难”。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在与老黄的这几次接
触中,我感觉到,有时候,感动真不需要太多理由,一次家常闲聊,一句关切问候,就可以了。此时,我对“干部要时刻出现在群众需要的地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基层的年轻干部,在“走基层”活动中,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一是要擦亮眼睛,多看,经常到群众的家中和生产的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现状,自觉把在走访中看到的与自身工作融会贯通;二是要竖起耳朵,多听,要真正地走到群众中去听意见、听民生,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想,真正了解基层实际;三是要敞开心扉,多用心,着眼群众所急所盼,用心谋划,进一步落实好党的民生政策。
12月25日下午,天气阴沉,我和同事再次来到老黄家中,堂屋里的插座已经更换了,她的妻子躺坐在堂屋口,呼吸着山间新鲜的空气,经过乡医生的治疗,气色明显好了很多,老黄则站在一旁,两眼凝望着前方,憧憬着那美好的未来。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民有所盼,我有所应,尽全力做好群众关切的每一件小事,这,就是真正的“真情为民”。
点点滴滴总关情
——走访光辉村低保户黄学枝有感
“可怜那神气十足的风滚草,被骤起的大风刮得无影无踪;红柳却竹机盎然地挺立着,因为它有一条很深很深的根。”群众就是那条很深很深的根,就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党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要领。作为一名基层的年轻党员,我们该怎样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把群众点点滴滴放心上”。
三米见宽的山间道路弯弯曲曲,陡峭的悬崖让人胆寒。登上山顶俯瞰,则“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慨于心,极目远眺,崇山峻岭间,袅袅炊烟在茶丛中升起。这就是高县海拔第一峰——“一把伞”。
记得在去年“干部走基层,真情五为民”活动中,我负责羊田乡光辉村。12月16日下午,我和同事来到这个“高县海拔最高的居民组”——羊田乡光辉村包包上组,走进了低保户黄学枝家中。
黄学枝,男,今年60岁,自幼患侏儒症,身高不足1.2米。家庭人口有三,妻子58岁,身患偏瘫,丧失劳动力,儿子22岁,在外打工,无学历无技术,收入也不高。“残疾和疾病”是致穷的主要原因。
“老黄,你好!我们是乡上的工作人员,今天来看看你的生活情况······”,寒暄几句后,老黄领着我们走进了他家,靠近堂屋的卧室有点昏暗,妻子躺在床上静养,不大的厨房收拾的还算干净,时至下午,圈舍的两头猪儿嗷嗷直叫等待进食。老黄认真的与我们交流着,他感觉自己最大的困难有三个:一是妻子患病医疗费用太高了,二是劳动力缺乏产业发展滞后,无固定经济收入,三是自己家距离乡上远,办事情不方便。在交谈中,时刻有感于老黄身上那种“身残志坚”
的高贵品质。
“我的困难很多,但是我能够挺过去,不给政府添麻烦······感谢你们今天来我家看我,感谢关心······。”在黄学枝家的两个小时时间里,听得最多的,感慨最深的就是他那句句发自肺腑的“感谢”。
临走时,我不经意间发现他堂屋的电线插座老化了,顺便提醒了他。没有想到就一句“黄叔叔,您的插座很危险了,该换换了”却让老黄欲罢不能,我们都走出了好远,老黄还在不停地挥着手,表达着他那道不尽的感谢之情。
这一幕,我们震撼了!
回乡后,针对老黄的实际困难,我们迅速联系了乡卫生院和乡残联,乡卫生院表示会尽可能地帮助黄学枝妻子减轻疾病的困扰,残联负责人也表示会尽力帮他争取资金,帮扶他发展一些产业,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当我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的时候,他不停念叨的还是“感谢”,那饱经沧桑的脸上顿时流露出对生活的无限希望。
12月18日,我再次来到老黄家,给了他一张“为民连心卡”,考虑到他会“遗失”,我还特意把我的姓名和手机号码写在了他家堂屋墙壁上,并告诉他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办理、有什么问题需要反映、有什么烦心事需要倾诉的时候,可随时随地拨通电话给我,他不停滴点着头。
12月19日早上六点,我的电话响起来了。“喂,是小陈吗?乡上残联说叫我今天到乡上领点慰问品,我今天走不开······”电话那头的老黄明显有点为难和着急。中午的时候,我就抽空把慰问品给他送上去了。从我手中接过慰问品,他激动地说:“感谢你啊,小陈同志,你为我节省了一天的时间啊,谢谢,谢谢······”。是啊,对于一个身高不足1.2米的老黄而言,要翻山越岭去到离家10公里的乡上,个中艰辛不言而喻。小小一张连心卡,竟然解决了老黄生活中“三分之一的困难”。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在与老黄的这几次接
触中,我感觉到,有时候,感动真不需要太多理由,一次家常闲聊,一句关切问候,就可以了。此时,我对“干部要时刻出现在群众需要的地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基层的年轻干部,在“走基层”活动中,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一是要擦亮眼睛,多看,经常到群众的家中和生产的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现状,自觉把在走访中看到的与自身工作融会贯通;二是要竖起耳朵,多听,要真正地走到群众中去听意见、听民生,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想,真正了解基层实际;三是要敞开心扉,多用心,着眼群众所急所盼,用心谋划,进一步落实好党的民生政策。
12月25日下午,天气阴沉,我和同事再次来到老黄家中,堂屋里的插座已经更换了,她的妻子躺坐在堂屋口,呼吸着山间新鲜的空气,经过乡医生的治疗,气色明显好了很多,老黄则站在一旁,两眼凝望着前方,憧憬着那美好的未来。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民有所盼,我有所应,尽全力做好群众关切的每一件小事,这,就是真正的“真情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