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及练习题

第一单元负数概念

1、“16C ”和“—16C ”的意义相同吗?

答:不相同,16C 表示零上16摄氏度,—16C 表示零下16摄氏度。它们是以0C 为基准的。 所以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答:温度计、天气预报、压力表、存折、海拔高度、做生意盈亏等。

4、在直线数轴上,0右边的数是正数,左边的数是负数。

5、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6、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正数小。

7、写正数时,加“+”号或省略“+”号两种形式都可以,但是读正数时,加“+”号的一定要读出“正”字,省略“+”号的,这个“正”字也要省略不读,写负数时,一定要写出“一”号,读时也一定要读出“负”字。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概念

一、圆柱的认识

1、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答:客家围屋、比萨斜塔、圆柱形岗亭、蜡烛、灯笼、杯子、桶、烟囱、厨师帽、手电筒、笔筒、茶叶桶等。

2、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3、圆柱有2个底面,1个侧面,无数条高。

4、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完全相同)。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5、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6、什么情况下,圆柱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答: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7、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时,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边长等于圆柱的高

二、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1、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ch 或πdh 或2πrh

2、在求圆柱的表面积时有3种情况。

①当有两个底时:侧面积+2个底面的面积S 表=S侧+S底×2 或底面周长×(半径+高)

例:油桶、易拉罐等。

②当有一个底时:侧面积+一个底面的面积 S 表=S侧+S底 例:水杯、厨师帽、笔筒、水桶等。 ③没有底时相当于求圆柱的侧面积. :如烟囱、通风管、水管等。

3、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或πr 2h

4、将一个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直径和高也就是棱长

三、圆锥

1、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答:如:圆形的屋顶、铅垂、跳棋的棋子、圆锥形的帽子等。

2、圆锥有两个面,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14、如果一个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那圆锥的体积=圆柱体积×。 3

11即: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V 锥=1V 柱= Sh 333或V 锥=3 πr 2h 115、如果一个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反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 ,也就3

是圆柱的体积比圆锥多,圆锥的体积比圆柱少。

圆柱削成圆锥、正方体削成圆柱和圆锥的练习

一、填空。

1、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柱与圆锥是等底等高的,削得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 ;削去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2、把一根3厘米长的圆柱木条,削成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正好削去10立方厘米,这根木条的体积是 。

3、把一个圆柱形的钢材,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削去部分体积的4、把一个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和圆锥,正方体的棱长就等于圆柱和圆锥的二、应用题。

1、将一个体积是18立方厘米的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得的圆锥体的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把一段圆钢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切掉的部分重8千克,这段圆钢重多少千克?

3、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4、一个圆柱形水井,井深5米,底面直径2米,在周围和井底抹一层水泥,求抹水泥面的面积。

5、把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切削成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削去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圆柱体的体积占正方体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圆柱练习:

1、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20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

所用的公式是: 算式是:

2、一个圆柱体,侧面展开图是个正方形,这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3 cm,圆柱高是( )厘米。 所用的公式是: 算式是:

3、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4 cm,侧面积是50.24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高是( )厘米。 所用公式是: 算式是:

4、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是20厘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算式是:①S 侧= ②S 表=

5、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以长为固定轴把长方形旋转一周,所得一个立体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 )。算式是:

圆锥体练习

1、填空:(要算式)

(1)一个圆柱体积是27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 )立方分米。

算式

(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5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算式

(3)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圆柱体积比圆锥多( ),圆锥体积比圆柱少( ).

(4)一个圆柱体积是96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 )立方厘米,圆锥体积比圆柱体积少( )立方厘米。

算式:

(5)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它们体积之和是36立方分米,圆柱体积是( ),圆锥体积是( ),圆柱体积比圆锥体积大( )。算式:

(6)一个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比圆锥多18立方米,圆柱体积是( )。圆锥体积是( )。 算式:

2、解决问题:

(1)、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4分米,高是9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圆锥形的麦堆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是1.5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50kg ,这堆小麦重多少吨?

(3)压路机的滚筒是一个圆柱体,它的底面直径是1米,长2米。每分钟滚动10周,半小时能压过多大面积的路面?

(4)在建筑工地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状的沙堆,测得底面直径4米,高1.5米。每立方米沙大约重1.5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保留整吨)。

(5)一辆货车箱是一个长方体,它的长是4米,宽是1.5米,高是4米,装满一车沙,卸载后沙堆成一个高是2米的圆锥形,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一个圆柱形水池,水池内壁和底面都要镶嵌上瓷砖,水池底面直径6米,池深1.2米。镶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7)把一块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8)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13.0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4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第三单元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和比例的区别: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即前项、后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式相等,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比例也有基本性质,它是解比例的依据。

3例:a :b=c:d

4、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

5、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在解比例的过程中,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成解方程的方法得出解。

6、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y/x=k(一定)

7、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

(1)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且变化的方向相同(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

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

(3)两种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商)一定,即:y/x=k(一定)

8、正比例函数图像可以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

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利用正比例关系图像,不用计算,可以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9、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x ×y=k(一定)

10、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1)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2)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且变化的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反而缩小,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反而扩大。)

(3)这两种量相对应的数的乘积一定,即:x ×y=k(一定)

11、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12、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改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13、根据表形形式的不同,比例尺可以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可以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方法是:根据线段比例尺,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统一单位后再化成最简比的形式。

14、根据图上距离是把实际距离缩小或放大,比例尺可以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15、画平面图的方法:(1)确定平面图的比例尺(2)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3)作图(4)标出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16、要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只要把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放大即可。并且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后,图形变大了,但形状没变。

17、要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只要把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缩小即可。并且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后,图形变小了,但形状没变。

18、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一看,二算,三画。

19、解正比例问题的关键: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他们是否成比例,然后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方程),最后解比例。

20、解反比例问题的关键: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他们是否成比例,然后根据反比例的意

义列出比例式(方程)解答。

21、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轮齿数/后轮齿数

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不同速度的种数=前齿轮的个数×后齿轮的个数

前齿数的齿数越多,后齿轮的齿数越小,也就是 前轮齿数/后轮齿数 的比值越大,则该前后

齿轮组合在一起时变化出的速度越快。

22、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

第四章 统计

1、当我们在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准确地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不要被数据模糊的统计图误导,一定要进行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

2、在利用统计图进行统计分析时,不能仅仅关注统计图的外在表象,还应了解统计图所包含的具体的统计信息,才能避免作出错误的判断。

3、条形统计图:对数量的多少直接进行比较。

折线统计图:不但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看出数量的变化。

扇形统计图:总体与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数学广角

1、简单抽屉原理:把m 个物体任意分放进n 空抽屉里(m>n,n 是非0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

2、一抽屉原理:把多于kn 个的物体任意分放进n 个空抽屉(k 是正整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k+1)个物体,这就是抽屉原理

第一单元负数概念

1、“16C ”和“—16C ”的意义相同吗?

答:不相同,16C 表示零上16摄氏度,—16C 表示零下16摄氏度。它们是以0C 为基准的。 所以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答:温度计、天气预报、压力表、存折、海拔高度、做生意盈亏等。

4、在直线数轴上,0右边的数是正数,左边的数是负数。

5、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6、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正数小。

7、写正数时,加“+”号或省略“+”号两种形式都可以,但是读正数时,加“+”号的一定要读出“正”字,省略“+”号的,这个“正”字也要省略不读,写负数时,一定要写出“一”号,读时也一定要读出“负”字。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概念

一、圆柱的认识

1、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答:客家围屋、比萨斜塔、圆柱形岗亭、蜡烛、灯笼、杯子、桶、烟囱、厨师帽、手电筒、笔筒、茶叶桶等。

2、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3、圆柱有2个底面,1个侧面,无数条高。

4、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完全相同)。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5、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6、什么情况下,圆柱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答: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7、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时,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边长等于圆柱的高

二、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1、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ch 或πdh 或2πrh

2、在求圆柱的表面积时有3种情况。

①当有两个底时:侧面积+2个底面的面积S 表=S侧+S底×2 或底面周长×(半径+高)

例:油桶、易拉罐等。

②当有一个底时:侧面积+一个底面的面积 S 表=S侧+S底 例:水杯、厨师帽、笔筒、水桶等。 ③没有底时相当于求圆柱的侧面积. :如烟囱、通风管、水管等。

3、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或πr 2h

4、将一个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直径和高也就是棱长

三、圆锥

1、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答:如:圆形的屋顶、铅垂、跳棋的棋子、圆锥形的帽子等。

2、圆锥有两个面,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14、如果一个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那圆锥的体积=圆柱体积×。 3

11即: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V 锥=1V 柱= Sh 333或V 锥=3 πr 2h 115、如果一个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反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 ,也就3

是圆柱的体积比圆锥多,圆锥的体积比圆柱少。

圆柱削成圆锥、正方体削成圆柱和圆锥的练习

一、填空。

1、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柱与圆锥是等底等高的,削得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 ;削去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2、把一根3厘米长的圆柱木条,削成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正好削去10立方厘米,这根木条的体积是 。

3、把一个圆柱形的钢材,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削去部分体积的4、把一个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和圆锥,正方体的棱长就等于圆柱和圆锥的二、应用题。

1、将一个体积是18立方厘米的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得的圆锥体的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把一段圆钢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切掉的部分重8千克,这段圆钢重多少千克?

3、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4、一个圆柱形水井,井深5米,底面直径2米,在周围和井底抹一层水泥,求抹水泥面的面积。

5、把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切削成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削去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圆柱体的体积占正方体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圆柱练习:

1、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20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

所用的公式是: 算式是:

2、一个圆柱体,侧面展开图是个正方形,这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3 cm,圆柱高是( )厘米。 所用的公式是: 算式是:

3、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4 cm,侧面积是50.24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高是( )厘米。 所用公式是: 算式是:

4、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是20厘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算式是:①S 侧= ②S 表=

5、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以长为固定轴把长方形旋转一周,所得一个立体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 )。算式是:

圆锥体练习

1、填空:(要算式)

(1)一个圆柱体积是27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 )立方分米。

算式

(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5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算式

(3)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圆柱体积比圆锥多( ),圆锥体积比圆柱少( ).

(4)一个圆柱体积是96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 )立方厘米,圆锥体积比圆柱体积少( )立方厘米。

算式:

(5)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它们体积之和是36立方分米,圆柱体积是( ),圆锥体积是( ),圆柱体积比圆锥体积大( )。算式:

(6)一个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比圆锥多18立方米,圆柱体积是( )。圆锥体积是( )。 算式:

2、解决问题:

(1)、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4分米,高是9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圆锥形的麦堆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是1.5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50kg ,这堆小麦重多少吨?

(3)压路机的滚筒是一个圆柱体,它的底面直径是1米,长2米。每分钟滚动10周,半小时能压过多大面积的路面?

(4)在建筑工地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状的沙堆,测得底面直径4米,高1.5米。每立方米沙大约重1.5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保留整吨)。

(5)一辆货车箱是一个长方体,它的长是4米,宽是1.5米,高是4米,装满一车沙,卸载后沙堆成一个高是2米的圆锥形,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一个圆柱形水池,水池内壁和底面都要镶嵌上瓷砖,水池底面直径6米,池深1.2米。镶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7)把一块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8)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13.0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4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第三单元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和比例的区别: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即前项、后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式相等,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比例也有基本性质,它是解比例的依据。

3例:a :b=c:d

4、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

5、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在解比例的过程中,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成解方程的方法得出解。

6、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y/x=k(一定)

7、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

(1)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且变化的方向相同(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

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

(3)两种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商)一定,即:y/x=k(一定)

8、正比例函数图像可以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

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利用正比例关系图像,不用计算,可以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9、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x ×y=k(一定)

10、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1)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2)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且变化的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反而缩小,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反而扩大。)

(3)这两种量相对应的数的乘积一定,即:x ×y=k(一定)

11、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12、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改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13、根据表形形式的不同,比例尺可以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可以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方法是:根据线段比例尺,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统一单位后再化成最简比的形式。

14、根据图上距离是把实际距离缩小或放大,比例尺可以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15、画平面图的方法:(1)确定平面图的比例尺(2)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3)作图(4)标出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16、要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只要把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放大即可。并且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后,图形变大了,但形状没变。

17、要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只要把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缩小即可。并且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后,图形变小了,但形状没变。

18、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一看,二算,三画。

19、解正比例问题的关键: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他们是否成比例,然后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方程),最后解比例。

20、解反比例问题的关键: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他们是否成比例,然后根据反比例的意

义列出比例式(方程)解答。

21、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轮齿数/后轮齿数

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不同速度的种数=前齿轮的个数×后齿轮的个数

前齿数的齿数越多,后齿轮的齿数越小,也就是 前轮齿数/后轮齿数 的比值越大,则该前后

齿轮组合在一起时变化出的速度越快。

22、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

第四章 统计

1、当我们在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准确地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不要被数据模糊的统计图误导,一定要进行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

2、在利用统计图进行统计分析时,不能仅仅关注统计图的外在表象,还应了解统计图所包含的具体的统计信息,才能避免作出错误的判断。

3、条形统计图:对数量的多少直接进行比较。

折线统计图:不但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看出数量的变化。

扇形统计图:总体与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数学广角

1、简单抽屉原理:把m 个物体任意分放进n 空抽屉里(m>n,n 是非0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

2、一抽屉原理:把多于kn 个的物体任意分放进n 个空抽屉(k 是正整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k+1)个物体,这就是抽屉原理


相关文章

  •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视频(特级教师辅导)
  •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变换>特级教师辅导教学视频发布日期:2013-02-13 18:53:39浏览次数:31文章好评: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特级教师辅导教学视频-[阅读全文] 小学五 ...查看


  •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
  •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提供的小学一至六年级备课资料,包括教案.课件.复习题.试题等,内容丰富,可供老师们备课参考. 小学数学一上备课室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上教案全- 08-11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上教 ...查看


  • 2015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单元分析
  •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需要用两步计 ...查看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课件:补充习题
  • 春季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认识图形(二)<补充习题1-动画>flash 本站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普通下 ...查看


  •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不等式的
  •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不等式的概念及性质>第121 至126页 授课对象:初一(9)班 执教者:游小蓉 工作单位:广州市天河中学 授课时间:2010年5月12日9:55至10:35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唤醒 ...查看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通分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通分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下面我就来讲一讲我是怎样上<通分>这一堂课的.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浙江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内容,P99 ...查看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计划
  •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在前面经历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根据给出的从一 ...查看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一.学科:小学数学 二.课题名称:平 移 和 旋 转 三.执教教师:绥阳林业局第一小学 李艳 四.课型:空间与图形 五.年级:二年级下册第30-31页及相关练习. 六.教材版本:人教版&l ...查看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说明书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李 书 一.全册教材内容分析及改进意见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具体可分解如下: 在" 数与代数" 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