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媒体评出9部最经典结尾语小说,你最爱哪部?
《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年)
“于是我们奋力击水,在不断讲船儿冲回过去的水流中,逆流而上。”
菲茨杰拉德的这部小说篇幅不长,但让无数读者为之着迷。这句结尾语意味深长,徘徊在诗歌与口语之间,结合主人公盖茨比的死亡,带出浓重的忧郁色彩。它从音调和意义上完全总结了整部小说,并且给读者一个通向单调乏味的现实生活的出口。
《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年)
“刀砍下来,就差一点点,他逃开了。”
是兔八哥(美国著名卡通形象)的疯狂精神,鼓舞了小说主人公约赛连在第256中队历险的结局。在最后一刻,一直被第二十二条军规奴役的约赛连终于逃离了枷锁。作者约瑟夫·海勒说了一个荒诞的故事,一条根本不存在的军规。但正是它的不存在和荒诞,让人们无法推翻它或反对它。
《米德尔马契》(1872年)
“然而她的存在对于她周围的人有无可估量的扩散效应——这个世界不断增长的善,部分依赖于划时代的行动;那些本该让你我觉得病态的事情之所以被容忍,部分要感谢那些生前默默无闻、死后无人问津的人们。”
乔治·艾略特写的小说很难轻易被人读懂,《米德尔马契》算是不那么隐晦的一部。整部小说充满名言警句,最后这句结尾语值得拿出来跟现世作对比,早在19世纪,艾略特就警告过人类,人性的伟大和可恶。
《哈利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年)
“不过嘛,我觉得我得比别人先走一步,到领地去。要不然莎莉阿姨要来收养我,教我做文明人什么的,我可受不了。以前我试过。”
马克·吐温写的这段结尾让人心碎,他也以此成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甚至可以说,哈利贝利·费恩的命运,就是所有美国人的命运——注定要不断地面对寻求无主之地的挑战。
《呼啸山庄》(1847年)
“我在温和的天空下漫步,看飞蛾在荒地和兔铃草上振翅,听温柔的风吹过草地,想象在这片静谧的土地里长眠的人睡得多么安宁。”
艾米莉·勃朗特的一生通常被认为是时代造成的悲剧,这导致她的小说有一种哥特式的黑暗病态,同时带有令人亢奋的浪漫元素。这部小说结尾语非常典型,既能看到诗意的描写,也能看到阴郁的心态,最重要的是带着一份救赎之音。
《黑暗的心》(1902年)
“一排黑色的积云拦在不远处的海面上,在灰暗的天空下面,那通往世界尽头的宁静水道阴郁地流动着,仿佛在流向那颗黑暗弥漫的心。”
关于约瑟夫·康拉德的这部小说,最著名的是马龙·白兰度主演的电影《现代启示录》,当然故事背景被导演科波拉搬到了现代。小说写得很简单,勉强只能算中篇,但故事的曲折会让读者仿佛经历一次惊世骇俗的噩梦。
《到灯塔去》(1927年)
“她想,在极度疲倦中放下画笔,我有过构想。”
作为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结尾语一直都写得不错,她是一个果断的结尾语作者。她的另一部小说《达洛威夫人》,其中某一章节的结尾语是这样的:“是克莱莉莎,他说。她就在那儿。”用短短9个(英文)词结束了一个紧张的高潮。
《说吧,记忆》(1964年)
“那儿,在我们面前,一排断断续续的房子挡在港口前面,眼睛遭遇各种各样的伪装,比如淡蓝和粉红的内衣在晾衣绳上跳着蛋糕舞,又比如在一格粗糙的铸铁阳台上一辆女式自行车和一只条纹猫奇怪地相伴。让人心满意足的是,在这些犬牙交错的屋檐和墙壁之间你发现了一艘大船的烟囱,反衬在晾衣绳的后面就好像一副混乱的图画——找出水手藏起来的东西,一旦找到你就无法视而不见。”
纳博科夫最流行的小说是《洛丽塔》,但最好的小说结尾语当属这个,一个概念和现实的天才结合。
《尤利西斯》(1922年)
“我是山上的一朵花,是得,当我把玫瑰插在发梢像安达卢西亚女孩那样,也许我该穿一身红。是的,他在摩尔人的墙下吻我而我在想好吧……他问我是否同意,我先环抱住他,然后让他俯下身来好感觉我的身体。他的心狂跳着,是的,我说是的,我觉得是的。”
乔伊斯是意识流大师,这段结尾语是公认最出名、也是最具有挑逗性的。
近日,英国媒体评出9部最经典结尾语小说,你最爱哪部?
《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年)
“于是我们奋力击水,在不断讲船儿冲回过去的水流中,逆流而上。”
菲茨杰拉德的这部小说篇幅不长,但让无数读者为之着迷。这句结尾语意味深长,徘徊在诗歌与口语之间,结合主人公盖茨比的死亡,带出浓重的忧郁色彩。它从音调和意义上完全总结了整部小说,并且给读者一个通向单调乏味的现实生活的出口。
《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年)
“刀砍下来,就差一点点,他逃开了。”
是兔八哥(美国著名卡通形象)的疯狂精神,鼓舞了小说主人公约赛连在第256中队历险的结局。在最后一刻,一直被第二十二条军规奴役的约赛连终于逃离了枷锁。作者约瑟夫·海勒说了一个荒诞的故事,一条根本不存在的军规。但正是它的不存在和荒诞,让人们无法推翻它或反对它。
《米德尔马契》(1872年)
“然而她的存在对于她周围的人有无可估量的扩散效应——这个世界不断增长的善,部分依赖于划时代的行动;那些本该让你我觉得病态的事情之所以被容忍,部分要感谢那些生前默默无闻、死后无人问津的人们。”
乔治·艾略特写的小说很难轻易被人读懂,《米德尔马契》算是不那么隐晦的一部。整部小说充满名言警句,最后这句结尾语值得拿出来跟现世作对比,早在19世纪,艾略特就警告过人类,人性的伟大和可恶。
《哈利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年)
“不过嘛,我觉得我得比别人先走一步,到领地去。要不然莎莉阿姨要来收养我,教我做文明人什么的,我可受不了。以前我试过。”
马克·吐温写的这段结尾让人心碎,他也以此成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甚至可以说,哈利贝利·费恩的命运,就是所有美国人的命运——注定要不断地面对寻求无主之地的挑战。
《呼啸山庄》(1847年)
“我在温和的天空下漫步,看飞蛾在荒地和兔铃草上振翅,听温柔的风吹过草地,想象在这片静谧的土地里长眠的人睡得多么安宁。”
艾米莉·勃朗特的一生通常被认为是时代造成的悲剧,这导致她的小说有一种哥特式的黑暗病态,同时带有令人亢奋的浪漫元素。这部小说结尾语非常典型,既能看到诗意的描写,也能看到阴郁的心态,最重要的是带着一份救赎之音。
《黑暗的心》(1902年)
“一排黑色的积云拦在不远处的海面上,在灰暗的天空下面,那通往世界尽头的宁静水道阴郁地流动着,仿佛在流向那颗黑暗弥漫的心。”
关于约瑟夫·康拉德的这部小说,最著名的是马龙·白兰度主演的电影《现代启示录》,当然故事背景被导演科波拉搬到了现代。小说写得很简单,勉强只能算中篇,但故事的曲折会让读者仿佛经历一次惊世骇俗的噩梦。
《到灯塔去》(1927年)
“她想,在极度疲倦中放下画笔,我有过构想。”
作为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结尾语一直都写得不错,她是一个果断的结尾语作者。她的另一部小说《达洛威夫人》,其中某一章节的结尾语是这样的:“是克莱莉莎,他说。她就在那儿。”用短短9个(英文)词结束了一个紧张的高潮。
《说吧,记忆》(1964年)
“那儿,在我们面前,一排断断续续的房子挡在港口前面,眼睛遭遇各种各样的伪装,比如淡蓝和粉红的内衣在晾衣绳上跳着蛋糕舞,又比如在一格粗糙的铸铁阳台上一辆女式自行车和一只条纹猫奇怪地相伴。让人心满意足的是,在这些犬牙交错的屋檐和墙壁之间你发现了一艘大船的烟囱,反衬在晾衣绳的后面就好像一副混乱的图画——找出水手藏起来的东西,一旦找到你就无法视而不见。”
纳博科夫最流行的小说是《洛丽塔》,但最好的小说结尾语当属这个,一个概念和现实的天才结合。
《尤利西斯》(1922年)
“我是山上的一朵花,是得,当我把玫瑰插在发梢像安达卢西亚女孩那样,也许我该穿一身红。是的,他在摩尔人的墙下吻我而我在想好吧……他问我是否同意,我先环抱住他,然后让他俯下身来好感觉我的身体。他的心狂跳着,是的,我说是的,我觉得是的。”
乔伊斯是意识流大师,这段结尾语是公认最出名、也是最具有挑逗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