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
学教育
在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
张
敏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江苏启东226200)
[摘
要]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认为最有效、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的当数在生活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利用现代化的大众传媒;开发乡土地理资源;解析热点问题;发掘课外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活动是在生活中学习有用地理的有效途径。只有在教学的内容、时间、空间和形式上贴近生活,才能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关键词]
地理知识生活中
动,可以说,这不是教师的授课技巧,而是
生活给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学生,能做的只能是给家长宣传,多植树种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懂得了享受:受好生花卉的影响,现在许多田地或家里种有花木,对栽花养草带来的环保效益,他们切身的感受是:原野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洁净了,心情好了。与此同时,人们的收入也增加了。种植花木把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真是一举两的。
三、利用现代化的大众传媒
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是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些现代的和传统的媒体所提供给我们的是包罗万象的信息,其中地理知识则处处有,时时有。因特网上有综合性的地理网站,如中国国家地理的网站、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地理”网站等;有地理教育的专题网站;有人口、水资源、矿产、河流、环境保护等专题网站等等,应有尽有,甚至连所有的地理专业名词都能在这里找到多条信息。我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矿产资源”,得到了724000多个相关的网页。学习地理知识最便捷、省时省力又经济的方式就是上网畅游,是地理人的首选。看电视是我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电视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信息媒体。许多电视台常常播放有关地理方面的节目,质量高,趣味性强。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开心辞典》《幸运52》《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环球》《天气预报》《探索时代》等,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四、解析热点问题关注国际时事,了解国内新闻不仅是一种生活时尚,同时还带给我们丰富的地理知识。地球是一个大家庭──地球村,关心世界上每天发生的事,就是关心我们自己。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热点的背景、缘由、过程、发展趋势等的剖析从而了解发生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状况。过去的5.12汶川地震灾难,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地震的发生
地、时间、灾难性,来解析地震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什么发生在这些地区;怎样抗震减灾。再如通过关注冬奥会的电视直播来学习时差的换算等等。
五、发掘课外教学资源
长期以来,我们把“课本知识”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源,从而造成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游离于生活世界之外,学生作为弱势群体被迫顺从学科专家的权威,变成了消极接受课本知识的“容器”,其结果只能是发展“知识”而不是发展人。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拓展,使教学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这也正符合新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如果放弃身边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一味地照本宣科,那应该是舍本趋末,必然达不到“有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寻求多种支持,也是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许多家长到过“新马泰”、韩国、欧洲十国旅游,取得家长的支持,把他们请进课堂,讲述或展示(如照片)他们的所见所闻,我想一定比老师依据地图和课本夸夸其谈更具有说服力。
总之,要让学生通过各种生活渠道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应该说,学习对日常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是课改成功的关键。生活的地理“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的地理“真”,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生活的地理“实”,有
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的地理“广”,有利于提升学生素质。地理教学必须联系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养分。
地理是一门具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双重特性的学科,具有较强生活衍生性。地理教学中有许多内容与人们的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及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同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政治、战争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也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实现地理知识的自身价值。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扩充地理知识。家乡的地形、土壤、河流、气候、民情风俗、历史沿革都可以纳入学习地理的大课堂。初中学生大多好奇、求知欲望强,引导他们学会观察身边的生活,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乡土地理正好能够担当此任。学习“地图上的方向”,我们可以画一幅学校所在地区的地图,以本学校为参照物来研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联系实际指出学校周围的建筑物位于本校的什么方向等等。然后,逆反之,再分别指出本校位于它们的什么方向。这样学到的“方向”是取自生活的,必然也能用于生活,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再如学习“昼夜长短的变化”可以拿夏天升国旗时已艳阳高照,而冬季却夜色未消来对比例证;学习“主要的水资源”可以用我们的自来水来自黄河来说明“河流水是主要的水资源之一”;学习季风,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当时的风向,然后再比较冬夏两季的不同;学习“外力作用”,就可以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成因来说明原理。
二、开展实践活动应用地理知识。当今全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迫使我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关注家乡的生态。比如,在“水资源”这一节中,我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等活
69
2010.02
学教育
在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
张
敏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江苏启东226200)
[摘
要]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认为最有效、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的当数在生活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利用现代化的大众传媒;开发乡土地理资源;解析热点问题;发掘课外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活动是在生活中学习有用地理的有效途径。只有在教学的内容、时间、空间和形式上贴近生活,才能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关键词]
地理知识生活中
动,可以说,这不是教师的授课技巧,而是
生活给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学生,能做的只能是给家长宣传,多植树种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懂得了享受:受好生花卉的影响,现在许多田地或家里种有花木,对栽花养草带来的环保效益,他们切身的感受是:原野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洁净了,心情好了。与此同时,人们的收入也增加了。种植花木把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真是一举两的。
三、利用现代化的大众传媒
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是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些现代的和传统的媒体所提供给我们的是包罗万象的信息,其中地理知识则处处有,时时有。因特网上有综合性的地理网站,如中国国家地理的网站、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地理”网站等;有地理教育的专题网站;有人口、水资源、矿产、河流、环境保护等专题网站等等,应有尽有,甚至连所有的地理专业名词都能在这里找到多条信息。我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矿产资源”,得到了724000多个相关的网页。学习地理知识最便捷、省时省力又经济的方式就是上网畅游,是地理人的首选。看电视是我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电视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信息媒体。许多电视台常常播放有关地理方面的节目,质量高,趣味性强。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开心辞典》《幸运52》《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环球》《天气预报》《探索时代》等,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四、解析热点问题关注国际时事,了解国内新闻不仅是一种生活时尚,同时还带给我们丰富的地理知识。地球是一个大家庭──地球村,关心世界上每天发生的事,就是关心我们自己。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热点的背景、缘由、过程、发展趋势等的剖析从而了解发生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状况。过去的5.12汶川地震灾难,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地震的发生
地、时间、灾难性,来解析地震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什么发生在这些地区;怎样抗震减灾。再如通过关注冬奥会的电视直播来学习时差的换算等等。
五、发掘课外教学资源
长期以来,我们把“课本知识”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源,从而造成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游离于生活世界之外,学生作为弱势群体被迫顺从学科专家的权威,变成了消极接受课本知识的“容器”,其结果只能是发展“知识”而不是发展人。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拓展,使教学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这也正符合新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如果放弃身边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一味地照本宣科,那应该是舍本趋末,必然达不到“有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寻求多种支持,也是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许多家长到过“新马泰”、韩国、欧洲十国旅游,取得家长的支持,把他们请进课堂,讲述或展示(如照片)他们的所见所闻,我想一定比老师依据地图和课本夸夸其谈更具有说服力。
总之,要让学生通过各种生活渠道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应该说,学习对日常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是课改成功的关键。生活的地理“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的地理“真”,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生活的地理“实”,有
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的地理“广”,有利于提升学生素质。地理教学必须联系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养分。
地理是一门具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双重特性的学科,具有较强生活衍生性。地理教学中有许多内容与人们的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及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同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政治、战争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也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实现地理知识的自身价值。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扩充地理知识。家乡的地形、土壤、河流、气候、民情风俗、历史沿革都可以纳入学习地理的大课堂。初中学生大多好奇、求知欲望强,引导他们学会观察身边的生活,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乡土地理正好能够担当此任。学习“地图上的方向”,我们可以画一幅学校所在地区的地图,以本学校为参照物来研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联系实际指出学校周围的建筑物位于本校的什么方向等等。然后,逆反之,再分别指出本校位于它们的什么方向。这样学到的“方向”是取自生活的,必然也能用于生活,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再如学习“昼夜长短的变化”可以拿夏天升国旗时已艳阳高照,而冬季却夜色未消来对比例证;学习“主要的水资源”可以用我们的自来水来自黄河来说明“河流水是主要的水资源之一”;学习季风,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当时的风向,然后再比较冬夏两季的不同;学习“外力作用”,就可以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成因来说明原理。
二、开展实践活动应用地理知识。当今全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迫使我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关注家乡的生态。比如,在“水资源”这一节中,我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等活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