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警方透露消息,近期连续查处多起针对共享单车的违法案件。一些私自给共享单车上锁、故意毁坏共享单车锁具的违法人员受到处罚:2月28日,给共享单车私自加装锁具的胡某被警方查获;3月12日,警方又查获两名损毁电子车锁、加装私锁的男子。3人均被行政拘留。
此前,网上还流传过一个视频,一私自给共享单车上锁的男子,面对过路老人的批评,强词夺理,并声称老人“找修理”。理直气壮的素质低下,也算是行为奇葩。当然,这名男子也受到了警方的依法处罚。
这些处罚,看上去都是小事,但却是北京首次对破坏、私占共享单车者进行处罚。所以小事不小,因为这算一个标志,标志着城市管理者开始重视共享单车,开始以法律法规来治理共享单车遇到的痼疾。几乎与此同时,厦门也出现了类似的事件,1名女子把共享单车重新喷漆,准备据为己有,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10日。看来更强势地治理针对共享单车的破坏行为,已经开始形成共识。
都说共享单车提供了绿色廉价的出行方式,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可在很多城市,这些方便之举,却遭到了阻力。有把共享单车扔到河里的,有私自加锁的,也有故意打砸的……究其原因,不外乎几个,一是一些交通从业者,特别是黑车司机,觉得共享单车抢了生意,借此抵制,发泄不满;二是一些市民占小便宜;三是共享单车企业管理不善,导致乱停乱放引发居民反感。但不管怎么说,它伤害了一个受欢迎的新事物,损害了城市观瞻,也让人们开始质疑这个城市市民的素质。
其实,素质的背后,就是管理问题。某些人之所以敢于“素质低下”,而且还理直气壮,是因为成本很低甚至没有成本,他们往往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受任何追究。没有法制行为的跟进,素质永远是不可能自己提高的。
所以说,治理共享单车的问题,除了要求企业完善管理机制,让共享单车的停放变得整洁有序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得从根源入手。有关部门依法作出处罚,让不自觉的人付出代价,让他们不仅对法律产生敬畏之心,还要对他人财产、公共秩序产生敬畏之心,逐渐养成习惯,勿以恶小而为之。习惯养成了,素质自然会提升。
目前,对破坏共享单车的处罚,主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比如认定当事者涉嫌盗窃、故意损毁公共设施等。其实,对于损毁公共和他人财物,或将其据为己有,或借此破坏公共秩序,还应该有更详尽的规则与更多的处罚措施。例如影响个人征信,影响在北京购房、贷款、办理居住证等等。
应该让这些人知道,破坏了一个城市的设施或形象,将不能享受一个城市的资源;给他人造成不方便,则将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不便利。只有这么做,才能遏制许多素质低下的歪风邪气,才会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损害的不仅是他人利益,还有自身的利益。
当然,这不仅仅局限于共享单车这个领域,它应该涉及到城市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交通管理方面,那些随意加塞、随意并线、停车、超速等等现象,都应该得到治理,而治理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他们的违法违规成本,让他们的头脑里,经常绷紧他人、公共、法律这些弦。
我们的城市已经拥有了许多现代化的概念和设施,共享单车就是其中一例,它让高科技走进现实,服务于市民。这在几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但城市不能只拥有高科技的“面子”,还要有高素质的“里子”。尤其是年轻人,更要带头文明起来,不可一边违法,一边还自鸣得意、振振有词。遵纪守法,爱护他人财物,也算是爱惜自己,更是爱惜这个城市的未来。这是法制法规最应该告诉年轻人的。
昨天北京警方透露消息,近期连续查处多起针对共享单车的违法案件。一些私自给共享单车上锁、故意毁坏共享单车锁具的违法人员受到处罚:2月28日,给共享单车私自加装锁具的胡某被警方查获;3月12日,警方又查获两名损毁电子车锁、加装私锁的男子。3人均被行政拘留。
此前,网上还流传过一个视频,一私自给共享单车上锁的男子,面对过路老人的批评,强词夺理,并声称老人“找修理”。理直气壮的素质低下,也算是行为奇葩。当然,这名男子也受到了警方的依法处罚。
这些处罚,看上去都是小事,但却是北京首次对破坏、私占共享单车者进行处罚。所以小事不小,因为这算一个标志,标志着城市管理者开始重视共享单车,开始以法律法规来治理共享单车遇到的痼疾。几乎与此同时,厦门也出现了类似的事件,1名女子把共享单车重新喷漆,准备据为己有,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10日。看来更强势地治理针对共享单车的破坏行为,已经开始形成共识。
都说共享单车提供了绿色廉价的出行方式,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可在很多城市,这些方便之举,却遭到了阻力。有把共享单车扔到河里的,有私自加锁的,也有故意打砸的……究其原因,不外乎几个,一是一些交通从业者,特别是黑车司机,觉得共享单车抢了生意,借此抵制,发泄不满;二是一些市民占小便宜;三是共享单车企业管理不善,导致乱停乱放引发居民反感。但不管怎么说,它伤害了一个受欢迎的新事物,损害了城市观瞻,也让人们开始质疑这个城市市民的素质。
其实,素质的背后,就是管理问题。某些人之所以敢于“素质低下”,而且还理直气壮,是因为成本很低甚至没有成本,他们往往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受任何追究。没有法制行为的跟进,素质永远是不可能自己提高的。
所以说,治理共享单车的问题,除了要求企业完善管理机制,让共享单车的停放变得整洁有序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得从根源入手。有关部门依法作出处罚,让不自觉的人付出代价,让他们不仅对法律产生敬畏之心,还要对他人财产、公共秩序产生敬畏之心,逐渐养成习惯,勿以恶小而为之。习惯养成了,素质自然会提升。
目前,对破坏共享单车的处罚,主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比如认定当事者涉嫌盗窃、故意损毁公共设施等。其实,对于损毁公共和他人财物,或将其据为己有,或借此破坏公共秩序,还应该有更详尽的规则与更多的处罚措施。例如影响个人征信,影响在北京购房、贷款、办理居住证等等。
应该让这些人知道,破坏了一个城市的设施或形象,将不能享受一个城市的资源;给他人造成不方便,则将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不便利。只有这么做,才能遏制许多素质低下的歪风邪气,才会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损害的不仅是他人利益,还有自身的利益。
当然,这不仅仅局限于共享单车这个领域,它应该涉及到城市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交通管理方面,那些随意加塞、随意并线、停车、超速等等现象,都应该得到治理,而治理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他们的违法违规成本,让他们的头脑里,经常绷紧他人、公共、法律这些弦。
我们的城市已经拥有了许多现代化的概念和设施,共享单车就是其中一例,它让高科技走进现实,服务于市民。这在几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但城市不能只拥有高科技的“面子”,还要有高素质的“里子”。尤其是年轻人,更要带头文明起来,不可一边违法,一边还自鸣得意、振振有词。遵纪守法,爱护他人财物,也算是爱惜自己,更是爱惜这个城市的未来。这是法制法规最应该告诉年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