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汽车培训网 作者:潘国强(CEO)
近年来,汽车职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开来。各地纷纷涌现一大批具有办学特色的汽车专业学校和汽车专业。得益于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汽车教育的发展空间也在日渐扩展。但由于我国汽车教育起步晚,基础薄弱,再加上一窝蜂地突飞猛进式推进,导致了许多质量不高、重复建设甚至滥竽充数的教育项目上马。自2006年以上,广大汽车职业院校已开始深深地感受到就业的压力。由于教学质量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很多汽车系毕业的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而汽车企业也对于招聘更加挑剔和慎重。汽车专业学生就业面临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学校闭门造车,将很多实用专业理论化,以理论化教学和脱离企业需要的实践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学无所用;二是任教老师没有一线从业经验,授课只能照本宣科,无法结合实际,教授出来的学生自然更象书呆子,而汽车企业最不喜欢的就是“书呆子”;三是教材过于老化,很多学校还拿着十年前的老教材在教学生,知识过于陈旧甚至业已淘汰,用这样的课本教出来的学生谁家敢要?汽车教育和汽车职业教育的失败,主原莫过于此。
但是,要改变上述三个难题,目前来讲,十分之不现实,也不太可能。所以,经常有汽车专业学生抱怨在学校学不到东西。但是体制问题摆在眼前:搞教育的不懂实操,懂实操的不搞教育,怎么教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中国的国情就是这样,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是本位制,老师只管教书,教书好与不好是一回事,完成了教学任务才是主要的。当然,让一位根本没修过车的老师去教学生修车是太勉强了,而让一个干了多年维修的老师傅去带学生似乎也不太好,一是人家未必有老师的表达能力,而是人家也未必愿意领老师那么少的工资。很多学校聘请的汽车专业任课老师的待遇并不高,有本事的人未必愿意如此将就当教书匠,不少人也是出于无奈才做起了老师。再有一个,就是开设课程的领导对于如何开设一门课程,不是每个学校都拿得出像样的方案的。有的是把所有相关老师抓到一堆开会凑主意凑出来的,有的则干脆直接到外面企业去“借”方案。由于前面的原因,我个人认为去企业搞“拿来主义”比闭门造车还是要好很多--不过有局限,拿了张三家的做法去教,去李四家做事可能就行不通。--拿来主义,也是需要眼光和消化能力的。恰恰这两样关键的东西,有些学校又没有。还有一点,就是教材研发问题,这是一个十分专业的工作,一般的老师是干不来的,学校硬压任务下去必须做的,有的老师东拼西凑的本领还是有,凑出来的教材就不像样。这个问题,责任应该在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应该牵头组织开发教材。但是,很多前沿领域教材教育部门肯定是拿不出来的,只好学校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但学校经验更少,一不小心就失足“呛水”了。受伤的还是学生。我也参加过几次教育部门组织的全国性汽车专业教材编写会议,与会数十名专家中,就没有两个是从实践中走出来的,绝大多数都是理论专家。我想,这些人要为未来肩负汽车行业发展的学生写教材,中国汽车教育这样发展下去,前景堪忧啊。
教学质量好与不好,就这三个要素:一是课程体系好不好,内容实用不实用;二是师资水平高不高,汽车专业属于实践专业,要老师有较高的实践水平;三是教学管理到位不到位,教学服务水平够不够。三条之中,尤其以前两条最为重要。我现在能肯定的是,学校并不擅长前两项目,国家有关部门也无法有效支援。至于第三条,大部分学校都能做好,但那不是内容,属于形式。因此,现阶段汽车教育质量不高,甚至粗制滥造,倒不是所谓个别学校唯利是图的功利心态造成的,而是有一个无形的机制与体制问题造成的,短期内还很难以有效解决。
但是,教育质量不高,汽车专业学生就业就会成为大问题。因此,很多汽车学院和专业的领导、老师们极力促进学生去考证,认为证书多了就业门路就会多。我认为,这个概念也对也不对。因为我见过不少学校组织学生去考证,不是要他们真正去学东西,也不是正而八百去考证书,而是希望能够低价去买证书。而不少学生在这样的理年引导下,其概念就更加直接,他们会提出向培训机构直接买证。殊不知,没有知识含量和技能含量的证书,就没有含金量,与废纸毫无区别。企业不是要证书这张纸,企业需要的是证书上证明的知识和能力。有没有知识,有没有能力,面试一下立见分晓。我做过三年的人事管理,依我的经验,应聘者有没有本事,大约问三个问题就有概念了,何况不少公司招聘时还要搞专业测验呢!搞假弄来的证书,就象窗户纸那么薄,是个有经验的人都能一眼识破。那么,组织学生去考证,是不是必须的呢?答案:是的。必须如此,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校里学不到的,但是走入社会之后必然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完善起来。考证过程是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鸿沟弥补上的有效途径。当然,不是所有考证都能达到这个效果,象前面所说买卖证书蒙混过关的,肯定无效。要使考证有效,应该满足五个条件:1、确实要有东西可学,而且是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2、所学知识和技能要确实实用,掌握到手之后能成为一技之长;3、所培训的内容要能学会和掌握,掌握不了的不如不学;4、应该用心去学,努力掌握(既然在学校又没学到实用技能,出校门前再不好好学点东西,那就活该失业了);5、培训机构要有实力,有能力,课程师资和服务样样都要到位,否则,要学东西也将大打折扣。
综上所论,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好处有三:一是社会培训机构可以提供实用的课程,提供有从业经验的专家型老师任教,教学实用性比较强,可以弥补学校纯理论教育的缺陷;二是通过认证和提升,将学历证书所包含的价值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但有助于学生就业,而且还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改善;三是对于学校而言,也将存在一些其他利益,此处就不说了。总之,由于汽车教育本身存在的一些短期内难以根除的问题,要解决好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必须借助于更加专业化、更加了解市场的专业机构来衔接学校教育所缺失、而为汽车行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扎实的培训提升,考取专业资格证书,不但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又能有效提高就业率。
因此,汽车职业教育与汽车认证培训之间的关系,将越来越紧密,也将结合得更好,更有成效。这样既有利于汽车教育的提升,也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也将是未来十年内广受汽车行业认可的教育培养模式
来源:中华汽车培训网 作者:潘国强(CEO)
近年来,汽车职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开来。各地纷纷涌现一大批具有办学特色的汽车专业学校和汽车专业。得益于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汽车教育的发展空间也在日渐扩展。但由于我国汽车教育起步晚,基础薄弱,再加上一窝蜂地突飞猛进式推进,导致了许多质量不高、重复建设甚至滥竽充数的教育项目上马。自2006年以上,广大汽车职业院校已开始深深地感受到就业的压力。由于教学质量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很多汽车系毕业的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而汽车企业也对于招聘更加挑剔和慎重。汽车专业学生就业面临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学校闭门造车,将很多实用专业理论化,以理论化教学和脱离企业需要的实践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学无所用;二是任教老师没有一线从业经验,授课只能照本宣科,无法结合实际,教授出来的学生自然更象书呆子,而汽车企业最不喜欢的就是“书呆子”;三是教材过于老化,很多学校还拿着十年前的老教材在教学生,知识过于陈旧甚至业已淘汰,用这样的课本教出来的学生谁家敢要?汽车教育和汽车职业教育的失败,主原莫过于此。
但是,要改变上述三个难题,目前来讲,十分之不现实,也不太可能。所以,经常有汽车专业学生抱怨在学校学不到东西。但是体制问题摆在眼前:搞教育的不懂实操,懂实操的不搞教育,怎么教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中国的国情就是这样,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是本位制,老师只管教书,教书好与不好是一回事,完成了教学任务才是主要的。当然,让一位根本没修过车的老师去教学生修车是太勉强了,而让一个干了多年维修的老师傅去带学生似乎也不太好,一是人家未必有老师的表达能力,而是人家也未必愿意领老师那么少的工资。很多学校聘请的汽车专业任课老师的待遇并不高,有本事的人未必愿意如此将就当教书匠,不少人也是出于无奈才做起了老师。再有一个,就是开设课程的领导对于如何开设一门课程,不是每个学校都拿得出像样的方案的。有的是把所有相关老师抓到一堆开会凑主意凑出来的,有的则干脆直接到外面企业去“借”方案。由于前面的原因,我个人认为去企业搞“拿来主义”比闭门造车还是要好很多--不过有局限,拿了张三家的做法去教,去李四家做事可能就行不通。--拿来主义,也是需要眼光和消化能力的。恰恰这两样关键的东西,有些学校又没有。还有一点,就是教材研发问题,这是一个十分专业的工作,一般的老师是干不来的,学校硬压任务下去必须做的,有的老师东拼西凑的本领还是有,凑出来的教材就不像样。这个问题,责任应该在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应该牵头组织开发教材。但是,很多前沿领域教材教育部门肯定是拿不出来的,只好学校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但学校经验更少,一不小心就失足“呛水”了。受伤的还是学生。我也参加过几次教育部门组织的全国性汽车专业教材编写会议,与会数十名专家中,就没有两个是从实践中走出来的,绝大多数都是理论专家。我想,这些人要为未来肩负汽车行业发展的学生写教材,中国汽车教育这样发展下去,前景堪忧啊。
教学质量好与不好,就这三个要素:一是课程体系好不好,内容实用不实用;二是师资水平高不高,汽车专业属于实践专业,要老师有较高的实践水平;三是教学管理到位不到位,教学服务水平够不够。三条之中,尤其以前两条最为重要。我现在能肯定的是,学校并不擅长前两项目,国家有关部门也无法有效支援。至于第三条,大部分学校都能做好,但那不是内容,属于形式。因此,现阶段汽车教育质量不高,甚至粗制滥造,倒不是所谓个别学校唯利是图的功利心态造成的,而是有一个无形的机制与体制问题造成的,短期内还很难以有效解决。
但是,教育质量不高,汽车专业学生就业就会成为大问题。因此,很多汽车学院和专业的领导、老师们极力促进学生去考证,认为证书多了就业门路就会多。我认为,这个概念也对也不对。因为我见过不少学校组织学生去考证,不是要他们真正去学东西,也不是正而八百去考证书,而是希望能够低价去买证书。而不少学生在这样的理年引导下,其概念就更加直接,他们会提出向培训机构直接买证。殊不知,没有知识含量和技能含量的证书,就没有含金量,与废纸毫无区别。企业不是要证书这张纸,企业需要的是证书上证明的知识和能力。有没有知识,有没有能力,面试一下立见分晓。我做过三年的人事管理,依我的经验,应聘者有没有本事,大约问三个问题就有概念了,何况不少公司招聘时还要搞专业测验呢!搞假弄来的证书,就象窗户纸那么薄,是个有经验的人都能一眼识破。那么,组织学生去考证,是不是必须的呢?答案:是的。必须如此,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校里学不到的,但是走入社会之后必然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完善起来。考证过程是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鸿沟弥补上的有效途径。当然,不是所有考证都能达到这个效果,象前面所说买卖证书蒙混过关的,肯定无效。要使考证有效,应该满足五个条件:1、确实要有东西可学,而且是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2、所学知识和技能要确实实用,掌握到手之后能成为一技之长;3、所培训的内容要能学会和掌握,掌握不了的不如不学;4、应该用心去学,努力掌握(既然在学校又没学到实用技能,出校门前再不好好学点东西,那就活该失业了);5、培训机构要有实力,有能力,课程师资和服务样样都要到位,否则,要学东西也将大打折扣。
综上所论,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好处有三:一是社会培训机构可以提供实用的课程,提供有从业经验的专家型老师任教,教学实用性比较强,可以弥补学校纯理论教育的缺陷;二是通过认证和提升,将学历证书所包含的价值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但有助于学生就业,而且还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改善;三是对于学校而言,也将存在一些其他利益,此处就不说了。总之,由于汽车教育本身存在的一些短期内难以根除的问题,要解决好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必须借助于更加专业化、更加了解市场的专业机构来衔接学校教育所缺失、而为汽车行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扎实的培训提升,考取专业资格证书,不但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又能有效提高就业率。
因此,汽车职业教育与汽车认证培训之间的关系,将越来越紧密,也将结合得更好,更有成效。这样既有利于汽车教育的提升,也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也将是未来十年内广受汽车行业认可的教育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