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

浙江实用医学2000年第5卷第4期

17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

浙江省台州医院(317000) 祝赛敏

由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不良预后,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SHF) 已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旨在探讨SHF 患者心律失常(CA) 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本文32例均为住院的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冠心病患者。男24例, 女8例, 年龄59 4 10 8岁, 均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 但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示左室射血分数(LVE F)

根据有无左心室腔增大(内径男>5 5cm, 女>5 0cm) 将SHF 患者分为左心室重构组(有左心室腔增大) 及非左心室重构组(无左心室腔增大) , 其中左心室重构组23例, 非左心室重构组9例。

1 2 方法:采用磁带式三通道动态分析仪(美国Tech8000) 对SHF 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

心脏腔室及心功能测量采用Sonos -1000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 磁头频率为2 5MHz 。

统计学处理:各组间比较用x 2检验。2 结 果

2 1 32例SHF 患者CA 发生率:室上性CA24例(75%) , 室性20例(62 5%) , 传导阻滞3例(9 4%) 。同时存在两种C A 者12例(, 2 2 SHF 患者左心室重构组与非左心室重构组C A 比较见表1。两组室性C A 比较差异显著(p 0 05) 。

表1 左心室重构组与非左心室重构组心律失常比较

心律失常

组 别

非左心室重构组(n=9) 左心室重构组(n=23) *p

室上性心律失常(%) 6(66 7) 18(78 3)

室性心律

失常(%) 3(33 3) 17(73 9) *

3 讨 论

SHF 为心力衰竭的前期, 在SHF 阶段已出现神经内分泌的异常[1, 2], 如脑钠素明显升高, 血管紧张素 活性增加, 尤其儿茶酚胺增高及 受体数目增加可直接或间接致心律失常。本资料表明SHF 患者CA 发生率较高, 且出现两种C A 者较多。而SHF 阶段因

无明显症状, 易延误诊断和治疗导致严重后果。本组中有2例SHF 患者因C VA 而发生心源性猝死, 应以为戒。

CA 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已受到临床普遍关注。本文SHF 患者室性C A 发生率在左心室重构组明显高于非左心室重构组, 并随着左心室重构的加重, 室性C A 特别是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文献报道:左心室重构时左心腔的增大, 使浦肯野纤维的张力增加, 引起除极异常致C A; 心肌纤维机械延长后使阈电位升高, 心肌细胞间的传

18

可使冠脉血流储备能力降低, 心肌灌注的区域性调节能力减退导致心肌缺血, 引起自律性增高, 也可致C A 。而心功能不全时循环内分泌、旁分泌激活, 不仅参与左室重构, 且易引起心律失常。

已有研究表明:参与心脏重构的肌球蛋白重链B -MHC 是胚胎型蛋白, 易发生衰竭[2]。在SHF 阶段若存在左室重构可导致失代偿心衰, 而严重心衰极易引起致命性CA 。因此, 及时改善心功能, 对降低SHF 患

[3]

浙江实用医学2000年第5卷第4期

者的心律失常发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张子彬, 郑宗锷主编, 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2版. 北京:科

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7. 564

2 戴闰柱. 我国在心力衰竭研究的主要成就. 中华心血管

病杂志, 1999. 27(4) :272

3 汪太平, 李芹, 史学功. 超声声学定量检测心肌梗死患者

左心功能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 中国循环杂志, 1999, 14(1):14

肺心病伴发急性脑梗塞11例报告

浙江省湖州市第三医院(313000) 邱志红

本文分析11例肺心病伴发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诊治情况,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 男7例, 女4例, 年龄58~74岁, 平均66 3岁。均符合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会议制订的肺心病诊断标准。都因呼吸道感染加重, 症状恶化而住院, 并在住院期间均以头颅C T 检查证实发生急性脑梗塞。

1 2 临床表现 11例均有咳嗽、咳痰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其中呼吸衰竭6例; 右心衰竭4例; 多脏器衰竭3例。神经系统表现:头痛、头昏7例, 嗜睡3例, 浅昏迷1例; 不同程度肢体瘫痪7例, 失语2例, 偏身痛觉障碍1例, 局限性癫痫1例。

1 3 治疗和转归 全部病例在氧疗、抗感染、改善通气功能、祛痰、止咳等治疗原发病同时, 予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剂、脑保护剂等治疗及中药川芎、丹参等活血化瘀治疗, 对无抗凝治疗禁忌者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2, 亡原因:呼吸衰竭2例; 多脏器衰竭2例。2 讨 论

肺心病患者由于机体长期低氧状态,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顺应性下降, 血粘度增高, 易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在肺部感染时, 细菌、内毒素、缺氧、组织损害及酸中毒均能损伤血管内皮, 激活凝血因子及血小板, 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1]; 且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抗凝血酶! 活性降低, 血液抗凝功能减退, 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而血液高凝又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因肺动脉高压、进食少、发热、利尿等原因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及脑部血流减少、减慢

[3]

[2]

, 更易发生脑梗塞。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在出现神经、精神症

状时易被误诊为肺性脑病或电解质紊乱而延误诊治。因此, 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 在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时, 尤其在出现神经系统定位症状时, 应作头颅C T 或MRI 检查, 以免漏诊。

,

浙江实用医学2000年第5卷第4期

17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

浙江省台州医院(317000) 祝赛敏

由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不良预后,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SHF) 已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旨在探讨SHF 患者心律失常(CA) 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本文32例均为住院的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冠心病患者。男24例, 女8例, 年龄59 4 10 8岁, 均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 但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示左室射血分数(LVE F)

根据有无左心室腔增大(内径男>5 5cm, 女>5 0cm) 将SHF 患者分为左心室重构组(有左心室腔增大) 及非左心室重构组(无左心室腔增大) , 其中左心室重构组23例, 非左心室重构组9例。

1 2 方法:采用磁带式三通道动态分析仪(美国Tech8000) 对SHF 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

心脏腔室及心功能测量采用Sonos -1000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 磁头频率为2 5MHz 。

统计学处理:各组间比较用x 2检验。2 结 果

2 1 32例SHF 患者CA 发生率:室上性CA24例(75%) , 室性20例(62 5%) , 传导阻滞3例(9 4%) 。同时存在两种C A 者12例(, 2 2 SHF 患者左心室重构组与非左心室重构组C A 比较见表1。两组室性C A 比较差异显著(p 0 05) 。

表1 左心室重构组与非左心室重构组心律失常比较

心律失常

组 别

非左心室重构组(n=9) 左心室重构组(n=23) *p

室上性心律失常(%) 6(66 7) 18(78 3)

室性心律

失常(%) 3(33 3) 17(73 9) *

3 讨 论

SHF 为心力衰竭的前期, 在SHF 阶段已出现神经内分泌的异常[1, 2], 如脑钠素明显升高, 血管紧张素 活性增加, 尤其儿茶酚胺增高及 受体数目增加可直接或间接致心律失常。本资料表明SHF 患者CA 发生率较高, 且出现两种C A 者较多。而SHF 阶段因

无明显症状, 易延误诊断和治疗导致严重后果。本组中有2例SHF 患者因C VA 而发生心源性猝死, 应以为戒。

CA 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已受到临床普遍关注。本文SHF 患者室性C A 发生率在左心室重构组明显高于非左心室重构组, 并随着左心室重构的加重, 室性C A 特别是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文献报道:左心室重构时左心腔的增大, 使浦肯野纤维的张力增加, 引起除极异常致C A; 心肌纤维机械延长后使阈电位升高, 心肌细胞间的传

18

可使冠脉血流储备能力降低, 心肌灌注的区域性调节能力减退导致心肌缺血, 引起自律性增高, 也可致C A 。而心功能不全时循环内分泌、旁分泌激活, 不仅参与左室重构, 且易引起心律失常。

已有研究表明:参与心脏重构的肌球蛋白重链B -MHC 是胚胎型蛋白, 易发生衰竭[2]。在SHF 阶段若存在左室重构可导致失代偿心衰, 而严重心衰极易引起致命性CA 。因此, 及时改善心功能, 对降低SHF 患

[3]

浙江实用医学2000年第5卷第4期

者的心律失常发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张子彬, 郑宗锷主编, 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2版. 北京:科

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7. 564

2 戴闰柱. 我国在心力衰竭研究的主要成就. 中华心血管

病杂志, 1999. 27(4) :272

3 汪太平, 李芹, 史学功. 超声声学定量检测心肌梗死患者

左心功能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 中国循环杂志, 1999, 14(1):14

肺心病伴发急性脑梗塞11例报告

浙江省湖州市第三医院(313000) 邱志红

本文分析11例肺心病伴发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诊治情况,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 男7例, 女4例, 年龄58~74岁, 平均66 3岁。均符合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会议制订的肺心病诊断标准。都因呼吸道感染加重, 症状恶化而住院, 并在住院期间均以头颅C T 检查证实发生急性脑梗塞。

1 2 临床表现 11例均有咳嗽、咳痰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其中呼吸衰竭6例; 右心衰竭4例; 多脏器衰竭3例。神经系统表现:头痛、头昏7例, 嗜睡3例, 浅昏迷1例; 不同程度肢体瘫痪7例, 失语2例, 偏身痛觉障碍1例, 局限性癫痫1例。

1 3 治疗和转归 全部病例在氧疗、抗感染、改善通气功能、祛痰、止咳等治疗原发病同时, 予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剂、脑保护剂等治疗及中药川芎、丹参等活血化瘀治疗, 对无抗凝治疗禁忌者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2, 亡原因:呼吸衰竭2例; 多脏器衰竭2例。2 讨 论

肺心病患者由于机体长期低氧状态,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顺应性下降, 血粘度增高, 易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在肺部感染时, 细菌、内毒素、缺氧、组织损害及酸中毒均能损伤血管内皮, 激活凝血因子及血小板, 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1]; 且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抗凝血酶! 活性降低, 血液抗凝功能减退, 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而血液高凝又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因肺动脉高压、进食少、发热、利尿等原因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及脑部血流减少、减慢

[3]

[2]

, 更易发生脑梗塞。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在出现神经、精神症

状时易被误诊为肺性脑病或电解质紊乱而延误诊治。因此, 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 在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时, 尤其在出现神经系统定位症状时, 应作头颅C T 或MRI 检查, 以免漏诊。

,


相关文章

  • 顽固性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进展
  • 顽固性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进展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一种临床症候群,其发病率高,预后差,是老龄化社会重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抗心衰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明显降低了慢性心衰的死亡率.但仍有部分患者虽经优化的内科治 ...查看


  •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新进展
  •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新进展 马依彤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DHF )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焦点.因为AD ...查看


  • 心率对于心衰病人真的很重要吗?
  • 海军总医院急诊科 杨倩 冯智娟 译 刘树元校 综述目的:心率(HR)和节律的测量常用于识别恶化的疾病状态,指导治疗的选择以及指示治疗的反应. 最新结果:除了β受体阻滞剂之外,现已证实使用单纯减慢HR的药物(伊伐布雷定)可使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 ...查看


  • 心力衰竭的护理
  • 心力衰竭 一.定义 (一)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 ...查看


  • 肺充血和肺淤血的鉴别
  • 肺充血和肺淤血的鉴别 临床上看胸片,经常讲肺血过多,但是说的很笼统,究竟什么是肺血多,其实这里包含了肺静脉血多---肺淤血,和肺动脉血多---肺充血,两个概念. 肺充血和肺淤血分别指动脉和静脉系统,解剖位置不同. 肺动脉多是垂直纵行走向的: ...查看


  • 三基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 <课程名称>习题集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1. 慢性支气管炎: 感染和(或)非感染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表现慢性咳嗽.咳痰,有的有喘息,经常有感染而急性发作,症状加重,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至 ...查看


  •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备考模拟题
  • 1. 女性,62岁,高血压病史4年,有家族史,多次测血压190-196/110mmHg,眼底Ⅲ级,该患者诊断 A. 3级高血压,高危 B. 2级高血压,高危 C. 3级高血压,极高危 D. 2级高血压,中危 E. 2级高血压,极高危 答案: ...查看


  • 内科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重点 上
  • Pneumonia 肺炎: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Streptococcus pneumonia肺炎链球菌肺炎:急骤起病,以高热.寒颤.咳嗽.血痰.胸痛为特征,X 线影像呈肺段或肺叶 ...查看


  • 2017心血管内科出科考试题及答案
  • 一 . 单选题(共 100题,每题 1分) 1 . 不能用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成功的临床指标为 E A . 胸痛缓解 B . 心电图示ST 段下降 C . 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 D . CK.MB 峰值前移 E . 窦性心动过速 2 . ...查看


热门内容